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上髁炎亦称肱桡关节滑囊炎,肱骨外髁骨膜炎,又称网球肘。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肱骨外上髁疼痛、压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通常有肘关节外侧疼痛,有时可牵涉至前臂,握拳、屈腕、拧毛巾、提热水瓶、扫地等动作可诱使疼痛加重。检查时肱骨外上髁部多不红肿或轻度肿胀,疼痛时局部可有微热,压痛明显。本病属中医学“伤筋”范畴,并称之为“肘劳”。 一针疗法选穴如次:(1)张士杰擅用腕骨穴(上昆仑)治“肘劳”。请注意补泻手法:张氏描述针刺心得为“得气至五指抖动乃发针”。 (2)高树中擅用肘灵穴(此穴位于阳陵泉上方腓骨小头处)治“肘劳”。 (3)冲阳穴(健侧) (4)陷谷穴(健侧) (5)犊鼻穴(健侧):用此穴必须排除颈源性“肘劳”且针尖略向上。 (6)上巨虚穴(健侧) (7)一间穴(在二间,三间之上,取穴标准与此二穴同) (8)肘髎穴。(同侧) (9)四渎穴(同侧) (10)外劳宫穴(同侧) (11)曲池穴(对侧) (12)曲泉穴(对侧) (13)尺泽透痛点(用“苍龟探穴”之法。《金针赋》: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 穴位分析:(1)以上诸穴大多以阳明经为主。进一步说明“肘劳”发病为气血亏虚,脉络不通,不通则痛也!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刺之穴可激发阳明经经气,活跃气血,濡利关节,通络止痛。 (2)健侧取穴符合《内经》: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之意。 (3)针毕局部用梅花针叩刺,用小号罐吸拔之,隔日一次,每次吸出淤血1-2ml。效更佳! (4)针刺后结合推拿按摩治疗效果会更好! (5)肘劳往往好发于特殊人群,如:修鞋匠、木工、网球羽毛球运动员、纺织女工、织毛衣的妇女等等。所以,“肘劳”之疾在治疗期间的肘部保养亦很重要! 实践证明:一针疗法治“肘劳”与传统针法动则五、六针相比,具有取穴少、见效快、易于推广等优点。如果应用得当,往往1--7次可获愈。业针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辩证选用之。 以上为本人一家之言,有不当或未尽之处,请各针家斧正。苏东坡有言: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二日。针道渊微,需吾辈毕生求索,岂可稍有懈怠乎?正如《金针赋》所言:“嗟夫!轩岐古远,卢扁久亡,此道幽深,非一言而可尽-----述自先贤,传之后学,用针之士,有志于斯,果能洞造玄微,而尽其精妙,则世之伏枕沉疴,有缘者遇针到病除,其病皆随手而愈矣!阖试为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