分享

卡扎菲,是谁的选择?

 太阳初照 2012-04-10

本文是《人物杂志》特稿

PS:强烈推荐雾满拦江写的历史系列书籍,譬如《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同时配合《狂热分子》,就可以明白,在杀戮心太重的集体无意识推动下,社会大转型时,越偏执越分裂越病态的政客,越容易成功,这真是集体的选择。

国民收入达到了一万多美元,但卡扎菲坚决与美国作战,最终恶性循环,里根称他为“中东疯狗”,派军机轰炸卡扎菲老巢,炸死了卡扎菲的养女,卡扎菲则策划了洛克比空难,导致国际社会一致制裁利比亚,将利比亚陷入困境。 与美国作战,是卡扎菲疯狂头脑的需要,而不是利比亚现实的需要。 但是,因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与美国作战,像是阿拉伯世界“天下之心”的核心。 于是,萨达特看似是理智而成熟的政治家,但他却死于非命,卡扎菲看似是一个疯子,但他却政治长寿至今。 事情终于到现在才有了不同。穆巴拉克们纷纷下台或陷入困境,这是因为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已经变了。 荷兰哲人罗伊-马丁纳在他的著作《改变,从心开始》中说,如果你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合二为一,那么你做事就不需要费任何力气,而可以轻松成功。 譬如,如果集体无意识是疯狂的,每个人都想杀人,那么最能杀人的人就容易成为领袖,这是群体的一种自动选择。 以前,卡扎菲就是轻松的成功,他夺权简直是游戏般不费力气,而萨达特则做任何事情都像是历尽千辛万苦,这就是个人之心与“天下之心”的不同呼应所致。 当刺客端着枪准备射击时,助手大喊“卧倒”,还有人试图将萨达特扑倒但萨达特却是庄严肃立,用眼睛直盯盯地看着冲来的刺客,从容赴死。 有分析说,这是萨达特重视尊严的结果,但作为他的粉丝,我自己的看法是,他心中有强烈的悲哀,虽然他无比辛苦地为埃及谋取了利益,但却像是成为了埃及与阿拉伯世界的公敌,仇视他反对他的人到处都是,他宁愿死去,死时与极端分子卡里德的对视,像是他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的对视。 不过,回头看,也可以说,萨达特为阿拉伯世界种下了一颗新的种子,这颗种子现在才发展成主流,这是他存在的意义。 至于卡扎菲,他存在过吗?他只是轮回车轮的一次小小的展现而已,就个人意志的创造性而言,他真的不曾存在过。

虽然,正史会将那些被历史“淘汰”的人写成暴徒,但事实恰恰相反。

 

国民收入达到了一万多美元,但卡扎菲坚决与美国作战,最终恶性循环,里根称他为“中东疯狗”,派军机轰炸卡扎菲老巢,炸死了卡扎菲的养女,卡扎菲则策划了洛克比空难,导致国际社会一致制裁利比亚,将利比亚陷入困境。 与美国作战,是卡扎菲疯狂头脑的需要,而不是利比亚现实的需要。 但是,因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与美国作战,像是阿拉伯世界“天下之心”的核心。 于是,萨达特看似是理智而成熟的政治家,但他却死于非命,卡扎菲看似是一个疯子,但他却政治长寿至今。 事情终于到现在才有了不同。穆巴拉克们纷纷下台或陷入困境,这是因为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已经变了。 荷兰哲人罗伊-马丁纳在他的著作《改变,从心开始》中说,如果你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合二为一,那么你做事就不需要费任何力气,而可以轻松成功。 譬如,如果集体无意识是疯狂的,每个人都想杀人,那么最能杀人的人就容易成为领袖,这是群体的一种自动选择。 以前,卡扎菲就是轻松的成功,他夺权简直是游戏般不费力气,而萨达特则做任何事情都像是历尽千辛万苦,这就是个人之心与“天下之心”的不同呼应所致。 当刺客端着枪准备射击时,助手大喊“卧倒”,还有人试图将萨达特扑倒但萨达特却是庄严肃立,用眼睛直盯盯地看着冲来的刺客,从容赴死。 有分析说,这是萨达特重视尊严的结果,但作为他的粉丝,我自己的看法是,他心中有强烈的悲哀,虽然他无比辛苦地为埃及谋取了利益,但却像是成为了埃及与阿拉伯世界的公敌,仇视他反对他的人到处都是,他宁愿死去,死时与极端分子卡里德的对视,像是他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的对视。 不过,回头看,也可以说,萨达特为阿拉伯世界种下了一颗新的种子,这颗种子现在才发展成主流,这是他存在的意义。 至于卡扎菲,他存在过吗?他只是轮回车轮的一次小小的展现而已,就个人意志的创造性而言,他真的不曾存在过。

————————————————

 

国民收入达到了一万多美元,但卡扎菲坚决与美国作战,最终恶性循环,里根称他为“中东疯狗”,派军机轰炸卡扎菲老巢,炸死了卡扎菲的养女,卡扎菲则策划了洛克比空难,导致国际社会一致制裁利比亚,将利比亚陷入困境。 与美国作战,是卡扎菲疯狂头脑的需要,而不是利比亚现实的需要。 但是,因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与美国作战,像是阿拉伯世界“天下之心”的核心。 于是,萨达特看似是理智而成熟的政治家,但他却死于非命,卡扎菲看似是一个疯子,但他却政治长寿至今。 事情终于到现在才有了不同。穆巴拉克们纷纷下台或陷入困境,这是因为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已经变了。 荷兰哲人罗伊-马丁纳在他的著作《改变,从心开始》中说,如果你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合二为一,那么你做事就不需要费任何力气,而可以轻松成功。 譬如,如果集体无意识是疯狂的,每个人都想杀人,那么最能杀人的人就容易成为领袖,这是群体的一种自动选择。 以前,卡扎菲就是轻松的成功,他夺权简直是游戏般不费力气,而萨达特则做任何事情都像是历尽千辛万苦,这就是个人之心与“天下之心”的不同呼应所致。 当刺客端着枪准备射击时,助手大喊“卧倒”,还有人试图将萨达特扑倒但萨达特却是庄严肃立,用眼睛直盯盯地看着冲来的刺客,从容赴死。 有分析说,这是萨达特重视尊严的结果,但作为他的粉丝,我自己的看法是,他心中有强烈的悲哀,虽然他无比辛苦地为埃及谋取了利益,但却像是成为了埃及与阿拉伯世界的公敌,仇视他反对他的人到处都是,他宁愿死去,死时与极端分子卡里德的对视,像是他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的对视。 不过,回头看,也可以说,萨达特为阿拉伯世界种下了一颗新的种子,这颗种子现在才发展成主流,这是他存在的意义。 至于卡扎菲,他存在过吗?他只是轮回车轮的一次小小的展现而已,就个人意志的创造性而言,他真的不曾存在过。

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国民收入达到了一万多美元,但卡扎菲坚决与美国作战,最终恶性循环,里根称他为“中东疯狗”,派军机轰炸卡扎菲老巢,炸死了卡扎菲的养女,卡扎菲则策划了洛克比空难,导致国际社会一致制裁利比亚,将利比亚陷入困境。 与美国作战,是卡扎菲疯狂头脑的需要,而不是利比亚现实的需要。 但是,因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与美国作战,像是阿拉伯世界“天下之心”的核心。 于是,萨达特看似是理智而成熟的政治家,但他却死于非命,卡扎菲看似是一个疯子,但他却政治长寿至今。 事情终于到现在才有了不同。穆巴拉克们纷纷下台或陷入困境,这是因为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已经变了。 荷兰哲人罗伊-马丁纳在他的著作《改变,从心开始》中说,如果你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合二为一,那么你做事就不需要费任何力气,而可以轻松成功。 譬如,如果集体无意识是疯狂的,每个人都想杀人,那么最能杀人的人就容易成为领袖,这是群体的一种自动选择。 以前,卡扎菲就是轻松的成功,他夺权简直是游戏般不费力气,而萨达特则做任何事情都像是历尽千辛万苦,这就是个人之心与“天下之心”的不同呼应所致。 当刺客端着枪准备射击时,助手大喊“卧倒”,还有人试图将萨达特扑倒但萨达特却是庄严肃立,用眼睛直盯盯地看着冲来的刺客,从容赴死。 有分析说,这是萨达特重视尊严的结果,但作为他的粉丝,我自己的看法是,他心中有强烈的悲哀,虽然他无比辛苦地为埃及谋取了利益,但却像是成为了埃及与阿拉伯世界的公敌,仇视他反对他的人到处都是,他宁愿死去,死时与极端分子卡里德的对视,像是他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的对视。 不过,回头看,也可以说,萨达特为阿拉伯世界种下了一颗新的种子,这颗种子现在才发展成主流,这是他存在的意义。 至于卡扎菲,他存在过吗?他只是轮回车轮的一次小小的展现而已,就个人意志的创造性而言,他真的不曾存在过。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之者乎?

 

读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时,看到了这段文字,很是震惊。写这段文字时,毛泽东年仅十九岁,却已如此清晰地捕捉到了政治运动的精髓。关键是天下之心,而不是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等“显见之迹”,这些事情,毛泽东称之为“枝节”。

 

这段话,我自己觉得,可以清晰地解读北非强人卡扎菲与萨达特的命运。

本文是《人物杂志》特稿 PS:强烈推荐雾满拦江写的历史系列书籍,譬如《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同时配合《狂热分子》,就可以明白,在杀戮心太重的集体无意识推动下,社会大转型时,越偏执越分裂越病态的政客,越容易成功,这真是集体的选择。 虽然,正史会将那些被历史“淘汰”的人写成暴徒,但事实恰恰相反。 ———————————————— 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之者乎? 读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时,看到了这段文字,很是震惊。写这段文字时,毛泽东年仅十九岁,却已如此清晰地捕捉到了政治运动的精髓。关键是天下之心,而不是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等“显见之迹”,这些事情,毛泽东称之为“枝节”。 这段话,我自己觉得,可以清晰地解读北非强人卡扎菲与萨达特的命运。 萨达特,埃及前总统,先追随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埃及前总统纳赛尔,因总与纳赛尔保持绝对一致的声音而被称为“是是上校”。1970年,第3次中东战争的第三个年头,纳赛尔病逝,各方势力因轻看萨达特,于是一致接受了萨达特为纳赛尔的接班人。 熟料,掌握政权后,萨达特一如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楚庄王是当上君王后吃喝玩乐、装疯卖傻了三年,以至于政敌们以为他真傻,但其实这三年楚庄王一直在观察和积蓄实力。三年后,他一下子杀掉关键的政敌,颁布了许多法令,打了几场大胜仗,迅速成为了春秋一霸。萨达特也如是,他驱逐一万多名苏联专家,与苏联断交,转而投向美国,获得大批美国援助,并放弃纳赛尔的警察国家政策,将埃及带向民主与自由,同时在经济上也将埃及带向开放。 萨达特最耀眼的成就是军事,不过他内心中最重的其实是和平。刚上台的时候,他就试图与以色列和谈,但因以色列傲慢而没有进展。于是他转而悄悄备战,他决定用战争谋取和平。 1973年10月6日,经过3年的苦心准备,萨达特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取得一系列辉煌战果。虽然最后战争又陷入被动,但萨达特为埃及赢得了敌人和世界的尊重。最后他接受和谈,甚至冒阿拉伯世界之大不韪,亲自去以色列和谈,最后达成了著名的“戴维营协议”,这是中东和平的第一声。在这个过程中,萨达特也为埃及要回了西奈半岛等之前失去的领土。 但是,1981年10月6日,在庆祝第四次中东战争的阅兵式上,萨达特被四名极端分子杀害,这次行动的背后,有后来成为“基地”二号人物的扎瓦赫里的身影。 失去了萨达特,埃及的民主与自由之路也因而中断,他的继任者穆巴拉克重新将埃及带回了警察国家。 相比较之下,尽管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目前陷入了困境,但他却从1969年到现在一直掌权了42年。 为什么会有这个区别?我很少崇拜谁,但萨达特是我的偶像。如果说卡扎菲是个疯子,那么就可以说萨达特是一个神经最健康的正常人。但为什么能给埃及带来兴盛的正常人死于枪下,而疯子却可以执掌政权42年? 并且,很有意思的是,卡扎菲与萨达特一样,都是纳赛尔的追随者。卡扎菲学习纳赛尔创办了利比亚的自由军官组织,也模仿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了古老的君主政权。甚至,政变上台后,他还请求纳赛尔答应将利比亚和埃及合并为一个国家。那时,还不足30岁的卡扎菲是一名热血青年,他

 

国民收入达到了一万多美元,但卡扎菲坚决与美国作战,最终恶性循环,里根称他为“中东疯狗”,派军机轰炸卡扎菲老巢,炸死了卡扎菲的养女,卡扎菲则策划了洛克比空难,导致国际社会一致制裁利比亚,将利比亚陷入困境。 与美国作战,是卡扎菲疯狂头脑的需要,而不是利比亚现实的需要。 但是,因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与美国作战,像是阿拉伯世界“天下之心”的核心。 于是,萨达特看似是理智而成熟的政治家,但他却死于非命,卡扎菲看似是一个疯子,但他却政治长寿至今。 事情终于到现在才有了不同。穆巴拉克们纷纷下台或陷入困境,这是因为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已经变了。 荷兰哲人罗伊-马丁纳在他的著作《改变,从心开始》中说,如果你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合二为一,那么你做事就不需要费任何力气,而可以轻松成功。 譬如,如果集体无意识是疯狂的,每个人都想杀人,那么最能杀人的人就容易成为领袖,这是群体的一种自动选择。 以前,卡扎菲就是轻松的成功,他夺权简直是游戏般不费力气,而萨达特则做任何事情都像是历尽千辛万苦,这就是个人之心与“天下之心”的不同呼应所致。 当刺客端着枪准备射击时,助手大喊“卧倒”,还有人试图将萨达特扑倒但萨达特却是庄严肃立,用眼睛直盯盯地看着冲来的刺客,从容赴死。 有分析说,这是萨达特重视尊严的结果,但作为他的粉丝,我自己的看法是,他心中有强烈的悲哀,虽然他无比辛苦地为埃及谋取了利益,但却像是成为了埃及与阿拉伯世界的公敌,仇视他反对他的人到处都是,他宁愿死去,死时与极端分子卡里德的对视,像是他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的对视。 不过,回头看,也可以说,萨达特为阿拉伯世界种下了一颗新的种子,这颗种子现在才发展成主流,这是他存在的意义。 至于卡扎菲,他存在过吗?他只是轮回车轮的一次小小的展现而已,就个人意志的创造性而言,他真的不曾存在过。 萨达特,埃及前总统,先追随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埃及前总统纳赛尔,因总与纳赛尔保持绝对一致的声音而被称为“是是上校”。1970年,第3次中东战争的第三个年头,纳赛尔病逝,各方势力因轻看萨达特,于是一致接受了萨达特为纳赛尔的接班人。

是作为纳赛尔的超级粉丝提出这一请求的。 纳赛尔因提出“泛阿拉伯主义”而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偶像。所谓泛阿拉伯主义,是和帝国主义相对立的。在纳赛尔那里,泛阿拉伯主义有理想主义的影子,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策略。 卡扎菲继承了纳赛尔的理想主义,试图建立一个他理想中的世界,与埃及合并只是其中一个设想,他还梦想组建大阿拉伯世界,当然如此自恋的他会认为他是纳赛尔之后最适合的阿拉伯世界领袖。此外,他还提倡禁欲、禁酒、禁止西方的娱乐业,要建立一个“纯洁”的理想世界。 我第一次清晰地记得卡扎菲时,是看到一篇文章说,卡扎菲如何热爱大自然的感觉,于是他要求首都的黎波里的窗户都途成绿色。这应该是他理想社会的一部分。但是,看到这个细节,我不寒而栗,要是我不喜欢绿色的窗户怎么办? 在卡扎菲的世界中,是非此即彼黑白对立而没有妥协的。这一面,他要求绿色的窗户是对的,那一面,你不答应绿色的窗户就是错的。并且,对的就绝对对,而错的就该死。如果我坚持我的感觉,那我就是该死的那一方。 这并非我的猜测。卡扎菲的美女女儿的确公然说:“谁不想要卡扎菲,谁就不值得活着。” 理想主义者们是很可怕的,因为极端的理想主义者都持有一种观念:这个理想主义是对的,所以不接受这一理想主义的人该死。 理想主义,不过是理想主义者们试图掌握权力的一个借口而已。 相反的是,萨达特就像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者,他的一切考虑都以埃及的国家利益为重。如果远苏联亲美国能给埃及好处,那么他就做;如果战争能赢得尊重与和平,那么他就做?? 这样的两个人,谁能赢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 事实证明,在过去的年头里,卡扎菲是胜利者。他之所以能掌握政权如此长时间,如果没有人民与阿拉伯世界的配合,这是不可想象的。 否则,为什么扎瓦赫里不去策划杀死卡扎菲,而偏偏选择了杀死能将埃及带向光明的萨达特呢? 埃及的前君主政权曾将萨达特逮捕入狱,在监狱中,萨达特有了一个很深的领悟,他明白,“谁若不能首先改变自己的思想,谁就不能在现实世界中进行任何改变,也就不能实现任何前进。” 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色彩的领悟,领悟到这一点,萨达特就走出了自己头脑所幻想的世界,而看到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于是,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埃及需要什么改革,也果真将这些改革带给埃及。 但问题是,他太超前了。的确,他做的都是埃及的现实世界所需要的,那些都符合埃及的国家利益。然而,埃及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 没有,那时的阿拉伯世界与埃及,整个的心更像是卡扎菲的心,是绝不妥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成熟政治的关键在于明智地妥协,而疯狂政治的核心就是你死我活。 深刻地领悟到现实世界的规律,并将现实世界带向光明,这需要智慧、勇气与耐心,而智慧与耐心尤其重要。但这太麻烦了,于是懒惰的人就会想,将一些敌人处理掉就可以了,他们伤害了我们,我们是受害者。譬如对于卡扎菲世界中的人来说,那敌人就是君主体系与帝国体系。于是卡扎菲不惜一切代价与这两个体系作战。第一场战争,他轻松就获胜了,当年只是和一些军官占领了利比亚的电台就获胜了。 第二场战争,他则输得很难看。八十年代,托石油的福,利比亚的人均 

