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言过其实者,不可大用

 秀水拖蓝 2012-04-15
       三国中的悲情人物不少,但马谡无疑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
  论学问,马谡还是很有水平的,因为他曾对王平说,丞相遇到事情的时候,每每向他请教。以诸葛亮的智谋与韬略尚且向马谡讨教,可见马谡的确才高八斗,汗牛充栋。
  马谡因为有知识,见识广,智谋多,因此肯定处处比别人高出一头来,洋洋而自得之形是显而易见的。但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很有战略眼光,所以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谆谆告诫孔明,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孔明要攻打魏国,马谡前去劳军,孔明见了便很高兴,向其讨教了几个问题,每每切中要害,因此深得孔明赞赏,由于正在用人之际,于是,则马谡留下在身边做了参军,也就是参谋。事实也证明马谡的确有才学,有智谋,因为许多判断与诸葛亮均相同,诸葛亮更加爱之,视之如己出。
  按理,若孔明只把马谡留在身边做参军,有事与他商量商量,扩展自己的战略思路,论证论证作战方案等,无论对于孔明及马谡都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马谡的才能是书本上的,而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的打仗用兵还有很大的差距。马谡只适合做参谋,而不适合做将领。但由于马谡在孔明面前累累进言,深得孔明欢心,一向谨慎聪明的孔明被表面现象所蒙蔽,于是孔明在一次关键的战役中把镇守街亭的重任交给了马谡。交任务的时候孔明还有所犹豫,为了保险起见,派了谨慎小心的大将王平一同前往,让王平制约马谡。可是,一到了街亭,刚愎自用的马谡就违反用兵之道屯兵在山上,王平虽苦劝而不听,只得分了五千人马到别处去扎营,以为犄角。
  用兵选错了位置,就等于交出了战场的主动权。结果,曹军一来,马谡的人马立即溃不成军,很快就街亭失守,使孔明失去了一处战略要冲。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害得孔明还险些做了曹魏的俘虏。
  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却在马谡的甜言蜜语中糊涂起来,把事关三军性命的重大责任放在了才大技穷的马谡身上,可见即便诸葛亮那样的大人物也是喜欢听好话、听顺溜话的顺毛驴。这是诸葛亮一生都推脱不掉的责任。而马谡呢,被诸葛亮夸了几句,就以为自己既能运筹帷幄之中,也能决胜千里之外,于是主动请命去镇守街亭,这当然是马谡的狂妄自大,自不量力,因此,惹下杀身之祸实乃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孔明挥泪斩了马谡,并且深刻自责,把自己连降****以示警戒与惩戒。但伐魏的战争却从此一蹶不振,虽然其后曾七次挥师,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最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因为一次用人的失误,导致了整个复兴汉朝大业的失利,教训不可谓不惨痛。
  从悲情人物马谡的身上,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两个启示,一是用人要全面的考验与衡量,尤其是不要看一个人说了什么,更要注重他做了什么。因为古往今来,能说而不能做之人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如战国的赵括,也是个在屋内夸夸其谈,而一到了战场上就百无一能的家伙。这样的人若被重用,如同埋下了定时炸弹,早晚要吞吃惨败的苦果;
  其次,人要有自知之明。其实按马谡的才能与特点,若留在作战室里当个谋士,给诸葛亮出出主意,分析分析形势等,一定能发挥他的最大作用,成为诸葛亮的很好的辅佐,为诸葛亮制定决策提供最佳帮助。因为按照社会分工的原理来讲,本应该有人做帅,有人做将,有人做参谋,有人当工兵。而按照人的才能来讲,也是有人适合做将帅,有人适合做谋士,而有人只适合做工兵。比如,马谡只适合做谋士,那就让他做谋士,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浪费资源。但本来只适合做谋士的马谡,却被诸葛亮用做了将帅,属于用人失察与资源滥用,于是才损兵折将,一败涂地。
  因此,我们在叹马谡的同时,要牢记这两个启示,才能真正做到以史为鉴,明辨是非曲直,始终使自己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一副平和的心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