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何处去核心提示:深圳“变慢”与其目前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有关,同时世界经济持续动荡有加速了这个进程。
深圳市统计局3月26日在其官网上发布的统计快报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深圳规模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产业销售值、工业产品销售率、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和进出口额等主要经济数据呈现负增长态势。最惹人注目的负增长数据当属进出口,深圳市一直高居“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榜的前三名位置,出口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近1/8,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深圳进出口逆差为16.8亿美元,其中出口327亿美元,同比下降6.0%。 这是在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经济下滑之后,深圳首次出现多项经济指标负增长。这种现象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是非常罕见的。即使考虑到春节的因素, 深圳的规模工业生产出现如此大面积的负增长,也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的首次。 不可否认,目前全国范围内都出现了增长减速,但为何由深圳担当领跌的角色呢?简单说,深圳“变慢”与其目前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有关,同时世界经济持续动荡有加速了这个进程。首先,经济增速适度回落是由于自身内在发展规律的使然,是深圳自身主动进行的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带来的正常影响。沿海的发达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很难靠原来的规模增长来实现高速增长。产业原有的增长方式碰到了很大的障碍,已支撑不了它的高速增长,迫于国内外经济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开始进入转型的阵痛期。 “十二五”以来,深圳把质量提升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和重点,致力于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努力建立“高新软优”现代产业,新兴产业进一步成为转型升级的一个方向。从海关出口的情况看,今年1~2月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回落。因此,外贸出口的回落既有市场因素,也存在产业转移影响。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广东省1–2月的投资结构,也已经表现出二、三次产业结构有所调整的迹象。社会的投资结构、增长结构在发生着发生变化,短短的两个月很难说明什么问题,但也揭示出一个很重要趋势:第二产业的投资额以及增幅都小于第三产业,说明经济增长正从原来的以工业为主体,到服务业增长加快速度转变。 其次,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龙头,发展伊始,就依托于其优良的地理位置,扩大对外贸易。它是外向经济的典型,对外依存度高,出口加产业发达。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美国复苏缓慢而欧洲债务危机影响蔓延全球,外需受到严峻压缩时,深圳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同期数据显示,在投资、消费双双泛起10%以上增长的情况下,6%的出口下滑依然令产业增加值泛起负增长,可见深圳对外商业依存度之高及受害之深。 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1–2月,在深圳进出口总额较上年同比下降3.5%的情况下,位于长三角的上海进出口总额却仍有同比7%的增长度。同属我国外贸重镇,为何上海地区受影响较小?究其原因,第一,位于长三角的上海国内市场的范围更大,因此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风险相对小一些。第二,产业层次、加工链地位的不同,影响珠三角和长三角在全球经济低迷情况下不同的外贸形势。上海的产品做得非常细、高端且立体;且在出口工业产品的同时,较早地就注意到了软性的服务的出口,先进制造业和生产力服务业的融合。而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主要通过廉价的劳动力、优越的政策和低物流成本吸引外资,以“三来一补”的方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虽然长三角的路不一定适合珠三角,但也为深圳的转型提供了一定的思路:首先,要关注国内市场。深圳市将内销的具体目标写入“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内销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要发展内销,必须引导企业有开拓国内市场的意识,学会做市场、学会建立自己的网络,培育自己的品牌。 其次,产业升级必须坚决贯彻,努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不管是要不乱出口或是扩大内需,根本之法均为进步附加值,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从数目规模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这与广东省推行的“腾龙换鸟”战略是一致的。最后,政府需要在艰难的转型期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方面要对对于未来可能有发展前景的战略新兴产业,加大引导。另一方面要对对利润低的‘夕阳产业’,进行转型淘汰。还要对企业减负,从内部完善市场环境。 |
|
来自: Honghwi图书馆 > 《一般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