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的门道

 sxxzwd 2012-04-15
        自古以来,针药并用,内外同治,乃是中医的传统。昔日,内、外、妇、儿科的一些病症,甚至连麻风病、精神病等特殊病症,都能用针灸医治。

  然而,时至今日,很多人印象中的针灸仅限于治疗腰酸背痛等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疾病。还有不少年轻人对于古老针灸的认识,则是来自美容院的针灸减肥广告。

  细细软软的毫针如何治病救人、调养身体?针灸又是否真的能减肥、戒烟?作为海派针灸的代表流派,陆瘦燕和夫人朱汝功于上世纪50年代创立的陆氏针灸,开创了针灸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先河。他们留下的学术资料和临床经验,或许能为习惯西医诊疗方式的今人解答有关古老针灸学的疑问。

  

  以经络学说为指导

  针灸何以治病救人?陆瘦燕和朱汝功的女儿、陆氏针灸的嫡系传人陆焱垚副教授指出,重视对经络、腧穴理论的研究,并指导临床,是陆氏针灸的一大特色。

  “陆氏针灸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根据经络循行的部位来配穴。比如一个简单的头痛,前额痛是阳明头痛,偏头痛是少阳头痛,后枕痛是太阳头痛,可以在相关的经络远道取穴,通过针刺疏通经气,缓解头痛,而不是头痛针头,脚痛针脚。”陆焱垚说。

  陆瘦燕认为,经络学说的起源和针灸的关系十分密切,经络学说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以针灸为最早,其后随着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才广泛地被应用到各科中去,所以经络学说从孕育、诞生到发展,皆与针灸息息相关。

  换言之,如果失去经络学说的指导,临床施针就会迷失方向,缺乏理论依据,在千变万化的病例面前,必然不知所措。

  在中医看来,经络“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是运行气血的通道,针灸能行气活血、疏通经气,“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经气不通畅,气血运行受阻,患者可出现疼痛、麻木、肿胀、淤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运用适当的针刺手法,使经气通畅,气血运行正常,临床诸证就能得到缓解。

  陆焱垚说,“现在经络的实质虽然还没有研究清楚,不像神经、血管那样能直观看到,但是经络的功能是客观存在不容置疑的,当施行针刺时,患者会有酸、胀、重、麻的针感并顺着经络路线运行,通过针刺导气的手法可以使经气到达病所,经络畅通了,症状也就随之消失了。”

  疏调经气中的经气究竟是什么呢?陆瘦燕认为,经气即经络之气,针刺调气即是疏调经气。他提出经气应包括两个方面:禀受于父母先天之精气而产生的元气和流行于经脉内外的荣卫之气(即后天之谷气)。

  前者是维持经络通行血气、营运阴阳、调理虚实、处治百病的功能力量,也是腧穴所以能通过经络的传导发生治疗作用的动力,后者则是营养脏腑、充实身形、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虽然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但在生理上是相辅相成、相互为根的。从而纠正了当时文献对经络功能仅认为“通行营卫”的狭义理解,并为诠释在针灸教学和临床长期存在的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记载了完整的经络系统,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以及与经络系统相关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理论,并对腧穴、针灸方法、针刺适应证和禁忌证等也做了详细的论述。

  陆瘦燕整理了十二经脉“标本”、“根结”的理论,结合经气的含义及自己的临床心得,指出经脉元气的功能作用,皆自肢端及于躯干、头面;并提出四肢肘膝以下腧穴的主治规律、五腧穴排列方向与经脉循行走向的关系、十二经脉之间及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的交会关系,并对十二经脉病候的病理析解逐条做了详细分析。

  

  切诊须遍察全身

  望闻问切,为中医四诊。在人们的印象中,有经验的中医只要在病人手腕处搭搭脉,就能判断病情吉凶。其实,中医切诊绝非如此简单,针灸医生切诊更是大有讲究。

  陆瘦燕在四诊的运用中就特别重视切诊,认为切诊在针灸临床上不仅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选穴位、论补泻、别深浅、辨忌宜的主要依据,运用正确与否,对提高针灸疗效有直接关系。

  他提出,除切寸口脉外,还应切“肾间动气”、“虚里之脉”、“冲阳”、“太溪”、“颔厌”、“太冲”等脉,同时应仔细切按经脉的皮部及有关的腧穴。

  中医治病从整体出发,强调辨证论治。陆瘦燕指出,要做到整体治疗,首先必须有整体的诊查。就切诊而言,寸口脉诊固然十分重要,但作为针灸医师,还应以经络为纲,有目的地遍察全身,参合上下、左右作比较。

  比如,对慢性、虚弱性疾患,要考虑到脐下肾间动气和冲阳、太溪脉的具体变化;对脏腑病症,应切按背俞穴、募穴、原穴及下合穴,察其有否异常反应。全面切诊能掌握病者的整体情况,帮助正确辨证,故疗效往往较好。

