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生物选修1答卷
2012-04-12 | 阅:  转:  |  分享 
  
1.解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它是兼性厌氧型生物。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而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甲装置内是葡萄汁,装瓶时留出大约1/3的空间,既利于酵母菌进行繁殖,又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在无氧条件下产生CO2,可以被NaHCO3吸收。在发酵过程中,为了及时排出CO2,又防止杂菌污染,因此,每隔12h左右需要将瓶盖拧松一次。答案:(1)兼性厌氧型(2)18℃~2530℃~35(3)葡萄汁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每隔12小时左右(一定的时间)将瓶盖拧松一次既能及时吸收(发酵产生的)CO2,又能减少被杂菌污染的机会(4)既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解析: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将优良的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既可以增加毛霉的数量,又可以避免其他菌种污染。豆腐中蛋白质含量较多,毛霉体内可产生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用盐腌制时,必须控制盐的用量;配制卤汤时,一定要注意酒的含量。答案:(1)可以增加毛霉数量并且可以避免其他菌种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2)蛋白质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3)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变质(4)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变质;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

.解析:大米经过蒸熟以杀灭杂菌,在淀粉酶作用下,淀粉先被分解为糊精,然后分解为麦芽糖、葡萄糖,这一过程可以用碘液检测,原因是淀粉遇到碘会显蓝色。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如果玻璃发酵瓶完全密闭,则可能引起爆裂。泡菜发酵过程中,主要是乳酸菌活动,其中产生的乳酸最多,还有亚硝酸、醋酸等。

答案:(1)①碘液②酵母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O2,使瓶内压力升高而可能引起爆裂③醋酸需要(2)乳酸(或有机酸)比色玫瑰红作为对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对泡菜制作过程的掌握情况。解答时充分调动对泡菜制作过程的记忆并联系题干所给内容做出正确解释。

答案:(1)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使细胞渗透失水,另外细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2)310(3)不合理应将三个坛中每次测定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分别记录,求出平均值,然后以时间为横坐标,亚硝酸盐的含量为纵坐标画出一条曲线实验组越多,数据越真实

(4)防止杂菌的污染;在腌制过程中注意腌制的时间,控制好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都易使细菌大量繁殖导致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解析:(1)因为纤维素分解菌与耐热菌有不同的生活习性,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故要根据目的菌株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2)因为葡萄糖是能被微生物直接利用的有机小分子,所以如果将其中的纤维素粉换成葡萄糖,纤维素分解菌及其他细菌会生长繁殖得更快,故菌落数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3)因为稀释涂布平板法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故该法可根据稀释体积计算每克样品中的细菌数,而平板划线法则不能这样,所以本实验宜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答案:(1)根据目的菌株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2)葡萄糖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数(3)稀释涂布平板平板划线法难以根据稀释体积计算每克样品中的细菌数

.解析:培养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以及水分等。另外,培养基还应具有适宜的pH、一定的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及合适的渗透压等。培养基在使用前要进行彻底的灭菌,多采用高压蒸汽灭菌。通过观察培养基上菌落的多少,可确定湖水细菌污染的程度,含高浓度NaCl的培养基可筛选出耐盐的细菌。

答案:(1)氮源(碳源不作要求)碳源无机盐水(2)高压蒸汽灭菌(3)恒温培养箱无菌水(4)多高(5)盐(或NaCl)选择培养基

.解析:富集培养的培养基是一种选择培养基,可用于具有某种代谢特点的微生物,本题就是为了选择出能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该实验的培养基的碳源为对羟基苯甲酸;全过程包括筛选→扩大培养→纯化→鉴定。

答案:(1)选择培养基对羟基苯甲酸(2)利用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经富集培养,选择出能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3)增大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4)对羟基苯甲酸(5)对照实验说明通过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目标微生物(6)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烧红的接种环在空气中冷却,同时打开皿盖挑取菌种接种到试管中,并塞好棉塞,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杀灭残留物

