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缺勿滥

 林中圣诞 2012-04-15

 

宁缺勿滥是一个成语,意思很浅显明白,即宁可缺少,也不可以降格以求,以次充好。这个话无论是用来选择交友,使用物件,还是做学问,都是很有用的,可谓有点放之四海而皆准。民间有一句俗语:“宁吃鲜桃一个,不吃烂杏一筐”,更加形象贴切。
    
与此相对的话那当然是滥竽充数了,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禀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泯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这个典故从另一个角度衬托了宁缺勿滥的道理,设使当初宣王不要虚图声势,不要硬凑数,自然也就没有了南郭先生来充数了;一个要凑数,另一个也就会充数,给不学无术,无真才实学之辈提供了机缘。不用言说,如宣王能象泯王一样,滥竽者将不能充数了。
    
缺与滥自然也有个标准,标准不同,取舍也就不一样了,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取舍的标准可能大相径庭,萝卜大白菜,各有各的爱,这是一个基本规律。就如同样的下雨,行者厌其泞,田者烦其涝,诗者赞其妙。这是同一事物在不同的人那里有了不同的感受。同时现实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标准,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我们常常会看到,赌与赌者相友,嫖与妓者相遇,卖官鬻爵与行贪受贿者沆瀣一气,行奸使诈与坑蒙拐骗者狼狈为奸,杀人放火与无恶不作者同流合污。常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标准使然。
    
我们会看到一些引狼入室者常为之而懊恼不已,其实也是忘了宁缺勿滥的真谛,如宣王好竽图虚势,择友不慎终致恶果。反过来,若一味的苛求,过度的提高标准,也会水至清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物极也会反。
    
做学问是最讲认真,最忌滥的,那个南郭先生就是例子。古人早就告诉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宁缺勿滥怕也是我们做学问的真谛,绝不要象南郭先生一样,强不懂为懂,西洋镜终有一天会被戳穿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