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調查都市"走婚"族:寂寞致夫妻關係淡漠

 月未圆书斋 2012-04-12

調查都市"走婚"族:寂寞致夫妻關係淡漠

2012年03月29日 19:11    稿件来源:《浙江日報》

  香港新聞網3月29日電  《浙江日報》報導,“走婚”一詞源於我國的摩梭族,兩情相悅的男男女女,日落而聚,日出而散,暮來晨去,分合隨意。這種傳統的少數民族婚姻模式也給摩梭族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隨著時代的發展,“自由、獨立”越來越成為一種時尚,“走婚”也成為一種新的婚姻模式。不少都市的年輕人因為懼怕被婚姻約束而選擇“走婚”,即法律上是合法夫妻,但不經常生活在一起,各有相對獨立的吃、住、行圈子,只是約定在一個特定時間在一起。

  這種嘗試“走婚”模式的夫妻,也被人們稱為“半糖夫妻”。他們認為,這種模式將有助於維護夫妻雙方的個人空間,保持婚姻新鮮感。

  美好期待:小別勝新婚

  逛街、看電影、燭光晚餐……又到週五,已經5天沒見丈夫的顏敏,精心打扮,滿心期待著即將到來的兩天約會,恨不得一下子就能飛到濱江。這樣的“週末夫妻”生活,她和丈夫已經過了大半年時間。用她自己的話說,這半年來,每次看到丈夫都有一種新的感覺。

  顏敏和丈夫是大學校友,戀愛5年,結婚3年多,日子一直過得很平穩。“我們之間感情很好,但總覺得缺了點什麼。”有時靜下來想想,她總有種失落感。

  顏敏在杭州市區一家廣告公司工作,丈夫則在濱江一家企業工作。戀愛時,兩人雖然相隔一條錢塘江,但平時見面總是互相遷就、趕來趕去,也很甜蜜。

  後來,丈夫在濱江買了一套房子,婚後,兩人便把家安在那裏。結婚之初,每天下班,顏敏總是迫不及待地穿過擁擠的車流和人流,趕回家和丈夫相聚。丈夫也早早地回到家,為妻子準備豐盛的晚餐。

  “一開始,我們天天黏在一起也不覺得膩。但是隨著結婚時間變長,面對柴米油鹽的生活,各種矛盾都突顯出來,吵架也是難免的。”漸漸地,顏敏下班後不再那麼急著回家,經常約幾個朋友吃吃飯、逛逛街。而丈夫也時常叫上幾個哥們,下班後聚會。兩夫妻的生活越來越平淡。

  改變源於去年夏天。公司派顏敏到北京培訓,一呆就是20多天。小別勝新婚,回到杭州後,夫妻倆又感受到戀愛時的那份激情。“適當的分離,對愛情保鮮還是有作用的。”顏敏萌生了“平時分居、週末相聚”的念頭,沒想到她一提出,就得到丈夫的支持。從去年9月開始,兩人過起了“走婚”生活,當起“半糖夫妻”。

  如今,丈夫仍舊住在濱江,顏敏則在公司附近和小姐妹合租了一套小房子。平時夫妻倆各玩各的,但週末時間一定留給對方。

  “戀愛時,雖然經常見面,但畢竟不是住在一起。結婚後,相處時間長了,這樣那樣的矛盾會越來越多,激情也會慢慢褪去。如果彼此之間能夠保持一點距離,保持一點陌生,愛情的活力也可繼續保持,甚至增強。”顏敏說,她很滿意目前的生活狀態,等兩人打算要孩子的時候再考慮重新回歸傳統生活。

  採訪中,記者發現,和顏敏一樣選擇“走婚”生活的夫妻並不少,而且大多是年輕白領。有的夫妻是因為客觀原因不得已而為之,比如地理上的因素。而有些夫妻完全是想保持愛情新鮮度,並給各自足夠的自由空間。他們認為,即使再美好的東西,天天看著也會膩味,選擇“走婚”,則是保持神秘感和吸引力的一個好辦法。彼此之間保持一點距離,相聚時把好的一面展現給對方,會使愛情之樹常青。

  某大型門戶網站曾做過一個關於“走婚”的調查,在近萬名26歲至35歲的參與者中,認為“會嘗試”的占50.7%,而認為“堅決不會”的人,僅占29.44%,似乎也印證了“走婚”在年輕夫妻中的受歡迎程度。

  現實隱憂:越走越淡漠

  讓婚姻持續鮮活,確實需要時時保鮮,但是不是“相見不如懷念”、“距離產生美”,就是對幸福婚姻的良性刺激?