.解析:(1)凡能提供所需氮元素的物质为氮源,牛肉膏、蛋白胨均含氮元素。

(2)在配制培养基时营养要协调,按所培养微生物对各种成分的需求确定;在加入琼脂后,要不断搅拌,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3)玻璃器皿的灭菌应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条件下,灭菌15~30min。若棉塞上沾有培养基,易被杂菌污染,应作废。(4)不加水,无从谈起高压蒸汽,还有可能损坏设备。(5)酒精灯外焰温度高,灭菌效果好。灼烧后待冷却再蘸取菌种,否则会烫死菌种造成实验失败。

答案:(1)蛋白胨、牛肉膏牛肉膏(2)比例用玻棒搅拌琼脂糊底引起烧杯破裂

(3)高压蒸汽灭菌锅12115~30min废弃(4)适量水(5)外冷却4

.解析:单核期花粉对离体刺激最敏感,选该期成功率最高;花药培养产生单倍体的两种途径则是取决于激素的种类和不同浓度配比;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外植体脱分化和再分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答案:(1)单核(2)胚状体愈伤组织(3)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由细胞团发育成植物幼苗需经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两个过程;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中应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为诱导根或芽的分化还应加入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两种植物激素,并保证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

答案:(1)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2)组织(3)矿质元素植物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光照、氧气无菌(4)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解析:(1)植物组织培养需要营养物质,主要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如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蔗糖等)等。(2)脱分化(或去分化)是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此过程细胞进行有丝分裂。(3)经过花药培养得到的植株为单倍体,表现为高度不育,对茎尖或花粉用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加倍后,则恢复可育性。(4)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

答案:(1)水、大量元素、微量元素、蔗糖、琼脂、植物激素、有机物等(任答三种即可)(2)愈伤组织或胚状体有丝分裂(3)单倍体秋水仙素(4)植物激素

12.解析:(1)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叫外植体;

(2)植物组织培养的核心过程是脱分化与再分化,脱分化指由分化状态变为未分化状态,再分化指由未分化状态变为分化状态;

(3)仔细分析所给示意图,可知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浓度比为1时,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大于1时利于细胞群分化出芽,小于1时利于细胞群分化出根;

(4)生长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除需要生长素外还必需细胞分裂素,二者共同起作用;

(5)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利于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答案:(1)外植体(2)去分化(脱分化)(3)①未分化细胞群经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②当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大于1时未分化细胞群分化形成芽

③当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小于1时未分化细胞群分化形成根

(4)促进细胞的生长(伸长)、分裂和分化细胞分裂素

(5)组织培养形成试管苗的过程属于无性生殖,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解析:在制作工艺中必须对原材料消毒,这样才能保证后续试验的成功。KMnO4是强氧化剂,可以起到对苹果的消毒作用。答案:(1)消毒果胶酶吸附未被固定的酶等(2)AB阀1乙醇浑浊(沉淀)慢(3)重复

.解析:通过分析图甲可知,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更强且应用范围较广。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此时酶活力最高,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包埋不紧密,酶分子容易漏出,数量不足,因此酶活力较低。由于小麦酯酶分子很小,很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因此固定小麦酯酶不采用海藻酸钠直接包埋,而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用交联法固定。

答案:(1)固定化酯酶比游离酯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更强且应用范围较广(2)3%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包埋不紧密,酶分子容易漏出,数量不足(3)3(4)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解析:(1)污垢中的血渍、奶渍、油污、土豆泥的主要成分分别是蛋白质、蛋白质、脂肪、淀粉和纤维素,因此要在洗衣粉中添加相应的水解酶。(2)蛋白酶能将蛋白质水解为易溶于水的多肽和氨基酸,使衣物清洁。(3)洗衣粉中添加的酶是蛋白质,在高温时会变性失活,而且酶的催化活性受温度影响,在30~50℃时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4)实验设计中的1、2两组或3、4两组只是在洗衣粉种类上不同,而1、3两组或2、4两组则只有温度不同,这体现了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若1号实验组和2号实验组的洗净时间接近,说明1号中的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可能是酶失活。(5)毛织品和蚕丝织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能被蛋白酶水解,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

