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化与大国时代

 Honghwi图书馆 2012-04-14

城市化与大国时代

核心提示:很多人集聚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地理空间里,一旦达到了某一人口密度标准,这区域就被认为是城市了。

以18世纪中叶的英国产业革命为始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转而步入工业文明进程。二百多年来,市场与社会昭示了太多规规性的东西,其中以城市化趋势最为瞩目!

很多人集聚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地理空间里,一旦达到了某一人口密度标准,这区域就被认为是城市了。当放长眼光去打量,这个趋势自开启工业化时代之始,而迄今依然,换言之,时下城市化大潮在全球范围内依然是势不可挡!

从这里可以看到,人不单是社会动物,而且是倾于聚集的社会动物。若问为何普天之下的人都要往城里凑呢?这个答案从过往的游牧、农耕文明中找不到答案, 因为游牧、农耕文明欠缺这种动力。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就不同了,随着工业化进程而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社会分工的深化反过来不断深化社会的合作。具体说来, 城市是工业社会集约资源、集约资讯并通过更完整的产链和服务体系更好地实现效率的区域,更具体的社会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创造了更高的效益。也就是说, 收入成了人口聚集的基本动力,其它资源的聚集是因为能实现更高的效率的吸引!一句话,城市化进程正是工业社会的经济动力持续推动的结果。

当然,这趋势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大国时代!因为小国无如如何者将受困于资源不足,面对这一趋势也必定显出持续的穷窘。

一、城市的人口聚集动态与经济发展动态简述

在这里不妨先谈谈全球第一城市大东京人口聚集状况,大东京占全日本4%面积,这一区域空间集聚了日本25%的人口,同时我们要认识的,是这座城市场的 经济聚集度则更高,2010年度的大东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7.2万美元,高出日本全国平均值67.4%。以此算下来,那大东京这个地方占到日本国内生产 总值(GDP)40%。那么,日本其它大城市的情形又如何呢?例如,2004年的大阪在占日本人口1.4%,而占国内生产总值(GDP)4.1 %。日本虽说有1.25亿人口的大国,在世界上排行第八位。由于大东京的吸引力要更大些,因此,远离东京、大阪的一些原本经济密集的一些城市开始“负增 长”,就如名古屋这样的城市也在颓势中开始萎靡,那些中小城就更难逃避负增长了,而且这种趋势日益加剧!

美国有五十一州区,虽有3亿人口的美国在 城市聚集方面却显得分散些,尽管如此,城市聚集动态各州中演绎着,据2004年的统计资料,纽约市占美国人口 2.3 %,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3.5 %;芝加哥占美国人口0.92 %,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1.25 %;洛杉矶占美国人口1.3 %,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1.68 %。如把这三大城市加在一起,共占到占整个美国人口4.52 %,占到整个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6.43 %。尽管每年的美国人口增长二百多万,但美国由于城市化的持续,依旧不可避免同步性出现“灭镇、灭市”的趋势。

一些总人口不上亿的国家,只能让一二个大城市能如常拓展,同样引用2004年的统计资料。伦敦占到英国人口11.8%,占到国内生产总值 (GDP)13.5 %;多伦多人口占到加拿大总人口13.1%,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4.4 %。就连发展中的国家也不例外,如墨西哥城占全国人口19 %,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20.1%。世界行行长佐立克在论证这一问题上,提高供的更让人诧异的例子,35.7 %的埃及人聚集在只占全国土地面积0.5 %的首都开罗,但产出的GDP高达全国的一半!

中国是一个有13.4亿人口国家。开启全面性的快速城市化进程算来是2000年左右。十多年下来,几乎所有的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都快速扩展着! 中国不仅有上海、北京、香港等国际性大城市,以城市群崛起的状态让世界的城市化进程为之动容!在珠三角近3.5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5000多万人,创造的GDP达8.9%,这数据还不包括香港、澳门850万人口,以及创造的生产总值3100亿美元。长三角的 城市虽显得更松散了些,但这一城市群的人口更达8000万左右,创造的GDP近20 %。

由上面的情形我们看到了:城市作为工业社会集约资源、集约资讯并能更好地实现效率的区域,在一个聚约资源(当然包括了人口)与经济密集度相互促进的循环圈中持续地演绎着:资源聚集促进了经济密度提高,经济密度的提高又在促进人口及其它资源的聚集!