熟料,掌握政权后,萨达特一如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楚庄王是当上君王后吃喝玩乐、装疯卖傻了三年,以至于政敌们以为他真傻,但其实这三年楚庄王一直在观察和积蓄实力。三年后,他一下子杀掉关键的政敌,颁布了许多法令,打了几场大胜仗,迅速成为了春秋一霸。萨达特也如是,他驱逐一万多名苏联专家,与苏联断交,转而投向美国,获得大批美国援助,并放弃纳赛尔的警察国家政策,将埃及带向民主与自由,同时在经济上也将埃及带向开放。

本文是《人物杂志》特稿 PS:强烈推荐雾满拦江写的历史系列书籍,譬如《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同时配合《狂热分子》,就可以明白,在杀戮心太重的集体无意识推动下,社会大转型时,越偏执越分裂越病态的政客,越容易成功,这真是集体的选择。 虽然,正史会将那些被历史“淘汰”的人写成暴徒,但事实恰恰相反。 ———————————————— 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之者乎? 读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时,看到了这段文字,很是震惊。写这段文字时,毛泽东年仅十九岁,却已如此清晰地捕捉到了政治运动的精髓。关键是天下之心,而不是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等“显见之迹”,这些事情,毛泽东称之为“枝节”。 这段话,我自己觉得,可以清晰地解读北非强人卡扎菲与萨达特的命运。 萨达特,埃及前总统,先追随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埃及前总统纳赛尔,因总与纳赛尔保持绝对一致的声音而被称为“是是上校”。1970年,第3次中东战争的第三个年头,纳赛尔病逝,各方势力因轻看萨达特,于是一致接受了萨达特为纳赛尔的接班人。 熟料,掌握政权后,萨达特一如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楚庄王是当上君王后吃喝玩乐、装疯卖傻了三年,以至于政敌们以为他真傻,但其实这三年楚庄王一直在观察和积蓄实力。三年后,他一下子杀掉关键的政敌,颁布了许多法令,打了几场大胜仗,迅速成为了春秋一霸。萨达特也如是,他驱逐一万多名苏联专家,与苏联断交,转而投向美国,获得大批美国援助,并放弃纳赛尔的警察国家政策,将埃及带向民主与自由,同时在经济上也将埃及带向开放。 萨达特最耀眼的成就是军事,不过他内心中最重的其实是和平。刚上台的时候,他就试图与以色列和谈,但因以色列傲慢而没有进展。于是他转而悄悄备战,他决定用战争谋取和平。 1973年10月6日,经过3年的苦心准备,萨达特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取得一系列辉煌战果。虽然最后战争又陷入被动,但萨达特为埃及赢得了敌人和世界的尊重。最后他接受和谈,甚至冒阿拉伯世界之大不韪,亲自去以色列和谈,最后达成了著名的“戴维营协议”,这是中东和平的第一声。在这个过程中,萨达特也为埃及要回了西奈半岛等之前失去的领土。 但是,1981年10月6日,在庆祝第四次中东战争的阅兵式上,萨达特被四名极端分子杀害,这次行动的背后,有后来成为“基地”二号人物的扎瓦赫里的身影。 失去了萨达特,埃及的民主与自由之路也因而中断,他的继任者穆巴拉克重新将埃及带回了警察国家。 相比较之下,尽管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目前陷入了困境,但他却从1969年到现在一直掌权了42年。 为什么会有这个区别?我很少崇拜谁,但萨达特是我的偶像。如果说卡扎菲是个疯子,那么就可以说萨达特是一个神经最健康的正常人。但为什么能给埃及带来兴盛的正常人死于枪下,而疯子却可以执掌政权42年? 并且,很有意思的是,卡扎菲与萨达特一样,都是纳赛尔的追随者。卡扎菲学习纳赛尔创办了利比亚的自由军官组织,也模仿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了古老的君主政权。甚至,政变上台后,他还请求纳赛尔答应将利比亚和埃及合并为一个国家。那时,还不足30岁的卡扎菲是一名热血青年,他

 

是作为纳赛尔的超级粉丝提出这一请求的。 纳赛尔因提出“泛阿拉伯主义”而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偶像。所谓泛阿拉伯主义,是和帝国主义相对立的。在纳赛尔那里,泛阿拉伯主义有理想主义的影子,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策略。 卡扎菲继承了纳赛尔的理想主义,试图建立一个他理想中的世界,与埃及合并只是其中一个设想,他还梦想组建大阿拉伯世界,当然如此自恋的他会认为他是纳赛尔之后最适合的阿拉伯世界领袖。此外,他还提倡禁欲、禁酒、禁止西方的娱乐业,要建立一个“纯洁”的理想世界。 我第一次清晰地记得卡扎菲时,是看到一篇文章说,卡扎菲如何热爱大自然的感觉,于是他要求首都的黎波里的窗户都途成绿色。这应该是他理想社会的一部分。但是,看到这个细节,我不寒而栗,要是我不喜欢绿色的窗户怎么办? 在卡扎菲的世界中,是非此即彼黑白对立而没有妥协的。这一面,他要求绿色的窗户是对的,那一面,你不答应绿色的窗户就是错的。并且,对的就绝对对,而错的就该死。如果我坚持我的感觉,那我就是该死的那一方。 这并非我的猜测。卡扎菲的美女女儿的确公然说:“谁不想要卡扎菲,谁就不值得活着。” 理想主义者们是很可怕的,因为极端的理想主义者都持有一种观念:这个理想主义是对的,所以不接受这一理想主义的人该死。 理想主义,不过是理想主义者们试图掌握权力的一个借口而已。 相反的是,萨达特就像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者,他的一切考虑都以埃及的国家利益为重。如果远苏联亲美国能给埃及好处,那么他就做;如果战争能赢得尊重与和平,那么他就做?? 这样的两个人,谁能赢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 事实证明,在过去的年头里,卡扎菲是胜利者。他之所以能掌握政权如此长时间,如果没有人民与阿拉伯世界的配合,这是不可想象的。 否则,为什么扎瓦赫里不去策划杀死卡扎菲,而偏偏选择了杀死能将埃及带向光明的萨达特呢? 埃及的前君主政权曾将萨达特逮捕入狱,在监狱中,萨达特有了一个很深的领悟,他明白,“谁若不能首先改变自己的思想,谁就不能在现实世界中进行任何改变,也就不能实现任何前进。” 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色彩的领悟,领悟到这一点,萨达特就走出了自己头脑所幻想的世界,而看到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于是,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埃及需要什么改革,也果真将这些改革带给埃及。 但问题是,他太超前了。的确,他做的都是埃及的现实世界所需要的,那些都符合埃及的国家利益。然而,埃及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 没有,那时的阿拉伯世界与埃及,整个的心更像是卡扎菲的心,是绝不妥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成熟政治的关键在于明智地妥协,而疯狂政治的核心就是你死我活。 深刻地领悟到现实世界的规律,并将现实世界带向光明,这需要智慧、勇气与耐心,而智慧与耐心尤其重要。但这太麻烦了,于是懒惰的人就会想,将一些敌人处理掉就可以了,他们伤害了我们,我们是受害者。譬如对于卡扎菲世界中的人来说,那敌人就是君主体系与帝国体系。于是卡扎菲不惜一切代价与这两个体系作战。第一场战争,他轻松就获胜了,当年只是和一些军官占领了利比亚的电台就获胜了。 第二场战争,他则输得很难看。八十年代,托石油的福,利比亚的人均 萨达特最耀眼的成就是军事,不过他内心中最重的其实是和平。刚上台的时候,他就试图与以色列和谈,但因以色列傲慢而没有进展。于是他转而悄悄备战,他决定用战争谋取和平。

 

1973106是作为纳赛尔的超级粉丝提出这一请求的。 纳赛尔因提出“泛阿拉伯主义”而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偶像。所谓泛阿拉伯主义,是和帝国主义相对立的。在纳赛尔那里,泛阿拉伯主义有理想主义的影子,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策略。 卡扎菲继承了纳赛尔的理想主义,试图建立一个他理想中的世界,与埃及合并只是其中一个设想,他还梦想组建大阿拉伯世界,当然如此自恋的他会认为他是纳赛尔之后最适合的阿拉伯世界领袖。此外,他还提倡禁欲、禁酒、禁止西方的娱乐业,要建立一个“纯洁”的理想世界。 我第一次清晰地记得卡扎菲时,是看到一篇文章说,卡扎菲如何热爱大自然的感觉,于是他要求首都的黎波里的窗户都途成绿色。这应该是他理想社会的一部分。但是,看到这个细节,我不寒而栗,要是我不喜欢绿色的窗户怎么办? 在卡扎菲的世界中,是非此即彼黑白对立而没有妥协的。这一面,他要求绿色的窗户是对的,那一面,你不答应绿色的窗户就是错的。并且,对的就绝对对,而错的就该死。如果我坚持我的感觉,那我就是该死的那一方。 这并非我的猜测。卡扎菲的美女女儿的确公然说:“谁不想要卡扎菲,谁就不值得活着。” 理想主义者们是很可怕的,因为极端的理想主义者都持有一种观念:这个理想主义是对的,所以不接受这一理想主义的人该死。 理想主义,不过是理想主义者们试图掌握权力的一个借口而已。 相反的是,萨达特就像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者,他的一切考虑都以埃及的国家利益为重。如果远苏联亲美国能给埃及好处,那么他就做;如果战争能赢得尊重与和平,那么他就做?? 这样的两个人,谁能赢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 事实证明,在过去的年头里,卡扎菲是胜利者。他之所以能掌握政权如此长时间,如果没有人民与阿拉伯世界的配合,这是不可想象的。 否则,为什么扎瓦赫里不去策划杀死卡扎菲,而偏偏选择了杀死能将埃及带向光明的萨达特呢? 埃及的前君主政权曾将萨达特逮捕入狱,在监狱中,萨达特有了一个很深的领悟,他明白,“谁若不能首先改变自己的思想,谁就不能在现实世界中进行任何改变,也就不能实现任何前进。” 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色彩的领悟,领悟到这一点,萨达特就走出了自己头脑所幻想的世界,而看到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于是,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埃及需要什么改革,也果真将这些改革带给埃及。 但问题是,他太超前了。的确,他做的都是埃及的现实世界所需要的,那些都符合埃及的国家利益。然而,埃及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 没有,那时的阿拉伯世界与埃及,整个的心更像是卡扎菲的心,是绝不妥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成熟政治的关键在于明智地妥协,而疯狂政治的核心就是你死我活。 深刻地领悟到现实世界的规律,并将现实世界带向光明,这需要智慧、勇气与耐心,而智慧与耐心尤其重要。但这太麻烦了,于是懒惰的人就会想,将一些敌人处理掉就可以了,他们伤害了我们,我们是受害者。譬如对于卡扎菲世界中的人来说,那敌人就是君主体系与帝国体系。于是卡扎菲不惜一切代价与这两个体系作战。第一场战争,他轻松就获胜了,当年只是和一些军官占领了利比亚的电台就获胜了。 第二场战争,他则输得很难看。八十年代,托石油的福,利比亚的人均,经过3年的苦心准备,萨达特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取得一系列辉煌战果。虽然最后战争又陷入被动,但萨达特为埃及赢得了敌人和世界的尊重。最后他接受和谈,甚至冒阿拉伯世界之大不韪,亲自去以色列和谈,最后达成了著名的“戴维营协议”,这是中东和平的第一声。在这个过程中,萨达特也为埃及要回了西奈半岛等之前失去的领土。

 

国民收入达到了一万多美元,但卡扎菲坚决与美国作战,最终恶性循环,里根称他为“中东疯狗”,派军机轰炸卡扎菲老巢,炸死了卡扎菲的养女,卡扎菲则策划了洛克比空难,导致国际社会一致制裁利比亚,将利比亚陷入困境。 与美国作战,是卡扎菲疯狂头脑的需要,而不是利比亚现实的需要。 但是,因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与美国作战,像是阿拉伯世界“天下之心”的核心。 于是,萨达特看似是理智而成熟的政治家,但他却死于非命,卡扎菲看似是一个疯子,但他却政治长寿至今。 事情终于到现在才有了不同。穆巴拉克们纷纷下台或陷入困境,这是因为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已经变了。 荷兰哲人罗伊-马丁纳在他的著作《改变,从心开始》中说,如果你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合二为一,那么你做事就不需要费任何力气,而可以轻松成功。 譬如,如果集体无意识是疯狂的,每个人都想杀人,那么最能杀人的人就容易成为领袖,这是群体的一种自动选择。 以前,卡扎菲就是轻松的成功,他夺权简直是游戏般不费力气,而萨达特则做任何事情都像是历尽千辛万苦,这就是个人之心与“天下之心”的不同呼应所致。 当刺客端着枪准备射击时,助手大喊“卧倒”,还有人试图将萨达特扑倒但萨达特却是庄严肃立,用眼睛直盯盯地看着冲来的刺客,从容赴死。 有分析说,这是萨达特重视尊严的结果,但作为他的粉丝,我自己的看法是,他心中有强烈的悲哀,虽然他无比辛苦地为埃及谋取了利益,但却像是成为了埃及与阿拉伯世界的公敌,仇视他反对他的人到处都是,他宁愿死去,死时与极端分子卡里德的对视,像是他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的对视。 不过,回头看,也可以说,萨达特为阿拉伯世界种下了一颗新的种子,这颗种子现在才发展成主流,这是他存在的意义。 至于卡扎菲,他存在过吗?他只是轮回车轮的一次小小的展现而已,就个人意志的创造性而言,他真的不曾存在过。

但是,1981国民收入达到了一万多美元,但卡扎菲坚决与美国作战,最终恶性循环,里根称他为“中东疯狗”,派军机轰炸卡扎菲老巢,炸死了卡扎菲的养女,卡扎菲则策划了洛克比空难,导致国际社会一致制裁利比亚,将利比亚陷入困境。 与美国作战,是卡扎菲疯狂头脑的需要,而不是利比亚现实的需要。 但是,因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与美国作战,像是阿拉伯世界“天下之心”的核心。 于是,萨达特看似是理智而成熟的政治家,但他却死于非命,卡扎菲看似是一个疯子,但他却政治长寿至今。 事情终于到现在才有了不同。穆巴拉克们纷纷下台或陷入困境,这是因为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已经变了。 荷兰哲人罗伊-马丁纳在他的著作《改变,从心开始》中说,如果你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合二为一,那么你做事就不需要费任何力气,而可以轻松成功。 譬如,如果集体无意识是疯狂的,每个人都想杀人,那么最能杀人的人就容易成为领袖,这是群体的一种自动选择。 以前,卡扎菲就是轻松的成功,他夺权简直是游戏般不费力气,而萨达特则做任何事情都像是历尽千辛万苦,这就是个人之心与“天下之心”的不同呼应所致。 当刺客端着枪准备射击时,助手大喊“卧倒”,还有人试图将萨达特扑倒但萨达特却是庄严肃立,用眼睛直盯盯地看着冲来的刺客,从容赴死。 有分析说,这是萨达特重视尊严的结果,但作为他的粉丝,我自己的看法是,他心中有强烈的悲哀,虽然他无比辛苦地为埃及谋取了利益,但却像是成为了埃及与阿拉伯世界的公敌,仇视他反对他的人到处都是,他宁愿死去,死时与极端分子卡里德的对视,像是他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的对视。 不过,回头看,也可以说,萨达特为阿拉伯世界种下了一颗新的种子,这颗种子现在才发展成主流,这是他存在的意义。 至于卡扎菲,他存在过吗?他只是轮回车轮的一次小小的展现而已,就个人意志的创造性而言,他真的不曾存在过。10国民收入达到了一万多美元,但卡扎菲坚决与美国作战,最终恶性循环,里根称他为“中东疯狗”,派军机轰炸卡扎菲老巢,炸死了卡扎菲的养女,卡扎菲则策划了洛克比空难,导致国际社会一致制裁利比亚,将利比亚陷入困境。 与美国作战,是卡扎菲疯狂头脑的需要,而不是利比亚现实的需要。 但是,因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与美国作战,像是阿拉伯世界“天下之心”的核心。 于是,萨达特看似是理智而成熟的政治家,但他却死于非命,卡扎菲看似是一个疯子,但他却政治长寿至今。 事情终于到现在才有了不同。穆巴拉克们纷纷下台或陷入困境,这是因为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已经变了。 荷兰哲人罗伊-马丁纳在他的著作《改变,从心开始》中说,如果你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合二为一,那么你做事就不需要费任何力气,而可以轻松成功。 譬如,如果集体无意识是疯狂的,每个人都想杀人,那么最能杀人的人就容易成为领袖,这是群体的一种自动选择。 以前,卡扎菲就是轻松的成功,他夺权简直是游戏般不费力气,而萨达特则做任何事情都像是历尽千辛万苦,这就是个人之心与“天下之心”的不同呼应所致。 当刺客端着枪准备射击时,助手大喊“卧倒”,还有人试图将萨达特扑倒但萨达特却是庄严肃立,用眼睛直盯盯地看着冲来的刺客,从容赴死。 有分析说,这是萨达特重视尊严的结果,但作为他的粉丝,我自己的看法是,他心中有强烈的悲哀,虽然他无比辛苦地为埃及谋取了利益,但却像是成为了埃及与阿拉伯世界的公敌,仇视他反对他的人到处都是,他宁愿死去,死时与极端分子卡里德的对视,像是他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的对视。 不过,回头看,也可以说,萨达特为阿拉伯世界种下了一颗新的种子,这颗种子现在才发展成主流,这是他存在的意义。 至于卡扎菲,他存在过吗?他只是轮回车轮的一次小小的展现而已,就个人意志的创造性而言,他真的不曾存在过。6,在庆祝第四次中东战争的阅兵式上,萨达特被四名极端分子杀害,这次行动的背后,有后来成为“基地”二号人物的扎瓦赫里的身影。