答案:(1)(碱性)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2)多肽(氨基酸)(3)酶的催化受温度影响,30~50℃是洗衣粉中的酶的适宜温度范围(4)①单一变量、对照②洗衣粉中的酶变性或失效(答案合理即可)(5)②④

.解析:实验的目的是检验洗衣粉中是否含有蛋白酶;由图中曲线可以得知,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约为45℃,酶在高温下其结构会被破坏,导致其活性丧失。

答案:(1)检查该洗衣粉是否含蛋白酶(2)①45℃②在75℃时酶的活性已丧失③胶片上的蛋白膜消失所用时间的长短(3)蛋白酶能将污垢中的蛋白质分解为易溶于水的小分子

(4)酶本身无毒,含量少,又能被微生物分解,不会引起富营养化,对环境无污染

.解析:由题图可知,RNA→DNA为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都是DNA复制过程,需要DNA聚合酶。PCR扩增使用的某些酶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嫩肉粉中含有木瓜蛋白酶等。答案:(1)逆转录酶(2)稳定(3)DNA聚合酶催化过程的酶耐高温(4)B

.解析:鸡血细胞没有细胞壁,而且细胞内DNA的含量较高。如图A所示,鸡血细胞液中加入蒸馏水后,细胞内渗透压较高,则鸡血细胞吸水而涨破。如图B所示,溶液中加入2mol/NaCl溶液,DNA溶解而杂质析出。如图C所示,加入蒸馏水后,溶液浓度会降低,当浓度降至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而析出。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呈现蓝色。

答案:(1)DNA(2)使血细胞吸水涨破,释放出核物质DNA(3)使DNA溶解于NaCl溶液

(4)使DNA的溶解度下降而析出(5)二苯胺蓝

.解析:分离提取血红蛋白的实验流程大致是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四个步骤。柠檬酸钠属于抗凝剂。血红蛋白是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是依据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来进行的。

答案:(1)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2)防止血液凝固血红蛋白的释放去除杂蛋白离心后的上清液没有黄色低速短时间离心,如500r/min离心2min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使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一同沉淀,得不到纯净的红细胞,影响后续血红蛋白的提取纯度(3)去除相对分子量较小的杂质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大分子则保留在袋内(4)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蛋白除去血红蛋白呈现红色在凝胶色谱分离时可通过观察颜色来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收集洗脱液,这使血红蛋白的分离过程非常直观,大大简化了实验操作。

.解析:(1)变性的实质是DNA双链解旋;延伸的实质是以DNA单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的过程。(2)由于PCR原理为DNA双链复制,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所以无论复制几次,模板链一直存在于2个DNA分子中。DNA复制的数量变化是指数式增长方式。(3)由(A+T)/(G+C)=1/2可知AT∶G∶C=11∶2∶2,所以A的比例为1/6,在一个DNA分子中的数量为3000×2×(1/6)=1000个,5次循环的DNA数为32个,所以就原料合成的DNA数相当于32-1=31个,至少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31×1000=31000个。(4)画图的关键是注意引物A、B的位置和所对应的模板链。

答案:(1)模板DNA双链解旋形成单链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原料脱氧核苷酸聚合形成新的DNA链(2)22230(3)31000(4)如图



.解析:胡萝卜素是一种橘黄色的脂类物质。根据胡萝卜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的这一性质,可采用萃取法来提取胡萝卜素,提取效率与原料颗粒的含水量成反比。提取的基本流程为粉碎、干燥、萃取、过滤和浓缩。在胡萝卜颗粒的加热干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加热的温度和时间,以防胡萝卜素因温度过高和时间过长而被分解。提取的胡萝卜素用纸层析法进行鉴定。

答案:(1)橘(橙)黄亲脂性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胡萝卜素是脂类物质(2)萃取萃取过滤浓缩(3)温度时间温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4)纸层析标准样品(5)反

