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沂河东岸起新城

 粉红色的美洲豹 2012-04-12
沂河东岸起新城——话说河东(组图)
2010-09-14 15:14 来源: 临沂在线 作者:夏洪雷 0
 

自“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五年来,在河东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河东人民团结一心,奋发图强,抢抓机遇,高歌猛进,在打造“凤凰城、温泉城、宜居城”的进程中,奏响了一曲曲奋进的凯歌,谱写了一页页光辉的篇章。不仅建起了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面貌焕然一新的现代化滨水园林生态新城,而且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河东速度”。

 

五年,弹指一挥间,在河东的城市建设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临沂在线讯(特约记者 夏洪雷)如今走进河东,如同走进一幅迷人的画卷,从滨河广场放眼远眺,新城河东,风情万种,亮点频闪,熠熠生辉:旖旎秀丽的滨河风光,错落有致的城市建筑,清丽雅致的现代小区,红瓦绿树的色彩格调……总长10多公里的滨河文化公园长廊,勾画出河东区滨河生态园林城市的独特魅力;三合东街、人民大街、凤凰大街飞跨东西,架设起城乡统筹发展的大道;簇新雄伟的九曲沂河大桥、气势如虹的东兴路,在时光的流逝中,见证着五年来河东前进的步伐,更见证着河东区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

斗转星移,时序更替。河东新城犹如一只浴火凤凰,经过市场熔炉烈焰五年的灼炼,在城市开发中脱胎换骨,获得新生,在沂河东岸冲天而起!

 

【城市概貌】(话说河东之一)

政区位置:临沂市河东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介于东经118°22 —118°40、北纬34°35 —35°20之间,西依沂河与临沂市区相接,是临沂市三个城区之一。
    政区划分:1995年初,临沂撤县设市,河东被划为新区,也是目前临沂城市建设“北上东进、一河五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区辖9个乡镇、街道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1个临沂汤泉旅游区,306个行政村,45个城市社区、11个农村社区。
    人口面积:河东区总辖区面积730平方公里,人口63万人。
    自然特征:河东区地处山东三大平原之一——临郯苍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多为平原。属温带季风半湿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热丰富,雨水充沛,土地肥沃。
    资源特点:河东区农业基础雄厚,盛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果蔬等,是著名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也是商品粮、淡水鱼、丰产林、香料烟生产基地。辖区内陆热资源极为丰富,汤头温泉名闻遐迩。
    交通条件:河东区东临日照、岚山、连云港三大港口;辖区内临沂飞机场已与全国各主要城市通航;兖石铁路横穿东西,胶新铁路纵贯南北,205、206、327国道及342省道纵横交错,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经济概况:河东区工业体系齐全,经济发展迅速,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崛起,已与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韩国、香港、阿联酋、台湾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地进行了经济技术合作,国际市场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围绕外贸培植八大龙头企业,形成了八大出口拳头产品,壮大了五大出口商品基地。

 

【城市东扩】(话说河东之二)

千里沂河是山东第二大河,穿过临沂市区,临沂新一轮城市建设也以沂河为轴心开始破题。2006年以来,临沂市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打造鲁南经济带的战略机遇,提出了建设鲁南苏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发展目标,确立了“以河为轴,两岸开发,向东拓展,北上东进”的城市发展战略。2007年3月24日,临沂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隆重召开,会议进一步确立了“以河为轴,跨河东进,把河东打造成与河西相对应的‘半壁江山’”的战略部署,消息传来,51万河东人民欢欣鼓舞,这既是河东的前进方向,也是市委、市政府对河东发展的殷切期盼。

“大临沂、新临沂”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北拓东进”的战略号角已经奏响,河东区进入了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打造“半壁江山”的战略部署,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精心谋划,“启动年”、“突破年”、“提升年”、“优化年”、“争强年”五年发展规划应时而出,从2007年城市化推进、工业化带动、外向型扩张、服务业突破、新农村提升五大发展战略的提出,到2008年“一二三四五六”、2009年“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再到今年提出的“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河东区在各县区中实现率先发展,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

按照构建大临沂新临沂“半壁江山”的城市定位,瞄准打造“凤凰城、温泉城、宜居城”,河东区强化规划龙头,理清城市之“脉”,先后完成了空间战略发展研究规划等11个规划,制定了“345”的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即建设“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化滨水生态城市,打造“凤凰文化名区、商贸物流强区、汤泉旅游胜区、幸福宜居佳区”,争创“五金城、地热城、食品城、汽车城、航空城”五大品牌,“半壁江山”建设的蓝图更加明晰,城市发展的框架进一步舒展。

城市东扩,紫气东来。路桥工程、改造工程、亮化工程、绿化工程、美化工程齐头并进,摆开了城市建设大投入、大发展、大跨越的阵势,掀起了河东建设城市的新高潮。

在沂河流经城区的地段,一字儿排开了五座大桥,在它们的身后,是三合东街、人民大街、凤凰大街、滨河东路、东兴路、温泉路……从几座桥作为起点,河东城区的发展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漂亮。