2009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的前言里阐述的正是这一主题:经济发展和财富分布的地理不平衡,即人口、生产和财富向大城市和发 达地带聚集与集中。请注意,《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所阐述的并不是众人所偏好的“更平衡的增长”,而是正好相悖,整个国际社会的证据都在表明,人的经济活动 所包含的逻辑就是在流动中聚集,然后再流动、再聚集,结果总是导致人口、经济、和财富在地理上集中到一个个面积奇小的地方去!也正是这种状态让城市化有了 更实在的定义!也正是资源聚集与效率增长(即资源有效利用)的关系,人口聚集与与可创造更高收入(即经济密度高于人口密度)的关系,演化成了城市化的引 擎。

要说明大城市的高效率并不困难。城市的产业集群效应让采购、物流的成本大幅降低,让公共品的使用率大大提高,让行业间的协作效率提升,让服务业更精 细、更专业地覆盖,让社会分工与协作得到更细实的演绎!只要这一城市的不受“超市场强制”,那这一城市效率就会有基本的保证!

很显然,如果经济聚集度比人口聚度更高,即劳动效率更高,资源效益更好,GDP高出全国平均值,就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口聚集,即使行使经济外的手段构 筑藩篱也多是无济天事!例如,中国的大城市城都有户籍屏障但未能阻挡人口的快速汇聚,中国政府虽积极通过政策扶持鼓励中小城市扩张,但多因经济吸引力不继 而持续放缓!其实,人们对这种聚集从来就不堪负荷的担忧。中国积极鼓励中小城市场拓展就基于这种思维。这里不妨再以大东京说事,作为世界第一大城的大东京 早在30年前,就不少人抱怨人口太多,空间太密,大多数研究人口与经济专家也多持“承载力”不堪负荷的观点,有关的立法和政策也在很长时间里围绕“东京疏 散”、“更平衡增长”的思路努力推进。可是,几十年时间过去了这种聚集的态势依旧。归根结底,是因为东京的致命吸引力始终在发挥作用而且无法遏制。其实道 理很简单,当这里的人均产出高出全国平均水准的70%,不论企业还是个人,都一定全力往这块土地中挤!这种芸芸众生的力量大汇聚又岂是政府可以匹敌的!

请注意,这里所说的城市化趋势不是中小城市与大城市比翼齐飞、遍地开花的城市化。尽管中国城市化进程虽走过了遍地开花的二十年,但这只是一个人口超级 大国的特例!即使如此,这种状况也是不可持续的。这种不能持续原于资源的有限性!在社会分工持续深化的趋势中,在产业链不断续延的状态里,在服务业只有在 规模中生存的产业特点,就注定了中小城市不具有竞争优势。要知道,经济规律面前,没有特色的侥幸!

二、特大城市鲸吞资源的饥渴描述

由于经济密度提高与资源聚集的持续是这循环中的基本要素,当资源聚集(包括人口聚集)不能得到满足之时,经济密度的提高就进行不下去,并会出现递减! 据2004年统计资料,韩国的首尔,人口占全国21%,但GDP只占全国的20.7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韩国人口不到4500万,同时步入了人口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时代。此前多年在报导,首尔就像黑洞一样吸取着全国的资源,闹得釜山那 样的城市都出现了负增长!