本文是《人物杂志》特稿 PS:强烈推荐雾满拦江写的历史系列书籍,譬如《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同时配合《狂热分子》,就可以明白,在杀戮心太重的集体无意识推动下,社会大转型时,越偏执越分裂越病态的政客,越容易成功,这真是集体的选择。 虽然,正史会将那些被历史“淘汰”的人写成暴徒,但事实恰恰相反。 ———————————————— 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之者乎? 读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时,看到了这段文字,很是震惊。写这段文字时,毛泽东年仅十九岁,却已如此清晰地捕捉到了政治运动的精髓。关键是天下之心,而不是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等“显见之迹”,这些事情,毛泽东称之为“枝节”。 这段话,我自己觉得,可以清晰地解读北非强人卡扎菲与萨达特的命运。 萨达特,埃及前总统,先追随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埃及前总统纳赛尔,因总与纳赛尔保持绝对一致的声音而被称为“是是上校”。1970年,第3次中东战争的第三个年头,纳赛尔病逝,各方势力因轻看萨达特,于是一致接受了萨达特为纳赛尔的接班人。 熟料,掌握政权后,萨达特一如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楚庄王是当上君王后吃喝玩乐、装疯卖傻了三年,以至于政敌们以为他真傻,但其实这三年楚庄王一直在观察和积蓄实力。三年后,他一下子杀掉关键的政敌,颁布了许多法令,打了几场大胜仗,迅速成为了春秋一霸。萨达特也如是,他驱逐一万多名苏联专家,与苏联断交,转而投向美国,获得大批美国援助,并放弃纳赛尔的警察国家政策,将埃及带向民主与自由,同时在经济上也将埃及带向开放。 萨达特最耀眼的成就是军事,不过他内心中最重的其实是和平。刚上台的时候,他就试图与以色列和谈,但因以色列傲慢而没有进展。于是他转而悄悄备战,他决定用战争谋取和平。 1973年10月6日,经过3年的苦心准备,萨达特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取得一系列辉煌战果。虽然最后战争又陷入被动,但萨达特为埃及赢得了敌人和世界的尊重。最后他接受和谈,甚至冒阿拉伯世界之大不韪,亲自去以色列和谈,最后达成了著名的“戴维营协议”,这是中东和平的第一声。在这个过程中,萨达特也为埃及要回了西奈半岛等之前失去的领土。 但是,1981年10月6日,在庆祝第四次中东战争的阅兵式上,萨达特被四名极端分子杀害,这次行动的背后,有后来成为“基地”二号人物的扎瓦赫里的身影。 失去了萨达特,埃及的民主与自由之路也因而中断,他的继任者穆巴拉克重新将埃及带回了警察国家。 相比较之下,尽管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目前陷入了困境,但他却从1969年到现在一直掌权了42年。 为什么会有这个区别?我很少崇拜谁,但萨达特是我的偶像。如果说卡扎菲是个疯子,那么就可以说萨达特是一个神经最健康的正常人。但为什么能给埃及带来兴盛的正常人死于枪下,而疯子却可以执掌政权42年? 并且,很有意思的是,卡扎菲与萨达特一样,都是纳赛尔的追随者。卡扎菲学习纳赛尔创办了利比亚的自由军官组织,也模仿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了古老的君主政权。甚至,政变上台后,他还请求纳赛尔答应将利比亚和埃及合并为一个国家。那时,还不足30岁的卡扎菲是一名热血青年,他

 

是作为纳赛尔的超级粉丝提出这一请求的。 纳赛尔因提出“泛阿拉伯主义”而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偶像。所谓泛阿拉伯主义,是和帝国主义相对立的。在纳赛尔那里,泛阿拉伯主义有理想主义的影子,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策略。 卡扎菲继承了纳赛尔的理想主义,试图建立一个他理想中的世界,与埃及合并只是其中一个设想,他还梦想组建大阿拉伯世界,当然如此自恋的他会认为他是纳赛尔之后最适合的阿拉伯世界领袖。此外,他还提倡禁欲、禁酒、禁止西方的娱乐业,要建立一个“纯洁”的理想世界。 我第一次清晰地记得卡扎菲时,是看到一篇文章说,卡扎菲如何热爱大自然的感觉,于是他要求首都的黎波里的窗户都途成绿色。这应该是他理想社会的一部分。但是,看到这个细节,我不寒而栗,要是我不喜欢绿色的窗户怎么办? 在卡扎菲的世界中,是非此即彼黑白对立而没有妥协的。这一面,他要求绿色的窗户是对的,那一面,你不答应绿色的窗户就是错的。并且,对的就绝对对,而错的就该死。如果我坚持我的感觉,那我就是该死的那一方。 这并非我的猜测。卡扎菲的美女女儿的确公然说:“谁不想要卡扎菲,谁就不值得活着。” 理想主义者们是很可怕的,因为极端的理想主义者都持有一种观念:这个理想主义是对的,所以不接受这一理想主义的人该死。 理想主义,不过是理想主义者们试图掌握权力的一个借口而已。 相反的是,萨达特就像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者,他的一切考虑都以埃及的国家利益为重。如果远苏联亲美国能给埃及好处,那么他就做;如果战争能赢得尊重与和平,那么他就做?? 这样的两个人,谁能赢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 事实证明,在过去的年头里,卡扎菲是胜利者。他之所以能掌握政权如此长时间,如果没有人民与阿拉伯世界的配合,这是不可想象的。 否则,为什么扎瓦赫里不去策划杀死卡扎菲,而偏偏选择了杀死能将埃及带向光明的萨达特呢? 埃及的前君主政权曾将萨达特逮捕入狱,在监狱中,萨达特有了一个很深的领悟,他明白,“谁若不能首先改变自己的思想,谁就不能在现实世界中进行任何改变,也就不能实现任何前进。” 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色彩的领悟,领悟到这一点,萨达特就走出了自己头脑所幻想的世界,而看到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于是,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埃及需要什么改革,也果真将这些改革带给埃及。 但问题是,他太超前了。的确,他做的都是埃及的现实世界所需要的,那些都符合埃及的国家利益。然而,埃及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 没有,那时的阿拉伯世界与埃及,整个的心更像是卡扎菲的心,是绝不妥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成熟政治的关键在于明智地妥协,而疯狂政治的核心就是你死我活。 深刻地领悟到现实世界的规律,并将现实世界带向光明,这需要智慧、勇气与耐心,而智慧与耐心尤其重要。但这太麻烦了,于是懒惰的人就会想,将一些敌人处理掉就可以了,他们伤害了我们,我们是受害者。譬如对于卡扎菲世界中的人来说,那敌人就是君主体系与帝国体系。于是卡扎菲不惜一切代价与这两个体系作战。第一场战争,他轻松就获胜了,当年只是和一些军官占领了利比亚的电台就获胜了。 第二场战争,他则输得很难看。八十年代,托石油的福,利比亚的人均 失去了萨达特,埃及的民主与自由之路也因而中断,他的继任者穆巴拉克重新将埃及带回了警察国家。

 

相比较之下,尽管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目前陷入了困境,但他却从1969国民收入达到了一万多美元,但卡扎菲坚决与美国作战,最终恶性循环,里根称他为“中东疯狗”,派军机轰炸卡扎菲老巢,炸死了卡扎菲的养女,卡扎菲则策划了洛克比空难,导致国际社会一致制裁利比亚,将利比亚陷入困境。 与美国作战,是卡扎菲疯狂头脑的需要,而不是利比亚现实的需要。 但是,因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与美国作战,像是阿拉伯世界“天下之心”的核心。 于是,萨达特看似是理智而成熟的政治家,但他却死于非命,卡扎菲看似是一个疯子,但他却政治长寿至今。 事情终于到现在才有了不同。穆巴拉克们纷纷下台或陷入困境,这是因为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已经变了。 荷兰哲人罗伊-马丁纳在他的著作《改变,从心开始》中说,如果你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合二为一,那么你做事就不需要费任何力气,而可以轻松成功。 譬如,如果集体无意识是疯狂的,每个人都想杀人,那么最能杀人的人就容易成为领袖,这是群体的一种自动选择。 以前,卡扎菲就是轻松的成功,他夺权简直是游戏般不费力气,而萨达特则做任何事情都像是历尽千辛万苦,这就是个人之心与“天下之心”的不同呼应所致。 当刺客端着枪准备射击时,助手大喊“卧倒”,还有人试图将萨达特扑倒但萨达特却是庄严肃立,用眼睛直盯盯地看着冲来的刺客,从容赴死。 有分析说,这是萨达特重视尊严的结果,但作为他的粉丝,我自己的看法是,他心中有强烈的悲哀,虽然他无比辛苦地为埃及谋取了利益,但却像是成为了埃及与阿拉伯世界的公敌,仇视他反对他的人到处都是,他宁愿死去,死时与极端分子卡里德的对视,像是他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的对视。 不过,回头看,也可以说,萨达特为阿拉伯世界种下了一颗新的种子,这颗种子现在才发展成主流,这是他存在的意义。 至于卡扎菲,他存在过吗?他只是轮回车轮的一次小小的展现而已,就个人意志的创造性而言,他真的不曾存在过。年到现在一直掌权了42年。

 

为什么会有这个区别?我很少崇拜谁,但萨达特是我的偶像。如果说卡扎菲是个疯子,那么就可以说萨达特是一个神经最健康的正常人。但为什么能给埃及带来兴盛的正常人死于枪下,而疯子却可以执掌政权42年?

国民收入达到了一万多美元,但卡扎菲坚决与美国作战,最终恶性循环,里根称他为“中东疯狗”,派军机轰炸卡扎菲老巢,炸死了卡扎菲的养女,卡扎菲则策划了洛克比空难,导致国际社会一致制裁利比亚,将利比亚陷入困境。 与美国作战,是卡扎菲疯狂头脑的需要,而不是利比亚现实的需要。 但是,因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与美国作战,像是阿拉伯世界“天下之心”的核心。 于是,萨达特看似是理智而成熟的政治家,但他却死于非命,卡扎菲看似是一个疯子,但他却政治长寿至今。 事情终于到现在才有了不同。穆巴拉克们纷纷下台或陷入困境,这是因为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已经变了。 荷兰哲人罗伊-马丁纳在他的著作《改变,从心开始》中说,如果你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合二为一,那么你做事就不需要费任何力气,而可以轻松成功。 譬如,如果集体无意识是疯狂的,每个人都想杀人,那么最能杀人的人就容易成为领袖,这是群体的一种自动选择。 以前,卡扎菲就是轻松的成功,他夺权简直是游戏般不费力气,而萨达特则做任何事情都像是历尽千辛万苦,这就是个人之心与“天下之心”的不同呼应所致。 当刺客端着枪准备射击时,助手大喊“卧倒”,还有人试图将萨达特扑倒但萨达特却是庄严肃立,用眼睛直盯盯地看着冲来的刺客,从容赴死。 有分析说,这是萨达特重视尊严的结果,但作为他的粉丝,我自己的看法是,他心中有强烈的悲哀,虽然他无比辛苦地为埃及谋取了利益,但却像是成为了埃及与阿拉伯世界的公敌,仇视他反对他的人到处都是,他宁愿死去,死时与极端分子卡里德的对视,像是他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的对视。 不过,回头看,也可以说,萨达特为阿拉伯世界种下了一颗新的种子,这颗种子现在才发展成主流,这是他存在的意义。 至于卡扎菲,他存在过吗?他只是轮回车轮的一次小小的展现而已,就个人意志的创造性而言,他真的不曾存在过。

 

是作为纳赛尔的超级粉丝提出这一请求的。 纳赛尔因提出“泛阿拉伯主义”而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偶像。所谓泛阿拉伯主义,是和帝国主义相对立的。在纳赛尔那里,泛阿拉伯主义有理想主义的影子,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策略。 卡扎菲继承了纳赛尔的理想主义,试图建立一个他理想中的世界,与埃及合并只是其中一个设想,他还梦想组建大阿拉伯世界,当然如此自恋的他会认为他是纳赛尔之后最适合的阿拉伯世界领袖。此外,他还提倡禁欲、禁酒、禁止西方的娱乐业,要建立一个“纯洁”的理想世界。 我第一次清晰地记得卡扎菲时,是看到一篇文章说,卡扎菲如何热爱大自然的感觉,于是他要求首都的黎波里的窗户都途成绿色。这应该是他理想社会的一部分。但是,看到这个细节,我不寒而栗,要是我不喜欢绿色的窗户怎么办? 在卡扎菲的世界中,是非此即彼黑白对立而没有妥协的。这一面,他要求绿色的窗户是对的,那一面,你不答应绿色的窗户就是错的。并且,对的就绝对对,而错的就该死。如果我坚持我的感觉,那我就是该死的那一方。 这并非我的猜测。卡扎菲的美女女儿的确公然说:“谁不想要卡扎菲,谁就不值得活着。” 理想主义者们是很可怕的,因为极端的理想主义者都持有一种观念:这个理想主义是对的,所以不接受这一理想主义的人该死。 理想主义,不过是理想主义者们试图掌握权力的一个借口而已。 相反的是,萨达特就像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者,他的一切考虑都以埃及的国家利益为重。如果远苏联亲美国能给埃及好处,那么他就做;如果战争能赢得尊重与和平,那么他就做?? 这样的两个人,谁能赢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 事实证明,在过去的年头里,卡扎菲是胜利者。他之所以能掌握政权如此长时间,如果没有人民与阿拉伯世界的配合,这是不可想象的。 否则,为什么扎瓦赫里不去策划杀死卡扎菲,而偏偏选择了杀死能将埃及带向光明的萨达特呢? 埃及的前君主政权曾将萨达特逮捕入狱,在监狱中,萨达特有了一个很深的领悟,他明白,“谁若不能首先改变自己的思想,谁就不能在现实世界中进行任何改变,也就不能实现任何前进。” 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色彩的领悟,领悟到这一点,萨达特就走出了自己头脑所幻想的世界,而看到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于是,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埃及需要什么改革,也果真将这些改革带给埃及。 但问题是,他太超前了。的确,他做的都是埃及的现实世界所需要的,那些都符合埃及的国家利益。然而,埃及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 没有,那时的阿拉伯世界与埃及,整个的心更像是卡扎菲的心,是绝不妥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成熟政治的关键在于明智地妥协,而疯狂政治的核心就是你死我活。 深刻地领悟到现实世界的规律,并将现实世界带向光明,这需要智慧、勇气与耐心,而智慧与耐心尤其重要。但这太麻烦了,于是懒惰的人就会想,将一些敌人处理掉就可以了,他们伤害了我们,我们是受害者。譬如对于卡扎菲世界中的人来说,那敌人就是君主体系与帝国体系。于是卡扎菲不惜一切代价与这两个体系作战。第一场战争,他轻松就获胜了,当年只是和一些军官占领了利比亚的电台就获胜了。 第二场战争,他则输得很难看。八十年代,托石油的福,利比亚的人均 并且,很有意思的是,卡扎菲与萨达特一样,都是纳赛尔的追随者。卡扎菲学习纳赛尔创办了利比亚的自由军官组织,也模仿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了古老的君主政权。甚至,政变上台后,他还请求纳赛尔答应将利比亚和埃及合并为一个国家。那时,还不足30岁的卡扎菲是一名热血青年,他是作为纳赛尔的超级粉丝提出这一请求的。

国民收入达到了一万多美元,但卡扎菲坚决与美国作战,最终恶性循环,里根称他为“中东疯狗”,派军机轰炸卡扎菲老巢,炸死了卡扎菲的养女,卡扎菲则策划了洛克比空难,导致国际社会一致制裁利比亚,将利比亚陷入困境。 与美国作战,是卡扎菲疯狂头脑的需要,而不是利比亚现实的需要。 但是,因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与美国作战,像是阿拉伯世界“天下之心”的核心。 于是,萨达特看似是理智而成熟的政治家,但他却死于非命,卡扎菲看似是一个疯子,但他却政治长寿至今。 事情终于到现在才有了不同。穆巴拉克们纷纷下台或陷入困境,这是因为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已经变了。 荷兰哲人罗伊-马丁纳在他的著作《改变,从心开始》中说,如果你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合二为一,那么你做事就不需要费任何力气,而可以轻松成功。 譬如,如果集体无意识是疯狂的,每个人都想杀人,那么最能杀人的人就容易成为领袖,这是群体的一种自动选择。 以前,卡扎菲就是轻松的成功,他夺权简直是游戏般不费力气,而萨达特则做任何事情都像是历尽千辛万苦,这就是个人之心与“天下之心”的不同呼应所致。 当刺客端着枪准备射击时,助手大喊“卧倒”,还有人试图将萨达特扑倒但萨达特却是庄严肃立,用眼睛直盯盯地看着冲来的刺客,从容赴死。 有分析说,这是萨达特重视尊严的结果,但作为他的粉丝,我自己的看法是,他心中有强烈的悲哀,虽然他无比辛苦地为埃及谋取了利益,但却像是成为了埃及与阿拉伯世界的公敌,仇视他反对他的人到处都是,他宁愿死去,死时与极端分子卡里德的对视,像是他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的对视。 不过,回头看,也可以说,萨达特为阿拉伯世界种下了一颗新的种子,这颗种子现在才发展成主流,这是他存在的意义。 至于卡扎菲,他存在过吗?他只是轮回车轮的一次小小的展现而已,就个人意志的创造性而言,他真的不曾存在过。

 

纳赛尔因提出“泛阿拉伯主义”而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偶像。所谓泛阿拉伯主义,是和帝国主义相对立的。在纳赛尔那里,泛阿拉伯主义有理想主义的影子,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策略。

 