路和桥描舞出了河东城市纵横捭阖的大格局。滨河东路、东兴路、温泉路向南、向北延伸,三合东街道、人民大街、凤凰大街向东拓展,拉起了河东区城市建设的主骨架。一条条道路开阔延伸,新城区向北直指太平、汤头,向东直指相公、凤凰岭。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造城运动。短短五年时间,河东区城市建设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的背后是这样一个数字:五年来,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0.5平方公里扩大到26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由五年前的16%提高到43%;五年来,全区累计投入资金10亿多元,完成了东夷大街、正阳路、三和东街等55项重点市政工程建设,打通了人民大街至外环、聚圣路等6条断头路,新建改建城市道路57公里,全区城市道路由18万平方米增加到212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由2.2平方米增加到17.8平方米;新敷设供排水、管道燃气、弱电等各类管网319公里,对人民大街、东夷大街等27条道路进行了高标准绿化亮化,新增城市绿化面积80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000余杆;建成了城市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城市日供水能力由0.7万吨增至13万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8%;城区气化率达到90%,亮灯率达9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这些反差强烈的数字,凝结着河东人多少奋斗的汗水,多少开拓的辛苦。

 

【住宅诗话】(话说河东之三)

现在的滨河区已然成为河东城市的“门面”。以前的滨河区却不是这样:在这狭长的带状空间里,蜷居着二十多个城中村,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几乎没有地下管网,更没有路灯、供水、供热,用当地村民的话说是“街不宽、灯不亮、地不绿、路不畅”,“空中一张蜘蛛网,地面遇雨水成河”,小区脏乱差的问题成堆……

眼瞅着河西的城中村都一个个花枝招展地做了新娘,而她却仍然粗头乱服地操持着自家的油盐柴米。河东滨河区的2万多户居民一直在破旧中拥挤着,在拥挤中期盼着。

这是一篇很有创意的大文章。

  2007年,河东区按照“改出一片新居、改出一片产业、改出一片景观”的要求,将旧村改造列为全区“一号工程”。一个“统一规划、组团发展、市场运作、集约建设”的城市社区建设总体思路迅速出笼,河东区第一次大规模的商品房开发和住宅改造拉开了序幕。

坚持让利于民、让利于村,政府不赚一分钱。河东区一度出现了争相拆迁、排队拆迁的感人场面,巩村、郁九曲、褚庄、九曲店、三官庙……一个个原来蓬头垢面的村居现在都花枝招展地做了新娘。

2007年河东区连续推进了三期、6个社区、2387户居民拆迁工程,完成拆迁面积130.8万平方米。2008年进行了三期、4个社区、2095户居民拆迁工程,完成拆迁面积131.2万平方米,2009年、2010年……几年来,河东拆迁至少以每年“百万平米”的速度向前推进,当年拆迁、当年回迁安置,总面积564万平方米的603座还建新住宅楼拔地而起,创造了神奇的“河东速度”,打造了拆迁的河东品牌。

滨河拆迁,为规划一片经济腾飞的乐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品质住宅、酒店式公寓、星级写字楼项、大型超市、星级酒店等项目争相入驻。自2007年以来,一期总投资120亿元、建筑总面积500万平方米的二十个滨河开发项目栉比推进,160栋高层、255栋多层争相亮相,三江领秀、帝景湾、水景明珠、豪森华府、荣盛富祥等等一批高品位、高档次的房地产项目引领着河东住宅的时尚潮流,滨河区已成为河东城市的新地标,一个靓丽的河东新城款款走来……

建一片、活一片,成一片、富一片。放手发展服务业,金融、餐饮、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项目加快融入滨河开发,道路、水、电、气、热、数字电视、互联网、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配套,农贸市场、幼儿园、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娱乐室、图书馆、健身房等应有尽有,与居民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报刊亭、奶亭、家政服务等服务开始渗透到社区……

越来越多的河东人从农民变成了市民,而原先的村庄和旷野则变成了马路、住宅、小区、星级酒店、宾馆和休闲中心……

搬家已成了河东人最常说的词,搬向水景明珠、搬向东方花园、搬向豪森华府……

三室两厅不再是奢望,安静的书房不再是奢望,能够开家庭舞会的客厅不再是奢望,主卫客卫双阳台不再是奢望。人均住房面积由五年前的不足15平方米增加到30平方米。河东人不仅住得宽敞,住得舒适,住得体面,还住得鸟语花香、桃红柳绿。

新社区,新生活。“居住环境变美了,有花,有草,一出门便能感受到优美的环境,还有健身器械供我们锻炼身体。”刚搬进新住宅楼的河东居民这样说。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尽情地享受着灿烂的阳光和洁净的空气,享受着文明创建带来的温馨与舒适!

碧水、蓝天、红瓦、绿树,空气沁人心脾,已成为河东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一个可容纳30万人口的现代化标志新区显露雏形,“住在河东”的城市品牌越擦越亮。

 

 【新城之美】(话说河东之四)

 老人家说过,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正因为河东区是一个新兴城区,一张白纸,没有负担,才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马路当成公园修,社区当作景点建。河东区一方面是大写意一般把沂河融入城市,一方面是填图一般把公园填进城市的每个角落。

2008年以来,河东区启动了争创园林城市奋斗目标,“泼绿”动作骤然提速。“绿满滨河”、“拆墙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四大工程全面启动,全区上下“清违章、拆破房、上土方、披绿装、穿衣裳”,几年来城区增绿地面积近千万平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98%以上。