  在处方配穴方面,陆瘦燕强调权衡缓急,处方配穴有常有变。他认为,针灸处方配穴,也和内科处方用药一样,有其一定的组成规律,绝不是病在哪里就针哪里,而要整体辨证,识别标本,权衡缓急。

  一般以局部和邻近病所的腧穴为主穴,以经络循行所到处四肢的腧穴为配穴进行处方,其常用的配穴方法有俞募配穴法、表里配穴法、纳支配穴法、刚柔配穴法、对症配穴法等,另外还有权宜之变通方法以治疗一些特殊的病例。

  

  “冰火”复式手法

  针灸流派有别,主要在于手法的不同。陆氏针灸的另一大特色,即是善于运用补泻手法。当年陆瘦燕对手法的运用可谓得心应手、炉火纯青。

  1958年,陆瘦燕在全国第一次针灸经络学术会议上表演了“烧山火”、“透天凉”针刺补泻手法,使受试者当场分别产生热或凉的感觉,一时震动了全场。

  陆瘦燕认为,正确运用针刺手法是取效之关键,尤其在治疗脏腑病时,运用补泻手法(虚则补,实则泻),疗效确比不用补泻手法为佳。在补泻手法中,他对复式手法“烧山火”与“透天凉”从源到流,从理论到操作,做了深入而精辟的讨论,并将这两种手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做了考究。

  所谓“烧山火”手法是以徐疾、提插、九六、开阖四法的补法为主,配合捻转法的补法组成。医者先进针至天部(腧穴深度的上三分之一处),紧按慢提9次,按针时左转;次将针进至人部(腧穴深度的中三分之一处),提插捻转如前;再进至地部(腧穴深度的下三分之一处),施术同前;然后从地部一次退至天部。这样分三部进针,一部退针(三进一退),称为1度。反复操作3度,倘有热感,出针揉闭其穴,如无热感,可反复再施,或留针待热至。

  “透天凉”手法,则以徐疾、提插、九六、开阖四法的泻法为主,配合捻转法的泻法组成。医者进针直达地部,紧提慢按6次,提针时右转;次将针退至人部,提插捻转如前;再退至天部,施术同前;这样一部进针,分三部退针(一进三退),称为1度。反复操作3度,如有凉感,即可出针,出针前摇大其孔,不闭其穴。如无凉感,可反复再施,或留针待凉感产生。

  陆氏伉俪应用“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治疗痛痺、产后风湿冷痺、胃下垂、指端青紫症、感冒发热、脾阳虚、肾阳虚、虚热、膏淋、肌痿等11个病种32例。有效21例,疗效不显著者11例中,7例针刺时不得气,故疗效也差。说明这两种手法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为了进一步阐明“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作用原理,陆氏伉俪与上海中医学院生化教研室协作做了实验,结果“烧山火”使体温普遍上升,血糖与血浆柠檬酸含量明显增高;“透天凉”使体温普遍下降,血糖与血浆柠檬酸含量明显降低;而“平针”手法对上述三者均无明显影响。一系列研究说明,这两种补泻手法不仅有主观的感觉变化,而且有实际发生的生理过程和物质基础,此项研究在当时居国内外领先地位。

  为了深入研究针刺作用途径与经络现象的实质问题,陆氏伉俪与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协作,用多方位经穴肌电测绘的方法,施用行气手法,对感觉产生、循行方向与相应经穴电变化情况做了实验性临床观察,初步证实了感觉循行的定向性随手法不同而有显著差别,而且不同的施术者存在着效果的差别。

  

  温针、伏针、伏灸

  所谓针灸,其实包括针刺和艾灸二种,或针,或灸,或针灸同用。治疗一些危重病例,陆氏伉俪往往针灸并用,或辅以中药,临床施针还有诸多讲究。

  在进针方法上,他们重视双手爪切进针法,此法为陆氏针灸流派的特色之一。这样可以使患者减轻疼痛或不觉疼痛,同时取穴正确,不致偏离,并能宣散血气,避开血管或器官,以便于施行各种针刺手法, 

  陆瘦燕诊所的另一特色就是温针。温针首见于仲景《伤寒论》,却被后人视为俗法而不用。陆瘦燕秉承其父的经验,体会到温针不但有温行经气的功效,还有帮助加强手法,因此大力提倡使用。

  他认为针尾加艾燃烧,借艾火的温热,通过针体的传导,可以透达肌肤深部。

  当经气虚损时,用补法配合使用温针,能帮助经气运行,起温阳补益的作用。

  当经气为外邪所闭阻时,用泻法配合使用温针,可加强血气的运行,使邪气宣泄,经络通畅,达到去壅决滞之目的,故不论在补法或泻法时均可应用。

  但对高热、局部红肿或抽搐、震颤等不能留针的病例,一般不宜施用。

  虽然都要燃烧艾绒,但温针和灸法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治疗方法,温针的作用是取其温暖,借以帮助针力之不足;而灸法是取艾火之灼热,振阳温经而起陷下。因此,使用温针时,艾炷不宜过大过多,一般只需1壮即可。