是作为纳赛尔的超级粉丝提出这一请求的。 纳赛尔因提出“泛阿拉伯主义”而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偶像。所谓泛阿拉伯主义,是和帝国主义相对立的。在纳赛尔那里,泛阿拉伯主义有理想主义的影子,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策略。 卡扎菲继承了纳赛尔的理想主义,试图建立一个他理想中的世界,与埃及合并只是其中一个设想,他还梦想组建大阿拉伯世界,当然如此自恋的他会认为他是纳赛尔之后最适合的阿拉伯世界领袖。此外,他还提倡禁欲、禁酒、禁止西方的娱乐业,要建立一个“纯洁”的理想世界。 我第一次清晰地记得卡扎菲时,是看到一篇文章说,卡扎菲如何热爱大自然的感觉,于是他要求首都的黎波里的窗户都途成绿色。这应该是他理想社会的一部分。但是,看到这个细节,我不寒而栗,要是我不喜欢绿色的窗户怎么办? 在卡扎菲的世界中,是非此即彼黑白对立而没有妥协的。这一面,他要求绿色的窗户是对的,那一面,你不答应绿色的窗户就是错的。并且,对的就绝对对,而错的就该死。如果我坚持我的感觉,那我就是该死的那一方。 这并非我的猜测。卡扎菲的美女女儿的确公然说:“谁不想要卡扎菲,谁就不值得活着。” 理想主义者们是很可怕的,因为极端的理想主义者都持有一种观念:这个理想主义是对的,所以不接受这一理想主义的人该死。 理想主义,不过是理想主义者们试图掌握权力的一个借口而已。 相反的是,萨达特就像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者,他的一切考虑都以埃及的国家利益为重。如果远苏联亲美国能给埃及好处,那么他就做;如果战争能赢得尊重与和平,那么他就做?? 这样的两个人,谁能赢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 事实证明,在过去的年头里,卡扎菲是胜利者。他之所以能掌握政权如此长时间,如果没有人民与阿拉伯世界的配合,这是不可想象的。 否则,为什么扎瓦赫里不去策划杀死卡扎菲,而偏偏选择了杀死能将埃及带向光明的萨达特呢? 埃及的前君主政权曾将萨达特逮捕入狱,在监狱中,萨达特有了一个很深的领悟,他明白,“谁若不能首先改变自己的思想,谁就不能在现实世界中进行任何改变,也就不能实现任何前进。” 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色彩的领悟,领悟到这一点,萨达特就走出了自己头脑所幻想的世界,而看到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于是,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埃及需要什么改革,也果真将这些改革带给埃及。 但问题是,他太超前了。的确,他做的都是埃及的现实世界所需要的,那些都符合埃及的国家利益。然而,埃及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 没有,那时的阿拉伯世界与埃及,整个的心更像是卡扎菲的心,是绝不妥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成熟政治的关键在于明智地妥协,而疯狂政治的核心就是你死我活。 深刻地领悟到现实世界的规律,并将现实世界带向光明,这需要智慧、勇气与耐心,而智慧与耐心尤其重要。但这太麻烦了,于是懒惰的人就会想,将一些敌人处理掉就可以了,他们伤害了我们,我们是受害者。譬如对于卡扎菲世界中的人来说,那敌人就是君主体系与帝国体系。于是卡扎菲不惜一切代价与这两个体系作战。第一场战争,他轻松就获胜了,当年只是和一些军官占领了利比亚的电台就获胜了。 第二场战争,他则输得很难看。八十年代,托石油的福,利比亚的人均

卡扎菲继承了纳赛尔的理想主义,试图建立一个他理想中的世界,与埃及合并只是其中一个设想,他还梦想组建大阿拉伯世界,当然如此自恋的他会认为他是纳赛尔之后最适合的阿拉伯世界领袖。此外,他还提倡禁欲、禁酒、禁止西方的娱乐业,要建立一个“纯洁”的理想世界。

本文是《人物杂志》特稿 PS:强烈推荐雾满拦江写的历史系列书籍,譬如《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同时配合《狂热分子》,就可以明白,在杀戮心太重的集体无意识推动下,社会大转型时,越偏执越分裂越病态的政客,越容易成功,这真是集体的选择。 虽然,正史会将那些被历史“淘汰”的人写成暴徒,但事实恰恰相反。 ———————————————— 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之者乎? 读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时,看到了这段文字,很是震惊。写这段文字时,毛泽东年仅十九岁,却已如此清晰地捕捉到了政治运动的精髓。关键是天下之心,而不是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等“显见之迹”,这些事情,毛泽东称之为“枝节”。 这段话,我自己觉得,可以清晰地解读北非强人卡扎菲与萨达特的命运。 萨达特,埃及前总统,先追随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埃及前总统纳赛尔,因总与纳赛尔保持绝对一致的声音而被称为“是是上校”。1970年,第3次中东战争的第三个年头,纳赛尔病逝,各方势力因轻看萨达特,于是一致接受了萨达特为纳赛尔的接班人。 熟料,掌握政权后,萨达特一如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楚庄王是当上君王后吃喝玩乐、装疯卖傻了三年,以至于政敌们以为他真傻,但其实这三年楚庄王一直在观察和积蓄实力。三年后,他一下子杀掉关键的政敌,颁布了许多法令,打了几场大胜仗,迅速成为了春秋一霸。萨达特也如是,他驱逐一万多名苏联专家,与苏联断交,转而投向美国,获得大批美国援助,并放弃纳赛尔的警察国家政策,将埃及带向民主与自由,同时在经济上也将埃及带向开放。 萨达特最耀眼的成就是军事,不过他内心中最重的其实是和平。刚上台的时候,他就试图与以色列和谈,但因以色列傲慢而没有进展。于是他转而悄悄备战,他决定用战争谋取和平。 1973年10月6日,经过3年的苦心准备,萨达特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取得一系列辉煌战果。虽然最后战争又陷入被动,但萨达特为埃及赢得了敌人和世界的尊重。最后他接受和谈,甚至冒阿拉伯世界之大不韪,亲自去以色列和谈,最后达成了著名的“戴维营协议”,这是中东和平的第一声。在这个过程中,萨达特也为埃及要回了西奈半岛等之前失去的领土。 但是,1981年10月6日,在庆祝第四次中东战争的阅兵式上,萨达特被四名极端分子杀害,这次行动的背后,有后来成为“基地”二号人物的扎瓦赫里的身影。 失去了萨达特,埃及的民主与自由之路也因而中断,他的继任者穆巴拉克重新将埃及带回了警察国家。 相比较之下,尽管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目前陷入了困境,但他却从1969年到现在一直掌权了42年。 为什么会有这个区别?我很少崇拜谁,但萨达特是我的偶像。如果说卡扎菲是个疯子,那么就可以说萨达特是一个神经最健康的正常人。但为什么能给埃及带来兴盛的正常人死于枪下,而疯子却可以执掌政权42年? 并且,很有意思的是,卡扎菲与萨达特一样,都是纳赛尔的追随者。卡扎菲学习纳赛尔创办了利比亚的自由军官组织,也模仿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了古老的君主政权。甚至,政变上台后,他还请求纳赛尔答应将利比亚和埃及合并为一个国家。那时,还不足30岁的卡扎菲是一名热血青年,他 

我第一次清晰地记得卡扎菲时,是看到一篇文章说,卡扎菲如何热爱大自然的感觉,于是他要求首都的黎波里的窗户都途成绿色。这应该是他理想社会的一部分。但是,看到这个细节,我不寒而栗,要是我不喜欢绿色的窗户怎么办?

本文是《人物杂志》特稿 PS:强烈推荐雾满拦江写的历史系列书籍,譬如《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同时配合《狂热分子》,就可以明白,在杀戮心太重的集体无意识推动下,社会大转型时,越偏执越分裂越病态的政客,越容易成功,这真是集体的选择。 虽然,正史会将那些被历史“淘汰”的人写成暴徒,但事实恰恰相反。 ———————————————— 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之者乎? 读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时,看到了这段文字,很是震惊。写这段文字时,毛泽东年仅十九岁,却已如此清晰地捕捉到了政治运动的精髓。关键是天下之心,而不是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等“显见之迹”,这些事情,毛泽东称之为“枝节”。 这段话,我自己觉得,可以清晰地解读北非强人卡扎菲与萨达特的命运。 萨达特,埃及前总统,先追随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埃及前总统纳赛尔,因总与纳赛尔保持绝对一致的声音而被称为“是是上校”。1970年,第3次中东战争的第三个年头,纳赛尔病逝,各方势力因轻看萨达特,于是一致接受了萨达特为纳赛尔的接班人。 熟料,掌握政权后,萨达特一如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楚庄王是当上君王后吃喝玩乐、装疯卖傻了三年,以至于政敌们以为他真傻,但其实这三年楚庄王一直在观察和积蓄实力。三年后,他一下子杀掉关键的政敌,颁布了许多法令,打了几场大胜仗,迅速成为了春秋一霸。萨达特也如是,他驱逐一万多名苏联专家,与苏联断交,转而投向美国,获得大批美国援助,并放弃纳赛尔的警察国家政策,将埃及带向民主与自由,同时在经济上也将埃及带向开放。 萨达特最耀眼的成就是军事,不过他内心中最重的其实是和平。刚上台的时候,他就试图与以色列和谈,但因以色列傲慢而没有进展。于是他转而悄悄备战,他决定用战争谋取和平。 1973年10月6日,经过3年的苦心准备,萨达特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取得一系列辉煌战果。虽然最后战争又陷入被动,但萨达特为埃及赢得了敌人和世界的尊重。最后他接受和谈,甚至冒阿拉伯世界之大不韪,亲自去以色列和谈,最后达成了著名的“戴维营协议”,这是中东和平的第一声。在这个过程中,萨达特也为埃及要回了西奈半岛等之前失去的领土。 但是,1981年10月6日,在庆祝第四次中东战争的阅兵式上,萨达特被四名极端分子杀害,这次行动的背后,有后来成为“基地”二号人物的扎瓦赫里的身影。 失去了萨达特,埃及的民主与自由之路也因而中断,他的继任者穆巴拉克重新将埃及带回了警察国家。 相比较之下,尽管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目前陷入了困境,但他却从1969年到现在一直掌权了42年。 为什么会有这个区别?我很少崇拜谁,但萨达特是我的偶像。如果说卡扎菲是个疯子,那么就可以说萨达特是一个神经最健康的正常人。但为什么能给埃及带来兴盛的正常人死于枪下,而疯子却可以执掌政权42年? 并且,很有意思的是,卡扎菲与萨达特一样,都是纳赛尔的追随者。卡扎菲学习纳赛尔创办了利比亚的自由军官组织,也模仿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了古老的君主政权。甚至,政变上台后,他还请求纳赛尔答应将利比亚和埃及合并为一个国家。那时,还不足30岁的卡扎菲是一名热血青年,他

 

在卡扎菲的世界中,是非此即彼黑白对立而没有妥协的。这一面,他要求绿色的窗户是对的,那一面,你不答应绿色的窗户就是错的。并且,对的就绝对对,而错的就该死。如果我坚持我的感觉,那我就是该死的那一方。

 

这并非我的猜测。卡扎菲的美女女儿的确公然说:“谁不想要卡扎菲,谁就不值得活着。”

是作为纳赛尔的超级粉丝提出这一请求的。 纳赛尔因提出“泛阿拉伯主义”而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偶像。所谓泛阿拉伯主义,是和帝国主义相对立的。在纳赛尔那里,泛阿拉伯主义有理想主义的影子,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策略。 卡扎菲继承了纳赛尔的理想主义,试图建立一个他理想中的世界,与埃及合并只是其中一个设想,他还梦想组建大阿拉伯世界,当然如此自恋的他会认为他是纳赛尔之后最适合的阿拉伯世界领袖。此外,他还提倡禁欲、禁酒、禁止西方的娱乐业,要建立一个“纯洁”的理想世界。 我第一次清晰地记得卡扎菲时,是看到一篇文章说,卡扎菲如何热爱大自然的感觉,于是他要求首都的黎波里的窗户都途成绿色。这应该是他理想社会的一部分。但是,看到这个细节,我不寒而栗,要是我不喜欢绿色的窗户怎么办? 在卡扎菲的世界中,是非此即彼黑白对立而没有妥协的。这一面,他要求绿色的窗户是对的,那一面,你不答应绿色的窗户就是错的。并且,对的就绝对对,而错的就该死。如果我坚持我的感觉,那我就是该死的那一方。 这并非我的猜测。卡扎菲的美女女儿的确公然说:“谁不想要卡扎菲,谁就不值得活着。” 理想主义者们是很可怕的,因为极端的理想主义者都持有一种观念:这个理想主义是对的,所以不接受这一理想主义的人该死。 理想主义,不过是理想主义者们试图掌握权力的一个借口而已。 相反的是,萨达特就像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者,他的一切考虑都以埃及的国家利益为重。如果远苏联亲美国能给埃及好处,那么他就做;如果战争能赢得尊重与和平,那么他就做?? 这样的两个人,谁能赢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 事实证明,在过去的年头里,卡扎菲是胜利者。他之所以能掌握政权如此长时间,如果没有人民与阿拉伯世界的配合,这是不可想象的。 否则,为什么扎瓦赫里不去策划杀死卡扎菲,而偏偏选择了杀死能将埃及带向光明的萨达特呢? 埃及的前君主政权曾将萨达特逮捕入狱,在监狱中,萨达特有了一个很深的领悟,他明白,“谁若不能首先改变自己的思想,谁就不能在现实世界中进行任何改变,也就不能实现任何前进。” 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色彩的领悟,领悟到这一点,萨达特就走出了自己头脑所幻想的世界,而看到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于是,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埃及需要什么改革,也果真将这些改革带给埃及。 但问题是,他太超前了。的确,他做的都是埃及的现实世界所需要的,那些都符合埃及的国家利益。然而,埃及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 没有,那时的阿拉伯世界与埃及,整个的心更像是卡扎菲的心,是绝不妥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成熟政治的关键在于明智地妥协,而疯狂政治的核心就是你死我活。 深刻地领悟到现实世界的规律,并将现实世界带向光明,这需要智慧、勇气与耐心,而智慧与耐心尤其重要。但这太麻烦了,于是懒惰的人就会想,将一些敌人处理掉就可以了,他们伤害了我们,我们是受害者。譬如对于卡扎菲世界中的人来说,那敌人就是君主体系与帝国体系。于是卡扎菲不惜一切代价与这两个体系作战。第一场战争,他轻松就获胜了,当年只是和一些军官占领了利比亚的电台就获胜了。 第二场战争,他则输得很难看。八十年代,托石油的福,利比亚的人均 

理想主义者们是很可怕的,因为极端的理想主义者都持有一种观念:这个理想主义是对的,所以不接受这一理想主义的人该死。

 

国民收入达到了一万多美元,但卡扎菲坚决与美国作战,最终恶性循环,里根称他为“中东疯狗”,派军机轰炸卡扎菲老巢,炸死了卡扎菲的养女,卡扎菲则策划了洛克比空难,导致国际社会一致制裁利比亚,将利比亚陷入困境。 与美国作战,是卡扎菲疯狂头脑的需要,而不是利比亚现实的需要。 但是,因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与美国作战,像是阿拉伯世界“天下之心”的核心。 于是,萨达特看似是理智而成熟的政治家,但他却死于非命,卡扎菲看似是一个疯子,但他却政治长寿至今。 事情终于到现在才有了不同。穆巴拉克们纷纷下台或陷入困境,这是因为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已经变了。 荷兰哲人罗伊-马丁纳在他的著作《改变,从心开始》中说,如果你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合二为一,那么你做事就不需要费任何力气,而可以轻松成功。 譬如,如果集体无意识是疯狂的,每个人都想杀人,那么最能杀人的人就容易成为领袖,这是群体的一种自动选择。 以前,卡扎菲就是轻松的成功,他夺权简直是游戏般不费力气,而萨达特则做任何事情都像是历尽千辛万苦,这就是个人之心与“天下之心”的不同呼应所致。 当刺客端着枪准备射击时,助手大喊“卧倒”,还有人试图将萨达特扑倒但萨达特却是庄严肃立,用眼睛直盯盯地看着冲来的刺客,从容赴死。 有分析说,这是萨达特重视尊严的结果,但作为他的粉丝,我自己的看法是,他心中有强烈的悲哀,虽然他无比辛苦地为埃及谋取了利益,但却像是成为了埃及与阿拉伯世界的公敌,仇视他反对他的人到处都是,他宁愿死去,死时与极端分子卡里德的对视,像是他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的对视。 不过,回头看,也可以说,萨达特为阿拉伯世界种下了一颗新的种子,这颗种子现在才发展成主流,这是他存在的意义。 至于卡扎菲,他存在过吗?他只是轮回车轮的一次小小的展现而已,就个人意志的创造性而言,他真的不曾存在过。 理想主义,不过是理想主义者们试图掌握权力的一个借口而已。

 

是作为纳赛尔的超级粉丝提出这一请求的。 纳赛尔因提出“泛阿拉伯主义”而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偶像。所谓泛阿拉伯主义,是和帝国主义相对立的。在纳赛尔那里,泛阿拉伯主义有理想主义的影子,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策略。 卡扎菲继承了纳赛尔的理想主义,试图建立一个他理想中的世界,与埃及合并只是其中一个设想,他还梦想组建大阿拉伯世界,当然如此自恋的他会认为他是纳赛尔之后最适合的阿拉伯世界领袖。此外,他还提倡禁欲、禁酒、禁止西方的娱乐业,要建立一个“纯洁”的理想世界。 我第一次清晰地记得卡扎菲时,是看到一篇文章说,卡扎菲如何热爱大自然的感觉,于是他要求首都的黎波里的窗户都途成绿色。这应该是他理想社会的一部分。但是,看到这个细节,我不寒而栗,要是我不喜欢绿色的窗户怎么办? 在卡扎菲的世界中,是非此即彼黑白对立而没有妥协的。这一面,他要求绿色的窗户是对的,那一面,你不答应绿色的窗户就是错的。并且,对的就绝对对,而错的就该死。如果我坚持我的感觉,那我就是该死的那一方。 这并非我的猜测。卡扎菲的美女女儿的确公然说:“谁不想要卡扎菲,谁就不值得活着。” 理想主义者们是很可怕的,因为极端的理想主义者都持有一种观念:这个理想主义是对的,所以不接受这一理想主义的人该死。 理想主义,不过是理想主义者们试图掌握权力的一个借口而已。 相反的是,萨达特就像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者,他的一切考虑都以埃及的国家利益为重。如果远苏联亲美国能给埃及好处,那么他就做;如果战争能赢得尊重与和平,那么他就做?? 这样的两个人,谁能赢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 事实证明,在过去的年头里,卡扎菲是胜利者。他之所以能掌握政权如此长时间,如果没有人民与阿拉伯世界的配合,这是不可想象的。 否则,为什么扎瓦赫里不去策划杀死卡扎菲,而偏偏选择了杀死能将埃及带向光明的萨达特呢? 埃及的前君主政权曾将萨达特逮捕入狱,在监狱中,萨达特有了一个很深的领悟,他明白,“谁若不能首先改变自己的思想,谁就不能在现实世界中进行任何改变,也就不能实现任何前进。” 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色彩的领悟,领悟到这一点,萨达特就走出了自己头脑所幻想的世界,而看到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于是,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埃及需要什么改革,也果真将这些改革带给埃及。 但问题是,他太超前了。的确,他做的都是埃及的现实世界所需要的,那些都符合埃及的国家利益。然而,埃及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 没有,那时的阿拉伯世界与埃及,整个的心更像是卡扎菲的心,是绝不妥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成熟政治的关键在于明智地妥协,而疯狂政治的核心就是你死我活。 深刻地领悟到现实世界的规律,并将现实世界带向光明,这需要智慧、勇气与耐心,而智慧与耐心尤其重要。但这太麻烦了,于是懒惰的人就会想,将一些敌人处理掉就可以了,他们伤害了我们,我们是受害者。譬如对于卡扎菲世界中的人来说,那敌人就是君主体系与帝国体系。于是卡扎菲不惜一切代价与这两个体系作战。第一场战争,他轻松就获胜了,当年只是和一些军官占领了利比亚的电台就获胜了。 第二场战争,他则输得很难看。八十年代,托石油的福,利比亚的人均

相反的是,萨达特就像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者,他的一切考虑都以埃及的国家利益为重。如果远苏联亲美国能给埃及好处,那么他就做;如果战争能赢得尊重与和平,那么他就做??