公园多了,城市美了,路旁绿云奔涌,花香四溢。现在,河东城区已建成了8座高规格的休闲公园,大者如逶迤数公里的滨河公园,小者如占地数亩的东夷公园、凤凰公园。但无论大小,人们从中都可以亲近山水,亲近自然。

举目望水,抬头见绿,林中漫步,临街竞舞,这些以前只能在电视上欣赏的美景,而今正在逐步变成河东区居民的生活现实。四通八达的路网,玲珑精致的城市雕塑,古风神韵的园林小品,侵润的是文化气息,提升的是城市品位,改善的是市民生活。

回顾往昔,生活在河东区的居民这几年来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城区的楼房长高了,道路平坦了,路灯亮了,而且亮得精神,亮得瑰丽,亮得诗意盎然。几年来,河东区持之以恒实施城市亮化工程,累计安装路灯2800多杆,亮化楼宇167座,入夜,漫步河东平坦而又整洁的道路上,但见花千树、星如雨,射灯、草坪灯、轮廓灯,一街一灯景,一路一灯型,一桥一设计,将河东夜幕装扮得流光溢彩,处处散发出璀璨的魅力。

河东,这是一座名字中有水的城市。城因河而秀,河因城而美,依河而秀的万亩沂蒙湖面,给河东带来了灵气,河东在规划建设中做足了水的文章。投资2亿多元打造的滨河生态湿地公园,如今已成为河东区最夺目的亮点:园内鲜花绿草争奇斗艳,水榭栏杆、方砖小道、亭台小阁点缀其间,驻足文化广场、儿童乐园等一个个主题广场,欣赏音乐喷泉、滚水瀑布、三三两两的游人、游艇、码头、岸边垂钓的市民……无一不给人美的享受。

有文化的城市才是有个性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城市、有生命力的城市。近年来,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建设经济文化强市的战略部署,河东紧紧抓住汤头温泉这一“龙头”,明确海棠乡、凤凰城、温泉城、影视坞“四个品牌”,加快建设“一带三区”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格局,即“滨河景观旅游带、汤泉旅游区、影视城文化休闲区、红色旅游区”,全力打造本地人喜欢、外地人向往的文化旅游强区。

滨河路修到哪里,河东区的保护和开发就延伸到哪里。汤泉旅游区、国际影视城、新四军军部旧址、白塔街民俗景区各自然人文景点纷纷开始“动作”,不断拉长滨河旅游的产业链条,发展壮大文化、娱乐、美食、物流等相关产业,形成了一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消费购物相互衔接的绿色经济链条。

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在“外衣”越来越亮丽的同时,河东区从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入手,对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环境卫生、园林绿化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整治。“文明和谐家庭”,“美在农家”,“社区邻居节”,“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社会大行动”, “爱心志愿者服务”,“讲文明、树新风”,“十万市民学礼仪”……这一系列活动如和煦的春风,绽开百姓心头文明花朵,催出生机盎然春色满园。

天蓝、地绿、水清、街净、路畅、灯明、墙洁、楼美……在通往“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化滨水生态城区的道路上,河东区后发先至。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的滨河城市,一个美丽的园林旅游城市,已经屹立在沂河之滨。

长扇风中舞、鼓点美中飞,每当晨曦初霞,在河东的滨河公园、东夷公园、社区广场、文化大院,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犹如一幅动感的画卷引领着健康,充满着和谐与幸福……

河东变了,变得红红火火,变得喜气洋洋,变得年轻力壮,充满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开放的河东,发展潜力无量;新区的前景,永远灿烂辉煌。

沂河东岸起新城——话说河东(组图)
2010-09-14 15:14 来源: 临沂在线 作者:夏洪雷 0
 

自“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五年来,在河东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河东人民团结一心,奋发图强,抢抓机遇,高歌猛进,在打造“凤凰城、温泉城、宜居城”的进程中,奏响了一曲曲奋进的凯歌,谱写了一页页光辉的篇章。不仅建起了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面貌焕然一新的现代化滨水园林生态新城,而且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河东速度”。

 

五年,弹指一挥间,在河东的城市建设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临沂在线讯(特约记者 夏洪雷)如今走进河东,如同走进一幅迷人的画卷,从滨河广场放眼远眺,新城河东,风情万种,亮点频闪,熠熠生辉:旖旎秀丽的滨河风光,错落有致的城市建筑,清丽雅致的现代小区,红瓦绿树的色彩格调……总长10多公里的滨河文化公园长廊,勾画出河东区滨河生态园林城市的独特魅力;三合东街、人民大街、凤凰大街飞跨东西,架设起城乡统筹发展的大道;簇新雄伟的九曲沂河大桥、气势如虹的东兴路,在时光的流逝中,见证着五年来河东前进的步伐,更见证着河东区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

斗转星移,时序更替。河东新城犹如一只浴火凤凰,经过市场熔炉烈焰五年的灼炼,在城市开发中脱胎换骨,获得新生,在沂河东岸冲天而起!

