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钓鱼谚语说得好:“春钓滩,夏钓荫,秋钓潭,冬钓阳。”说明春天钓鱼在浅滩好。钓鱼人所谓的“浅水”,指小水面,一般的塘、堰、淀、池、沟、渠等鱼类活动的场所,水深1米以内的水域。与之相应的,2米以上的谓之“深水”。
春天一到,太阳从南回归线向北移,日渐长,夜渐短。许多水生植物在浅水中产生;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也先在浅水中开始生长繁殖。浅水中氧气较深水丰富,许多以水生植物、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到浅水中觅食,肉食性鱼类也来了。
当然,所谓“浅水”,是与深水相对而言的,是看水情、鱼情的变化而定,不是越浅越好。如果水域水草多,水因浮游生物多,鱼儿多而较混浊,那么,20至50厘米深的浅水,照样可以一条一条地钓上鲫鱼、鳊鱼,甚至可以钓上1至2公斤重的鲤鱼。
有人曾在春日里,在30多厘米的浅水中,眼见芦苇丛和水草边鲤鱼背鳍和红红的尾鳍在翻动,打窝子垂钓,照样把1至2公斤重的鲤鱼一条一条地钓上来。其实,新生嫩浮萍正是鲫鱼、鲤鱼等最好的食料。它又吸收阳光热量,不断向下方水中扩散,不断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放入水中,使浅水暖融融,氧气足,食物多。鱼儿经过一冬的饥寒,怎能不争先恐后地到这里觅食?
我们这时站在浮萍丛边,可以听见鱼的咂嘴声,可以看到鱼嘴、鱼背不断地将浮萍拱起。这不仅说明这浇水中鱼儿多,而且食欲旺盛。在这种浅水中拔个窝子打些食料,可连钓连上,收获颇丰。
有些水域水很清,1米左右的水一眼可以看到底,说明这片水域很冷,浮游生物还没繁殖,或鱼儿太少,或受到污染。虽然也是浅水,有时可以看到鱼儿游动,但也很难钓到。如果一定要排队的话,鲫鱼、麦穗、“船丁”、鲤鱼等往往是初春、仲春野外可钓(咬钩率高)的鱼。
链接:
春钓条件的选择
钓具:
软竿、细线、鱼钩小。春钓宜用手竿,竿宜软,5.4至6.3米长为好。
浅水:
春天,垂钓应选择在浅水区、岸边、滩头、水草处才能钓到鱼。
活水:
活水带来食物和新鲜氧气。鱼爱在活水区,钓点应选在流动的活水边、进水口的两旁、水草处施钓。
草洞:
鱼儿常在水草底下栖息、寻食。钓点选择草洞、草边,能有较好的收获。
南风:
春日刚刚变暖。东风、东南风、西南风都好钓鱼,西风、西北风不宜钓鱼。
春钓应选择南风有阳光的天气,或久晴初下雨,又刮一二级南风时,正是春天钓鱼的大好时光。
荤饵:
鱼儿经过漫长的冬休静卧之后,在阳光的照射下,气温回升,腹中空虚,迫切需要填补饥肠。鱼类所需的素食,大部分还没有生长出来。所以,一般杂食性鱼类,都靠寻觅荤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