国民收入达到了一万多美元,但卡扎菲坚决与美国作战,最终恶性循环,里根称他为“中东疯狗”,派军机轰炸卡扎菲老巢,炸死了卡扎菲的养女,卡扎菲则策划了洛克比空难,导致国际社会一致制裁利比亚,将利比亚陷入困境。 与美国作战,是卡扎菲疯狂头脑的需要,而不是利比亚现实的需要。 但是,因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与美国作战,像是阿拉伯世界“天下之心”的核心。 于是,萨达特看似是理智而成熟的政治家,但他却死于非命,卡扎菲看似是一个疯子,但他却政治长寿至今。 事情终于到现在才有了不同。穆巴拉克们纷纷下台或陷入困境,这是因为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已经变了。 荷兰哲人罗伊-马丁纳在他的著作《改变,从心开始》中说,如果你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合二为一,那么你做事就不需要费任何力气,而可以轻松成功。 譬如,如果集体无意识是疯狂的,每个人都想杀人,那么最能杀人的人就容易成为领袖,这是群体的一种自动选择。 以前,卡扎菲就是轻松的成功,他夺权简直是游戏般不费力气,而萨达特则做任何事情都像是历尽千辛万苦,这就是个人之心与“天下之心”的不同呼应所致。 当刺客端着枪准备射击时,助手大喊“卧倒”,还有人试图将萨达特扑倒但萨达特却是庄严肃立,用眼睛直盯盯地看着冲来的刺客,从容赴死。 有分析说,这是萨达特重视尊严的结果,但作为他的粉丝,我自己的看法是,他心中有强烈的悲哀,虽然他无比辛苦地为埃及谋取了利益,但却像是成为了埃及与阿拉伯世界的公敌,仇视他反对他的人到处都是,他宁愿死去,死时与极端分子卡里德的对视,像是他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的对视。 不过,回头看,也可以说,萨达特为阿拉伯世界种下了一颗新的种子,这颗种子现在才发展成主流,这是他存在的意义。 至于卡扎菲,他存在过吗?他只是轮回车轮的一次小小的展现而已,就个人意志的创造性而言,他真的不曾存在过。

 

国民收入达到了一万多美元,但卡扎菲坚决与美国作战,最终恶性循环,里根称他为“中东疯狗”,派军机轰炸卡扎菲老巢,炸死了卡扎菲的养女,卡扎菲则策划了洛克比空难,导致国际社会一致制裁利比亚,将利比亚陷入困境。 与美国作战,是卡扎菲疯狂头脑的需要,而不是利比亚现实的需要。 但是,因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与美国作战,像是阿拉伯世界“天下之心”的核心。 于是,萨达特看似是理智而成熟的政治家,但他却死于非命,卡扎菲看似是一个疯子,但他却政治长寿至今。 事情终于到现在才有了不同。穆巴拉克们纷纷下台或陷入困境,这是因为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已经变了。 荷兰哲人罗伊-马丁纳在他的著作《改变,从心开始》中说,如果你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合二为一,那么你做事就不需要费任何力气,而可以轻松成功。 譬如,如果集体无意识是疯狂的,每个人都想杀人,那么最能杀人的人就容易成为领袖,这是群体的一种自动选择。 以前,卡扎菲就是轻松的成功,他夺权简直是游戏般不费力气,而萨达特则做任何事情都像是历尽千辛万苦,这就是个人之心与“天下之心”的不同呼应所致。 当刺客端着枪准备射击时,助手大喊“卧倒”,还有人试图将萨达特扑倒但萨达特却是庄严肃立,用眼睛直盯盯地看着冲来的刺客,从容赴死。 有分析说,这是萨达特重视尊严的结果,但作为他的粉丝,我自己的看法是,他心中有强烈的悲哀,虽然他无比辛苦地为埃及谋取了利益,但却像是成为了埃及与阿拉伯世界的公敌,仇视他反对他的人到处都是,他宁愿死去,死时与极端分子卡里德的对视,像是他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的对视。 不过,回头看,也可以说,萨达特为阿拉伯世界种下了一颗新的种子,这颗种子现在才发展成主流,这是他存在的意义。 至于卡扎菲,他存在过吗?他只是轮回车轮的一次小小的展现而已,就个人意志的创造性而言,他真的不曾存在过。 这样的两个人,谁能赢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

 

是作为纳赛尔的超级粉丝提出这一请求的。 纳赛尔因提出“泛阿拉伯主义”而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偶像。所谓泛阿拉伯主义,是和帝国主义相对立的。在纳赛尔那里,泛阿拉伯主义有理想主义的影子,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策略。 卡扎菲继承了纳赛尔的理想主义,试图建立一个他理想中的世界,与埃及合并只是其中一个设想,他还梦想组建大阿拉伯世界,当然如此自恋的他会认为他是纳赛尔之后最适合的阿拉伯世界领袖。此外,他还提倡禁欲、禁酒、禁止西方的娱乐业,要建立一个“纯洁”的理想世界。 我第一次清晰地记得卡扎菲时,是看到一篇文章说,卡扎菲如何热爱大自然的感觉,于是他要求首都的黎波里的窗户都途成绿色。这应该是他理想社会的一部分。但是,看到这个细节,我不寒而栗,要是我不喜欢绿色的窗户怎么办? 在卡扎菲的世界中,是非此即彼黑白对立而没有妥协的。这一面,他要求绿色的窗户是对的,那一面,你不答应绿色的窗户就是错的。并且,对的就绝对对,而错的就该死。如果我坚持我的感觉,那我就是该死的那一方。 这并非我的猜测。卡扎菲的美女女儿的确公然说:“谁不想要卡扎菲,谁就不值得活着。” 理想主义者们是很可怕的,因为极端的理想主义者都持有一种观念:这个理想主义是对的,所以不接受这一理想主义的人该死。 理想主义,不过是理想主义者们试图掌握权力的一个借口而已。 相反的是,萨达特就像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者,他的一切考虑都以埃及的国家利益为重。如果远苏联亲美国能给埃及好处,那么他就做;如果战争能赢得尊重与和平,那么他就做?? 这样的两个人,谁能赢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 事实证明,在过去的年头里,卡扎菲是胜利者。他之所以能掌握政权如此长时间,如果没有人民与阿拉伯世界的配合,这是不可想象的。 否则,为什么扎瓦赫里不去策划杀死卡扎菲,而偏偏选择了杀死能将埃及带向光明的萨达特呢? 埃及的前君主政权曾将萨达特逮捕入狱,在监狱中,萨达特有了一个很深的领悟,他明白,“谁若不能首先改变自己的思想,谁就不能在现实世界中进行任何改变,也就不能实现任何前进。” 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色彩的领悟,领悟到这一点,萨达特就走出了自己头脑所幻想的世界,而看到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于是,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埃及需要什么改革,也果真将这些改革带给埃及。 但问题是,他太超前了。的确,他做的都是埃及的现实世界所需要的,那些都符合埃及的国家利益。然而,埃及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 没有,那时的阿拉伯世界与埃及,整个的心更像是卡扎菲的心,是绝不妥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成熟政治的关键在于明智地妥协,而疯狂政治的核心就是你死我活。 深刻地领悟到现实世界的规律,并将现实世界带向光明,这需要智慧、勇气与耐心,而智慧与耐心尤其重要。但这太麻烦了,于是懒惰的人就会想,将一些敌人处理掉就可以了,他们伤害了我们,我们是受害者。譬如对于卡扎菲世界中的人来说,那敌人就是君主体系与帝国体系。于是卡扎菲不惜一切代价与这两个体系作战。第一场战争,他轻松就获胜了,当年只是和一些军官占领了利比亚的电台就获胜了。 第二场战争,他则输得很难看。八十年代,托石油的福,利比亚的人均

事实证明,在过去的年头里,卡扎菲是胜利者。他之所以能掌握政权如此长时间,如果没有人民与阿拉伯世界的配合,这是不可想象的。

本文是《人物杂志》特稿 PS:强烈推荐雾满拦江写的历史系列书籍,譬如《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同时配合《狂热分子》,就可以明白,在杀戮心太重的集体无意识推动下,社会大转型时,越偏执越分裂越病态的政客,越容易成功,这真是集体的选择。 虽然,正史会将那些被历史“淘汰”的人写成暴徒,但事实恰恰相反。 ———————————————— 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之者乎? 读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时,看到了这段文字,很是震惊。写这段文字时,毛泽东年仅十九岁,却已如此清晰地捕捉到了政治运动的精髓。关键是天下之心,而不是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等“显见之迹”,这些事情,毛泽东称之为“枝节”。 这段话,我自己觉得,可以清晰地解读北非强人卡扎菲与萨达特的命运。 萨达特,埃及前总统,先追随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埃及前总统纳赛尔,因总与纳赛尔保持绝对一致的声音而被称为“是是上校”。1970年,第3次中东战争的第三个年头,纳赛尔病逝,各方势力因轻看萨达特,于是一致接受了萨达特为纳赛尔的接班人。 熟料,掌握政权后,萨达特一如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楚庄王是当上君王后吃喝玩乐、装疯卖傻了三年,以至于政敌们以为他真傻,但其实这三年楚庄王一直在观察和积蓄实力。三年后,他一下子杀掉关键的政敌,颁布了许多法令,打了几场大胜仗,迅速成为了春秋一霸。萨达特也如是,他驱逐一万多名苏联专家,与苏联断交,转而投向美国,获得大批美国援助,并放弃纳赛尔的警察国家政策,将埃及带向民主与自由,同时在经济上也将埃及带向开放。 萨达特最耀眼的成就是军事,不过他内心中最重的其实是和平。刚上台的时候,他就试图与以色列和谈,但因以色列傲慢而没有进展。于是他转而悄悄备战,他决定用战争谋取和平。 1973年10月6日,经过3年的苦心准备,萨达特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取得一系列辉煌战果。虽然最后战争又陷入被动,但萨达特为埃及赢得了敌人和世界的尊重。最后他接受和谈,甚至冒阿拉伯世界之大不韪,亲自去以色列和谈,最后达成了著名的“戴维营协议”,这是中东和平的第一声。在这个过程中,萨达特也为埃及要回了西奈半岛等之前失去的领土。 但是,1981年10月6日,在庆祝第四次中东战争的阅兵式上,萨达特被四名极端分子杀害,这次行动的背后,有后来成为“基地”二号人物的扎瓦赫里的身影。 失去了萨达特,埃及的民主与自由之路也因而中断,他的继任者穆巴拉克重新将埃及带回了警察国家。 相比较之下,尽管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目前陷入了困境,但他却从1969年到现在一直掌权了42年。 为什么会有这个区别?我很少崇拜谁,但萨达特是我的偶像。如果说卡扎菲是个疯子,那么就可以说萨达特是一个神经最健康的正常人。但为什么能给埃及带来兴盛的正常人死于枪下,而疯子却可以执掌政权42年? 并且,很有意思的是,卡扎菲与萨达特一样,都是纳赛尔的追随者。卡扎菲学习纳赛尔创办了利比亚的自由军官组织,也模仿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了古老的君主政权。甚至,政变上台后,他还请求纳赛尔答应将利比亚和埃及合并为一个国家。那时,还不足30岁的卡扎菲是一名热血青年,他 

否则,为什么扎瓦赫里不去策划杀死卡扎菲,而偏偏选择了杀死能将埃及带向光明的萨达特呢?

 

是作为纳赛尔的超级粉丝提出这一请求的。 纳赛尔因提出“泛阿拉伯主义”而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偶像。所谓泛阿拉伯主义,是和帝国主义相对立的。在纳赛尔那里,泛阿拉伯主义有理想主义的影子,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策略。 卡扎菲继承了纳赛尔的理想主义,试图建立一个他理想中的世界,与埃及合并只是其中一个设想,他还梦想组建大阿拉伯世界,当然如此自恋的他会认为他是纳赛尔之后最适合的阿拉伯世界领袖。此外,他还提倡禁欲、禁酒、禁止西方的娱乐业,要建立一个“纯洁”的理想世界。 我第一次清晰地记得卡扎菲时,是看到一篇文章说,卡扎菲如何热爱大自然的感觉,于是他要求首都的黎波里的窗户都途成绿色。这应该是他理想社会的一部分。但是,看到这个细节,我不寒而栗,要是我不喜欢绿色的窗户怎么办? 在卡扎菲的世界中,是非此即彼黑白对立而没有妥协的。这一面,他要求绿色的窗户是对的,那一面,你不答应绿色的窗户就是错的。并且,对的就绝对对,而错的就该死。如果我坚持我的感觉,那我就是该死的那一方。 这并非我的猜测。卡扎菲的美女女儿的确公然说:“谁不想要卡扎菲,谁就不值得活着。” 理想主义者们是很可怕的,因为极端的理想主义者都持有一种观念:这个理想主义是对的,所以不接受这一理想主义的人该死。 理想主义,不过是理想主义者们试图掌握权力的一个借口而已。 相反的是,萨达特就像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者,他的一切考虑都以埃及的国家利益为重。如果远苏联亲美国能给埃及好处,那么他就做;如果战争能赢得尊重与和平,那么他就做?? 这样的两个人,谁能赢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 事实证明,在过去的年头里,卡扎菲是胜利者。他之所以能掌握政权如此长时间,如果没有人民与阿拉伯世界的配合,这是不可想象的。 否则,为什么扎瓦赫里不去策划杀死卡扎菲,而偏偏选择了杀死能将埃及带向光明的萨达特呢? 埃及的前君主政权曾将萨达特逮捕入狱,在监狱中,萨达特有了一个很深的领悟,他明白,“谁若不能首先改变自己的思想,谁就不能在现实世界中进行任何改变,也就不能实现任何前进。” 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色彩的领悟,领悟到这一点,萨达特就走出了自己头脑所幻想的世界,而看到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于是,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埃及需要什么改革,也果真将这些改革带给埃及。 但问题是,他太超前了。的确,他做的都是埃及的现实世界所需要的,那些都符合埃及的国家利益。然而,埃及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 没有,那时的阿拉伯世界与埃及,整个的心更像是卡扎菲的心,是绝不妥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成熟政治的关键在于明智地妥协,而疯狂政治的核心就是你死我活。 深刻地领悟到现实世界的规律,并将现实世界带向光明,这需要智慧、勇气与耐心,而智慧与耐心尤其重要。但这太麻烦了,于是懒惰的人就会想,将一些敌人处理掉就可以了,他们伤害了我们,我们是受害者。譬如对于卡扎菲世界中的人来说,那敌人就是君主体系与帝国体系。于是卡扎菲不惜一切代价与这两个体系作战。第一场战争,他轻松就获胜了,当年只是和一些军官占领了利比亚的电台就获胜了。 第二场战争,他则输得很难看。八十年代,托石油的福,利比亚的人均 埃及的前君主政权曾将萨达特逮捕入狱,在监狱中,萨达特有了一个很深的领悟,他明白,“谁若不能首先改变自己的思想,谁就不能在现实世界中进行任何改变,也就不能实现任何前进。”

 

本文是《人物杂志》特稿 PS:强烈推荐雾满拦江写的历史系列书籍,譬如《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同时配合《狂热分子》,就可以明白,在杀戮心太重的集体无意识推动下,社会大转型时,越偏执越分裂越病态的政客,越容易成功,这真是集体的选择。 虽然,正史会将那些被历史“淘汰”的人写成暴徒,但事实恰恰相反。 ———————————————— 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之者乎? 读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时,看到了这段文字,很是震惊。写这段文字时,毛泽东年仅十九岁,却已如此清晰地捕捉到了政治运动的精髓。关键是天下之心,而不是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等“显见之迹”,这些事情,毛泽东称之为“枝节”。 这段话,我自己觉得,可以清晰地解读北非强人卡扎菲与萨达特的命运。 萨达特,埃及前总统,先追随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埃及前总统纳赛尔,因总与纳赛尔保持绝对一致的声音而被称为“是是上校”。1970年,第3次中东战争的第三个年头,纳赛尔病逝,各方势力因轻看萨达特,于是一致接受了萨达特为纳赛尔的接班人。 熟料,掌握政权后,萨达特一如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楚庄王是当上君王后吃喝玩乐、装疯卖傻了三年,以至于政敌们以为他真傻,但其实这三年楚庄王一直在观察和积蓄实力。三年后,他一下子杀掉关键的政敌,颁布了许多法令,打了几场大胜仗,迅速成为了春秋一霸。萨达特也如是,他驱逐一万多名苏联专家,与苏联断交,转而投向美国,获得大批美国援助,并放弃纳赛尔的警察国家政策,将埃及带向民主与自由,同时在经济上也将埃及带向开放。 萨达特最耀眼的成就是军事,不过他内心中最重的其实是和平。刚上台的时候,他就试图与以色列和谈,但因以色列傲慢而没有进展。于是他转而悄悄备战,他决定用战争谋取和平。 1973年10月6日,经过3年的苦心准备,萨达特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取得一系列辉煌战果。虽然最后战争又陷入被动,但萨达特为埃及赢得了敌人和世界的尊重。最后他接受和谈,甚至冒阿拉伯世界之大不韪,亲自去以色列和谈,最后达成了著名的“戴维营协议”,这是中东和平的第一声。在这个过程中,萨达特也为埃及要回了西奈半岛等之前失去的领土。 但是,1981年10月6日,在庆祝第四次中东战争的阅兵式上,萨达特被四名极端分子杀害,这次行动的背后,有后来成为“基地”二号人物的扎瓦赫里的身影。 失去了萨达特,埃及的民主与自由之路也因而中断,他的继任者穆巴拉克重新将埃及带回了警察国家。 相比较之下,尽管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目前陷入了困境,但他却从1969年到现在一直掌权了42年。 为什么会有这个区别?我很少崇拜谁,但萨达特是我的偶像。如果说卡扎菲是个疯子,那么就可以说萨达特是一个神经最健康的正常人。但为什么能给埃及带来兴盛的正常人死于枪下,而疯子却可以执掌政权42年? 并且,很有意思的是,卡扎菲与萨达特一样,都是纳赛尔的追随者。卡扎菲学习纳赛尔创办了利比亚的自由军官组织,也模仿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了古老的君主政权。甚至,政变上台后,他还请求纳赛尔答应将利比亚和埃及合并为一个国家。那时,还不足30岁的卡扎菲是一名热血青年,他

