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活性炭- 超滤膜联用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2012-04-10 | 阅:  转:  |  分享 
  
文章编号:1009-7767(2007)01-0034-04

活性炭-超滤膜联用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杨伟,金奇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对活性炭-超滤膜联用技术的研究和进展作了综述,就膜污染,组合工艺对有机物、细菌和大肠杆菌的去除情

况,应用领域和膜孔径与活性炭的选择问题作了探讨。活性炭—超滤膜的组合工艺作为新工艺,在水的深度处理领域有

很好的前景。

关键词:水处理;饮用水;深度处理;超滤膜;活性炭;膜污染

中图分类号:TU991.24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ProgressonCombinedSystemofUltrafiltrationandActivatedCarbon

YANGWei,JINQi-ting

(CollegeofEnvironmentalandMunicipalEngineering,Xi’anUniversityofArchitectureandTechnology,

Xi’an710055,China)

Abstract:Theresearchprogressonthecombinedsystemofultrafiltration(UF)andactivatedcarbonissummarized.The

membranefouling,theremovaloforganics,thebacteriaandcoli-formsbythecombinedsystem,andtheapplicationand

selectionofUFmembraneswithdifferentporediametersandactivatedcarbonarediscussed.Asanemergingprocess,

thecombinedsystemofUFandactivatedcarbonwillhaveabrightfutureinfieldofwateradvancedtreatments.

Keywords:watertreatmentdrinkingwateradvancedtreatmentultrafiltration;activatedcarbonmembranefouling

近年来,由于水中含有以三氯甲烷前驱物质为代

表的各种溶解有机物,因此对净水处理提出了深度处

理的要求。在我国,膜技术用于饮用水处理被认为是

近10年来最重要的技术突破,它具有占地面积小,出

水浊度低,卫生安全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等一系列优

点。但由于超滤膜截留分子量较大,无法去除水中的

大多数溶解性有机物,同时,膜污染问题是膜技术应

用于实际的瓶颈,于是在超滤前进行混凝或活性炭吸

附等预处理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Jean-Michel

[1]

最先提出膜分离前进行混凝、活性炭预处理的构想,

并通过试验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

活性炭可有效地去除水中溶解态有机物,包括天

然有机物、合成有机化合物,还可有效地除嗅、除味,

同时也可以缓解膜污染问题,减少膜通量的下降,延

长膜的使用寿命。活性炭上微生物的增殖可以降解部

分有机物,减轻活性炭的负荷,延长活性炭的再生周

期,但也使得出水中的细菌总数增加;而用膜进行后

处理,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出水水质得到了保障。

由此可见,活性炭-超滤膜联用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各

自的优点,克服单用任何一种处理手段时的弱点,是

一项很有前途的净水技术。

1活性炭可以缓解去除的物质

1.1可以有效缓解膜污染

膜污染包括无机物污染、有机物污染和微生物污

染。众多研究

[2,3]

表明,有机物污染是微滤、超滤、纳滤

膜污染的主要原因。活性炭可有效地吸附有机物,从

而缓解膜污染。许多研究者将粉末活性炭(PAC)与超

滤联用,进行净水处理。PAC可有效吸附水中低分子

量的有机物,使溶解性有机物转移至固相,再利用超

滤膜截留去除微粒的特性,可将低分子量的有机物随

收稿日期:2006-08-18

作者简介:杨伟(1981-),男,河南省濮阳市人,在读硕士,主要研究

方向为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25卷第1期市政技术Vol.25No.1

2007年1月MunicipalEngineeringTechnologyJanuary,2007

2007年第1期

粉炭微粒一起从水中去除,更重要的是,PAC还可有

效地防止膜污染。

Joseph等人

[4]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PAC

会在膜面上形成一层多孔状膜,它不仅吸附水中有机

物并将其去除,而且可以避免膜污染。这层PAC膜较

松软,反冲洗会很容易将它去除。同时,PAC粒径范

围一般在10~500μm,大于膜孔径几个数量级,因而

不会堵塞膜孔径。

MassoudPerbazari

[5]