.解析:(1)水中蒸馏可能发生原料的焦糊问题,而且可能使某些有效成分高温水解,凡存在上述问题的应考虑萃取法或压榨法。

(2)用压榨法从柠檬果皮中提取柠檬油时,应用石灰水充分处理,以提高出油率,防止压榨时滑脱等。为了使油与水易分离,还应加入小苏打和硫酸钠。

(3)柠檬油作为一种天然的杀虫剂有其优点:对人、畜无毒,对植物无毒,不污染环境。

(4)防治害虫的方法可结合其他生物学知识来解答,其方法较多,如利用生物天敌防治,利用性外激素干扰其交尾或诱捕,运用生物工程如基因工程或诱变育种培育抗虫作物品种等。

答案:(1)强有机溶剂轻(2)萃取压榨机械压力

石灰水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压榨时果皮滑脱,提高出油率0.25%的小苏打和5%的硫酸钠使精油易与水分离过滤除去固体物和残渣除去石灰水

(3)对人、动物、植物均无毒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4)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害虫运用生物工程培育抗虫品种作物利用激素影响昆虫的发育

.解析:(1)应根据原料特点来选择提取方法。根据玫瑰精油挥发性强,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蒸馏法,而玫瑰精油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对玫瑰精油还可以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2)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测的是蒸气温度,应使水银球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下沿相平;冷凝管进水口在下,出水口在上,与蒸气流向相反。(3)要提高产品品质,应严格控制蒸馏温度,适当延长蒸馏时间。答案:(1)萃取简单易行,便于分离(2)温度计位置错误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与烧瓶的支管口下沿相平进出水口错误应进水口在下,出水口在上(3)严格控制蒸馏温度适当延长蒸馏时间

.解析:蒸馏法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玫瑰油是从玫瑰的花瓣中提取出来的,挥发性是很强的。杏仁油是从杏仁中提取出来的,加热时易焦糊,所以不宜用蒸馏法,主要用压榨法。

答案:(1)蒸馏法无水硫酸钠3%(2)压榨法(3)萃取剂的性质和用量(4)切碎可以增加与萃取剂的接触面积浓缩

1.(2010·北京高考)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D.酵母菌装置放在45处

解析: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发酵装置不需要接受光照,发酵时也不能通入空气,一般将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答案:B

.(2010·江苏高考)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和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B.过程和都只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和都需要氧气的参与D.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解析:过程有氧无氧条件均可以发生,过程只能发生在无氧条件下。在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在酵母菌线粒体内进行。为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需要氧气参与,需要氧气参与。过程、、为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最适宜温度约为20°C左右;的最适宜温度为30~35。答案:C

.·广州模拟)关于醋酸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醋酸菌为严格的好氧菌B.醋酸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

C.醋酸菌能形成芽孢D.醋酸菌能将淀粉分解为醋酸

解析:醋酸菌是一种好氧型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短时间无氧便会引起醋酸菌的死亡,所以醋酸菌进行严格的有氧呼吸。醋酸菌不能形成芽孢。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但不能将淀粉分解成醋酸。答案:A

4.(2011·广州模拟)消毒和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灭菌是指彻底杀灭微生物使其永远丧失生长繁殖的能力。消毒仅指杀死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无害。下列哪些事物适用于消毒处理()皮肤饮用水牛奶注射器培养皿接种环培养基果汁酱油手术刀

A.B.C.D.以上全部解析:消毒指用比较温和的方法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适用于那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果汁、酱油,这样可以使其中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另外对要求不是很严格的皮肤、饮用水也用消毒的方法处理。而对于严格要求的接种环、手术刀等必须进行灭菌处理。答案:A

5.(2009·安徽高考)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解析:配制培养基时要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防止杂菌污染;培养微生物时要选择适宜的温度37,持续时间24~48小时;土壤中微生物的量相对稳定,由于实验原因,很容易引起数量的剧烈变化,所以要选择30~300左右进行计数。答案:D

.(2011·苏州模拟)花粉植株能否诱导成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因素是()

A.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B.就同一种植物来说,所选植株的生理状况

C.接种密度D.材料的低温处理效果

解析:花粉植株能否诱导成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B项中植株的生理状况,C项中接种密度,D项中低温处理效果,但主要因素是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答案:A

.(2009·江苏高考)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B.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控制好pH、温度和溶解氧C.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需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