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色彩的领悟,领悟到这一点,萨达特就走出了自己头脑所幻想的世界,而看到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于是,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埃及需要什么改革,也果真将这些改革带给埃及。

是作为纳赛尔的超级粉丝提出这一请求的。 纳赛尔因提出“泛阿拉伯主义”而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偶像。所谓泛阿拉伯主义,是和帝国主义相对立的。在纳赛尔那里,泛阿拉伯主义有理想主义的影子,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策略。 卡扎菲继承了纳赛尔的理想主义,试图建立一个他理想中的世界,与埃及合并只是其中一个设想,他还梦想组建大阿拉伯世界,当然如此自恋的他会认为他是纳赛尔之后最适合的阿拉伯世界领袖。此外,他还提倡禁欲、禁酒、禁止西方的娱乐业,要建立一个“纯洁”的理想世界。 我第一次清晰地记得卡扎菲时,是看到一篇文章说,卡扎菲如何热爱大自然的感觉,于是他要求首都的黎波里的窗户都途成绿色。这应该是他理想社会的一部分。但是,看到这个细节,我不寒而栗,要是我不喜欢绿色的窗户怎么办? 在卡扎菲的世界中,是非此即彼黑白对立而没有妥协的。这一面,他要求绿色的窗户是对的,那一面,你不答应绿色的窗户就是错的。并且,对的就绝对对,而错的就该死。如果我坚持我的感觉,那我就是该死的那一方。 这并非我的猜测。卡扎菲的美女女儿的确公然说:“谁不想要卡扎菲,谁就不值得活着。” 理想主义者们是很可怕的,因为极端的理想主义者都持有一种观念:这个理想主义是对的,所以不接受这一理想主义的人该死。 理想主义,不过是理想主义者们试图掌握权力的一个借口而已。 相反的是,萨达特就像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者,他的一切考虑都以埃及的国家利益为重。如果远苏联亲美国能给埃及好处,那么他就做;如果战争能赢得尊重与和平,那么他就做?? 这样的两个人,谁能赢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 事实证明,在过去的年头里,卡扎菲是胜利者。他之所以能掌握政权如此长时间,如果没有人民与阿拉伯世界的配合,这是不可想象的。 否则,为什么扎瓦赫里不去策划杀死卡扎菲,而偏偏选择了杀死能将埃及带向光明的萨达特呢? 埃及的前君主政权曾将萨达特逮捕入狱,在监狱中,萨达特有了一个很深的领悟,他明白,“谁若不能首先改变自己的思想,谁就不能在现实世界中进行任何改变,也就不能实现任何前进。” 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色彩的领悟,领悟到这一点,萨达特就走出了自己头脑所幻想的世界,而看到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于是,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埃及需要什么改革,也果真将这些改革带给埃及。 但问题是,他太超前了。的确,他做的都是埃及的现实世界所需要的,那些都符合埃及的国家利益。然而,埃及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 没有,那时的阿拉伯世界与埃及,整个的心更像是卡扎菲的心,是绝不妥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成熟政治的关键在于明智地妥协,而疯狂政治的核心就是你死我活。 深刻地领悟到现实世界的规律,并将现实世界带向光明,这需要智慧、勇气与耐心,而智慧与耐心尤其重要。但这太麻烦了,于是懒惰的人就会想,将一些敌人处理掉就可以了,他们伤害了我们,我们是受害者。譬如对于卡扎菲世界中的人来说,那敌人就是君主体系与帝国体系。于是卡扎菲不惜一切代价与这两个体系作战。第一场战争,他轻松就获胜了,当年只是和一些军官占领了利比亚的电台就获胜了。 第二场战争,他则输得很难看。八十年代,托石油的福,利比亚的人均 

但问题是,他太超前了。的确,他做的都是埃及的现实世界所需要的,那些都符合埃及的国家利益。然而,埃及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

国民收入达到了一万多美元,但卡扎菲坚决与美国作战,最终恶性循环,里根称他为“中东疯狗”,派军机轰炸卡扎菲老巢,炸死了卡扎菲的养女,卡扎菲则策划了洛克比空难,导致国际社会一致制裁利比亚,将利比亚陷入困境。 与美国作战,是卡扎菲疯狂头脑的需要,而不是利比亚现实的需要。 但是,因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与美国作战,像是阿拉伯世界“天下之心”的核心。 于是,萨达特看似是理智而成熟的政治家,但他却死于非命,卡扎菲看似是一个疯子,但他却政治长寿至今。 事情终于到现在才有了不同。穆巴拉克们纷纷下台或陷入困境,这是因为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已经变了。 荷兰哲人罗伊-马丁纳在他的著作《改变,从心开始》中说,如果你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合二为一,那么你做事就不需要费任何力气,而可以轻松成功。 譬如,如果集体无意识是疯狂的,每个人都想杀人,那么最能杀人的人就容易成为领袖,这是群体的一种自动选择。 以前,卡扎菲就是轻松的成功,他夺权简直是游戏般不费力气,而萨达特则做任何事情都像是历尽千辛万苦,这就是个人之心与“天下之心”的不同呼应所致。 当刺客端着枪准备射击时,助手大喊“卧倒”,还有人试图将萨达特扑倒但萨达特却是庄严肃立,用眼睛直盯盯地看着冲来的刺客,从容赴死。 有分析说,这是萨达特重视尊严的结果,但作为他的粉丝,我自己的看法是,他心中有强烈的悲哀,虽然他无比辛苦地为埃及谋取了利益,但却像是成为了埃及与阿拉伯世界的公敌,仇视他反对他的人到处都是,他宁愿死去,死时与极端分子卡里德的对视,像是他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的对视。 不过,回头看,也可以说,萨达特为阿拉伯世界种下了一颗新的种子,这颗种子现在才发展成主流,这是他存在的意义。 至于卡扎菲,他存在过吗?他只是轮回车轮的一次小小的展现而已,就个人意志的创造性而言,他真的不曾存在过。

 

是作为纳赛尔的超级粉丝提出这一请求的。 纳赛尔因提出“泛阿拉伯主义”而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偶像。所谓泛阿拉伯主义,是和帝国主义相对立的。在纳赛尔那里,泛阿拉伯主义有理想主义的影子,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策略。 卡扎菲继承了纳赛尔的理想主义,试图建立一个他理想中的世界,与埃及合并只是其中一个设想,他还梦想组建大阿拉伯世界,当然如此自恋的他会认为他是纳赛尔之后最适合的阿拉伯世界领袖。此外,他还提倡禁欲、禁酒、禁止西方的娱乐业,要建立一个“纯洁”的理想世界。 我第一次清晰地记得卡扎菲时,是看到一篇文章说,卡扎菲如何热爱大自然的感觉,于是他要求首都的黎波里的窗户都途成绿色。这应该是他理想社会的一部分。但是,看到这个细节,我不寒而栗,要是我不喜欢绿色的窗户怎么办? 在卡扎菲的世界中,是非此即彼黑白对立而没有妥协的。这一面,他要求绿色的窗户是对的,那一面,你不答应绿色的窗户就是错的。并且,对的就绝对对,而错的就该死。如果我坚持我的感觉,那我就是该死的那一方。 这并非我的猜测。卡扎菲的美女女儿的确公然说:“谁不想要卡扎菲,谁就不值得活着。” 理想主义者们是很可怕的,因为极端的理想主义者都持有一种观念:这个理想主义是对的,所以不接受这一理想主义的人该死。 理想主义,不过是理想主义者们试图掌握权力的一个借口而已。 相反的是,萨达特就像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者,他的一切考虑都以埃及的国家利益为重。如果远苏联亲美国能给埃及好处,那么他就做;如果战争能赢得尊重与和平,那么他就做?? 这样的两个人,谁能赢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 事实证明,在过去的年头里,卡扎菲是胜利者。他之所以能掌握政权如此长时间,如果没有人民与阿拉伯世界的配合,这是不可想象的。 否则,为什么扎瓦赫里不去策划杀死卡扎菲,而偏偏选择了杀死能将埃及带向光明的萨达特呢? 埃及的前君主政权曾将萨达特逮捕入狱,在监狱中,萨达特有了一个很深的领悟,他明白,“谁若不能首先改变自己的思想,谁就不能在现实世界中进行任何改变,也就不能实现任何前进。” 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色彩的领悟,领悟到这一点,萨达特就走出了自己头脑所幻想的世界,而看到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于是,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埃及需要什么改革,也果真将这些改革带给埃及。 但问题是,他太超前了。的确,他做的都是埃及的现实世界所需要的,那些都符合埃及的国家利益。然而,埃及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 没有,那时的阿拉伯世界与埃及,整个的心更像是卡扎菲的心,是绝不妥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成熟政治的关键在于明智地妥协,而疯狂政治的核心就是你死我活。 深刻地领悟到现实世界的规律,并将现实世界带向光明,这需要智慧、勇气与耐心,而智慧与耐心尤其重要。但这太麻烦了,于是懒惰的人就会想,将一些敌人处理掉就可以了,他们伤害了我们,我们是受害者。譬如对于卡扎菲世界中的人来说,那敌人就是君主体系与帝国体系。于是卡扎菲不惜一切代价与这两个体系作战。第一场战争,他轻松就获胜了,当年只是和一些军官占领了利比亚的电台就获胜了。 第二场战争,他则输得很难看。八十年代,托石油的福,利比亚的人均 没有,那时的阿拉伯世界与埃及,整个的心更像是卡扎菲的心,是绝不妥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成熟政治的关键在于明智地妥协,而疯狂政治的核心就是你死我活。

 

是作为纳赛尔的超级粉丝提出这一请求的。 纳赛尔因提出“泛阿拉伯主义”而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偶像。所谓泛阿拉伯主义,是和帝国主义相对立的。在纳赛尔那里,泛阿拉伯主义有理想主义的影子,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策略。 卡扎菲继承了纳赛尔的理想主义,试图建立一个他理想中的世界,与埃及合并只是其中一个设想,他还梦想组建大阿拉伯世界,当然如此自恋的他会认为他是纳赛尔之后最适合的阿拉伯世界领袖。此外,他还提倡禁欲、禁酒、禁止西方的娱乐业,要建立一个“纯洁”的理想世界。 我第一次清晰地记得卡扎菲时,是看到一篇文章说,卡扎菲如何热爱大自然的感觉,于是他要求首都的黎波里的窗户都途成绿色。这应该是他理想社会的一部分。但是,看到这个细节,我不寒而栗,要是我不喜欢绿色的窗户怎么办? 在卡扎菲的世界中,是非此即彼黑白对立而没有妥协的。这一面,他要求绿色的窗户是对的,那一面,你不答应绿色的窗户就是错的。并且,对的就绝对对,而错的就该死。如果我坚持我的感觉,那我就是该死的那一方。 这并非我的猜测。卡扎菲的美女女儿的确公然说:“谁不想要卡扎菲,谁就不值得活着。” 理想主义者们是很可怕的,因为极端的理想主义者都持有一种观念:这个理想主义是对的,所以不接受这一理想主义的人该死。 理想主义,不过是理想主义者们试图掌握权力的一个借口而已。 相反的是,萨达特就像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者,他的一切考虑都以埃及的国家利益为重。如果远苏联亲美国能给埃及好处,那么他就做;如果战争能赢得尊重与和平,那么他就做?? 这样的两个人,谁能赢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 事实证明,在过去的年头里,卡扎菲是胜利者。他之所以能掌握政权如此长时间,如果没有人民与阿拉伯世界的配合,这是不可想象的。 否则,为什么扎瓦赫里不去策划杀死卡扎菲,而偏偏选择了杀死能将埃及带向光明的萨达特呢? 埃及的前君主政权曾将萨达特逮捕入狱,在监狱中,萨达特有了一个很深的领悟,他明白,“谁若不能首先改变自己的思想,谁就不能在现实世界中进行任何改变,也就不能实现任何前进。” 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色彩的领悟,领悟到这一点,萨达特就走出了自己头脑所幻想的世界,而看到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于是,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埃及需要什么改革,也果真将这些改革带给埃及。 但问题是,他太超前了。的确,他做的都是埃及的现实世界所需要的,那些都符合埃及的国家利益。然而,埃及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 没有,那时的阿拉伯世界与埃及,整个的心更像是卡扎菲的心,是绝不妥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成熟政治的关键在于明智地妥协,而疯狂政治的核心就是你死我活。 深刻地领悟到现实世界的规律,并将现实世界带向光明,这需要智慧、勇气与耐心,而智慧与耐心尤其重要。但这太麻烦了,于是懒惰的人就会想,将一些敌人处理掉就可以了,他们伤害了我们,我们是受害者。譬如对于卡扎菲世界中的人来说,那敌人就是君主体系与帝国体系。于是卡扎菲不惜一切代价与这两个体系作战。第一场战争,他轻松就获胜了,当年只是和一些军官占领了利比亚的电台就获胜了。 第二场战争,他则输得很难看。八十年代,托石油的福,利比亚的人均

深刻地领悟到现实世界的规律,并将现实世界带向光明,这需要智慧、勇气与耐心,而智慧与耐心尤其重要。但这太麻烦了,于是懒惰的人就会想,将一些敌人处理掉就可以了,他们伤害了我们,我们是受害者。譬如对于卡扎菲世界中的人来说,那敌人就是君主体系与帝国体系。于是卡扎菲不惜一切代价与这两个体系作战。第一场战争,他轻松就获胜了,当年只是和一些军官占领了利比亚的电台就获胜了。

 

第二场战争,他则输得很难看。八十年代,托石油的福,利比亚的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了一万多美元,但卡扎菲坚决与美国作战,最终恶性循环,里根称他为“中东疯狗”,派军机轰炸卡扎菲老巢,炸死了卡扎菲的养女,卡扎菲则策划了洛克比空难,导致国际社会一致制裁利比亚,将利比亚陷入困境。

国民收入达到了一万多美元,但卡扎菲坚决与美国作战,最终恶性循环,里根称他为“中东疯狗”,派军机轰炸卡扎菲老巢,炸死了卡扎菲的养女,卡扎菲则策划了洛克比空难,导致国际社会一致制裁利比亚,将利比亚陷入困境。 与美国作战,是卡扎菲疯狂头脑的需要,而不是利比亚现实的需要。 但是,因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与美国作战,像是阿拉伯世界“天下之心”的核心。 于是,萨达特看似是理智而成熟的政治家,但他却死于非命,卡扎菲看似是一个疯子,但他却政治长寿至今。 事情终于到现在才有了不同。穆巴拉克们纷纷下台或陷入困境,这是因为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已经变了。 荷兰哲人罗伊-马丁纳在他的著作《改变,从心开始》中说,如果你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合二为一,那么你做事就不需要费任何力气,而可以轻松成功。 譬如,如果集体无意识是疯狂的,每个人都想杀人,那么最能杀人的人就容易成为领袖,这是群体的一种自动选择。 以前,卡扎菲就是轻松的成功,他夺权简直是游戏般不费力气,而萨达特则做任何事情都像是历尽千辛万苦,这就是个人之心与“天下之心”的不同呼应所致。 当刺客端着枪准备射击时,助手大喊“卧倒”,还有人试图将萨达特扑倒但萨达特却是庄严肃立,用眼睛直盯盯地看着冲来的刺客,从容赴死。 有分析说,这是萨达特重视尊严的结果,但作为他的粉丝,我自己的看法是,他心中有强烈的悲哀,虽然他无比辛苦地为埃及谋取了利益,但却像是成为了埃及与阿拉伯世界的公敌,仇视他反对他的人到处都是,他宁愿死去,死时与极端分子卡里德的对视,像是他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的对视。 不过,回头看,也可以说,萨达特为阿拉伯世界种下了一颗新的种子,这颗种子现在才发展成主流,这是他存在的意义。 至于卡扎菲,他存在过吗?他只是轮回车轮的一次小小的展现而已,就个人意志的创造性而言,他真的不曾存在过。

 

是作为纳赛尔的超级粉丝提出这一请求的。 纳赛尔因提出“泛阿拉伯主义”而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偶像。所谓泛阿拉伯主义,是和帝国主义相对立的。在纳赛尔那里,泛阿拉伯主义有理想主义的影子,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策略。 卡扎菲继承了纳赛尔的理想主义,试图建立一个他理想中的世界,与埃及合并只是其中一个设想,他还梦想组建大阿拉伯世界,当然如此自恋的他会认为他是纳赛尔之后最适合的阿拉伯世界领袖。此外,他还提倡禁欲、禁酒、禁止西方的娱乐业,要建立一个“纯洁”的理想世界。 我第一次清晰地记得卡扎菲时,是看到一篇文章说,卡扎菲如何热爱大自然的感觉,于是他要求首都的黎波里的窗户都途成绿色。这应该是他理想社会的一部分。但是,看到这个细节,我不寒而栗,要是我不喜欢绿色的窗户怎么办? 在卡扎菲的世界中,是非此即彼黑白对立而没有妥协的。这一面,他要求绿色的窗户是对的,那一面,你不答应绿色的窗户就是错的。并且,对的就绝对对,而错的就该死。如果我坚持我的感觉,那我就是该死的那一方。 这并非我的猜测。卡扎菲的美女女儿的确公然说:“谁不想要卡扎菲,谁就不值得活着。” 理想主义者们是很可怕的,因为极端的理想主义者都持有一种观念:这个理想主义是对的,所以不接受这一理想主义的人该死。 理想主义,不过是理想主义者们试图掌握权力的一个借口而已。 相反的是,萨达特就像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者,他的一切考虑都以埃及的国家利益为重。如果远苏联亲美国能给埃及好处,那么他就做;如果战争能赢得尊重与和平,那么他就做?? 这样的两个人,谁能赢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 事实证明,在过去的年头里,卡扎菲是胜利者。他之所以能掌握政权如此长时间,如果没有人民与阿拉伯世界的配合,这是不可想象的。 否则,为什么扎瓦赫里不去策划杀死卡扎菲,而偏偏选择了杀死能将埃及带向光明的萨达特呢? 埃及的前君主政权曾将萨达特逮捕入狱,在监狱中,萨达特有了一个很深的领悟,他明白,“谁若不能首先改变自己的思想,谁就不能在现实世界中进行任何改变,也就不能实现任何前进。” 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色彩的领悟,领悟到这一点,萨达特就走出了自己头脑所幻想的世界,而看到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于是,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埃及需要什么改革,也果真将这些改革带给埃及。 但问题是,他太超前了。的确,他做的都是埃及的现实世界所需要的,那些都符合埃及的国家利益。然而,埃及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 没有,那时的阿拉伯世界与埃及,整个的心更像是卡扎菲的心,是绝不妥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成熟政治的关键在于明智地妥协,而疯狂政治的核心就是你死我活。 深刻地领悟到现实世界的规律,并将现实世界带向光明,这需要智慧、勇气与耐心,而智慧与耐心尤其重要。但这太麻烦了,于是懒惰的人就会想,将一些敌人处理掉就可以了,他们伤害了我们,我们是受害者。譬如对于卡扎菲世界中的人来说,那敌人就是君主体系与帝国体系。于是卡扎菲不惜一切代价与这两个体系作战。第一场战争,他轻松就获胜了,当年只是和一些军官占领了利比亚的电台就获胜了。 第二场战争,他则输得很难看。八十年代,托石油的福,利比亚的人均 与美国作战,是卡扎菲疯狂头脑的需要,而不是利比亚现实的需要。

