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动和力复习4

 昵称9461291 2012-04-11

运动和力复习4

十、运动和力的关系

1、惯性:

①定义: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理解:

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例、一位乘客面对车子前进方向坐在一节匀速直线行驶的车厢里,他头顶正上方顶棚上的一滴水下落时,发生的情况是(  

A、落在这位乘客的前面。    B、落在这位乘客的头顶上。

C、落在这位乘客的后面。    D、以上均有可能。

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车厢里,悬挂一个水壶,水壶突然向火车行驶的方向摆去,这说明火车(  

A、突然减速。  B、突然加速。 C、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以上均有可能。

②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无关)。

③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均无关)

④应用:

a、既要利用惯性又要防止惯性造成的危害。 

b、分析惯性现象时要抓两点:一是改变:受力的作用——改变运动状态,二是不变:惯性——保持原状态。

例:汽车急刹车、突然启动等。

2、运动和力的关系

①斜面小车实验:同一小车  相同斜面   同一高度   不同平面

现象:

设想(推理):如果小车处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的速度就不会减小,将保持原来的速度,沿原来的方向永远运动下去(匀速直线运动)。

②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理解: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强调:不受力与受平衡力时,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③说明:一切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即,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运动和力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却必须有力来实现)

3、判断

①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②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③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④物体受平衡力,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⑤物体受平衡力,,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⑥物体受平衡力,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⑦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定不受力;

⑧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定受平衡力;

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能不受力,可能受平衡力;

⑩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