中国上海的饥渴症也同样在证实这样的趋势。上海2009年户籍人口中的死亡人数6.9万,户籍人口中的出生人数只有4.2万,如剔除当年新迁入户籍人 口2.9万,就意味户籍人口负增长2.7万。更让人注意的是,每年有35人口因年龄退出岗位,那就必须要从上海之外吸收超过38万的年轻人,才可以维持上 海的人口不至于日趋老化。过去的二十年里,大量年轻的家民工涌入上海,这一问题便被掩盖了起来。可在2010年前后这一问题开始显山露水了。因为2010 年前后的上海,农民工不再大量的增加,而且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也在上升,由于户籍制度的藩篱让这上海日见困窘。可以想象,当各省会城市也开始跟随上海北京呈 现吸盘效应之时,即便还拥有6.5亿农民的中国,也是经不起这种血盆大口鲸吞的!正因为如此,自2010年开始,原本气势磅礴的城市化进程初显放缓的态 势!

不过还须认清阻碍社会资源特别是人口聚集的因素,如生活生态环境恶化、社会治安和政策管理失序、冷冰冰的区域制度藩篱等。在这里,我们很容易看到,当 资源聚集特别是人口聚集放缓之时,往往经济聚集程度也由领先人口聚集密度的状态转向同步状态,适逢此时,那些阻碍资源聚集的因素就随之凸现出来。

要是经济聚集程度开始低于人口聚集度(即产出的GDP比例低于人口占有比例)的趋势出现时,随之而来的不是资源持续的聚集而是相反——流失,那就注定 人口聚集度也就跟随下降,这是资源开始向另一更高的经济密度区域聚集(迁徙),一个城市人口下降、城市经济萎靡的时候也就来临了。经济聚集推进人口聚集, 反过来又再次推动人口聚集,这就是城市发展扩张的态势。资源聚集出现障碍或因为另外有强大资源吸盘效应的存在而导致经济聚集下降的状态,再而导致人口聚集 和资源聚集的负增长,这往往便是城市场萎靡消亡的开始。不过从时下状况看来!发达的国家通过移民开放,保持了城市化的总体态势,发展中的国家那因城市化程 度不高、工业化水平处于追赶阶段,有太多的农民正涌入城市,故城市化趋势依旧强劲,某些城市的萎靡趋势出现,也多是总体城市化时期的“副产品”。这种某些 城市萎靡的症状在时下在日本、欧洲、韩国、俄罗斯已经开始出现。可以预见,这种状态也将“遍及化”。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是不同城市吸盘效应的竞争时代, 注定有不少竞争力不强的城市成为失意者或者牺牲品。

三、城市化进程在预示着国际社会的重构

其实,过于细分的行政区划也会制约城市化的扩张,从而影响资源聚集和影响公共品的效率,进而影响城市做大。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美国3亿人口,居 世界第三,最大城市纽约的人口也未能超过700万。在2008年的房地产与金融危机中,在石油价格一路走高的现实状态下,加上经济复苏遥遥无期,于是人们 开始检讨美国鼓励居市镇的生活方式,并确认这一状况已经成了时代下的一种失误和拖累。

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城市如此,一个地区如此,一个国家也似乎没有办法例外。具体地说,所有城市不是独立于经济版图之外,周边的资源吸盘效应始终存在。 一国之内有资源吸盘效应的存在,在国际社会也一样有这些资源吸盘效应的存在。很显然,城市化注定是这是一个小国玩不下去的游戏;很显然,那些经济欠发达的 国家将面临残酷的挑战。当一个国家小到不足以营造一个“大城市”之时,残酷无情的趋势将摧枯拉朽将此国的资源吸走。不过小国也可以另寻生存之道,例如建立 区域国家联盟就是此类方式之一。

在全球化将持续深化的未来,这种跨国资源流动只会加剧而不会消退。即使某个国家只有一个大城市,那还有一条移民的路。墨西哥的南方虽有仅次于东京的大 城市——墨西哥城,但墨西哥北边的人则更多希望去北方的美国生活,不论是通过合法或非法途径来实现。其实,在全球范围内,哪个落后国家移民潮不是此起彼伏 的!总之,规律不具有怜悯性,客观规律面前没有例外,那我们只有以规律为依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