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读《史记》后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懂得其中奥妙的,激流勇退,功成身隐,如范蠡、张良之流;不解或不信个中玄机的,下场之惨烈,五千年谁人与悲?文种、韩信……后继者无数。 春秋战国、秦汉之际,还只是人类刚刚有文字,可以凭文字历阅前人事为今人鉴的伊始,比起人类后来浩如烟海的对历史一次次的总结,可以说犹如孩童之于老于世故的成人,然而,不论历史的车轮滚了多久,也不论后人读了多少次历史,总是还有许许多多人死于鸟尽弓藏。世人不是不知这一道理的,但或对当时的一朝繁华所不舍,或为后日取己性命之人有如真心般的诚挚语言所迷惑,于是白白枉送了英雄一生,日暮穷途。 犹记当日与几个朋友在一起看某个历史剧,剧中那个皇帝坐稳龙椅后,便开始大肆杀戮功臣,我们中的几个人由是忿忿不平,纷纷口诛。这时突听一位仁兄抱臂冷冷发言:“我若是他,也当如此。”我们一阵哗然,然从剧中回到现实想一想,谁也不禁默然,成大事者当如此,非成大事者凶残或不讲仁义,而是你能怎么讲呢?若真兑现危难或贫贱之时许下的诺言,他会担心这个人会不会在外面乱讲话,又担心他的权力与影响力会不会太大,甚至还担心自己来之不易的江山会不会易于他人之手?这不是没可能的,你若不除去他,也许他有朝一日会除去你呢?善恶公私只在人的一念之间,万一他哪天私欲膨胀了呢?自己将情何以堪?因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灭了他再说,反正死人是最安全的,而且还可以从此以后不用一天到晚去猜测他对己是不是忠诚不二,如此美事,何乐不为?所以大多君王成事之后,也不去想与己共过患难,为己立过大功的人是否对己无害。想这么多干吗?干脆斩草除根,何其干脆利落!做了冤大头的只有那些至死不瞑目只是大叫“鸟尽弓藏”的人,其实他们该反省反省自己,也该换个位置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如此,便不用去想对方对自己也许不至于用了就丢吧?而应干脆如帝王般,也不去猜想对方对己会怎样,不如完事之后赶紧撒开两丫子便跑,既能保住小命,又能名垂青史,引得后人无限景仰,直叹佩服佩服,非有大智慧不能为也。其实有何智慧?比起当年在战场上的运筹帷幄,风云叱咤,此不过抛却一身荣华而已,有什么好赞美的?其区别不过在于当年战胜的是别人,而如今战胜的是自己——自己的私欲。然而自古以来人战胜人易,战胜己难。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大谬也,害死你的,不过是你自己而已。 沧海桑田,涛走云飞,今人再难见古人事,今人亦难为古人事,然掩卷之余,令人亦不胜唏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