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课堂 看看国外怎么讲

 我在吗 2012-04-13

 传统的礼仪之邦却忽视了孩子道德的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缺陷,当然过去封建式的礼教教育也有自己的缺陷。眼下我们采取的是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我们也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制度,当然反思的同时,国外上百年的现代教育也在为我们展示现代道德教育方法。且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外国学校的道德课是如何进行的。

  泰国:

  学会“感恩”和爱

  泰国教育部并没有要求学校将道德品质作为一门学科来教授,但泰国无论公立、私立还是教会或普通学校,都设有类似的“感恩”或“祈祷”仪式,将道德品质的抽象概念化为关爱世界的种子悄然播进孩子们的心田。在以佛教为国教的泰国,大多数公立学校都设有介绍佛教简单教义的课程,老师在课上向学生们讲述佛教的由来,各种小故事和有关戒律等等,在这些课上,会让孩子们知道不可杀生、不能撒谎、不要饮酒、善待他人等等佛教教义。

  

  英国:

  不必争当“英雄”

  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称做“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目的不是让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或者争当舍已为人的英雄,而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应该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份子。其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英国人还有个观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他们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老师有责任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这样一个基本概念:如果你靠欺骗方式获胜,那么你其实已经输了,但老师并不是教学生去学老庄的超脱,淡泊输赢结果,相反,英国学校里“输赢”二字总被挂在嘴上,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领略到老师所要传达的信息:你会赢,但不会每次都是你赢,要紧的是享受参与的过程,要紧的是去做自已想做的事。

  

  澳大利亚:

  道德分数也很重要

  在有着75年办学历史的澳大利亚私立堪培拉语法学校,道德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而且授课方式灵活开放,他们不直接身学生灌输道理,也不事先强加给他们什么观点,而是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中,鼓励听众自由发言,发表自已对某事的看法。允许怀疑的、片面的,甚至是反面的观点出现,但学生们通过倾听他人的意见以及反复的思考、讨论和评价,往往会逐渐产生一个比较全面和客观的看法。

  加拿大:

  帮助别人是最好的教育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加拿大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加拿大的家庭对孩子的品行教育是很重视的,他认为,对孩子的品德、培养是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父母平时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加拿大人总是鼓励和支持孩子多去帮助人,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再如,鼓励他们参加学校或慈善机构组织的活动,如为救济贫困孩子捐款等,通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孩子同情弱者、帮助别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意识和美德。

  本组撰稿  刘鹏

  ■专家评论

  道德教育

  也能量化

  由于文化背景、价值观等的差异,各国对德育的范畴、目的要求、实施方法不尽相同。但很多国家注重把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英国和德国的中小学校就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日本针对近年来日益增多的自杀、杀人、破坏自然等现象,在德育课中增加了“对生命的敬畏之念”等内容。

  北大孝敬父母的要求,与各国进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目的比较一致,那就是: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社会公民、树立健全人格、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近些年,在美国文化、价值观的猛烈冲击下,英、法、德等国不约而同地都在本国倡导“寻根”意识,但各国又各具特色各有侧重。

  在国外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社会非常鼓励青少年进行道德实践,很多组织和基金会为高中生提供多种在社区服务上有突出贡献的奖学金。有些高中生的学业并不突出,但因为道德实践表现特别突出而被大学录取了。这种社会道德导向,对青少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