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略谈货币的发展和消灭

 平和的面对人生 2012-04-14
人类社会发展到有商品的时候,商品所有者拿着自己的商品同别人的商品相交换,如果这双方所有者的商品不和同一个第三种商品相交换并作为价值和它相比较,这 双方所有者的商品就决不能进行商品的交易。这第三种商品由于成为其他各种商品的等价物,就直接取得了一般的、社会的等价形式。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这种形 式就只是固定在某些特定种类的商品上,使这些特定种类的商品成为货币。
可见,货币也是商品,是随着人类社会出现商品后必然出现的一种特殊商品,它起着成为其他各种商品的等价物的作用。同时现在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 论:只要人类的社会还存在着商品生产,从而存在着商品、商品交换、商品交换市场,货币就一定会存在;只有社会发展到不再有商品生产因而社会上没有了商品的 时候,货币才会被消灭掉。
起初,成为货币的是最重要的外来交换物品,这些物品事实上是本地产品的交换价值的自然形式的表现形式;成为货币的或者又会是本地可让渡的财产的主要部分如牲畜这种使用物品。
货币形式的第一次重要发展是铸币,金银则成为铸币中最理想的货币形式,因为金银物质天然具有货币的如下属性:人们能根据需要把它们铸成每份均质的铸币,来成为价值的适当表现形式,即抽象的因而等同的人类劳动的化身;另一方面,人们又能够随意把它们的各个部分合并起来。
但是,铸币可以使人们将用作铸币的金属物质——金、银、铜等在铸币中的金属实际含量同它的名义含量分离,即把铸币的金属存在同它的职能存在分离。因此,金铸币、银铸币、铜铸币等中的金属含量是由国家的法律任意规定的。
货币形式的第二次重要发展,是纸币代替了铸币。纸币为什么能够代替铸币呢?其原因是,由于铸币中的金属实际含量同它的名义含量分离,货币在流通中 就隐蔽着一种可能性:可以用象征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铸币的职能。于是,人们就用纸币代替金来执行铸币的职能。纸币同商品价值的关系是:商品价值观念地表 现在一个金量上,这个金量则由纸象征地、可感觉地体现出来。
货币本身需要得到客观的社会公认,而纸币是靠强制流通得到这种公认的。国家的这种强制行为,只有在一国范围内的流通领域内才有效,也只有在这个领域内,货币才完全执行它的流通手段的职能,因而才能在纸币形式上取得一种同它的金属实体在外部相脱离的纯粹是职能的存在形式。
商品价格是物化在商品内的劳动的货币名称。价格作为商品价值量的指数,是商品同货币的交换比例的指数。这种交换比例既可以表现商品的价值量,也可 以表现比商品的价值量大或小的量,在一定条件下,商品就是按这种较大或较小的量来让渡的。可见,价格和价值量之间的量的不一致的可能性,即价格偏离价值量 的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价格形式本身中,并且使这种形式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适当形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规则只能作为没有规则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 律为自己开辟道路。
价格形式不仅可能引起价值量和价格之间的不一致,而且能够包藏一个质的矛盾,以致货币虽然只是商品的价值形式,但价格可以完全不是价值的表现。有 些东西本身并不是商品,例如良心、名誉等等,但是也可以被它们的所有者出卖,以换取金钱,并通过它们的价格,取得商品形式。因此,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 可以具有价格。在这里,价格表现是虚幻的。另一方面,虚幻的价格形式——如未开垦的土地的价格,这种土地没有价值,因为没有人类劳动物化在里面——又能掩 盖实在的价值关系或由此派生的关系。
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展,货币——财富的随时可用的绝对社会形式——的权力也日益增大。因为从货币身上看不出它是由什么东西变成的,那末,一切东西, 不论是不是商品,都可以变成货币。一切东西都可以买卖。流通成了巨大的社会蒸馏器,一切东西抛到里面去,再出来时都成了货币的结晶。货币本身是商品,是可 以成为任何人的私产的外界物。这样一来,社会权力就成了私人的私有权力。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货币的制造是一项巨大的支出。所以货币上的节约是很重要的。于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用业,对主要流 通费用之一的货币在四种方式上得到节约:一,相当大的一部分交易完全用不着货币;二,流通加速使流通费用减少了。由于信用,流通即商品形态变化的各个阶段 进而资本形态变化的各个阶段加速了,整个再生产过程因而也加快了,于是,一方面流通手段减少了,另一方面必须经常以货币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缩减了,资本 家用作生产过程的准备金缩小了。三,金币为纸币所代替。四,在消费资料的流通领域,已经用信用卡逐渐代替货币购买消费品。
资本主义社会的信用制度是转到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新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在全部生产资料已经归整个社会所有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里,原来 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信用制度,已经转变成为联合体的领导这个社会里的生产过程的职能;与此同时,原来资本主义社会里的股份公司的职能,也已经转变成为联合体 的对物的管理的职能。于是,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里,商品生产没有了,商品没有了,因而也就没有了货币。这时的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 产上的劳动也就不再表现为产品的交换价值,个人的劳动已经直接地作为社会的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社会用日或小时等等为单位准确地记录着他给社会劳动的 劳动量,并发给他一张证书(现在我们完全不必去研究这种证书的形式,那时的人们完全会给这种证书以最合适的形式),证明他给社会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 社会基金而进行的劳动),而他凭这张证书从社会储存中领得和他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份消费资料。
周蔚云写于2006.4.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