用陶瓷微滤膜和PAC处理受

有机物污染的水,发现PAC可有效地吸附有机物,从

而减轻浓差极化和膜污染,即使在较低的操作压力下

(109~170kPa),膜通量也很容易长时间维持在10~20m

3

/

(m

2

·d)。作者分别用去离子蒸馏水和加利福尼亚沟渠

水,研究了PAC浓度对膜通量的影响。其结果为:没

有投加PAC时,处理这2种水的稳定膜通量分别

为10m

3

/(m

2

·d)和5.2m

3

/(m

2

·d);当反应器内累积的

活性炭浓度分别取1000、2000、3000mg/L时,处理

去离子蒸馏水的膜通量分别是14.4、15.6、16.4m

3

/(m

2

·d),

处理加利福尼亚沟渠水的膜通量分别是10、11.4、

12.4m

3

/(m

2

·d)。作者还提出了3层膜传质模式,从膜

表面向外分别是凝胶层、微粒层(主要由PAC及其上

附着的胶体物质组成)和液膜(介于PAC和主体溶液

之间)。作者认为,PAC的存在,减小了凝胶层和液膜

的厚度,从而改善了膜的透水性能。

法国的一些半生产性试验研究表明,PAC可以改

善UF的透水性能

[6]

。如以塞纳河河水为原水时,预沉

淀后河水的TOC为2.5mg/L,浊度为100NTU,UV吸

光度(254nm)为3.5m

-1

,说明已经受到了污染。对预

沉后(即先沉淀)的河水采用UF和PAC(20mg/L)/UF

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在这里PAC的主要作用是持续增

加了UF的产水量,延长过滤周期和减少膜的化学清

洗频次。

董秉直等人

[7]

采用PAC与超滤膜联用技术处理

黄浦江原水。试验发现,投加PAC不会造成膜过滤阻

力的增加,反而有利于改善膜过滤通量;PAC的投加

量越多,通量下降的程度也越缓慢。分析认为:膜过滤

的阻力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悬浮固体造成的,而是有机

物造成的。有学者认为,滤饼层是悬浮颗粒和有机物

的复合物,并提出了复合滤饼层的概念。SchaferAI等



[8]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沉积在微滤膜表面的滤饼

层进行观察后发现,滤饼层中的悬浮物质粘在有机物

中间。有机物会黏附在悬浮固体的表面,当悬浮颗粒

被膜截留,沉积在膜表面形成滤饼层时,有机物起着

一种“黏合剂”的作用,将固体颗粒黏合成紧密的滤饼

层,增加了滤饼层的阻力。因此,滤饼层孔隙率的降低

主要是由于有机物造成的。投加PAC后,固体颗粒增

加,但有机物含量并未增加,同时,PAC还能有效地吸

附有机物,使得滤饼层中的有机物黏合作用减弱,实

际上增大了孔隙率,使滤饼层阻力下降。

ZhaoP等人

[9]

研究了不同粒径大小的PAC对于

PAC/MF系统的运行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大小

的PAC均能保证较高的膜通量4m

3

/(m

2

·d);但在膜

通量较高时,较大粒径的PAC会引起较高的膜过滤

阻力,使膜通量锐减。研究认为,铁离子在膜污染过程

中扮演了重要角色。Fe(Ⅱ)在PAC表面被氧化为Fe

(Ⅲ),进而形成Fe(OH)

3

胶体,该胶体易在膜表面沉

积引起膜污染;而PAC粒径较大时,Fe(OH)

3

胶体更

易穿过活性炭滤饼层而在膜表面沉积,从而产生较高

的过滤阻力。

1.2对有机物的去除

王琳等人

[10]

在北京燕山石化总厂利用活性炭滤

罐吸附与超滤膜组合工艺进行了为期1年的饮用水

深度净化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去除水中的

浊度、高锰酸盐指数、UV254和大肠杆菌,尤其是对腐

殖酸和富敏酸以及相应的消毒副产物都有较高和稳

定的去除效果。该组合系统中,活性炭对高锰酸盐指

数的去除率在20%左右,超滤膜对高锰酸盐指数的

去除率在10%左右,并且受进水水质的影响比较显

著。组合系统对UV254的去除率较高,一般活性炭在

20%左右,而超滤膜则在4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

表明,膜对腐殖酸、富敏酸以及相应的消毒副产物的

去除率较高,即膜过滤是去除水中三致物质(即致癌、

致畸、致突变)及其前质的较有效的手段之一。

董秉直等人

[11]

