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功论书札记

 德坤硬笔书法 2012-04-10

论书札记鈥斺斊艄Γㄒ唬

论书札记鈥斺斊艄Γㄒ唬

论书札记
  前言
  古代论书法的文章,很不易懂。原因之一是所用比喻往往近于玄虚。即使用日常所见事物为喻,读者的领会与作者的意图,并不见得都能相符。原因之二是立论人所提出的方法,由于行文的局限,不能完全达意,又不易附加插图,再加上古今生活起居的方式变化,后人以自己的习惯去理解古代的理论内容,以致发生种种误解。
  比喻的难解,例如“折钗股、屋漏痕”,大致是指笔划有硬折处和运笔联绵流畅,不见起止痕迹的圆浑处。“折钗股”又有作“古钗脚”的,便是全指圆浑了。用字尚且不同,怎么要求解释正确呢。
  又例如:古代没有高桌,人都席地而坐,左手执纸卷,右手执笔,这时只能用前三指去执笔,有如今天我们拿钢笔写字的样式,这在敦煌发现的唐代绘画中见到很多。后人只听说古人用三指握管,于是坐在高桌前,从肘至腕一节与桌面平行,笔杆与桌面垂直,然后用三指尖捏着笔杆来写,号称古法,实属误解。
  诸如此类的误解误传,今天从种种资料印证,旧说常有重新解释的必要。启功幼年也习闻过那些被误解而成的谬说,也曾试图重新做比较近乎情理的解释,不敢自信所推测的都能合理,至少是寻求合乎情理的探索。发表过一些议论,刊在与一些同好合作的《书法概论》中,向社会上方家求教。从这种探索而联系起对许多误传的剖析,有时记出零条断句,随时写出,没有系统。案头偶有花笺,顺手抄录,也没想到过出版。
  近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朋友从鼓励的意图出发,将要把这个小册拿去影印出版,使我在惭愧和感激的心情下有不得不做的两点声明:一是这里的一些论点,只是自己大胆探索的浅近议论,并没想“执途人以强同”。二是凡与传统论点未合处,都属我个人不见得成熟的理解,如承纠正,十分感谢。
    一九九二年二月十五日启功自识


论书札记鈥斺斊艄Γㄒ唬

  或问学书宜学何体,对以有法而无体。所谓无体,非谓不存在某家风格,乃谓无某体之严格界限也。以颜书论,多宝(一)不同麻姑(二),颜庙(三)不同郭庙(四)。至于争坐、祭侄(五),行书草稿,又与碑版有别。然则颜体竟何在乎,欲宗颜体,又以何为准乎。颜体如斯,他家同例也。
    (一)指《多宝塔碑》
    (二)指《麻姑仙坛记》
    (三)指《颜家庙碑》
    (四)指《郭家庙碑》
    (五)指《争坐位帖》和《祭侄文稿》

论书札记鈥斺斊艄Γㄒ唬

  写字不同于练杂技,并非有幼工不可者,甚且相反。幼年于字且不多识,何论解其笔趣乎。幼年又非不须习字,习字可助识字,手眼熟则记忆真也。

论书札记鈥斺斊艄Γㄒ唬

  作书勿学时人,尤勿看所学之人执笔挥洒。盖心既好之,眼复观之,于是自己一生,只能作此一名家之拾遗者。何谓拾遗?以己之所得,往往是彼所不满而欲弃之者也。或问时人之时,以何为断。答曰:生存人耳。其人既存,乃易见其书写也。

论书札记鈥斺斊艄Γㄒ唬

    凡人作书时,胸中各有其欲学之古帖,亦有其自己欲成之风格。所书既毕,自观每恨不足。即偶有惬意处,亦仅是在此数幅之间,或一幅之内,略成体段者耳。距其初衷,固不能达三四焉。他人学之,藉使是其惬心处,亦每是其三四之三四,况误得其七六处耶(一)。
    (一)宋代大书家米芾自书七言绝句二首,自注云:“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按米氏自己写一百余字中,只自认为有一两字好,约占百分之一。而不满意的却有百分之九十余。今人学古人书,不宜学其百分之九十余,岂不明显无疑。

论书札记鈥斺斊艄Γㄒ唬
  学书所以宜临古碑帖,而不宜但学时人者,以碑帖距我远。古代纸笔,及其运用之法,俱有不同。学之不能及,乃各有自家设法了事处,于此遂成另一面目。名家之书,皆古人妙处与自家病处相结合之产物耳。

论书札记鈥斺斊艄Γㄒ唬

  风气囿人,不易转也。一乡一地一时一代,其书格必有其同处。故古人笔迹,为唐为宋为明为清,入目可辨。性分互别,亦不可强也。“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一)故献不同义,辙不同轼,而又不能绝异也,以此。
    (一)曹丕《典论论文》语。

论书札记鈥斺斊艄Γㄒ唬
  或问临帖苦不似,奈何?告之曰:永不能似,且无人能似也。即有似处,亦只为略似、貌似、局部似,而非真似。苟临之即得真似,则法律必不以签押为依据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