 

【城市概貌】(话说河东之一)

政区位置:临沂市河东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介于东经118°22 —118°40、北纬34°35 —35°20之间,西依沂河与临沂市区相接,是临沂市三个城区之一。
    政区划分:1995年初,临沂撤县设市,河东被划为新区,也是目前临沂城市建设“北上东进、一河五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区辖9个乡镇、街道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1个临沂汤泉旅游区,306个行政村,45个城市社区、11个农村社区。
    人口面积:河东区总辖区面积730平方公里,人口63万人。
    自然特征:河东区地处山东三大平原之一——临郯苍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多为平原。属温带季风半湿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热丰富,雨水充沛,土地肥沃。
    资源特点:河东区农业基础雄厚,盛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果蔬等,是著名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也是商品粮、淡水鱼、丰产林、香料烟生产基地。辖区内陆热资源极为丰富,汤头温泉名闻遐迩。
    交通条件:河东区东临日照、岚山、连云港三大港口;辖区内临沂飞机场已与全国各主要城市通航;兖石铁路横穿东西,胶新铁路纵贯南北,205、206、327国道及342省道纵横交错,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经济概况:河东区工业体系齐全,经济发展迅速,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崛起,已与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韩国、香港、阿联酋、台湾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地进行了经济技术合作,国际市场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围绕外贸培植八大龙头企业,形成了八大出口拳头产品,壮大了五大出口商品基地。

 

【城市东扩】(话说河东之二)

千里沂河是山东第二大河,穿过临沂市区,临沂新一轮城市建设也以沂河为轴心开始破题。2006年以来,临沂市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打造鲁南经济带的战略机遇,提出了建设鲁南苏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发展目标,确立了“以河为轴,两岸开发,向东拓展,北上东进”的城市发展战略。2007年3月24日,临沂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隆重召开,会议进一步确立了“以河为轴,跨河东进,把河东打造成与河西相对应的‘半壁江山’”的战略部署,消息传来,51万河东人民欢欣鼓舞,这既是河东的前进方向,也是市委、市政府对河东发展的殷切期盼。

“大临沂、新临沂”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北拓东进”的战略号角已经奏响,河东区进入了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打造“半壁江山”的战略部署,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精心谋划,“启动年”、“突破年”、“提升年”、“优化年”、“争强年”五年发展规划应时而出,从2007年城市化推进、工业化带动、外向型扩张、服务业突破、新农村提升五大发展战略的提出,到2008年“一二三四五六”、2009年“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再到今年提出的“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河东区在各县区中实现率先发展,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

按照构建大临沂新临沂“半壁江山”的城市定位,瞄准打造“凤凰城、温泉城、宜居城”,河东区强化规划龙头,理清城市之“脉”,先后完成了空间战略发展研究规划等11个规划,制定了“345”的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即建设“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化滨水生态城市,打造“凤凰文化名区、商贸物流强区、汤泉旅游胜区、幸福宜居佳区”,争创“五金城、地热城、食品城、汽车城、航空城”五大品牌,“半壁江山”建设的蓝图更加明晰,城市发展的框架进一步舒展。

城市东扩,紫气东来。路桥工程、改造工程、亮化工程、绿化工程、美化工程齐头并进,摆开了城市建设大投入、大发展、大跨越的阵势,掀起了河东建设城市的新高潮。

在沂河流经城区的地段,一字儿排开了五座大桥,在它们的身后,是三合东街、人民大街、凤凰大街、滨河东路、东兴路、温泉路……从几座桥作为起点,河东城区的发展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漂亮。

路和桥描舞出了河东城市纵横捭阖的大格局。滨河东路、东兴路、温泉路向南、向北延伸,三合东街道、人民大街、凤凰大街向东拓展,拉起了河东区城市建设的主骨架。一条条道路开阔延伸,新城区向北直指太平、汤头,向东直指相公、凤凰岭。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造城运动。短短五年时间,河东区城市建设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的背后是这样一个数字:五年来,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0.5平方公里扩大到26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由五年前的16%提高到43%;五年来,全区累计投入资金10亿多元,完成了东夷大街、正阳路、三和东街等55项重点市政工程建设,打通了人民大街至外环、聚圣路等6条断头路,新建改建城市道路57公里,全区城市道路由18万平方米增加到212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由2.2平方米增加到17.8平方米;新敷设供排水、管道燃气、弱电等各类管网319公里,对人民大街、东夷大街等27条道路进行了高标准绿化亮化,新增城市绿化面积80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000余杆;建成了城市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城市日供水能力由0.7万吨增至13万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8%;城区气化率达到90%,亮灯率达9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这些反差强烈的数字,凝结着河东人多少奋斗的汗水,多少开拓的辛苦。

 

【住宅诗话】(话说河东之三)

现在的滨河区已然成为河东城市的“门面”。以前的滨河区却不是这样:在这狭长的带状空间里,蜷居着二十多个城中村,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几乎没有地下管网,更没有路灯、供水、供热,用当地村民的话说是“街不宽、灯不亮、地不绿、路不畅”,“空中一张蜘蛛网,地面遇雨水成河”,小区脏乱差的问题成堆……

眼瞅着河西的城中村都一个个花枝招展地做了新娘,而她却仍然粗头乱服地操持着自家的油盐柴米。河东滨河区的2万多户居民一直在破旧中拥挤着,在拥挤中期盼着。

这是一篇很有创意的大文章。

  2007年,河东区按照“改出一片新居、改出一片产业、改出一片景观”的要求,将旧村改造列为全区“一号工程”。一个“统一规划、组团发展、市场运作、集约建设”的城市社区建设总体思路迅速出笼,河东区第一次大规模的商品房开发和住宅改造拉开了序幕。