进行了用活性炭-超滤膜联用技术

制取优质饮用水的试验,结果表明:工艺流程自动化

程度高,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能满足饮用水净水上海

地方标准(DB31/197-1997)。活性炭和膜过滤对TOC

的去除率分别为37.5%和16%,对COD

Mn

的去除率分

别为38.7%和8%,即膜过滤去除COD

Mn

的效果较

TOC差。分析认为,这种差异可解释为COD

Mn

和TOC

所代表的有机物类型是不同的。COD

Mn

反映较小分子

表1加与不加PAC时的UF性能比较

性能UFPAC/UF

通量(20℃)/(L·m

-2

·h

-1

)140180

过滤周期/min60180

化学清洗频率/d6090

活性炭-超滤膜联用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35··

市政技术第25卷

量的有机物,因而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好而膜过滤截留

效果差。原水中分子量大于3×10

4

的TOC占总量的

20%,活性炭对此部分有机物的吸附效果较差,这就

是膜过滤还能去除一部分TOC的原因。

综上所述,活性炭-超滤膜联用技术对水厂出水

作深度处理时,对有机物的去除情况较为理想。其中,

活性炭对中低分子量有机物,尤其是COD

Mn

的去除率

较高;而超滤膜对大分子量有机物,尤其是对UV254、

腐殖酸、富敏酸以及相应的消毒副产物的去除率较高。

活性炭不仅可以同超滤膜联用,还可以同纳滤膜

联用。龙小庆等人

[12]

分别以2个水厂出水为研究对

象,探讨了活性炭-纳滤膜工艺对饮用水中总有机碳

和Ames致突变物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活

性炭的吸附作用受其本身性质和有机物特性影响较

大,去除能力有限,但它可作为纳滤的预处理,以确保

膜进水符合要求;纳滤则可将水中总有机碳和Ames

致突变物大部分去除,使TA98及TA100菌株在各试

验剂量下的MR值均小于2,Ames试验结果均完全

呈阴性,确保了饮用水的安全性。作者认为,两者的组

合是获得优质饮用水的有效处理工艺。

1.3对细菌和大肠杆菌的去除

活性炭是细菌繁殖的温床,活性炭吸附柱出水中

细菌总量往往升高,但超滤膜过滤对细菌和大肠杆菌

的去除效果比较理想,系统运行期间出水基本无大肠

杆菌,细菌总数极少甚至为零

[10,11]

。膜对水中病毒和病

原微生物的去除主要依赖于膜的孔径。有研究表明,

最小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直径为28nm,而一般给水

系统中的细菌大小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几倍到数百

倍,因此用孔径为0.03~0.1μm的超滤膜对细菌和大

肠杆菌进行截留去除是没有问题的

[10]



但是,超滤对细菌不是灭活,而是截留,系统内的

亚硝酸盐细菌有可能导致出水亚硝酸盐氮浓度超标。

张捍民等人

[13]

