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帮助他人成功! 2007-02-17 17:59 我曾经写过一篇<圈子>,不少朋友跟过帖子,但是我发现其实大多数朋友并不一定了解我表达的想法,希望和大家共享的观点.在这旧年的最后一天,我想写一点东西,也是我一直想写的一个标题,继续分享我的一些观点.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功,事业上学业上或生活上,而且环境,媒体也在不断地指引大家向这方向走,大亨富豪的成功记,数字新贵一夜成名的奇迹,所以每个人都看到了这一面,但是往往忽略了另一面,真正成功(而不是爆富)的人士身边一定有一帮成功的朋友,和一个成功的圈子,于是看故事的人又引导到另一个方向,要想成功,需要有一些圈子,功利、短线、捷径的思想尤此而生。 我还算不上是一个成功的人,但是长期做HR,接触的人和工作,让我培养出了这样的思路,就是帮助别人成功才是自我最好的成功,很难以想象,一个公司只有HR部门的工作是一支独秀的,而其他业务部门是一塌糊涂的。HR的工作就是围绕公司的业务,了解公司的目标和方向,充分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业务部门的发展服务,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只是这个思想引导下的具体工作而已。培养出这样的理念后,我发现这个想法实际上可以适宜于各个部门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甚至朋友与朋友之间。一个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牵制、人与人之间相互下袢的地方,除非是资源或者市场垄断的单位,是不可能有长久的发展的。经济学中假设,人都是自私和利己的,所以很多市场中的竞争,推论全是这样出来的,但是实际情况呢?并非如此。如果按这样的假设,比尔盖茨死后不应该捐出全部的身家,而应该留给自己的孩子;李嘉诚应该大享富贵,而不是忙碌于建立自己的基金。为什么呢?其实经历多一些,你会发现,最大的“利己”其实就是“利他”。 这两年的经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有房价、就业等等新问题出现,但是可以说总体中国遇到的机会和发展,是几百年,甚至可能是几千年没有过的。可能很多朋友会说,我正烦恼着呢,找工作总不顺利,工资没加,房子买不起,等等。但是换一个方向想想,我们的父母那代,在这个年龄还在上山下乡呢?甚至更早的要去串联,书也没读上。所以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年代,每代人有每代人的环境,每代人也有每代人的困难,而我们遇到的时代和环境——更平等的就业机会、更自由的言论、更方便的出国机会、更丰富的信息平台。。。。。。是前所未有的。这一个大环境,不仅是已经在创立事业的,还是仍未毕业的朋友都应该有信心的。所以我对“和谐社会”这个提法,是非常赞同,只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每个人的机会才会更多,生活才能更美好。现在每个人面临的困难,站在更高一点的视角去看,可能更容易熬过去。经历就是财富,我们毕竟没有被时代的巨轮拉着在倒退,只要努力,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 好象有点扯远了,那就扯到哪里算哪里。举国家的例子,是想说,国家的平台好,我们每个人都好;那道理一样,身边的朋友好,我们自己也会很好。有人说,成功的秘密是,在成功的人身边比较容易成功,我觉得这是混淆了因与果的关系。我想比较容易成功的人,往往是乐于帮助和希望身边的人都成功的人,过于计较、过于功利的人即使能有发展,也绝对到不了他的顶点。因为,诚信和真诚是我们这个社会稀缺的资源!!!只有真正具备这些品质的人,才能轻易的成功。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史玉柱,在股权投资中,去年挣到了4个亿,只提到一句很简单的话,史本人说的,就是他能得到这些朋友转让的股份,一个方式是在朋友很困难的时候,他用现金解决了一些问题,另一个是朋友转让的,由于双方彼此很信任,所以转让非常简单,交易成本非常之低,而无心插柳的是,一年后证券市场的奋起,让他得到了4个亿。 相信不一定有很多人还记得几年前,史玉柱因为巨人大厦的投资,亏了2个亿,面对债权人,他的承诺就是一定要还这些钱,几年后,他因为脑白金重整江湖,他也完成了他的承诺。这段过程,在每个访谈里,他提到的都不多,但是总能看见他身后不离不弃的团队的身影。所以世界上很多事,不是以钱能替代的。 史玉柱第二次的成功在于什么?他不善于言谈,不善于炒作,脑白金也不是什么技术含量很高的东西,很多人会归功于他的营销方式,但是我更喜欢归于他自己也许都没有意识到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身边名声赫赫的朋友——柳传志,段永基。。。。。。他从他们身上得到的不一定是金钱方面的帮助,但是也许得到的更多。很多的成功人士,不要只看他身在高端的风光,真正的成功,还要看他跌入谷底的反弹力。我经常看见很多人为了短期的利益,在透支自己的诚信、真诚,甚至为了一些利益使用一些手段,实在是觉得不值得。也许再要过一段时间,大家才会发现,真正值得塑造的是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形象。 我前段时间去考驾照,考试前,有一点时间练习,几个年轻的朋友争先恐后地去练习,我是谦让的,等到所有人都练习完,终于轮到我了,但仍有一个朋友说我再练习一次,再一次,于是他在我的眼皮底下,练习了一圈又一圈,最后的结果就是到开考前我再也没时间练习了,考试的结果是其他人全通过,只剩下我。其实学习期间也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好不容易请假赶到练习,总有迟到的人要求先练习,理由是自己是钢琴教师,要去多上一堂课,少上一节,少挣几百块;或者觉得自己赶着去办事,要早练习,而遇到这种事情,80年后的做法基本是不和其他人商量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事情是最重要的,可能是他们不懂得分享和相互体谅。最后的结果是,同去的一批批去考试了,我是没时间练习,一直都拖着。有朋友说我太傻,甚至不是特了解我的人,觉得我的一些做法有问题,不求回报,肯定是另有目的。而我相信,为什么我能经常在工作、生活中交到朋友,正是这些看上去吃亏的做法,而那些早早抢到利益,自以为挣到便宜扬长而去的小“朋友”们,我常为他们的一些做法而感觉到可惜,很多东西,也许经历更多一些自然会懂。吃小亏,往往是挣大便宜,最少也不会让你一下跌一个大跟头。可能是我们的教育和媒体一直在引导,成功的原因就是不断抓住机会,所以很多人以为时刻生活在抓住“机遇”的状态下,才会离成功更近一点,分分计较,分秒必争。在争到金钱的时候,失去的更多。“顶级成功”的企业家们,最近的一些“散财”的行动,在表明他们的一种态度,失去就是获得,也许会给在向“成功”的道路上挤着的人们一些启示。 回顾我8年的职业生涯,甚至更远一点,从我的学生时代开始,遇到过不少波折、人的伤害和暗算也不再少,但给我带来谷底转生的几个机会和鼓励,往往是我不经意间交往的人和老师,我想也许是我的“老实”和“利他”种下的种子。要坚持的,就是做一个有能力、对他人有用的人。 最大的“利己”就是“利他”,我想我一个扯到哪里算哪里的文章,不可能和大家讲清楚。我有时都觉得再讲下去,要到哲学的方向去了,而哲学非我强项。给大家共享的话,就是抓住机会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做好自己,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他人成功是自己最大的成功,做好这些后,也许机会就不知不觉地过来了。 [谈天论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