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耐烦说 来自河北日报布谷专栏

 唐尧怡人 2012-04-12
耿恭简公著《耐烦说》,其论耐烦超过廉洁、谨慎、勤奋所谓“为官三箴”,而列为第一要义。曾国藩对此推崇备至。道光二十六年(1846),曾文正公书信黄延瓒言:“弟有一言奉吾兄于数年之内行之者,其曰‘耐’乎。不为大府所器重,则耐冷为要;薪米或时迫窘,则耐苦为要;听鼓不胜其烦,酬应不胜其扰,则耐劳为要;与我辈者,或以声气得利,在我后者,或以干请得荣,则耐闲为要。”一个“耐”字,曾国藩把官员上下左右的事都说到了,耐人寻味。

    古代有一个官吏想排挤同僚,向老谋深算的师爷问计。师爷一问其言行举止,回答是:“他工作辛勤,但表情轻松;他生活清苦,但操守廉洁;他处境孤单,但不求闻达。”师爷摇头无法。三年以后,再问其言行举止。回答是:“对方工作辛勤,但表情烦恼;操守廉洁,但言谈偏激;不求闻达,只饮酒博弈。”师爷表示还要等一等。又过三年,那人的景况是:“表情倔强,言语沉默,纵酒享乐。”师爷说:“是时候了!他已经觉得不耐烦,开始感觉不值得。”师爷说了三点,其实是一个法:给他制造麻烦。此人依计而行,果然奏效。成功后感悟:“任劳不任怨,无功;任怨不任劳,无用。”不耐烦或耐烦不久,给人以可乘之机。

    耐烦是什么?是干巴枯燥中的虔诚坚守,是众说纷纭中的洗耳恭听,是浮皮潦草中的中规中矩,是责难误解中的任劳任怨,是进退维谷中的坚韧坚持。周汝昌一生只研究《红楼梦》,完成了几百万字的专著,成为著名的红学家。王宝强跑龙套,做杂工,涩不涩?酸不酸?但他从此做起,不抛弃不放弃,终得功成名就。头脑清醒,稳住阵脚,不怨天尤人,不急功近利,耐烦得精品,耐烦出品格,耐烦出不凡。出类拔萃和平庸无为的差别,也许就在那种耐烦上。有些人不喜耐烦,一切都是“急急风”,总想“快进”,搞“复制”、“粘贴”,喜好高速直达,浮躁浮夸浮泛,而“速荣”往往导致“速朽”。

    柏拉图有言:“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生活有时开玩笑,耐得住烦,才体会惬意;历史可能有误会,耐得住烦,才见得水落石出;命运有时捉弄人,耐得住烦,才曲径通幽。曾在《中国剪报》上看过一幅漫画,锅底下柴火旺盛,一个人在锅上边升腾起来,底下一行字是:熬是一种幸福,成功和成熟都是熬出来的。耐烦有时就要熬。作家毕淑敏说:“人生的春是熬出来的,有时犹如熬中药——— 煎熬,这个词有些苦痛,虽不全然如此,却也要摸爬滚打、上下淘洗磨砺一番。”不是逆来顺受,任水漂流,也不是硬碰硬、拧着来,而是“熬”中有辨别有识解,有思想有动作,有跳跃有升华。张翎圆当作家之梦,一熬30年,一部《余震》,终成大家。她说:“如果勉强说我‘成功’了,我想那必定不是因为我的才华,而是因为我的定力和耐心。”许多经典剧目,一代一代传唱不衰,继承中有打磨,越“熬”味越浓,越“熬”越精湛。耐烦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多一份耐烦,就会多一份收获。

    《呻吟语·修身》中写道:“进德莫如不苟,不苟先要个耐烦。今人只为有躁心而不耐烦,故一切苟且卒至破大防而不顾,弃大义而不为,其始皆起于一念之苟也。”“烦”由心生,许多人,热闹烦,冷清也烦;事多烦,事少也烦;好些事,烦也存在,不烦也存在,不是世态怪,而是心态怪。“千病万病,只为有己。为有己,故计较万端。惟欲己富,惟欲己贵,惟欲己安,惟欲己乐,惟欲己生,惟欲己寿。”把为己弄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必然处处生烦。因为众人是社会的主人,不可能万物皆备于身。假如放正心态,心地清澈,洞明世事,那么,一切皆在胸中,总是直面正视,耐心解决,“烦”即退却。耐烦,表现在外,是平实务实,蕴藏于心,是沉潜努力。耐烦的人,能够包容一切人事物境的纷攘,排除干扰,最终干出一番大事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