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的作用只是作为反应底物

解析:固定化酶不像普通酶那样对环境要求那么高,耐受性比较好,和溶解氧没什么关系;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不需要提供营养条件,固定化细胞发挥作用需要;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的作用既作为反应底物也作为碳源来调节酵母菌的代谢方式。答案:A

.(2010·江苏高考)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迅速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制备混合液

B.图1中X溶液为CaCl2溶液,其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

C.图2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

D.图1中制备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解析:熔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与活化的酵母细胞混合;图1中氯化钙溶液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图2中要进行搅拌以使培养液与细胞充分接触;图1中制备的凝胶珠要经过洗涤再移到图2装置中。答案:A

.(2011·徐州调研)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果胶酶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可能产生果胶酶果胶酶特指分解果胶的一种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用于去除植物细胞壁组成果胶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苷酸A.B.C.D.

解析:果胶酶并非分泌到细胞外的酶,并非所有的细胞均可产生果胶酶;果胶酶是一种复合酶,它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及果胶酯酶。答案:C

.(2010·徐州模拟)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的浓度越低,DNA的溶解度越大B.人的血液不可代替鸡血进行该实验

C.柠檬酸钠的主要作用是加速血细胞破裂D.利用DNA易溶于酒精的特点可除去DNA中的部分杂质解析:人是高等哺乳动物,其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该实验。A项NaCl溶液浓度在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高于或低于此浓度,DNA的溶解度都会增大;柠檬酸钠的作用是抗凝血;DNA不能溶于酒精中。答案:B

.(2011·广州模拟)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技术是蛋白质研究的重要技术。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根据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特性,可将样品中各种不同的蛋白质分离B.根据蛋白质所带电荷性质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等,可通过电泳分离蛋白质C.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可通过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D.根据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密度不同,可通过离心沉降法分离蛋白质

解析: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则可以透过半透膜,因此可以将蛋白质和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分离。答案:A.(2010届青岛质检)下面是家庭酿酒的具体操作过程:先将米煮熟,待冷却至30时,加一定量的“酒药”与米饭混匀后置于一瓷坛内(其他容器也可),在中间要挖一个洞,加盖并简单密封后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18~25左右)12h即成。现请你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以下问题:(1)先将米煮一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冷却后再加“酒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米饭中央挖一个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庭酿造米酒过程中,总会发现坛内总是先“来水”后“来酒”。先“来水”的原因是_______;后“来酒”的原因是___________,“来酒”过程的生化反应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

(4)制作过程并未对用具专门进行灭菌,坛口也未严格密封,但一般情况下,坛内的米饭不会被杂菌污染,试简要阐明理由:

发酵前期(初始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酵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推测,在此酿制过程中,坛内物质的重量会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俗语“一坛子好酒叫你弄酸了”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不会做事,这句话背后蕴含了什么生物学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将米煮一煮是杀死其他杂菌,防止其他杂菌污染发酵液;煮后冷却至酵母菌的最适温度18~25。(2)米饭中央挖一洞,密封后,提供有氧环境,以利于酒药中的酵母菌的大量繁殖,增加菌种的数量。(3)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水和CO2,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所以先有水后有酒。(4)初始阶段,先煮熟,杀死某些微生物,温度控制在18~25有利于酵母菌生长繁殖,而不利于其他微生物生长繁殖。发酵过程中,由于酒精的产生,易使发酵液呈酸性,不利于其他微生物生长繁殖。

答案:(1)杀死其他微生物防止酵母菌受热而死亡

(2)提供有氧环境,利于酵母菌繁殖

(3)开始有氧呼吸,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后期造成无氧环境,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2C2H5OH+2CO2

(4)煮熟杀死了一些其他微生物,18~25不适于其他微生物繁殖,而酵母菌的大量繁殖占据了生存空间

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大多数其他微生物无法适应而受抑制

(5)减轻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有CO2产生,生产过程中不断排出CO2

(6)体现了酒变醋的发酵过程





















1

生物选修1复习题答案







献花(0)
+1
(本文系胡秋平读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