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读心

 杂货店伙计 2012-04-14

 

 

 

 

读书读心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高尔基)“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伏尔泰)“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古往今来,凡是名垂青史或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爱书并从书中汲取了营养的人!

 

    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笔者年轻时曾经这样的认为:或是增长知识,或是提高才干,或是修养自身,或是砥砺品德。不惑之后,觉得以上的那些目的,正确虽然是正确的,但还并不准确、也并不全面,犹如虽然食得肚腹之饱但未得食物之精华一样。那么,读书到底是读什么呢?笔者认为:读书应该是在读心,读作者之心!

 

    读书,读字面中展现的含义,读字词中隐含的含义,读作者在文章中展示的内心,读作者在展示之外那隐藏的内心。

 

    读《论语》,读孔子那颗“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无奈而痛苦之心;读《老子》,读老子那颗“见微知著、及时隐退”的卓见而微奥之心;读《庄子》,读庄子那颗“曳尾于涂中”的坚守而孤寂之心。

 

    千百年来,阅读过《论语》《老子》《庄子》的人,数不胜数,但真正读懂了孔子、老子、庄子之心的人,能有几人呢?实在是寥寥无几的。笔者当然是没有读懂的了!

 

    满眼繁华,功利至上,“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者,又何尝读懂了呢?把书当作工具的人,可能连工具也不懂的;把书当做功利的人,得到的也许是蝇头微利,失去的可能是长久的利益!

 

    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岂独孔子之慨叹!“天下相知者少”,岂独曹孟德之怅惘!

 

    倘若读书轻易就能读懂贤哲之内心,明晓贤哲之情感,那么,贤哲之人就不会发出痛苦的呼喊。孔子就不会在临终前慨叹:“吾道穷矣!”老子也不会说:“自知者智,知人者明。”庄子也不会说:“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依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与周与?”(《庄子·齐物论》)

 

    司马迁也不会在倾注了自己的父亲与自己两代人毕生心血而著成《史记》之后说:“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曹雪芹也不会在“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著成《红楼梦》之后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伯乐也不会在俞伯牙死后而摔琴的。

 

    繁华之耀眼,浓艳之青紫,似将充盈海内,无所不能。耀眼之繁华,似阳光下之冰山。谁又知繁华之逝去,其萧条,其惨苦,令人目不忍视。谁又知繁华之逝去,如美人之迟暮、将军之老病、夕阳之西下,其凄凉,其凄清,令人欲哭无泪!繁华常常是外在,而外在常常并不真实。

 

    读书读心,或体味,或感悟,或去伪存真,或探幽寻隐,极其艰难!书中展示的作者之言,有言真而行真者,有言伪而行真者,有言真而行伪者,有言伪而行伪者。

 

    子曰:“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

 

    听他人之言词,应该听言词中隐含之音,而不能听外在之言词。欺世盗名而满口仁义者,比比皆是。以退为进,口中说否而手早已经伸出的人,也大有人在。读书亦是如此!

 

    读书,倘能读其心,方可悟书之本真、人之本色。用心去读去品,那些矫揉造作者、虚饰掩藏者,莫不毕现。

 

    读书读心,除用心之外,还需要生活的阅历与积累。“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张潮《幽梦影》)

 

    鲁迅说:“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为了忘却的纪念》)鲁迅读向子期《思旧赋》由不懂到懂,个中艰辛,恐怕不是常人所能体会的。

 

    嵇康临终前“《广陵散》于今绝矣”之慨叹,其慨叹的可能不仅仅是《广陵散》那一支曲子,个中深意,体会者又能有几人呢?有人说,嵇康之所以惨死,是因为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持此观点者,数百年来,可能有一些人的。但持此观点的人,其理解可能过于肤浅了。纵使嵇康不写《与山巨源绝交书》,恐怕也难逃一死的。读懂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其临终前之慨叹,数百年来,能有几人呢?嵇康之叹,令无数后人惭愧!

 

    笔者对于部分篇章,也曾数次读过,或完全不懂,或一知半解,或以是为非,或以非为是。年过不惑,渐悟端倪,虽依然可能未得文章之要领,但对于部分段落或语句,已经有了不同以往的体会。虽依然可能是以是为非或以非为是,但多多少少有了一点点自己的心得。以吾心之体彼心,虽时空仍相距甚远,但心与心之间或许近了一点点。

 

    郑国人说孔子是“丧家狗”,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圣人也有痛苦而无奈的时候。圣人的“欣然”,是苦涩的欣然,是无奈的欣然!那个郑国人,是孔子的知音!虽然史书上没有留下那个郑国人的名字,但他一定是当世的贤哲,隐居的贤哲!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诸葛亮《出师表》,虽是旷世之佳作,但均是不得已之文。无论是奸雄,还是英杰,均有难言之苦衷。曹操与诸葛亮,其内心之苦衷均难以说出,不得已而作此文!无论是时人,还是后人,倘未能明此,纵然读了,可能依然还是一知半解的!

