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了一通,今下午认真思考了下光圈控制,想: 1、光圈可以分为3组: 1.4 2 2.8 ————1组:人像 4 5.6 8 ————2组:人文 11 16 32 ————3组:风景 最常用的是5级: 2.8 4 5.6 8 11 2、快门速度也可以分为3组: 1/8 1/15 1/30 ————1组:慢速 1/60 1/120 1/250 ————2组:中速 1/500 1/1000 1/2000 ————3组:快速 最常用的也是5级: 1/30 1/60 1/120 1/250 1/500 3、而nex5可用的感光度保守说也有5级了: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我把它划分的很概括,真正的使用是宽泛的交叉的,也是灵活的。概括的好处是可以比较容易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1光圈、2快门、3感光度控制了曝光,常用的也就是这5*5*5的组合。 曝光就是这5*5*5的组合,这三项如何能形成合理的组合呢? 1、光圈大小是决定景深的一项主要元素,决定了画面的虚实,这点,通常是三项中最重要的。 2、快门速度与动态有关,通常根据主体与环境的相对速度来确定快门速度,需要凝固动态那就选取高速快门,需要产生相对虚实的动态对比那就选取低速快门。 3、感光度是一个灵活的指标,在可以使用的感光度范围内,它可以任意调整,来适应光圈和快门的组合。 我们摄影中重要的是光圈的控制,所以,35/1.4大出这近两级光圈,主要的用途在于景深的控制范围更宽了,景深可以更浅些。而由于它的分辨率的下降主要在边缘,而1.4、2、2.8的用途主要是人像,而人像摄影通常对边缘的要求是很低的,虚化的边缘不见得是坏事,那么35/1.4的大光圈的实用性是几乎没有降低的。因而,现在考虑,35/1.4也许是最后的选择。当然35/2.5更小巧,高画质,低价格,这两款应该是各有特点,不相上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