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六年级毕业考语文质量分析 老师们!大家上午好!很感谢教研室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下面我就把上个学期六年级语文毕业考试题和学生的考试情况向大家作分析,如有说得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本次质量分析主要从:试题的总体评价、卷面分析、教学建议这三方面展开来讲。 一、 试题的总体评价: 本次小考的命题范围能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高年级的年段要求,以十二册教材为考题出题的主要素材,体现了六年级教材中训练点的要求和高年段教学要求。试题紧扣教材,避开难题、偏题,重点突出,围绕基础知识、阅读、习作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检测。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合理,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注重与学生的后续学习衔接。命题还体现了:重“双基”、重文本、重“整合”、重“实践”的理念。整份试卷起到了以考促思,以考促教的作用。 考试基本情况: 本次抽查三个乡镇163份学生试卷,平均分 64.4 分, 最高分 93 分,最低分 8 分,及格率 70.5 ,优秀率 20.5 。 v 检测情况: v 从各校抽样试卷共163份,最高分93分,最低分8分,总分:10501分,平均分:64.4分,统计的笔试成绩情况如下: 等级 90-100 80--89 60--79 40-59 40分以下 人数 5 28 82 37 11 v 及格人数:115人,及格率:70.5﹪ v 优秀人数:33人,优秀率:20、5﹪ v 低分率40分以下 :6.7﹪ 二、163份学生试卷的总体印象 (一)基础知识掌握较牢。 试卷的(一)至(二)题基本都属于基础知识部分,总体来看,学生得分率较高。看拼音写词语,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基本能够正确拼读音节,但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书写生字,错别字现象较严重。特别是“qī Xī”这个词,试卷本意是考察学生对第十册生字词的记忆,但从抽察的163份试卷来看,有近20人写成了“七夕”。后面的积累填空、填写成语和俗语、按课文内容填空丢分较少,这充分说明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训练。 (二)阅读能力有待加强。 本次阅读题设两道题目,课内阅读片段选自《半截蜡烛》,课外阅读则是以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为主题的文章《屋檐下的纸盒子》出现,29分的阅读题,得分在15分以下的学生有80人,得分在15——20分之间的学生有45人,阅读题的最高分是27分,只有两个学生得到了27分。得分在21——27分之间的学生有20人。通过数据显示,我们不难看出阅读题丢分是较严重的。 (三)作文基本符合题意,但表达能力还需提高。 本次考试,两道作文题。一道是写读后感,另一道是以“快乐”为题写一件事,习作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范围比较大,选取材料容易。学生大多行文顺利,完成了400字左右的文章。部分学生能写出较为新颖的习作,但是多数学生作文内容较为平淡,思路不开阔,语言贫乏。更说明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想象能力不强。 (四)缺乏理解、运用能力。 从试卷情况来看,学生缺乏对试题的变通、运用能力。如填歇后语这一题,很多学生就不会灵活运用。 (五)卷面不整洁,书写潦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从卷面来看,163份试卷,只有85份的卷面还算整洁,其他学生的试卷都出现大量涂改、一团黑墨水的现象。这将再次提醒我们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些现象应该引起老师的重视。 三、试卷情况 (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词语。本题重在考察学生对所学生字的识记,多数学生均能按要求作答。但部分学生存在问题是:1、生字掌握不扎实。如:“释”、“篷”、“栖息”等字写错的人较多;极少数学生可能是拼读能力不过关,出现乱写的现象也有;2、审题不认真。有的学生拼读能力不过关拼错音节,导致把词语写错; 2、按要求写词语。本题要求写出含“笑”和“描写四季”的成语。在抽察的试卷中,做得完全正确的有72人,占44%,56%学生没有看清题意要求是写成语,这部分学生有的写词语,有的写短句。有的写错别字(多笔、潦草等)。 3、选择题。此题考查学生能否读准多音字的字音、区别形近字、对词语、课文内容的理解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精心选择,用五个题型来体现:第1题是找出三组词语中注音全对的一组,“瞬”的读音有31名学生受方言的影响,就认为它读作(xùn )而选错。选A的有23人,这些学生是对多音字“削”的读音在语境里的正确读法没有掌握。 第2题是考察学生区别形近字,第3题是理解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第4题是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不相符的答案,第5题是根据句式选最恰当的答案,这4道题学生的答题错误率都在40%以上 4、根据积累填空。 第四大题根据积累填空,有2个学生得到满分14分。第1、2、3、4小题都是十二册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或段落,但仍有不少学生写不出词句,而且错别字较多。第6小题填歇后语,有20个学生空白,很多学生填的歇后语不恰当,有些还自编歇后语。 建议:考卷意图是 233,即“两会三得三要”。对于识字写字:一类字要会写,二类字要会读;积累运用:课题要记得,课文要背得,重点句段要写得;三要:课后题要掌握,句段改错要细心,积累词句要运用 . 5、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学生答题情况:只有30个学生得到满分3分。很多学生找不出病句错在哪,有的学生知道错处,但却不知怎么改。 (二)、阅读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段的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①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②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 1、试卷中的阅读(一)的第1、3小题就是根据课标考察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但短文1中只有15个学生得到满分10分,从学生丢分的情况看,对课文不熟悉,对文中的人物不够了解,如“厄运”既指 ,又是指 。