 

但是,因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与美国作战,像是阿拉伯世界“天下之心”的核心。

本文是《人物杂志》特稿 PS:强烈推荐雾满拦江写的历史系列书籍,譬如《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同时配合《狂热分子》,就可以明白,在杀戮心太重的集体无意识推动下,社会大转型时,越偏执越分裂越病态的政客,越容易成功,这真是集体的选择。 虽然,正史会将那些被历史“淘汰”的人写成暴徒,但事实恰恰相反。 ———————————————— 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之者乎? 读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时,看到了这段文字,很是震惊。写这段文字时,毛泽东年仅十九岁,却已如此清晰地捕捉到了政治运动的精髓。关键是天下之心,而不是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等“显见之迹”,这些事情,毛泽东称之为“枝节”。 这段话,我自己觉得,可以清晰地解读北非强人卡扎菲与萨达特的命运。 萨达特,埃及前总统,先追随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埃及前总统纳赛尔,因总与纳赛尔保持绝对一致的声音而被称为“是是上校”。1970年,第3次中东战争的第三个年头,纳赛尔病逝,各方势力因轻看萨达特,于是一致接受了萨达特为纳赛尔的接班人。 熟料,掌握政权后,萨达特一如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楚庄王是当上君王后吃喝玩乐、装疯卖傻了三年,以至于政敌们以为他真傻,但其实这三年楚庄王一直在观察和积蓄实力。三年后,他一下子杀掉关键的政敌,颁布了许多法令,打了几场大胜仗,迅速成为了春秋一霸。萨达特也如是,他驱逐一万多名苏联专家,与苏联断交,转而投向美国,获得大批美国援助,并放弃纳赛尔的警察国家政策,将埃及带向民主与自由,同时在经济上也将埃及带向开放。 萨达特最耀眼的成就是军事,不过他内心中最重的其实是和平。刚上台的时候,他就试图与以色列和谈,但因以色列傲慢而没有进展。于是他转而悄悄备战,他决定用战争谋取和平。 1973年10月6日,经过3年的苦心准备,萨达特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取得一系列辉煌战果。虽然最后战争又陷入被动,但萨达特为埃及赢得了敌人和世界的尊重。最后他接受和谈,甚至冒阿拉伯世界之大不韪,亲自去以色列和谈,最后达成了著名的“戴维营协议”,这是中东和平的第一声。在这个过程中,萨达特也为埃及要回了西奈半岛等之前失去的领土。 但是,1981年10月6日,在庆祝第四次中东战争的阅兵式上,萨达特被四名极端分子杀害,这次行动的背后,有后来成为“基地”二号人物的扎瓦赫里的身影。 失去了萨达特,埃及的民主与自由之路也因而中断,他的继任者穆巴拉克重新将埃及带回了警察国家。 相比较之下,尽管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目前陷入了困境,但他却从1969年到现在一直掌权了42年。 为什么会有这个区别?我很少崇拜谁,但萨达特是我的偶像。如果说卡扎菲是个疯子,那么就可以说萨达特是一个神经最健康的正常人。但为什么能给埃及带来兴盛的正常人死于枪下,而疯子却可以执掌政权42年? 并且,很有意思的是,卡扎菲与萨达特一样,都是纳赛尔的追随者。卡扎菲学习纳赛尔创办了利比亚的自由军官组织,也模仿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了古老的君主政权。甚至,政变上台后,他还请求纳赛尔答应将利比亚和埃及合并为一个国家。那时,还不足30岁的卡扎菲是一名热血青年,他 

于是,萨达特看似是理智而成熟的政治家,但他却死于非命,卡扎菲看似是一个疯子,但他却政治长寿至今。

是作为纳赛尔的超级粉丝提出这一请求的。 纳赛尔因提出“泛阿拉伯主义”而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偶像。所谓泛阿拉伯主义,是和帝国主义相对立的。在纳赛尔那里,泛阿拉伯主义有理想主义的影子,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策略。 卡扎菲继承了纳赛尔的理想主义,试图建立一个他理想中的世界,与埃及合并只是其中一个设想,他还梦想组建大阿拉伯世界,当然如此自恋的他会认为他是纳赛尔之后最适合的阿拉伯世界领袖。此外,他还提倡禁欲、禁酒、禁止西方的娱乐业,要建立一个“纯洁”的理想世界。 我第一次清晰地记得卡扎菲时,是看到一篇文章说,卡扎菲如何热爱大自然的感觉,于是他要求首都的黎波里的窗户都途成绿色。这应该是他理想社会的一部分。但是,看到这个细节,我不寒而栗,要是我不喜欢绿色的窗户怎么办? 在卡扎菲的世界中,是非此即彼黑白对立而没有妥协的。这一面,他要求绿色的窗户是对的,那一面,你不答应绿色的窗户就是错的。并且,对的就绝对对,而错的就该死。如果我坚持我的感觉,那我就是该死的那一方。 这并非我的猜测。卡扎菲的美女女儿的确公然说:“谁不想要卡扎菲,谁就不值得活着。” 理想主义者们是很可怕的,因为极端的理想主义者都持有一种观念:这个理想主义是对的,所以不接受这一理想主义的人该死。 理想主义,不过是理想主义者们试图掌握权力的一个借口而已。 相反的是,萨达特就像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者,他的一切考虑都以埃及的国家利益为重。如果远苏联亲美国能给埃及好处,那么他就做;如果战争能赢得尊重与和平,那么他就做?? 这样的两个人,谁能赢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 事实证明,在过去的年头里,卡扎菲是胜利者。他之所以能掌握政权如此长时间,如果没有人民与阿拉伯世界的配合,这是不可想象的。 否则,为什么扎瓦赫里不去策划杀死卡扎菲,而偏偏选择了杀死能将埃及带向光明的萨达特呢? 埃及的前君主政权曾将萨达特逮捕入狱,在监狱中,萨达特有了一个很深的领悟,他明白,“谁若不能首先改变自己的思想,谁就不能在现实世界中进行任何改变,也就不能实现任何前进。” 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色彩的领悟,领悟到这一点,萨达特就走出了自己头脑所幻想的世界,而看到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于是,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埃及需要什么改革,也果真将这些改革带给埃及。 但问题是,他太超前了。的确,他做的都是埃及的现实世界所需要的,那些都符合埃及的国家利益。然而,埃及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 没有,那时的阿拉伯世界与埃及,整个的心更像是卡扎菲的心,是绝不妥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成熟政治的关键在于明智地妥协,而疯狂政治的核心就是你死我活。 深刻地领悟到现实世界的规律,并将现实世界带向光明,这需要智慧、勇气与耐心,而智慧与耐心尤其重要。但这太麻烦了,于是懒惰的人就会想,将一些敌人处理掉就可以了,他们伤害了我们,我们是受害者。譬如对于卡扎菲世界中的人来说,那敌人就是君主体系与帝国体系。于是卡扎菲不惜一切代价与这两个体系作战。第一场战争,他轻松就获胜了,当年只是和一些军官占领了利比亚的电台就获胜了。 第二场战争,他则输得很难看。八十年代,托石油的福,利比亚的人均

 

是作为纳赛尔的超级粉丝提出这一请求的。 纳赛尔因提出“泛阿拉伯主义”而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偶像。所谓泛阿拉伯主义,是和帝国主义相对立的。在纳赛尔那里,泛阿拉伯主义有理想主义的影子,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策略。 卡扎菲继承了纳赛尔的理想主义,试图建立一个他理想中的世界,与埃及合并只是其中一个设想,他还梦想组建大阿拉伯世界,当然如此自恋的他会认为他是纳赛尔之后最适合的阿拉伯世界领袖。此外,他还提倡禁欲、禁酒、禁止西方的娱乐业,要建立一个“纯洁”的理想世界。 我第一次清晰地记得卡扎菲时,是看到一篇文章说,卡扎菲如何热爱大自然的感觉,于是他要求首都的黎波里的窗户都途成绿色。这应该是他理想社会的一部分。但是,看到这个细节,我不寒而栗,要是我不喜欢绿色的窗户怎么办? 在卡扎菲的世界中,是非此即彼黑白对立而没有妥协的。这一面,他要求绿色的窗户是对的,那一面,你不答应绿色的窗户就是错的。并且,对的就绝对对,而错的就该死。如果我坚持我的感觉,那我就是该死的那一方。 这并非我的猜测。卡扎菲的美女女儿的确公然说:“谁不想要卡扎菲,谁就不值得活着。” 理想主义者们是很可怕的,因为极端的理想主义者都持有一种观念:这个理想主义是对的,所以不接受这一理想主义的人该死。 理想主义,不过是理想主义者们试图掌握权力的一个借口而已。 相反的是,萨达特就像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者,他的一切考虑都以埃及的国家利益为重。如果远苏联亲美国能给埃及好处,那么他就做;如果战争能赢得尊重与和平,那么他就做?? 这样的两个人,谁能赢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 事实证明,在过去的年头里,卡扎菲是胜利者。他之所以能掌握政权如此长时间,如果没有人民与阿拉伯世界的配合,这是不可想象的。 否则,为什么扎瓦赫里不去策划杀死卡扎菲,而偏偏选择了杀死能将埃及带向光明的萨达特呢? 埃及的前君主政权曾将萨达特逮捕入狱,在监狱中,萨达特有了一个很深的领悟,他明白,“谁若不能首先改变自己的思想,谁就不能在现实世界中进行任何改变,也就不能实现任何前进。” 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色彩的领悟,领悟到这一点,萨达特就走出了自己头脑所幻想的世界,而看到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于是,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埃及需要什么改革,也果真将这些改革带给埃及。 但问题是,他太超前了。的确,他做的都是埃及的现实世界所需要的,那些都符合埃及的国家利益。然而,埃及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 没有,那时的阿拉伯世界与埃及,整个的心更像是卡扎菲的心,是绝不妥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成熟政治的关键在于明智地妥协,而疯狂政治的核心就是你死我活。 深刻地领悟到现实世界的规律,并将现实世界带向光明,这需要智慧、勇气与耐心,而智慧与耐心尤其重要。但这太麻烦了,于是懒惰的人就会想,将一些敌人处理掉就可以了,他们伤害了我们,我们是受害者。譬如对于卡扎菲世界中的人来说,那敌人就是君主体系与帝国体系。于是卡扎菲不惜一切代价与这两个体系作战。第一场战争,他轻松就获胜了,当年只是和一些军官占领了利比亚的电台就获胜了。 第二场战争,他则输得很难看。八十年代,托石油的福,利比亚的人均 事情终于到现在才有了不同。穆巴拉克们纷纷下台或陷入困境,这是因为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已经变了。

 

本文是《人物杂志》特稿 PS:强烈推荐雾满拦江写的历史系列书籍,譬如《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同时配合《狂热分子》,就可以明白,在杀戮心太重的集体无意识推动下,社会大转型时,越偏执越分裂越病态的政客,越容易成功,这真是集体的选择。 虽然,正史会将那些被历史“淘汰”的人写成暴徒,但事实恰恰相反。 ———————————————— 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之者乎? 读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时,看到了这段文字,很是震惊。写这段文字时,毛泽东年仅十九岁,却已如此清晰地捕捉到了政治运动的精髓。关键是天下之心,而不是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等“显见之迹”,这些事情,毛泽东称之为“枝节”。 这段话,我自己觉得,可以清晰地解读北非强人卡扎菲与萨达特的命运。 萨达特,埃及前总统,先追随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埃及前总统纳赛尔,因总与纳赛尔保持绝对一致的声音而被称为“是是上校”。1970年,第3次中东战争的第三个年头,纳赛尔病逝,各方势力因轻看萨达特,于是一致接受了萨达特为纳赛尔的接班人。 熟料,掌握政权后,萨达特一如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楚庄王是当上君王后吃喝玩乐、装疯卖傻了三年,以至于政敌们以为他真傻,但其实这三年楚庄王一直在观察和积蓄实力。三年后,他一下子杀掉关键的政敌,颁布了许多法令,打了几场大胜仗,迅速成为了春秋一霸。萨达特也如是,他驱逐一万多名苏联专家,与苏联断交,转而投向美国,获得大批美国援助,并放弃纳赛尔的警察国家政策,将埃及带向民主与自由,同时在经济上也将埃及带向开放。 萨达特最耀眼的成就是军事,不过他内心中最重的其实是和平。刚上台的时候,他就试图与以色列和谈,但因以色列傲慢而没有进展。于是他转而悄悄备战,他决定用战争谋取和平。 1973年10月6日,经过3年的苦心准备,萨达特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取得一系列辉煌战果。虽然最后战争又陷入被动,但萨达特为埃及赢得了敌人和世界的尊重。最后他接受和谈,甚至冒阿拉伯世界之大不韪,亲自去以色列和谈,最后达成了著名的“戴维营协议”,这是中东和平的第一声。在这个过程中,萨达特也为埃及要回了西奈半岛等之前失去的领土。 但是,1981年10月6日,在庆祝第四次中东战争的阅兵式上,萨达特被四名极端分子杀害,这次行动的背后,有后来成为“基地”二号人物的扎瓦赫里的身影。 失去了萨达特,埃及的民主与自由之路也因而中断,他的继任者穆巴拉克重新将埃及带回了警察国家。 相比较之下,尽管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目前陷入了困境,但他却从1969年到现在一直掌权了42年。 为什么会有这个区别?我很少崇拜谁,但萨达特是我的偶像。如果说卡扎菲是个疯子,那么就可以说萨达特是一个神经最健康的正常人。但为什么能给埃及带来兴盛的正常人死于枪下,而疯子却可以执掌政权42年? 并且,很有意思的是,卡扎菲与萨达特一样,都是纳赛尔的追随者。卡扎菲学习纳赛尔创办了利比亚的自由军官组织,也模仿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了古老的君主政权。甚至,政变上台后,他还请求纳赛尔答应将利比亚和埃及合并为一个国家。那时,还不足30岁的卡扎菲是一名热血青年,他

荷兰哲人罗伊-马丁纳在他的著作《改变,从心开始》中说,如果你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合二为一,那么你做事就不需要费任何力气,而可以轻松成功。

本文是《人物杂志》特稿 PS:强烈推荐雾满拦江写的历史系列书籍,譬如《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同时配合《狂热分子》,就可以明白,在杀戮心太重的集体无意识推动下,社会大转型时,越偏执越分裂越病态的政客,越容易成功,这真是集体的选择。 虽然,正史会将那些被历史“淘汰”的人写成暴徒,但事实恰恰相反。 ———————————————— 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之者乎? 读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时,看到了这段文字,很是震惊。写这段文字时,毛泽东年仅十九岁,却已如此清晰地捕捉到了政治运动的精髓。关键是天下之心,而不是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等“显见之迹”,这些事情,毛泽东称之为“枝节”。 这段话,我自己觉得,可以清晰地解读北非强人卡扎菲与萨达特的命运。 萨达特,埃及前总统,先追随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埃及前总统纳赛尔,因总与纳赛尔保持绝对一致的声音而被称为“是是上校”。1970年,第3次中东战争的第三个年头,纳赛尔病逝,各方势力因轻看萨达特,于是一致接受了萨达特为纳赛尔的接班人。 熟料,掌握政权后,萨达特一如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楚庄王是当上君王后吃喝玩乐、装疯卖傻了三年,以至于政敌们以为他真傻,但其实这三年楚庄王一直在观察和积蓄实力。三年后,他一下子杀掉关键的政敌,颁布了许多法令,打了几场大胜仗,迅速成为了春秋一霸。萨达特也如是,他驱逐一万多名苏联专家,与苏联断交,转而投向美国,获得大批美国援助,并放弃纳赛尔的警察国家政策,将埃及带向民主与自由,同时在经济上也将埃及带向开放。 萨达特最耀眼的成就是军事,不过他内心中最重的其实是和平。刚上台的时候,他就试图与以色列和谈,但因以色列傲慢而没有进展。于是他转而悄悄备战,他决定用战争谋取和平。 1973年10月6日,经过3年的苦心准备,萨达特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取得一系列辉煌战果。虽然最后战争又陷入被动,但萨达特为埃及赢得了敌人和世界的尊重。最后他接受和谈,甚至冒阿拉伯世界之大不韪,亲自去以色列和谈,最后达成了著名的“戴维营协议”,这是中东和平的第一声。在这个过程中,萨达特也为埃及要回了西奈半岛等之前失去的领土。 但是,1981年10月6日,在庆祝第四次中东战争的阅兵式上,萨达特被四名极端分子杀害,这次行动的背后,有后来成为“基地”二号人物的扎瓦赫里的身影。 失去了萨达特,埃及的民主与自由之路也因而中断,他的继任者穆巴拉克重新将埃及带回了警察国家。 相比较之下,尽管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目前陷入了困境,但他却从1969年到现在一直掌权了42年。 为什么会有这个区别?我很少崇拜谁,但萨达特是我的偶像。如果说卡扎菲是个疯子,那么就可以说萨达特是一个神经最健康的正常人。但为什么能给埃及带来兴盛的正常人死于枪下,而疯子却可以执掌政权42年? 并且,很有意思的是,卡扎菲与萨达特一样,都是纳赛尔的追随者。卡扎菲学习纳赛尔创办了利比亚的自由军官组织,也模仿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了古老的君主政权。甚至,政变上台后,他还请求纳赛尔答应将利比亚和埃及合并为一个国家。那时,还不足30岁的卡扎菲是一名热血青年,他 