坚持让利于民、让利于村,政府不赚一分钱。河东区一度出现了争相拆迁、排队拆迁的感人场面,巩村、郁九曲、褚庄、九曲店、三官庙……一个个原来蓬头垢面的村居现在都花枝招展地做了新娘。

2007年河东区连续推进了三期、6个社区、2387户居民拆迁工程,完成拆迁面积130.8万平方米。2008年进行了三期、4个社区、2095户居民拆迁工程,完成拆迁面积131.2万平方米,2009年、2010年……几年来,河东拆迁至少以每年“百万平米”的速度向前推进,当年拆迁、当年回迁安置,总面积564万平方米的603座还建新住宅楼拔地而起,创造了神奇的“河东速度”,打造了拆迁的河东品牌。

滨河拆迁,为规划一片经济腾飞的乐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品质住宅、酒店式公寓、星级写字楼项、大型超市、星级酒店等项目争相入驻。自2007年以来,一期总投资120亿元、建筑总面积500万平方米的二十个滨河开发项目栉比推进,160栋高层、255栋多层争相亮相,三江领秀、帝景湾、水景明珠、豪森华府、荣盛富祥等等一批高品位、高档次的房地产项目引领着河东住宅的时尚潮流,滨河区已成为河东城市的新地标,一个靓丽的河东新城款款走来……

建一片、活一片,成一片、富一片。放手发展服务业,金融、餐饮、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项目加快融入滨河开发,道路、水、电、气、热、数字电视、互联网、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配套,农贸市场、幼儿园、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娱乐室、图书馆、健身房等应有尽有,与居民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报刊亭、奶亭、家政服务等服务开始渗透到社区……

越来越多的河东人从农民变成了市民,而原先的村庄和旷野则变成了马路、住宅、小区、星级酒店、宾馆和休闲中心……

搬家已成了河东人最常说的词,搬向水景明珠、搬向东方花园、搬向豪森华府……

三室两厅不再是奢望,安静的书房不再是奢望,能够开家庭舞会的客厅不再是奢望,主卫客卫双阳台不再是奢望。人均住房面积由五年前的不足15平方米增加到30平方米。河东人不仅住得宽敞,住得舒适,住得体面,还住得鸟语花香、桃红柳绿。

新社区,新生活。“居住环境变美了,有花,有草,一出门便能感受到优美的环境,还有健身器械供我们锻炼身体。”刚搬进新住宅楼的河东居民这样说。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尽情地享受着灿烂的阳光和洁净的空气,享受着文明创建带来的温馨与舒适!

碧水、蓝天、红瓦、绿树,空气沁人心脾,已成为河东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一个可容纳30万人口的现代化标志新区显露雏形,“住在河东”的城市品牌越擦越亮。

 

 【新城之美】(话说河东之四)

 老人家说过,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正因为河东区是一个新兴城区,一张白纸,没有负担,才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马路当成公园修,社区当作景点建。河东区一方面是大写意一般把沂河融入城市,一方面是填图一般把公园填进城市的每个角落。

2008年以来,河东区启动了争创园林城市奋斗目标,“泼绿”动作骤然提速。“绿满滨河”、“拆墙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四大工程全面启动,全区上下“清违章、拆破房、上土方、披绿装、穿衣裳”,几年来城区增绿地面积近千万平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98%以上。

公园多了,城市美了,路旁绿云奔涌,花香四溢。现在,河东城区已建成了8座高规格的休闲公园,大者如逶迤数公里的滨河公园,小者如占地数亩的东夷公园、凤凰公园。但无论大小,人们从中都可以亲近山水,亲近自然。

举目望水,抬头见绿,林中漫步,临街竞舞,这些以前只能在电视上欣赏的美景,而今正在逐步变成河东区居民的生活现实。四通八达的路网,玲珑精致的城市雕塑,古风神韵的园林小品,侵润的是文化气息,提升的是城市品位,改善的是市民生活。

回顾往昔,生活在河东区的居民这几年来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城区的楼房长高了,道路平坦了,路灯亮了,而且亮得精神,亮得瑰丽,亮得诗意盎然。几年来,河东区持之以恒实施城市亮化工程,累计安装路灯2800多杆,亮化楼宇167座,入夜,漫步河东平坦而又整洁的道路上,但见花千树、星如雨,射灯、草坪灯、轮廓灯,一街一灯景,一路一灯型,一桥一设计,将河东夜幕装扮得流光溢彩,处处散发出璀璨的魅力。

河东,这是一座名字中有水的城市。城因河而秀,河因城而美,依河而秀的万亩沂蒙湖面,给河东带来了灵气,河东在规划建设中做足了水的文章。投资2亿多元打造的滨河生态湿地公园,如今已成为河东区最夺目的亮点:园内鲜花绿草争奇斗艳,水榭栏杆、方砖小道、亭台小阁点缀其间,驻足文化广场、儿童乐园等一个个主题广场,欣赏音乐喷泉、滚水瀑布、三三两两的游人、游艇、码头、岸边垂钓的市民……无一不给人美的享受。

