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析·总结·运用

 精彩教师之家 2012-04-12
分析·总结·运用

                              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223600)  陈卫东

    在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课本上并没有明确给出,但如果我们认真分析和总结,便可得出一些可以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规律或结论。那么,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我们如何去发现这些规律呢?

1、直接从书本上给出的条件中寻找规律

课本上有时只给我们一些例题,但是没有明确总结出计算公式,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总结,然后在解题中加以运用。

11高中生物必修“生物的进化”一章中讲到抽样调查中的基因频率计算问题,根据课本上的例题我们很容易总结出抽样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

A=AA个体比率+Aa个体比率/2

a=aa个体比率+Aa个体比率/2

12高中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一节中,谈到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时,相关计算虽然也举过一个例子,但也没有明确总结出公式,我们可以总结得出:

N=(第一次捕获并标记总数×第二次捕获总数)/第二次捕获个体中已被标记数

2、注意隐含规律的发现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不少内容课本上只是给出了一些直观结论,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直观结论推导出一些其他结论,然后再将这些结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21在“DNA结构和复制”内容讲解中,课本上只是告诉我们ATCG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从而可以得出在DNA双链分子中A=TC=G。我们还可以由此推导得知:

1)不能配对的两个碱基之和,占该分子碱基总数的50%

2DNA分子中其中一条链中(A+T)或(G+C)占该单链碱基总数的比率为m时,则在另一条链及DNA双链中,其相对应的比值也是m

3DNA分子中的一条链中不能配对的两个碱基之和(A+G)占该单链碱基总数的比率为n时,则另外一条链中,其相对应的比值是1n,在DNA双链中此比值为1/2

4DNA分子中一条链中不能配对的两个碱基之和(A+G)与另外两个不能配对的碱基之和(C+T)的比值为a时,则另外一条链上其相应的比值为1/a,在双链中的对应比值为1

22关于减数分裂。

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组合的方式:根据细胞中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时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方式为120)种;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组合方式有221)种;有3种同源染色体时的组合方式为422)种……n对同源染色体组合方式为2n1种。

2)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数: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一种非同源染色体组合方式可以产生两种配子,所以性原细胞中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时,通过减数分裂可以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n1×2=2n(性原细胞充足的情况下)。

3、要善于从解题中寻找规律

有很多规律需要我们在解题时寻找,再运用于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氨基酸缩合后的平均分子量。

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后的平均分子量可以根据我们的解题经验总结得出:

蛋白质分子量=nA18(nm)

注:A为氨基酸平均分子量,n为氨基酸总数,m为肽链数

32 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连续交配后代比例。

1)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n次,在Fn代中,纯合体的比例为:

根据我们的解题经验,我们知道F1中纯合体比例为1/2F2中纯合体比例为3/4F3中纯合体比例为7/8……Fn中纯合体比例为11/2n

2)将Dd自交,在F1中选择显性个体让其自交得到F2,在F2中再选择显性个体让其自交……Fn代中,能够稳定遗传的显性个体占所有显性性状个体的比例为:

根据我们的解题经验,我们知道,F1中,DD/DD+Dd=1/3F2中,DD/DD+Dd=3/5F3中,DD/DD+Dd=7/9……Fn中,DD/DD+Dd=2n1/2n+1);

3)将Dd个体自交,在F1中选择显性个体让其自由交配(自交和杂交)得到F2,在F2中再选择显性个体让其自由交配……Fn代中,能够稳定遗传的显性个体占所有显性性状个体的比例为:

根据我们解题的经验,我们知道,F1中,DD/DD+Dd=1/3F2中,DD/DD+Dd=2/4F3中,DD/DD+Dd=3/5……Fn中,DD/DD+Dd=n/n+1);

4、根据课本前后知识联系总结得出

41基因控制蛋白的合成: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首先以DNA分子的1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mRNA中相邻的3个碱基(密码子)决定1个氨基酸,所以DNA分子中碱基数、mRNA中的碱基数和合成氨基酸数三者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为:DNA分子中的碱基数:mRNA中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

42自由组合规律讨论的是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多对相对性状,它是建立在基因分离规律基础之上的,基因分离规律的结论在自由组合规律中可以加以运用(如从基因分离规律中我们知道,Dd自交可以产生DDDddd3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的后代。在自由组合规律中,AaBb自交代中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依此是:AAa后代基因型3种,表现型为2种;BBb后代基因型为3种,表现型为2种。因此AaBb自交后代中的基因型为3×3=9种,表现型为2×2=4种;AaBb×aaBb后代的基因型是2×3=6种,表现型是2×2=4种)。可以概括为:多对基因的两个个体杂交,其后代中:

1)基因型数=1组基因杂交后代基因型数×第2组基因杂交后代基因型数×第3组基因杂交后代基因型数×第n组基因杂交后代基因型数(如AaBb自交后代中的基因型为3×3=9种)。

2)表现型数=1组基因杂交后代表现型数×第2组基因杂交后代表现型数×第3组基因杂交后代表现型数×……第n组基因杂交后代表现型数(如AaBb自交后代中的表现型为2×2=4种)。

3)后代中某一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1对基因个体所占比例×第2对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第3对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第n对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如AaBb×aaBb后代中aaBB基因型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4=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