在用颗粒活性炭-淹没式中空纤维膜过

滤装置联用,去除饮用水中污染物的试验研究中即发

现了这一问题。因颗粒活性炭柱内亚硝酸盐细菌大量

滋生,颗粒活性炭柱出水亚硝酸盐氮浓度较高,而淹

没式中空纤维膜过滤装置的膜反应器中环境适合硝

化细菌生长,使系统出水亚硝酸盐氮浓度很快便超过

了欧共体制定的标准(亚硝酸盐氮浓度标准为0.1mg/

L),最高时达到0.5mg/L。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它还

会与胺类反应生成亚硝胺,可致癌、致畸,对人类的健

康有极大的危害。从这一点来看,该系统有待改进。事

实上,由于活性炭对NH

3

-N的物理吸附效果较差,而

超滤膜过滤对NH

3

-N和亚硝酸盐、硝酸盐又基本无

去除,所以在进水的NH

3

-N浓度较高,且活性炭生物

相生长良好时,出水的亚硝酸盐氮或硝酸盐氮浓度往

往较高。为避免出水的亚硝酸盐氮浓度超标,有以下

3个方法:一是控制进水的NH

3

-N浓度;二是改进活

性炭-超滤工艺,使NH

3

-N全部或大部分氧化为硝酸

盐氮;三是在出水中加氯,氯可有效氧化亚硝酸盐为

硝酸盐,同时余氯也能避免出水在管网中发生细菌二

次污染。

2应用领域

活性炭-超滤膜联用技术主要应用于给水的深度

处理。在法国已经有许多生产性PAC/UF装置在正常

运行,如Saint-Cassien水厂和Fontgombault水厂

[6]

。当

然该技术也可用于污水的回用处理,同时它还可涉及

到水处理的其他很多领域。在美国,地下水中存在三

氯乙烯和三氯苯酚污染问题,其处理对策之一就是采

用了PAC和微滤膜或超滤膜相组合的处理工艺

[14]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一个经常采取的办法就是投加

PAC,以提高处理效率;在污水处理中使用超滤膜或

微滤膜和PAC组合,即PAC-MBR,在实例中显示出

很高的透过速度,并对处理水质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3膜孔径和活性炭的选择问题

随着膜孔径的减小,膜过滤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不

断增加,但膜的透水量和膜污染问题也会变得很突

出,因而实际应用中常选用截留分子量1万以上的超

滤膜。在保证一定截留率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孔径

或截留分子量大的膜,以得到较高透水量。有学者认

为,选择MF和UF膜时,并非截留分子量越小越好,

而应选择透水通量高的膜

[15]

。虽然MF膜的孔径比UF

膜的大,但其透水通量除了运行初期不同外,其它时

间并没有多大差别。这是由于大分子物质容易进入

MF膜的微孔内产生堵塞,引起较大的透水通量下降

的缘故。而UF膜的污染多发生在膜表面,因而透水

通量下降程度不大。同样,UF膜的截留分子量越大,

并非透水通量就大。在实际应用中应当通过实验来选

择最佳孔径的膜。

在活性炭-超滤膜联用技术中,活性炭通常分为

粉末状活性炭(PAC)和颗粒状活性炭(GAC)两大类。

GAC处理效果较为稳定,但价格较贵,处理构筑物的

基建和运行费用较高,且对短期突发性污染适用性

差;PAC价格便宜,应用灵活,可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投

加量。在现行的PAC/UF系统中,常在UF膜前设一混

合搅拌池,PAC的投加点既可选择在混合池前,也可

36··

2007年第1期

以选择在UF过滤装置中。PAC的投加点、投加量、与

水的接触时间等因素,既影响到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

附效果,也影响到膜过滤的透水性能,其最佳点的确

定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活性炭常规的选择指标是比表面积、碘值及亚甲

蓝值等参数,但许多研究表明

[16,17]

,活性炭孔径分布和

活性炭的表面化学特性均对活性炭产生重要影响,甚

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活性炭的孔可分为:一级微孔

(<0.8nm)和二级微孔(0.8~2nm),中孔(2~50nm)和

大孔(>50nm)。有研究表明

[18]

,活性炭吸附有机物的

最佳吸附范围是活性炭孔为吸附质分子直径的1.7~6倍。

不同水体中天然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差异较大,它的

平均水力Stokes-Einstein半径为0.8~5.9nm,故活性

炭的最佳吸附孔径范围是1.7~35nm。由此可见,对

天然有机物具有吸附作用的是活性炭的二级微孔和

中孔。而比表面积、碘值和亚甲蓝值主要是表征活性

炭的微孔,特别是一级微孔的发达程度。所以有些活

性炭,即使有大的孔隙容积和大的比表面积,如果其

孔隙同被吸附分子大小不相当,也不会产生良好的

吸附效果。在饮用水去除污染的吸附中,常希望采用

过渡孔(即中孔)所占比例高、吸附性能好的活性炭。

闻人勤等人

[19]