很多学生写“困境、不好的事情”这个笼统的答案。没有联系上下文读出题目要求写的是文中主人公可能遭受的“厄运”,而是写“厄运”的解释了。 2、阅读二中,满分19分,163份样卷中,只有1个学生得到了17.5分。学生词句理解能力、文段理解能力、内容的概括能力、边读边思考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读完没有自己的感受,答题答不到点子上…… 阅读存在的问题 (1)阅读分析能力偏低,雾里看花、不求甚解。长期以来,一方面由于我们的语文课堂仍处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析代替了学生的阅读感悟或面片地追求朗读而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与理解。从而导致了不少学生缺乏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与概括能力,缺乏分析与理解的能力。对文章内容如雾里看花,从而答题不着边际。 (2)学生的阅读分析存在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因注重引导学生静心读文,细心答题,仔细检查。而且指导学生读懂所给的文本,体悟文本想要告诉读者什么,自然而然,短文内容、中心很快能领悟。 阅读改进措施(建议) 语文课要充分做到读悟结合,积累语言,激发情感,体味文本。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给学生有效的方法引领,让学生多读、善读、爱读,读出情感,读出意味,读出独特的阅读思考。 (三)、习作部分 v 两道题目,让学生任选一道。这样出题与仅出一道作文题对比,灵活性较强,同时给予了学生选择的空间较宽。 v 《课标》对习作的要求: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学生答题情况:163份样卷中,有8人得到28--30分,,得到24——27分有52人,得到21—23分有62人,得到18—20分有24人,15分1人,12分1人。学生生的作文呈现出审题不认真,作文的题目不凝炼,缺乏新意。语句不通,错别字多,不通顺的句子多等问题。 对于习作教学的建议: v (1)作文教学三部曲: v ①作前指导:激趣、激活(素材储备、习作技巧) v ②作中指导:巡堂、点拨 v ③作后指导:互评互改、自评自改、优化评价 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 v 一看,看选材是否符合题意 v 二读,看习作是否文从字顺 v 三改,关注本次习作要求,争取一改一得 四、教学建议: 1、把识字写字贯穿教学始终,提高识字写字质量。 2、生字教学也不容忽视,高年级生字教学在以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难写以及易混淆的生字。对易错字要加强对比辨析,在词串、句子、课题、课文内容等不同语境中巩固运用。 3、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它们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其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学会遣词造句。 4、对学过的课文内容,学生基本能背诵并默写下来,但是灵活运用的能力有待加强。(举例: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的是错物言志,如:“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的学生未能正确地理解诗句的意思,因此不能很好地根据题目中的要求来填写。 5、课堂上要继续加强朗读和背诵的指导训练,多请个别学生起来读,多给予评议,指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6、加强语言积累,积极运用积累的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整个小学阶段积累的大量词汇、名言警句、富有表现力的优美语段,只有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不断地被调用,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化底蕴。) 7、课文不能盲目地背诵,而是要理解记忆。 今后的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认认真真学课标。 进一步深入对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理解,继续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对小学阶段的总目标和本学段的目标要烂熟于心,对于学生发展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更要心中有数。在教学中要能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还要经常学习前沿的教学理念,了解教学改革的最新走势,不断丰厚理论积淀。这样,我才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准,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不仅是教师辛勤汗水的结晶,更是教师智慧的结晶 2、扎扎实实抓课堂。 教学中改变“为考而教”的实用教学价值观,不仅要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不断提高课堂效益,还要重视对教材的研究,首先要“看中教材”,真正把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和凭借(但不是唯一的凭借),而非将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其次要“看透教材”,重视对教材的研读与把握,要把正确理解教材作为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在深入研读教材以及其他相关参考资料的基础上把握教学重点,确定整体的教学思路;此外,更要“吃透教材”,从点、线、面、体上把握教材,让课堂丰满起来。另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既要关注学生的远期发展目标,更要关注近期目标的达成,只有真正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课堂,才是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在重视教材研究的同时,我们又不能仅局限于教教材。