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导子女学会“担心”

 月未圆书斋 2012-04-13

教导子女学会“担心”

    很多子女未尝“担心”滋味,往往兴之所至时,便任意妄为,不惜与父母对着干。故此,在小孩子懂事后,父母便应教导子女学会“担心”。

    记得十岁的小龙放学后,说要到同学家里做专题研习,他估计六点左右便能回家,可是于七点还没到家。

    我正在担心着,眼见大龙忧心忡忡,不断地打电话找相熟的同学问小龙的踪影,更询问可有小龙的进一步消息?六岁的小凤也追问:“二哥呢?天黑了,他为什么还不回来?”

    对子女的品德教育,父母能把握情景进行教诲,永远是胜过千言万语的说大道理?

    大龙没有问到小龙的其它消息,便询问妈妈小弟发生了什么事?他会不会有意外?

    我见大儿子随时留意弟妹的动向及加以爱护,给他高度的嘉许。借此机会,让他说出感受。

    他给的答案就是如此真实:“我心跳动得很厉害,很害怕。我所有能找的同学都给他们通过电话,有些同学说小弟五点便离开了,他说他是立即回家的?”他怕小弟可能出了意外。

    我捉紧时机,向子女说明“担心”是怎么样令人难受。只要过时不见,脑子就会胡思乱想起来,坐立不安?所以,预定时间如有什么变更,便要尽快通知家人,免得家人挂念?

    你的家庭有没有类似个案发生?

    最重要的是我们捉紧如此难得的机会教导孩子,使他们明白“担心”给人的折腾和不安。点醒他们这是“爱”和“关怀”的表征。盼望他们常常记得:“我以后一定会准时回家?”

    我希望父母借着一次迟归事件,与子女探讨人对“允许延误时间”的心理关口,表现担心发生意外的惊惶,及使他们明白家人的语气和用词也是出于“关心”和“担心”。使他们有所感触和领悟,对父母之苦心也能体会。

    如有“关心”和“担心”作为根基,那么两代之间,很多问题也可以沟通和磨合。事情的发展,也不致令大家痛苦和内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