 

    鲁迅读懂了年轻时没有读懂的向子期的《思旧赋》,鲁迅是值得崇敬的,向子期也会欣然的,时空虽远,但鲁迅是向子期的知音。

 

    读古人之心难,读现代人之心,又何尝容易!

 

    很多人都得到过鲁迅的文学滋养与熏陶,但读懂鲁迅的又有几人呢!鲁迅曾经说主要采用两种战术:一是所谓壕堑战,二是所谓横着站。鲁迅在给杨霁云的信也曾经说:最可怕的确是口是心非的所谓战友……为了防后方,我就得横站,不能正对敌人,而且瞻前顾后,格外费力。鲁迅在给田汉的文章中又这样写道:倘有同一营垒中人,化了装从背后给我一刀,则我对于他的憎恶和鄙视,是在明显的敌人之上的。鲁迅在给萧军萧红的信又这样说:最令人寒心而且灰心的,是友军中的人从背后来的暗箭;受伤之后,同一营垒中的快意的笑脸。

 

    防明枪,防暗箭,鲁迅不得不“横着站”,那痛苦之心,是难以名状的。当鲁迅帮助过的人,或背叛,或欺骗,或暗害鲁迅的时候,鲁迅的心该是何等地痛苦!鲁迅是现代人,无论就时间而言,还是就空间而言,距离我们是很近的,但读懂鲁迅的,到底有几人呢?

 

    读心,应该是读出或悟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如果读书不能读出或悟出作者的真情实感,那么就像品尝佳茗而没有品出茶香,品尝佳肴而没有品出味道一样。“子曰:道之不行也,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中庸》)读书亦是如此!

 

    中国的古语“听话听音”:“话”是次要的,“音”才是主要的。听不出“音”就无法领会说话者的真正含义!同样,“指桑骂槐”,“桑”并不是真正被骂的对象,“槐”才是真正被攻击的目标。

 

    在大多的时候,公开的往往不是作者真正的用意所在,隐藏的往往才是作者真正的用意所在。隐藏之心,才是真正的内心。隐藏之心,常常是迫不得已的。明晓作者隐藏之心者,或经历相同,或情感共通。千百年来,知音难遇,人世之常情;贵古贱今,世人之常态;贵远贱近,古今之通例!

 

    读书能读心,是真正的知音!读书能读心,是读书的最高境界!然而,能够成为知音或者达到最高境界的,实在是少之又少!“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刘勰《文心雕龙》)

 

    同世难有知音,异代方多心友!汉武帝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之后,慨叹:“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等到见到司马相如之后,只不过把司马相如视作倡优一类的人,位不过郎。虽然有安抚西南夷的大功,但也没有得到重用!秦始皇见到韩非的《孤愤》《五蠹》之后,慨叹:“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无恨矣!”等到见到了韩非,却因轻信谗言,而把韩非下狱毒死!后人极其崇敬的司马迁,在当时也是卑贱的不能再卑贱的人,司马迁的《史记》也与其人一样有着同样的遭遇!

 

    “慷慨者逆声而击节,蕴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刘勰《文心雕龙》)

 

    与居山之人谈海之广阔,恐难生共鸣;与滨海之人言山之高俊,恐难遇知音。游鱼与苍鹰殊途,恐难为友;春兰与秋菊各艳,亦恐非俦。“知多偏好,人莫圆该。”古今皆然,虽古圣先贤亦时难逾此,无须责也!

 

    同代之杰,纵不相伯仲,犹鄙多赞少;若实难匹敌,便沉默不言,虽心之钦佩之至,亦不愿出一辞以赞之;故知音难见当代,千古皆然!荆山之玉,视为粗石;千古奇珍,鄙之瓦砾;代代皆有,无须惊叹!故陶渊明于晋宋齐梁不遇,至宋代方有知音。陶潜之遇,千古非一!

 

    读之精,思之当,慨之深,叹之切,刘勰之慨,千古回响!鲁迅之叹,几人真解,几人能解?

 

    贵古贱今,贵远贱近,乃人之常情。于古人之书,或不能解,或无法解,读心恐依然难以企及;于今人之作,或不屑解,或不能解,读心仍可能无从谈起。

 

    藏之名山之《史记》,至今犹有欲解而难解之处;满纸荒唐之《红楼》,至今尚有认为是荒唐之语。可叹!可悲!古圣笑今贤,宜也!

 

    读书难读心,或心境狭隘,不屑读心;或能力不足,欲读而罢;或积累欠缺,难以企及。读书知读心,何其少也!读书欲读心,何其艰也!读书能读心,何其难也!

 

    读书难读心,令人慨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