注重课内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并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要真实,朴实,扎实,厚实。如在批改试卷中发现学生错别字很多,因此,生字词,写字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课堂教学不容忽视。阅读课堂教学要抓好理解与表达关系。阅读教学要正确处理好理解、感悟,发展思维与表达的关系,切实找准每篇课文的语言训练切入点,引导学生学用语文,要将写融入其中,重视小练笔,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关注学生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才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所在。 面对真实的学生,我们必须用真切的行动在每天生活的课堂里演出一幕幕活剧,用真诚的话语在每天的课堂里撒播一颗颗爱心的种子,用真挚的感情在课堂的每一分钟创造爱的永恒,用真实的心灵在课堂35分钟里体验生命的增值和律动. 2011春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期末检测质量分析 大家上午好!很感谢教研室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下面我就把上个学期六年级语文毕业考试题和学生的考试情况向大家作分析,如有说得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本次质量分析主要从:试题的总体评价、卷面分析、教学建议这三方面展开来讲。 一、 试题的总体评价: 本次小考的命题范围能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高年级的年段要求,以十二册教材为考题出题的主要素材,体现了六年级教材中训练点的要求和高年段教学要求。试题紧扣教材,避开难题、偏题,重点突出,围绕基础知识、阅读、习作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检测。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合理,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注重与学生的后续学习衔接。命题还体现了:重“双基”、重文本、重“整合”、重“实践”的理念。整份试卷起到了以考促思,以考促教的作用。 考试基本情况: 本次抽查三个乡镇148份学生试卷,平均分 71.04 分, 最高分 91 分,最低分 16 分,及格率 93.9 ,优秀率 30.5 。 二、148份学生试卷的总体印象 (一)基础知识掌握较牢。 试卷的(一)至(二)题基本都属于基础知识部分,总体来看,学生得分率较高。看拼音写词语,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基本能够正确拼读音节,但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书写生字,错别字现象较严重。特别是“qī Xī”这个词,试卷本意是考察学生对第十册生字词的记忆,但从抽察的148份试卷来看,有近20人写成了“七夕”。后面的积累填空、填写成语和俗语、按课文内容填空丢分较少,这充分说明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训练。 (二)阅读能力有待加强。 本次阅读题设两道题目,课内阅读片段选自《装载蜡烛》,课外阅读则是以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为主题的文章《屋檐下的纸盒子》出现,29分的阅读题,得分在15分以下的学生有52人,得分在15——20分之间的学生有76人,阅读题的最高分是27分,只有两个学生得到了27分。得分在21——27分之间的学生有20人。通过数据显示,我们不难看出阅读题丢分是较严重的。 (三)作文基本符合题意,但表达能力还需提高。 本次考试,两道作文题。一道是写读后感,另一道是以“快乐”为题写一件事,习作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范围比较大,选取材料容易。学生大多行文顺利,完成了400字左右的文章。部分学生能写出较为新颖的习作,但是多数学生作文内容较为平淡,思路不开阔,语言贫乏。更说明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想象能力不强。 (四)缺乏理解、运用能力。 从试卷情况来看,学生缺乏对试题的变通、运用能力。如填歇后语这一题,很多学生就不会灵活运用。 (五)卷面不整洁,书写潦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从卷面来看,148份试卷,只有60份的卷面还算整洁,其他学生的试卷都出现大量涂改、一团黑墨水的现象。这将再次提醒我们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些现象应该引起老师的重视。 三、试卷情况 (一)基础知识:(24分) 1、看拼音写词语。本题重在考察学生对所学生字的识记,多数学生均能按要求作答。但部分学生存在问题是:1、生字掌握不扎实。如:“释”、“篷”、“栖息”等字写错的人较多;极少数学生可能是拼读能力不过关,出现乱写的现象也有;2、审题不认真。有的学生拼读能力不过关拼错音节,导致把词语写错; 2、按要求写词语。本题要求写出含“笑”和“描写四季”的成语。在抽察的试卷中,做得完全正确的有102人,占70%,30%学生没有看清题意要求是写成语,这部分学生有的写词语,有的写短句。 3、选择题。此题考查学生能否读准多音字的字音、区别形近字、对词语、课文内容的理解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精心选择,用五个题型来体现:第1题是找出三组词语中注音全对的一组,“瞬”的读音有31名学生受方言的影响,就认为它读作(xùn )而选错。选A的有23人,这些学生是对多音字“削”的读音在语境里的正确读法没有掌握。 第2题是考察学生区别形近字,第3题是理解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第4题是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不相符的答案,第5题是根据句式选最恰当的答案,这4道题学生的答题错误率都在40%以上 4、根据积累填空。 第四大题根据积累填空,有2个学生得到满分14分。第1、2、3、4小题都是十二册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或段落,但仍有不少学生写不出词句,而且错别字较多。第6小题填歇后语,有20个学生空白,很多学生填的歇后语不恰当,有些还自编歇后语。 5、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学生答题情况:只有30个学生得到满分3分。