有文化的城市才是有个性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城市、有生命力的城市。近年来,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建设经济文化强市的战略部署,河东紧紧抓住汤头温泉这一“龙头”,明确海棠乡、凤凰城、温泉城、影视坞“四个品牌”,加快建设“一带三区”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格局,即“滨河景观旅游带、汤泉旅游区、影视城文化休闲区、红色旅游区”,全力打造本地人喜欢、外地人向往的文化旅游强区。

滨河路修到哪里,河东区的保护和开发就延伸到哪里。汤泉旅游区、国际影视城、新四军军部旧址、白塔街民俗景区各自然人文景点纷纷开始“动作”,不断拉长滨河旅游的产业链条,发展壮大文化、娱乐、美食、物流等相关产业,形成了一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消费购物相互衔接的绿色经济链条。

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在“外衣”越来越亮丽的同时,河东区从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入手,对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环境卫生、园林绿化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整治。“文明和谐家庭”,“美在农家”,“社区邻居节”,“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社会大行动”, “爱心志愿者服务”,“讲文明、树新风”,“十万市民学礼仪”……这一系列活动如和煦的春风,绽开百姓心头文明花朵,催出生机盎然春色满园。

天蓝、地绿、水清、街净、路畅、灯明、墙洁、楼美……在通往“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化滨水生态城区的道路上,河东区后发先至。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的滨河城市,一个美丽的园林旅游城市,已经屹立在沂河之滨。

长扇风中舞、鼓点美中飞,每当晨曦初霞,在河东的滨河公园、东夷公园、社区广场、文化大院,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犹如一幅动感的画卷引领着健康,充满着和谐与幸福……

河东变了,变得红红火火,变得喜气洋洋,变得年轻力壮,充满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开放的河东,发展潜力无量;新区的前景,永远灿烂辉煌。

沂河东岸起新城——话说河东(组图)

 

2010-09-14 15:14 来源: 临沂在线 作者:夏洪雷 0 浏览 0  

 

自“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五年来,在河东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河东人民团结一心,奋发图强,抢抓机遇,高歌猛进,在打造“凤凰城、温泉城、宜居城”的进程中,奏响了一曲曲奋进的凯歌,谱写了一页页光辉的篇章。不仅建起了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面貌焕然一新的现代化滨水园林生态新城,而且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河东速度”。

 

五年,弹指一挥间,在河东的城市建设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临沂在线讯(特约记者 夏洪雷)如今走进河东,如同走进一幅迷人的画卷,从滨河广场放眼远眺,新城河东,风情万种,亮点频闪,熠熠生辉:旖旎秀丽的滨河风光,错落有致的城市建筑,清丽雅致的现代小区,红瓦绿树的色彩格调……总长10多公里的滨河文化公园长廊,勾画出河东区滨河生态园林城市的独特魅力;三合东街、人民大街、凤凰大街飞跨东西,架设起城乡统筹发展的大道;簇新雄伟的九曲沂河大桥、气势如虹的东兴路,在时光的流逝中,见证着五年来河东前进的步伐,更见证着河东区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

 

斗转星移,时序更替。河东新城犹如一只浴火凤凰,经过市场熔炉烈焰五年的灼炼,在城市开发中脱胎换骨,获得新生,在沂河东岸冲天而起!

 

 

 

【城市概貌】(话说河东之一)

 

政区位置:临沂市河东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介于东经118°22 118°40、北纬34°35 35°20之间,西依沂河与临沂市区相接,是临沂市三个城区之一。

    政区划分:1995年初,临沂撤县设市,河东被划为新区,也是目前临沂城市建设“北上东进、一河五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区辖9个乡镇、街道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1个临沂汤泉旅游区,306个行政村,45个城市社区、11个农村社区。

    人口面积:河东区总辖区面积730平方公里,人口63万人。

    自然特征:河东区地处山东三大平原之一——临郯苍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多为平原。属温带季风半湿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热丰富,雨水充沛,土地肥沃。

    资源特点:河东区农业基础雄厚,盛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果蔬等,是著名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也是商品粮、淡水鱼、丰产林、香料烟生产基地。辖区内陆热资源极为丰富,汤头温泉名闻遐迩。

    交通条件:河东区东临日照、岚山、连云港三大港口;辖区内临沂飞机场已与全国各主要城市通航;兖石铁路横穿东西,胶新铁路纵贯南北,205206327国道及342省道纵横交错,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经济概况:河东区工业体系齐全,经济发展迅速,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崛起,已与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韩国、香港、阿联酋、台湾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地进行了经济技术合作,国际市场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围绕外贸培植八大龙头企业,形成了八大出口拳头产品,壮大了五大出口商品基地。

 

 

 

【城市东扩】(话说河东之二)

 

千里沂河是山东第二大河,穿过临沂市区,临沂新一轮城市建设也以沂河为轴心开始破题。2006年以来,临沂市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打造鲁南经济带的战略机遇,提出了建设鲁南苏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发展目标,确立了“以河为轴,两岸开发,向东拓展,北上东进”的城市发展战略。2007324日,临沂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隆重召开,会议进一步确立了“以河为轴,跨河东进,把河东打造成与河西相对应的‘半壁江山’”的战略部署,消息传来,51万河东人民欢欣鼓舞,这既是河东的前进方向,也是市委、市政府对河东发展的殷切期盼。

 