譬如,如果集体无意识是疯狂的,每个人都想杀人,那么最能杀人的人就容易成为领袖,这是群体的一种自动选择。

国民收入达到了一万多美元,但卡扎菲坚决与美国作战,最终恶性循环,里根称他为“中东疯狗”,派军机轰炸卡扎菲老巢,炸死了卡扎菲的养女,卡扎菲则策划了洛克比空难,导致国际社会一致制裁利比亚,将利比亚陷入困境。 与美国作战,是卡扎菲疯狂头脑的需要,而不是利比亚现实的需要。 但是,因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与美国作战,像是阿拉伯世界“天下之心”的核心。 于是,萨达特看似是理智而成熟的政治家,但他却死于非命,卡扎菲看似是一个疯子,但他却政治长寿至今。 事情终于到现在才有了不同。穆巴拉克们纷纷下台或陷入困境,这是因为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已经变了。 荷兰哲人罗伊-马丁纳在他的著作《改变,从心开始》中说,如果你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合二为一,那么你做事就不需要费任何力气,而可以轻松成功。 譬如,如果集体无意识是疯狂的,每个人都想杀人,那么最能杀人的人就容易成为领袖,这是群体的一种自动选择。 以前,卡扎菲就是轻松的成功,他夺权简直是游戏般不费力气,而萨达特则做任何事情都像是历尽千辛万苦,这就是个人之心与“天下之心”的不同呼应所致。 当刺客端着枪准备射击时,助手大喊“卧倒”,还有人试图将萨达特扑倒但萨达特却是庄严肃立,用眼睛直盯盯地看着冲来的刺客,从容赴死。 有分析说,这是萨达特重视尊严的结果,但作为他的粉丝,我自己的看法是,他心中有强烈的悲哀,虽然他无比辛苦地为埃及谋取了利益,但却像是成为了埃及与阿拉伯世界的公敌,仇视他反对他的人到处都是,他宁愿死去,死时与极端分子卡里德的对视,像是他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的对视。 不过,回头看,也可以说,萨达特为阿拉伯世界种下了一颗新的种子,这颗种子现在才发展成主流,这是他存在的意义。 至于卡扎菲,他存在过吗?他只是轮回车轮的一次小小的展现而已,就个人意志的创造性而言,他真的不曾存在过。

 

本文是《人物杂志》特稿 PS:强烈推荐雾满拦江写的历史系列书籍,譬如《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同时配合《狂热分子》,就可以明白,在杀戮心太重的集体无意识推动下,社会大转型时,越偏执越分裂越病态的政客,越容易成功,这真是集体的选择。 虽然,正史会将那些被历史“淘汰”的人写成暴徒,但事实恰恰相反。 ———————————————— 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之者乎? 读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时,看到了这段文字,很是震惊。写这段文字时,毛泽东年仅十九岁,却已如此清晰地捕捉到了政治运动的精髓。关键是天下之心,而不是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等“显见之迹”,这些事情,毛泽东称之为“枝节”。 这段话,我自己觉得,可以清晰地解读北非强人卡扎菲与萨达特的命运。 萨达特,埃及前总统,先追随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埃及前总统纳赛尔,因总与纳赛尔保持绝对一致的声音而被称为“是是上校”。1970年,第3次中东战争的第三个年头,纳赛尔病逝,各方势力因轻看萨达特,于是一致接受了萨达特为纳赛尔的接班人。 熟料,掌握政权后,萨达特一如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楚庄王是当上君王后吃喝玩乐、装疯卖傻了三年,以至于政敌们以为他真傻,但其实这三年楚庄王一直在观察和积蓄实力。三年后,他一下子杀掉关键的政敌,颁布了许多法令,打了几场大胜仗,迅速成为了春秋一霸。萨达特也如是,他驱逐一万多名苏联专家,与苏联断交,转而投向美国,获得大批美国援助,并放弃纳赛尔的警察国家政策,将埃及带向民主与自由,同时在经济上也将埃及带向开放。 萨达特最耀眼的成就是军事,不过他内心中最重的其实是和平。刚上台的时候,他就试图与以色列和谈,但因以色列傲慢而没有进展。于是他转而悄悄备战,他决定用战争谋取和平。 1973年10月6日,经过3年的苦心准备,萨达特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取得一系列辉煌战果。虽然最后战争又陷入被动,但萨达特为埃及赢得了敌人和世界的尊重。最后他接受和谈,甚至冒阿拉伯世界之大不韪,亲自去以色列和谈,最后达成了著名的“戴维营协议”,这是中东和平的第一声。在这个过程中,萨达特也为埃及要回了西奈半岛等之前失去的领土。 但是,1981年10月6日,在庆祝第四次中东战争的阅兵式上,萨达特被四名极端分子杀害,这次行动的背后,有后来成为“基地”二号人物的扎瓦赫里的身影。 失去了萨达特,埃及的民主与自由之路也因而中断,他的继任者穆巴拉克重新将埃及带回了警察国家。 相比较之下,尽管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目前陷入了困境,但他却从1969年到现在一直掌权了42年。 为什么会有这个区别?我很少崇拜谁,但萨达特是我的偶像。如果说卡扎菲是个疯子,那么就可以说萨达特是一个神经最健康的正常人。但为什么能给埃及带来兴盛的正常人死于枪下,而疯子却可以执掌政权42年? 并且,很有意思的是,卡扎菲与萨达特一样,都是纳赛尔的追随者。卡扎菲学习纳赛尔创办了利比亚的自由军官组织,也模仿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了古老的君主政权。甚至,政变上台后,他还请求纳赛尔答应将利比亚和埃及合并为一个国家。那时,还不足30岁的卡扎菲是一名热血青年,他 以前,卡扎菲就是轻松的成功,他夺权简直是游戏般不费力气,而萨达特则做任何事情都像是历尽千辛万苦,这就是个人之心与“天下之心”的不同呼应所致。

 

国民收入达到了一万多美元,但卡扎菲坚决与美国作战,最终恶性循环,里根称他为“中东疯狗”,派军机轰炸卡扎菲老巢,炸死了卡扎菲的养女,卡扎菲则策划了洛克比空难,导致国际社会一致制裁利比亚,将利比亚陷入困境。 与美国作战,是卡扎菲疯狂头脑的需要,而不是利比亚现实的需要。 但是,因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与美国作战,像是阿拉伯世界“天下之心”的核心。 于是,萨达特看似是理智而成熟的政治家,但他却死于非命,卡扎菲看似是一个疯子,但他却政治长寿至今。 事情终于到现在才有了不同。穆巴拉克们纷纷下台或陷入困境,这是因为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已经变了。 荷兰哲人罗伊-马丁纳在他的著作《改变,从心开始》中说,如果你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合二为一,那么你做事就不需要费任何力气,而可以轻松成功。 譬如,如果集体无意识是疯狂的,每个人都想杀人,那么最能杀人的人就容易成为领袖,这是群体的一种自动选择。 以前,卡扎菲就是轻松的成功,他夺权简直是游戏般不费力气,而萨达特则做任何事情都像是历尽千辛万苦,这就是个人之心与“天下之心”的不同呼应所致。 当刺客端着枪准备射击时,助手大喊“卧倒”,还有人试图将萨达特扑倒但萨达特却是庄严肃立,用眼睛直盯盯地看着冲来的刺客,从容赴死。 有分析说,这是萨达特重视尊严的结果,但作为他的粉丝,我自己的看法是,他心中有强烈的悲哀,虽然他无比辛苦地为埃及谋取了利益,但却像是成为了埃及与阿拉伯世界的公敌,仇视他反对他的人到处都是,他宁愿死去,死时与极端分子卡里德的对视,像是他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的对视。 不过,回头看,也可以说,萨达特为阿拉伯世界种下了一颗新的种子,这颗种子现在才发展成主流,这是他存在的意义。 至于卡扎菲,他存在过吗?他只是轮回车轮的一次小小的展现而已,就个人意志的创造性而言,他真的不曾存在过。

当刺客端着枪准备射击时,助手大喊“卧倒”,还有人试图将萨达特扑倒但萨达特却是庄严肃立,用眼睛直盯盯地看着冲来的刺客,从容赴死。

是作为纳赛尔的超级粉丝提出这一请求的。 纳赛尔因提出“泛阿拉伯主义”而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偶像。所谓泛阿拉伯主义,是和帝国主义相对立的。在纳赛尔那里,泛阿拉伯主义有理想主义的影子,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策略。 卡扎菲继承了纳赛尔的理想主义,试图建立一个他理想中的世界,与埃及合并只是其中一个设想,他还梦想组建大阿拉伯世界,当然如此自恋的他会认为他是纳赛尔之后最适合的阿拉伯世界领袖。此外,他还提倡禁欲、禁酒、禁止西方的娱乐业,要建立一个“纯洁”的理想世界。 我第一次清晰地记得卡扎菲时,是看到一篇文章说,卡扎菲如何热爱大自然的感觉,于是他要求首都的黎波里的窗户都途成绿色。这应该是他理想社会的一部分。但是,看到这个细节,我不寒而栗,要是我不喜欢绿色的窗户怎么办? 在卡扎菲的世界中,是非此即彼黑白对立而没有妥协的。这一面,他要求绿色的窗户是对的,那一面,你不答应绿色的窗户就是错的。并且,对的就绝对对,而错的就该死。如果我坚持我的感觉,那我就是该死的那一方。 这并非我的猜测。卡扎菲的美女女儿的确公然说:“谁不想要卡扎菲,谁就不值得活着。” 理想主义者们是很可怕的,因为极端的理想主义者都持有一种观念:这个理想主义是对的,所以不接受这一理想主义的人该死。 理想主义,不过是理想主义者们试图掌握权力的一个借口而已。 相反的是,萨达特就像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者,他的一切考虑都以埃及的国家利益为重。如果远苏联亲美国能给埃及好处,那么他就做;如果战争能赢得尊重与和平,那么他就做?? 这样的两个人,谁能赢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 事实证明,在过去的年头里,卡扎菲是胜利者。他之所以能掌握政权如此长时间,如果没有人民与阿拉伯世界的配合,这是不可想象的。 否则,为什么扎瓦赫里不去策划杀死卡扎菲,而偏偏选择了杀死能将埃及带向光明的萨达特呢? 埃及的前君主政权曾将萨达特逮捕入狱,在监狱中,萨达特有了一个很深的领悟,他明白,“谁若不能首先改变自己的思想,谁就不能在现实世界中进行任何改变,也就不能实现任何前进。” 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色彩的领悟,领悟到这一点,萨达特就走出了自己头脑所幻想的世界,而看到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于是,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埃及需要什么改革,也果真将这些改革带给埃及。 但问题是,他太超前了。的确,他做的都是埃及的现实世界所需要的,那些都符合埃及的国家利益。然而,埃及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被唤醒了吗? 没有,那时的阿拉伯世界与埃及,整个的心更像是卡扎菲的心,是绝不妥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成熟政治的关键在于明智地妥协,而疯狂政治的核心就是你死我活。 深刻地领悟到现实世界的规律,并将现实世界带向光明,这需要智慧、勇气与耐心,而智慧与耐心尤其重要。但这太麻烦了,于是懒惰的人就会想,将一些敌人处理掉就可以了,他们伤害了我们,我们是受害者。譬如对于卡扎菲世界中的人来说,那敌人就是君主体系与帝国体系。于是卡扎菲不惜一切代价与这两个体系作战。第一场战争,他轻松就获胜了,当年只是和一些军官占领了利比亚的电台就获胜了。 第二场战争,他则输得很难看。八十年代,托石油的福,利比亚的人均 

有分析说,这是萨达特重视尊严的结果,但作为他的粉丝,我自己的看法是,他心中有强烈的悲哀,虽然他无比辛苦地为埃及谋取了利益,但却像是成为了埃及与阿拉伯世界的公敌,仇视他反对他的人到处都是,他宁愿死去,死时与极端分子卡里德的对视,像是他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的对视。

国民收入达到了一万多美元,但卡扎菲坚决与美国作战,最终恶性循环,里根称他为“中东疯狗”,派军机轰炸卡扎菲老巢,炸死了卡扎菲的养女,卡扎菲则策划了洛克比空难,导致国际社会一致制裁利比亚,将利比亚陷入困境。 与美国作战,是卡扎菲疯狂头脑的需要,而不是利比亚现实的需要。 但是,因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与美国作战,像是阿拉伯世界“天下之心”的核心。 于是,萨达特看似是理智而成熟的政治家,但他却死于非命,卡扎菲看似是一个疯子,但他却政治长寿至今。 事情终于到现在才有了不同。穆巴拉克们纷纷下台或陷入困境,这是因为阿拉伯世界的“天下之心”已经变了。 荷兰哲人罗伊-马丁纳在他的著作《改变,从心开始》中说,如果你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合二为一,那么你做事就不需要费任何力气,而可以轻松成功。 譬如,如果集体无意识是疯狂的,每个人都想杀人,那么最能杀人的人就容易成为领袖,这是群体的一种自动选择。 以前,卡扎菲就是轻松的成功,他夺权简直是游戏般不费力气,而萨达特则做任何事情都像是历尽千辛万苦,这就是个人之心与“天下之心”的不同呼应所致。 当刺客端着枪准备射击时,助手大喊“卧倒”,还有人试图将萨达特扑倒但萨达特却是庄严肃立,用眼睛直盯盯地看着冲来的刺客,从容赴死。 有分析说,这是萨达特重视尊严的结果,但作为他的粉丝,我自己的看法是,他心中有强烈的悲哀,虽然他无比辛苦地为埃及谋取了利益,但却像是成为了埃及与阿拉伯世界的公敌,仇视他反对他的人到处都是,他宁愿死去,死时与极端分子卡里德的对视,像是他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的对视。 不过,回头看,也可以说,萨达特为阿拉伯世界种下了一颗新的种子,这颗种子现在才发展成主流,这是他存在的意义。 至于卡扎菲,他存在过吗?他只是轮回车轮的一次小小的展现而已,就个人意志的创造性而言,他真的不曾存在过。

 

本文是《人物杂志》特稿 PS:强烈推荐雾满拦江写的历史系列书籍,譬如《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同时配合《狂热分子》,就可以明白,在杀戮心太重的集体无意识推动下,社会大转型时,越偏执越分裂越病态的政客,越容易成功,这真是集体的选择。 虽然,正史会将那些被历史“淘汰”的人写成暴徒,但事实恰恰相反。 ———————————————— 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之者乎? 读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时,看到了这段文字,很是震惊。写这段文字时,毛泽东年仅十九岁,却已如此清晰地捕捉到了政治运动的精髓。关键是天下之心,而不是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等“显见之迹”,这些事情,毛泽东称之为“枝节”。 这段话,我自己觉得,可以清晰地解读北非强人卡扎菲与萨达特的命运。 萨达特,埃及前总统,先追随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埃及前总统纳赛尔,因总与纳赛尔保持绝对一致的声音而被称为“是是上校”。1970年,第3次中东战争的第三个年头,纳赛尔病逝,各方势力因轻看萨达特,于是一致接受了萨达特为纳赛尔的接班人。 熟料,掌握政权后,萨达特一如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楚庄王是当上君王后吃喝玩乐、装疯卖傻了三年,以至于政敌们以为他真傻,但其实这三年楚庄王一直在观察和积蓄实力。三年后,他一下子杀掉关键的政敌,颁布了许多法令,打了几场大胜仗,迅速成为了春秋一霸。萨达特也如是,他驱逐一万多名苏联专家,与苏联断交,转而投向美国,获得大批美国援助,并放弃纳赛尔的警察国家政策,将埃及带向民主与自由,同时在经济上也将埃及带向开放。 萨达特最耀眼的成就是军事,不过他内心中最重的其实是和平。刚上台的时候,他就试图与以色列和谈,但因以色列傲慢而没有进展。于是他转而悄悄备战,他决定用战争谋取和平。 1973年10月6日,经过3年的苦心准备,萨达特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取得一系列辉煌战果。虽然最后战争又陷入被动,但萨达特为埃及赢得了敌人和世界的尊重。最后他接受和谈,甚至冒阿拉伯世界之大不韪,亲自去以色列和谈,最后达成了著名的“戴维营协议”,这是中东和平的第一声。在这个过程中,萨达特也为埃及要回了西奈半岛等之前失去的领土。 但是,1981年10月6日,在庆祝第四次中东战争的阅兵式上,萨达特被四名极端分子杀害,这次行动的背后,有后来成为“基地”二号人物的扎瓦赫里的身影。 失去了萨达特,埃及的民主与自由之路也因而中断,他的继任者穆巴拉克重新将埃及带回了警察国家。 相比较之下,尽管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目前陷入了困境,但他却从1969年到现在一直掌权了42年。 为什么会有这个区别?我很少崇拜谁,但萨达特是我的偶像。如果说卡扎菲是个疯子,那么就可以说萨达特是一个神经最健康的正常人。但为什么能给埃及带来兴盛的正常人死于枪下,而疯子却可以执掌政权42年? 并且,很有意思的是,卡扎菲与萨达特一样,都是纳赛尔的追随者。卡扎菲学习纳赛尔创办了利比亚的自由军官组织,也模仿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了古老的君主政权。甚至,政变上台后,他还请求纳赛尔答应将利比亚和埃及合并为一个国家。那时,还不足30岁的卡扎菲是一名热血青年,他 不过,回头看,也可以说,萨达特为阿拉伯世界种下了一颗新的种子,这颗种子现在才发展成主流,这是他存在的意义。

 

至于卡扎菲,他存在过吗?他只是轮回车轮的一次小小的展现而已,就个人意志的创造性而言,他真的不曾存在过。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17w77.html) - 卡扎菲,是谁的选择?_武志红_新浪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