很多学生找不出病句错在哪,有的学生知道错处,但却不知怎么改。 ㈡、阅读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段的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①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②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 1、试卷中的阅读(一)的第1、3小题就是根据课标考察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但短文1中只有15个学生得到满分10分,从学生丢分的情况看,对课文不熟悉,对文中的人物不够了解,如“厄运”既指 ,又是指 。很多学生写“困境、不好的事情”这个笼统的答案。没有联系上下文读出题目要求写的是文中主人公可能遭受的“厄运”,而是写“厄运”的解释了。 2、阅读二中,满分19分,148份样卷中,只有1个学生得到了17.5分。学生词句理解能力、文段理解能力、内容的概括能力、边读边思考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读完没有自己的感受,答题答不到点子上…… (七)、习作部分 1、学生答题情况:148份样卷中,有8人得到28分,,得到24——27分有52人,得到21—23分有62人,得到18—20分有24人,15分1人,12分1人。学生生的作文呈现出审题不认真,作文的题目不凝炼,缺乏新意。语句不通,错别字多,不通顺的句子多等问题。 四、教学建议: 1、把识字写字贯穿教学始终,提高识字写字质量。 2、生字教学也不容忽视,高年级生字教学在以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难写以及易混淆的生字。对易错字要加强对比辨析,在词串、句子、课题、课文内容等不同语境中巩固运用。 3、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它们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其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学会遣词造句。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 对学过的课文内容,学生基本能背诵并默写下来,但是灵活运用的能力有待加强。(举例: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的是错物言志,如:“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的学生未能正确地理解诗句的意思,因此不能很好地根据题目中的要求来填写。 教学建议: 1、课堂上要继续加强朗读和背诵的指导训练,多请个别学生起来读,多给予评议,指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2、加强语言积累,积极运用积累的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整个小学阶段积累的大量词汇、名言警句、富有表现力的优美语段,只有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不断地被调用,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化底蕴。) 3、课文不能盲目地背诵,而是要理解记忆。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30分)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段阅读是这样要求的: 词语理解 ①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②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 主要内容 表达方法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文章体裁 ①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②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③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等。 标点符号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引号等不同用法。 积累诵读 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此外 还需要学生有阅读兴趣;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阅读有一定的量等。 从本次抽查的148份样卷中,阅读题丢分现象是最严重的。对于阅读课,提出如下建议: 1)依标 2)扣本:①重视课后的训练题 ②了解达标的训练题型 ③强化薄弱方面训练 ④懂得变通题目 3)巧答: ①教给解读的方法和解答步骤。(倒读法) ②强化学生答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 4)、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的视野由教科书拓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课外阅读上来,拓展阅读的面,增加阅读的量,提高阅读的质量。 四、习作:(30分) 两道题目,让学生任选一道。这样出题与仅出一道作文题对比,灵活性较强,同时给予了学生选择的空间较宽。 《课标》对习作的要求: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对于习作教学的建议: 1)作文教学三部曲:①作前指导:激趣、激活(素材储备、习作技巧) ②作中指导:巡堂、点拨 ③作后指导:互评互改、自评自改、优化评价 2)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 一看,看选材是否符合题意 二读,看习作是否文从字顺 三改,关注本次习作要求,争取一改一得 3)改革习作评价的方式 ①局部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 ②变终审为初审 四、关注学生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才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所在。 面对真实的学生,我们必须用真切的行动在每天生活的课堂里演出一幕幕活剧,用真诚的话语在每天的课堂里撒播一颗颗爱心的种子,用真挚的感情在课堂的每一分钟创造爱的永恒,用真实的心灵在课堂35分钟里体验生命的增值和律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