“大临沂、新临沂”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北拓东进”的战略号角已经奏响,河东区进入了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打造“半壁江山”的战略部署,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精心谋划,“启动年”、“突破年”、“提升年”、“优化年”、“争强年”五年发展规划应时而出,从2007年城市化推进、工业化带动、外向型扩张、服务业突破、新农村提升五大发展战略的提出,到2008年“一二三四五六”、2009年“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再到今年提出的“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河东区在各县区中实现率先发展,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

 

按照构建大临沂新临沂“半壁江山”的城市定位,瞄准打造“凤凰城、温泉城、宜居城”,河东区强化规划龙头,理清城市之“脉”,先后完成了空间战略发展研究规划等11个规划,制定了“345”的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即建设“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化滨水生态城市,打造“凤凰文化名区、商贸物流强区、汤泉旅游胜区、幸福宜居佳区”,争创“五金城、地热城、食品城、汽车城、航空城”五大品牌,“半壁江山”建设的蓝图更加明晰,城市发展的框架进一步舒展。

 

城市东扩,紫气东来。路桥工程、改造工程、亮化工程、绿化工程、美化工程齐头并进,摆开了城市建设大投入、大发展、大跨越的阵势,掀起了河东建设城市的新高潮。

 

在沂河流经城区的地段,一字儿排开了五座大桥,在它们的身后,是三合东街、人民大街、凤凰大街、滨河东路、东兴路、温泉路……从几座桥作为起点,河东城区的发展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漂亮。

 

路和桥描舞出了河东城市纵横捭阖的大格局。滨河东路、东兴路、温泉路向南、向北延伸,三合东街道、人民大街、凤凰大街向东拓展,拉起了河东区城市建设的主骨架。一条条道路开阔延伸,新城区向北直指太平、汤头,向东直指相公、凤凰岭。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造城运动。短短五年时间,河东区城市建设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的背后是这样一个数字:五年来,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0.5平方公里扩大到26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由五年前的16%提高到43%;五年来,全区累计投入资金10亿多元,完成了东夷大街、正阳路、三和东街等55项重点市政工程建设,打通了人民大街至外环、聚圣路等6条断头路,新建改建城市道路57公里,全区城市道路由18万平方米增加到212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由2.2平方米增加到17.8平方米;新敷设供排水、管道燃气、弱电等各类管网319公里,对人民大街、东夷大街等27条道路进行了高标准绿化亮化,新增城市绿化面积80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000余杆;建成了城市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城市日供水能力由0.7万吨增至13万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8%;城区气化率达到90%,亮灯率达9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这些反差强烈的数字,凝结着河东人多少奋斗的汗水,多少开拓的辛苦。

 

 

 

【住宅诗话】(话说河东之三)

 

现在的滨河区已然成为河东城市的“门面”。以前的滨河区却不是这样:在这狭长的带状空间里,蜷居着二十多个城中村,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几乎没有地下管网,更没有路灯、供水、供热,用当地村民的话说是“街不宽、灯不亮、地不绿、路不畅”,“空中一张蜘蛛网,地面遇雨水成河”,小区脏乱差的问题成堆……

 

眼瞅着河西的城中村都一个个花枝招展地做了新娘,而她却仍然粗头乱服地操持着自家的油盐柴米。河东滨河区的2万多户居民一直在破旧中拥挤着,在拥挤中期盼着。

 

这是一篇很有创意的大文章。

 

  2007年,河东区按照“改出一片新居、改出一片产业、改出一片景观”的要求,将旧村改造列为全区“一号工程”。一个“统一规划、组团发展、市场运作、集约建设”的城市社区建设总体思路迅速出笼,河东区第一次大规模的商品房开发和住宅改造拉开了序幕。

 

坚持让利于民、让利于村,政府不赚一分钱。河东区一度出现了争相拆迁、排队拆迁的感人场面,巩村、郁九曲、褚庄、九曲店、三官庙……一个个原来蓬头垢面的村居现在都花枝招展地做了新娘。

 

2007年河东区连续推进了三期、6个社区、2387户居民拆迁工程,完成拆迁面积130.8万平方米。2008年进行了三期、4个社区、2095户居民拆迁工程,完成拆迁面积131.2万平方米,2009年、2010年……几年来,河东拆迁至少以每年“百万平米”的速度向前推进,当年拆迁、当年回迁安置,总面积564万平方米的603座还建新住宅楼拔地而起,创造了神奇的“河东速度”,打造了拆迁的河东品牌。

 

滨河拆迁,为规划一片经济腾飞的乐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品质住宅、酒店式公寓、星级写字楼项、大型超市、星级酒店等项目争相入驻。自2007年以来,一期总投资120亿元、建筑总面积500万平方米的二十个滨河开发项目栉比推进,160栋高层、255栋多层争相亮相,三江领秀、帝景湾、水景明珠、豪森华府、荣盛富祥等等一批高品位、高档次的房地产项目引领着河东住宅的时尚潮流,滨河区已成为河东城市的新地标,一个靓丽的河东新城款款走来……

 

建一片、活一片,成一片、富一片。放手发展服务业,金融、餐饮、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项目加快融入滨河开发,道路、水、电、气、热、数字电视、互联网、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配套,农贸市场、幼儿园、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娱乐室、图书馆、健身房等应有尽有,与居民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报刊亭、奶亭、家政服务等服务开始渗透到社区……