  一位名為“angel”的網友曾在網上講述了自己的煩惱。她和丈夫分居一年,平時各過各的生活,只有在週末和節假日的時候,才聚在一起。一開始,兩人都為久別重逢的甜蜜感欣喜不已,但時間一久,她發現自己越來越不想回家,常常忘記自己還有丈夫,內心十分愧疚。

  這位元網友的情況並不是個例,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不少因為“走婚”生活而導致婚姻問題的事例。

  31歲的陳菲這幾天很苦惱,和丈夫做了一年多的“半糖夫妻”,最近卻出現了問題。陳菲在經營女裝街上一家服裝店,丈夫是杭城一家設計公司的專案經理,生活也算富足。兩人結婚5年,為了享受兩人世界,一直沒要孩子。

  當激情褪去,婚姻便歸於平淡。一年多前,在朋友的“指點”下,陳菲和丈夫也當起了“走婚”一族。“那段生活的甜蜜程度甚至超過了蜜月,感覺愛情又回來了。”回憶起剛開始的“走婚”生活,陳菲至今還覺得十分幸福。

  可是,好景不長。漸漸地,陳菲發現丈夫經常一到週末就以加班為由,取消約會,他們之間“走婚”的頻率也逐漸下降,甚至一個月才見一次。

  今年2月,陳菲回家,無意中發現電腦上丈夫與一名女同事的曖昧對話。面對質疑,丈夫也承認分開這段時間,覺得寂寞時,會和同事和朋友聚會,久而久之,讓別人有了可乘之機。聽到這裏,陳菲頓覺五雷轟頂,非常後悔,但一切似乎已經太遲了……

  “很多夫妻過著‘走婚’的生活,感情越來越好,為什麼我就不可以?”陳菲總是一遍遍地這樣問自己。

  “‘走婚’一族雖然看上去很時尚,但並不是所有的夫妻都能付諸實施,要因人而異。”婚戀危機處理專家指出,“半糖夫妻”是要建立在充足的物質基礎和足夠牢固的感情基礎之上的。

  雖然不是每個選擇“走婚”生活的夫妻最後都會落到這種不好的結局,但就相關機構接手的類似案例來看,“走婚”確實有寂寞漸生、夫妻關係逐漸淡漠的隱憂,都市中的誘惑本來就多,分開的日子可能會讓雙方更充分地體現自我,也可能會給予婚外戀更多的機會,導致婚姻危機。

  理性選擇:婚姻需經營

  社會學家李銀河曾說,“走婚”是城市婚姻中的一種特殊現象,是現實生活中探索出來的一種婚姻方式,它與現代人追求獨立的個性有密切關係,對傳統的婚姻方式和性的規範也許會帶來衝擊。但人類有權利選擇他們認為合適的、方便的婚姻方式,社會應該給人們這種選擇的權利,未來的社會將會越來越多元化,未來的婚姻走向也會是豐富多彩的。

  李銀河的話的確道出了許多年輕夫妻的心聲。但根據調查顯示,雖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走婚”生活,卻只有20.42%的人認為婚內分居的“走婚”生活不會影響夫妻感情。

  “‘家’還是需要雙方共同經營,相互依偎,才會有溫暖的感覺。雙方應該互相照顧,兩個人經常不在一起,生病了都沒有人照顧,太難過了。要是這樣的話,還結婚幹嗎?還不如一直談戀愛得了。”

  “等全世界的夫妻都玩起‘走婚’了,結不結婚還有什麼區別?這個世界太流行‘獨立’的辭彙,於是所有人都覺得依賴一個人是件抬不起頭的事,即便是夫妻。‘走婚’是種風潮,是風潮就有落伍的一天,唯有持久的感情,永恆而經典,那種感情就叫做依靠。”

  ……

  記者在網上看到,許多網友依然對相互依偎、共同經營的婚姻愛情生活充滿著憧憬和希望。

  婚戀專家指出,“走婚”是建立在夫妻感情非常好、彼此信任的基礎上。一些夫妻的感情很好,彼此已有了很深的依賴心理,分居後反而會更加掛念和不安。相反,如果夫妻關係本來就冷淡,分居後沒有了交流,可能會使原本冷淡的夫妻關係更加惡劣。

  對於一些生活趨於平淡,希望通過適當的距離找回那種新鮮、甜蜜感的夫妻來說,短時間、階段性的“走婚”生活可能會有幫助。但是,如果長期的“分居”會使一些人逐漸適應單身生活,越過越獨立,還有可能因為距離太遠,雙方沒有約束力,導致一些婚外戀的出現。因此,夫妻雙方如果沒有足夠的信任,就不要去嘗試“走婚”。

  專家點評

  浙江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馮鋼教授:現代的走婚現象,其實類似于“週末夫妻”。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因為買不起住房,有的因為工作性質,也有的因為異地工作。這種做法,也許會保持婚姻的新鮮度,但也容易導致婚姻淡漠,甚至破裂。實現婚姻美滿的關鍵,是要從雙方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雙方都能接受,且有利於增進婚後感情的生活方式。若只是刻意而為,就很難持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