采用不同孔径的超滤膜与2种不

同的活性炭组合分别处理A、B2个工业给水系统进

水。结果表明,用中孔较多的杏核碳吸附和2万特征

分子量的超滤膜联合处理A系统进水,可获得最好

的有机物去除率(80%),而不必选择截留分子量更小

的超滤膜。而对于系统B所用椰壳碳有发达的微孔,

中孔少,与之联用的超滤膜若要达到较理想的去除效

果必须采用分子量几千的膜,如用截留分子量2000

的膜与活性炭联用,去除率为68.6%,但这样超滤膜

的透水量和污染的问题又变得很突出,因此作者建议

采用截留分子量1万的超滤膜与该活性炭联用,去除

率为57%,或对活性炭重新进行选择。

总之,针对不同的进水水质,选用不同的活性炭

和不同孔径的超滤膜,运行效果是不一样的,在实际

应用中应根据实验选取最佳的活性炭和最佳孔径的

超滤膜组合。

4结语

尽管活性炭-超滤膜组合工艺作为一个新兴的工

艺,距离大规模的实际应用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但随着膜的制造成本和运行费用的不断降低,膜技术

作为替代传统处理工艺的最佳工艺选择,必将得到广

泛的应用;而活性炭-超滤膜组合工艺因其自身具有

的诸多优点,也必将有很好的前途。

参考文献:

[1]Jean-MichelLaine,MarkMClark,JoelMallevialle.Ultrafiltra-

tionofLakeWater:EffectofPretreatmentonthePartitioning

ofOrganics,THMFP,andFlux[J].Jour.AWWA,1990,82(12):

82-89.

[2]王磊,福士宪一.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子量分布特征对纳滤

膜透水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2003,29(7):35-

37.

[3]董秉直,曹达文,范瑾初,等.UF膜过滤天然原水阻力特性的

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1,27(2):80-83.

[4]JosephGJacangelo,Jean-MichelLaine,EdwardWCummings,

etal.UFwithpretreatmentforremovingDBPprecursors[J].

Jour.AWWA,1995,87(3):100-112.

[5]MassoudPerbazari,BadriNBadriyha,VaradarajanRavindran,

etal.MF-PACforTreatingWatersContaminatedwithNatural

andSyntheticOrganecs[J].Jour.AWWA,1992,84(12):95-103.

[6]高乃云,严敏,乐林生.饮用水强化处理技术[M].北京:化学

工业出版社,2005.30-32.

[7]董秉直,曹达文,范瑾初.PAC-超滤膜处理黄浦江原水的研

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1):731-733.

[8]SchaferAI.Microfiltrationofcolloidsandnaturalorganicmat-

ter[J].Jour.MembraneScience,2000,(7):151-172.

[9]ZhaoP,TakizawaS,KatayamaH,etal.FactorscausingPAC

cakefoulinginPAC-MF(powderedactivatedcarbon-micro

filtration)watertreatmentsystems[J].WaterScienceandTech-

nology,2005,51(6-7):231-240.

[10]王琳,王宝贞,王欣泽,等.活性炭与超滤组合工艺深度处理

饮用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2,18(2):1-4.

[11]董秉直,曹达文,刘遂庆,等.超滤膜-活性炭用于优质饮用

水生产工艺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2001,27(1):15-18.

[12]龙小庆,王占生.活性炭-纳滤膜工艺去除饮用水中总有机

碳和Ames致突变物[J].环境科学,2001,22(1):75-77.

[13]张捍民,王宝贞,王琳.颗粒活性炭柱与淹没式中空纤维膜

过滤装置联用的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2001,27(5):33-37.

[14]金兆丰.21世纪的水处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87-188.

[15]董秉直,曹达文,范瑾初.膜技术应用于净水处理的研究和现

状[J].给水排水,1999,25(1):28-32.

[16]丁恒如,闻人勤.水处理活性炭的选择指标问题[J].中国给水

排水.2000,16(7):19-22.

[17]芮旻,伍海辉,朱斌,等.饮用水深度处理中活性炭的筛选试

验研究[J].给水排水,2005,31(1):27-32.

[18]王琳,王宝贞.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2.216-240.

[19]闻人勤,丁恒如,卓铭红,等.超滤和活性炭联合应用去除工

业水有机物的研究[J].华东电力,2003,(6):1-3.

活性炭-超滤膜联用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37··

献花(0)
+1
(本文系luvy201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