 

越来越多的河东人从农民变成了市民,而原先的村庄和旷野则变成了马路、住宅、小区、星级酒店、宾馆和休闲中心……

 

搬家已成了河东人最常说的词,搬向水景明珠、搬向东方花园、搬向豪森华府……

 

三室两厅不再是奢望,安静的书房不再是奢望,能够开家庭舞会的客厅不再是奢望,主卫客卫双阳台不再是奢望。人均住房面积由五年前的不足15平方米增加到30平方米。河东人不仅住得宽敞,住得舒适,住得体面,还住得鸟语花香、桃红柳绿。

 

新社区,新生活。“居住环境变美了,有花,有草,一出门便能感受到优美的环境,还有健身器械供我们锻炼身体。”刚搬进新住宅楼的河东居民这样说。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尽情地享受着灿烂的阳光和洁净的空气,享受着文明创建带来的温馨与舒适!

 

碧水、蓝天、红瓦、绿树,空气沁人心脾,已成为河东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一个可容纳30万人口的现代化标志新区显露雏形,“住在河东”的城市品牌越擦越亮。

 

 

 

 【新城之美】(话说河东之四)

 

 老人家说过,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正因为河东区是一个新兴城区,一张白纸,没有负担,才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马路当成公园修,社区当作景点建。河东区一方面是大写意一般把沂河融入城市,一方面是填图一般把公园填进城市的每个角落。

 

2008年以来,河东区启动了争创园林城市奋斗目标,“泼绿”动作骤然提速。“绿满滨河”、“拆墙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四大工程全面启动,全区上下“清违章、拆破房、上土方、披绿装、穿衣裳”,几年来城区增绿地面积近千万平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98%以上。

 

公园多了,城市美了,路旁绿云奔涌,花香四溢。现在,河东城区已建成了8座高规格的休闲公园,大者如逶迤数公里的滨河公园,小者如占地数亩的东夷公园、凤凰公园。但无论大小,人们从中都可以亲近山水,亲近自然。

 

举目望水,抬头见绿,林中漫步,临街竞舞,这些以前只能在电视上欣赏的美景,而今正在逐步变成河东区居民的生活现实。四通八达的路网,玲珑精致的城市雕塑,古风神韵的园林小品,侵润的是文化气息,提升的是城市品位,改善的是市民生活。

 

回顾往昔,生活在河东区的居民这几年来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城区的楼房长高了,道路平坦了,路灯亮了,而且亮得精神,亮得瑰丽,亮得诗意盎然。几年来,河东区持之以恒实施城市亮化工程,累计安装路灯2800多杆,亮化楼宇167座,入夜,漫步河东平坦而又整洁的道路上,但见花千树、星如雨,射灯、草坪灯、轮廓灯,一街一灯景,一路一灯型,一桥一设计,将河东夜幕装扮得流光溢彩,处处散发出璀璨的魅力。

 

河东,这是一座名字中有水的城市。城因河而秀,河因城而美,依河而秀的万亩沂蒙湖面,给河东带来了灵气,河东在规划建设中做足了水的文章。投资2亿多元打造的滨河生态湿地公园,如今已成为河东区最夺目的亮点:园内鲜花绿草争奇斗艳,水榭栏杆、方砖小道、亭台小阁点缀其间,驻足文化广场、儿童乐园等一个个主题广场,欣赏音乐喷泉、滚水瀑布、三三两两的游人、游艇、码头、岸边垂钓的市民……无一不给人美的享受。

 

有文化的城市才是有个性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城市、有生命力的城市。近年来,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建设经济文化强市的战略部署,河东紧紧抓住汤头温泉这一“龙头”,明确海棠乡、凤凰城、温泉城、影视坞“四个品牌”,加快建设“一带三区”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格局,即“滨河景观旅游带、汤泉旅游区、影视城文化休闲区、红色旅游区”,全力打造本地人喜欢、外地人向往的文化旅游强区。

 

滨河路修到哪里,河东区的保护和开发就延伸到哪里。汤泉旅游区、国际影视城、新四军军部旧址、白塔街民俗景区各自然人文景点纷纷开始“动作”,不断拉长滨河旅游的产业链条,发展壮大文化、娱乐、美食、物流等相关产业,形成了一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消费购物相互衔接的绿色经济链条。

 

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在“外衣”越来越亮丽的同时,河东区从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入手,对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环境卫生、园林绿化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整治。“文明和谐家庭”,“美在农家”,“社区邻居节”,“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社会大行动”, “爱心志愿者服务”,“讲文明、树新风”,“十万市民学礼仪”……这一系列活动如和煦的春风,绽开百姓心头文明花朵,催出生机盎然春色满园。

 

天蓝、地绿、水清、街净、路畅、灯明、墙洁、楼美……在通往“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化滨水生态城区的道路上,河东区后发先至。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的滨河城市,一个美丽的园林旅游城市,已经屹立在沂河之滨。

 

长扇风中舞、鼓点美中飞,每当晨曦初霞,在河东的滨河公园、东夷公园、社区广场、文化大院,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犹如一幅动感的画卷引领着健康,充满着和谐与幸福……

 

河东变了,变得红红火火,变得喜气洋洋,变得年轻力壮,充满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开放的河东,发展潜力无量;新区的前景,永远灿烂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