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偷风偷雨不偷雪

 秀水拖蓝 2012-04-15
上海青浦监狱里,刚过四十岁却已头发花白的姜成骏,因盗窃被判无期。掰着手指算算那遥不可及的出狱日期,他时常陷入对往事的回忆。
上世纪90年代初,姜成骏本是上海一家自行车厂职工,每个月可以拿到四五百元,这在当时算是高薪了。但为了不和初中时相恋的女友两地分隔,姜成骏辞职回老家抚州跑起了长途,从此认识不少“道上的朋友”,先后做过走私摩托车、开酒吧、帮江西的机动车上河南牌等生意,他成了大款,心却从此野了,婚姻最终走到尽头。
姜成骏离婚后,朋友阿青刚好跟搭档闹翻,便顺势“邀请”熟悉上海的他加入偷车行列。姜成骏没多想,一口答应了。
2003年3月,姜成骏和阿青在上海某小区顺利偷走一辆普桑。因为普桑有个缺陷,即油箱、车门及发动机用同一把钥匙。而油箱的盖子极容易拔掉,钥匙的坯子也极容易取到。配好钥匙去开车,根本不用撬门。姜成骏和阿青将赃车卖给车贩子,得手3万元。一开始他都是先偷车再销赃,做多了之后,下线很快发展起来,后来几乎天天接“订单”再偷。此后一年多,姜成骏和阿青偷了几十辆车,到了后来,姜成骏配一把钥匙只要两三分钟。
2007年,准备偷渡出国的姜成骏在江苏衢州“最后一次作案”时落网。因盗窃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恶劣,姜成骏被判无期徒刑。2010年秋,他被送入上海青浦监狱服刑。
“在道上混得多了,这里面的门道大家也经常交流。”说起盗中之道,姜成骏自有一番总结。窃贼,也分行业。有盗窃车辆的,有入室盗窃的,有马路扒手,也有专偷保险箱的。一般来说,“入门”之后,各种窃贼不大会改行。
窃贼,也讲究“行业规范”。姜成骏介绍,有一项原则是所有窃贼都相对遵守的,即“偷风偷雨不偷雪”。除此之外,每项不同的盗窃类别,有不同的细化行规。例如,专偷车辆的他们,一般有三种情况不偷。
第一,有围墙和保安的小区不偷。这样的小区进出不方便,撤退起来比较麻烦。
第二,太高档的车子不偷。高档车销赃比较困难,作案时风险也大。所以除非车内有大量贵重物品,一般不会动手。
第三,同一块区域不能重复作案。车子被偷得多了,各项安保措施必然会加强,下手难度和风险也相应增加,因此,他们通常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刚开始偷的时候,对敢抓我们的人我也是又敬又怕。可后来我才发现,这个城市里的人都很冷漠,邻里关系也非常淡,有时候隔壁邻居都不认识,更何谈停在路上的车?”有好几次姜成骏在开车门的时候,有人从身旁走过,甚至没有多看他一眼。也正因为如此,姜成骏每次都是大大方方拿着自己配的钥匙去开车门,发动,并开走,作案近百次,没有一次失手过。
窃贼业内也时不时的互相传授经验。大家对付警察通用的一个办法就是,哪里出事哪里了结。如果被警方逮住,除非对方有强有力证据,否则不会交代以前的事情。面对警察的询问,口径大多保持一致,即这是第一次偷东西,只偷了一辆等。
“不过我听说现在规矩已经被破了。”姜成骏说。以前同行之间并不会内讧,现在有一批人专偷同行。因为大家彼此都很熟悉,知道作案手法,也知道赃物会放在什么地方,更知道赃物再丢失后对方不会声张。
在监狱里呆了两年,姜成骏感觉自己想通了很多事情。那些曾经跟他共同作案的同伴,那些监区里因为盗窃而不断进来的服刑人员,几乎每一个人去偷窃的最大理由就是“来钱快”,他们生活的所有目标就是弄到更多的钱。他们在社会生存竞争中往往因为种种原因处于弱势,当他们不断膨胀的对财富占有的欲望,与他们的生存能力形成巨大的落差时,无一例外就会铤而走险,多以为离发财致富捷径仅有一步之遥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