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视新闻中的问号需三思而后用

 风虎神韵114 2012-04-13
电视新闻中的问号需三思而后用
时间:2011-10-24 09:36:00  作者:;  来源:
  ● 陈向阳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新闻的本源和定义。新近是对新闻时效的要求,事实是对新闻事件真实性的把握。新闻的作用是把最新的信息通过媒体传达给受众,因此,从新闻传播的要求上来讲,新闻信息的传播要求及时快速、表达准确、事实可信。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很难把新闻信息与带有不确定色彩的疑问句联系在一起。问号作为疑问句、反问句和设问句的符号,当前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有泛滥之势。无论中央电视台还是各省市台,新闻报道中到处出现的问号应该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从新闻标题到内容,从图像到音响,在问号的使用上需要三思而后用。
  在一般定义中,问号有表示疑问或反问的意思,在电视新闻中,问号不是不能使用,但是由于新闻的种种界定与限制,在问号的使用上,要恰当、适度与明了。
  
  电视新闻标题中的问号
  在电视标题中,我们时常会看到带有问号的新闻标题,如“谁在推动猪肉价格上涨?”新闻的本意非常明显,这里用上问号是想引起观众的关注与自我判断,新闻通篇分析了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可谓分析到位、全面,但是,用了问号的标题似乎值得商榷。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它的作用是简单、明了、准确地表达出新闻的核心要义,通过新闻标题就能达到知晓新闻主题的作用。如果用了问号,虽然能引起观众的思考以及对答案的期待,但是失去了新闻标题本身的意义,不可多用。
  另外,在一条电视新闻中,往往只有标题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用了问号比较醒目,在观众情感反应上,容易引起观众对问题的思考,但是问号的含义中具有对事实不确定的因素,如果事实明了却用了问号,就有故弄玄虚、故意卖关子的嫌疑。
  
  新闻导语中的问号
  新闻导语是对新闻内容的提炼或是新闻内容的引子,在新闻导语中使用问号,有引导观众去新闻中寻找答案,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的作用。但是在新闻导语中,对问号的使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导语中使用反问或者设置悬念,要做到恰到好处,如果过多地反问,从新闻事实上容易使观众对新闻信息的确定性产生怀疑。新闻导语以主持人口播为主,在播报上要求主持人在语气上、句式断句上更加注意问号的播报方式方法。否则,会因为提问的语气表达不足,从而使观众有一种不知道在听什么的感觉。
  
  新闻稿件中的问号
  在新闻稿件中,有的记者也喜欢用问号来设置反问句,为文章设下悬念。在新闻稿中使用设问句,可以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以剥笋式的表达来层层深入讲述新闻事实,可以解开一个个新闻答案,给人一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感觉。但作为新闻本身,应该是对事实的报道,表达事实需要的是坚定的语气与准确的语言,如果疑问句和反问句过多、过频地出现在新闻事件当中,会对新闻观点的表达产生消极影响。新闻稿件播音的速度较快,问句需要明显的落幅,需要反问的语气,过多则容易产生不断问问题的感觉。再者,电视新闻以画面和声音为主,电视画面与声音单向传播、停留时间短,如果问句过多,答案的内容长,很容易使问题与答案互相交叉混淆。
  电视新闻中问号的使用流行于近两年,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以往固有的媒体通过新闻,把已经明确的价值取向与判断灌输给观众的时代已经不适应当代媒体发展的要求。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渠道,针对某一事件,观众会根据自己的阅历、知识积累与价值观得出自己对新闻事件的判断与看法。电视新闻现在更多地需要与观众能就某一话题形成互动,尽管在技术上,目前的数字技术可以达到互动的要求,但是由于媒体自身互动设置与互动技术的通用性等原因,互动电视并没有真正互动起来。那么,通过什么方式来达到“互动”的效果呢?问号的使用上,可以从心理互动来暂时弥补这个缺陷。当一个人看到一个提问时,心理上会自然产生回答的思索与冲动,正是这种冲动会引起观众对节目的关注,他们想通过新闻内容对问题的回答来检验自己的答案。但是由于电视新闻自身的特性,对问号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问题停留的短暂性导致答案的错位。在电视新闻中,当一个问题提出来时,观众对问题提问点的记忆是短暂的,往往在展示答案阶段,观众已经忘记了问题的内容,从而导致问题与答案不对位。在这个问题上,中央电视台采取了对新闻关键问题打出提示字幕的做法,弥补了这个不足,而在很多省市台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与平面媒体相比,他们对问号使用就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因为报纸等平面媒体具有可反复阅读与推敲的功能,报纸新闻在问号的使用方面就简单很多,读者可以时刻带着问题在文章中寻找答案。
  2.电视画面容易对问题的答案形成干扰。电视画面是电视最具特色的表达方式,通过画面我们可以体验到电视声情并茂的魅力,到位的画面对新闻主题的表现力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问号的使用上,电视画面却容易使疑问句引起歧义,干扰问题的分析。如猪肉涨价新闻,在分析猪肉涨价原因中,其中一个原因是能繁母猪与仔猪的存栏量下降,报道在分析猪肉涨价原因时,标题用的是“谁在推动猪肉价格上涨?”问号很大,但在公布这个“答案”的时候,电视画面里出现却是一大群猪的画面,这与问题答案“存栏量下降”的内容形成干扰。
  3.问号要为突出新闻主题服务,不宜多。在新闻中使用问号要为突出新闻主题服务,问号如果非用不可,建议围绕主题进行设问,要抓住新闻核心内容,进行点睛提问。如果设问在非新闻主题上,容易导致冲淡主题,如果过多,则易使观众摸不着头脑。另外,在导语部分,应尽量少用问句,否则会使整条新闻显得空洞。
  实际上,电视新闻与问号的结合,只是电视新闻报道手段的一种创新,本身不具备对或错的界定。从传统新闻理论来讲,新闻是信息传播最直接的载体之一,它要求准确、直接、清楚地告诉受众新闻事实。而在电视新闻中,因为用文字表达的篇幅较少,仅仅使用语言上的提问,再用配音与画面来回答,从传播效果上来说,这种方式难以给观众留下有效信息,因此,要在文字上做文章。目前用得比较多的几种做法有:一是新闻标题贯穿新闻始末,如果用的是提问标题,观众可以时刻带着问题找答案;二是在关键问题处,出字幕提示;三是就单一核心问题进行提问,用简洁语言进行回答。
  (作者单位:温州广播电视集团)
  来源:青年记者2011年9月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