  “伏针”、“伏灸”也是陆氏针灸的一大特色。陆瘦燕诊所鼎盛之时,三伏天前来作伏针、伏灸的患者往往要通宵排队,成为当时的奇特一景。

  关于伏针在前人文献中无从考稽,陆瘦燕认为,伏天天气炎热,人体腠理开疏,阳气旺盛,此时或针或灸,能使伏留筋骨深处的外邪随汗外泄,无论补虚泻实,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哮喘病每遇秋冬发病,若能在伏天进行灸治,取大椎、身柱、风门、肺俞、厥阴俞、天突、膻中、足三里等穴,到冬季可减轻发病或不发病,连灸三个伏天,可望痊愈,这是冬病夏治的一种有效方法。

  温针、伏针、伏灸由于疗效显著,很受病者的欢迎,也为许多针灸医家所采用。

  

  比头发更细的毫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手法的独特,陆瘦燕使用的针具也与众不同。陆焱垚拿出一盒父亲用过的毫针,这种比头发丝还要细的钢质毫针纤细柔软,扎在手上并不觉得疼。

  当年陆瘦燕使用的均是自己制作的金质毫针,他认为毫针纤细灵活,进针时可减少疼痛,运针时施行手法方便,肌腠损伤较少,不伤正气,所以比其他针具安全,可用于全身各穴。

  但由于毫针细软,容易弯曲,因此,需十分重视针具的制作和保养。每日诊毕,他对使用过的针具都要逐一整修,务使针体挺直,无弯曲,无缺损,针尖没有勾毛。

  陆瘦燕认为,针具的好坏,主要在于针柄绕得是否均匀紧凑,针尖是否圆利得当,现在的“松针形”毫针针尖的统一规格就是在他的倡导下发展而来的。
针灸如何戒烟
 
        针灸既可纠正异常的功能,又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且一年四季均可施行。在临床上,用针刺戒烟的效果很好。通过针刺体表相关穴位和耳穴,能使吸烟成瘾者再次吸烟时,非但没有烟草的香味,反而有一种异味而不想再吸烟。

  陆焱垚 

  针灸除了能治病外,还能养生保健。在针灸医师的指导下,大家在家里也可以用简便的方法自我保健。

  叩穴保健

  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黄帝与岐伯有一段精彩的对话,黄帝问岐伯:为什么在相同环境下,有些人得病而有些人却不得病,岐伯回答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是说,一个人体格强壮,精神充沛,那么外邪就不会侵入,邪气所以能侵袭人体,必定是此人正气先有虚弱。所以,古人提倡: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良相不平已乱平未乱。一个好的医生,首先要提高人的免疫功能,做到预防疾病的发生。

  明代高武《针灸聚英》记载:“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针灸具有扶正祛邪、疏通经络和协调阴阳的功能,其最基本的作用是对人体的功能起调节作用,它不用药,没有药物的毒副作用,而是通过针灸体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通过经络的传导,从而调动人体自身的潜力,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强壮体格,养生保健的目的。

  针灸既可纠正异常的功能,又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且一年四季均可施行,对于养生保健、干预亚健康,纠正身心失调,均具有优势。

  针刺既能治病又能保健,当然,针刺手法一定要由医生进行操作,但是,我们通过叩击、按压某些穴位或部位,也能达到保健的目的。

  譬如:叩击背部督脉(背部后正中线)及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背部后正中线与肩胛骨内侧缘纵行线之间1/2处的平行线)循行部位,能疏调全身阳气、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及调整五脏六腑的功能; 按压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能和胃养阴;按压风池、睛明、瞳子髎、丝竹空、攒竹、四白、太阳等穴能养目明目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自己能做的保健方法。

  

  艾灸防病

  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穴位上烧灼或熨烫,借灸火的热力透入肌肤,经过经络的传导,能起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逐寒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

  灸法有许多种不同的方法,主要有艾柱灸和艾条灸。艾柱灸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分直接灸和间接灸。

  直接灸是把艾柱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又可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间接灸是施灸时在艾柱与皮肤之间隔垫某些物品,常用的有隔姜灸、隔蒜灸、隔饼灸、隔盐灸。

  艾条灸,是将艾条点燃一端对准施灸的穴位或部位,约距皮肤2-3厘米进行熨烤,使局部有温热感,皮肤表面有红晕,一般艾条温灸一处5-10分钟,每次艾条灸2个穴位,可隔天艾条灸一次。

  施灸的先后顺序,临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

  用艾条温灸,在针灸医生的指导下,我们在家里自己也能进行。

  

  针刺戒烟

  我们在临床上,用针刺戒烟的效果还是很好的,通过针刺体表相关穴位和耳穴,能使吸烟成瘾者再次吸烟时,非但没有烟草的香味,反而有一种异味而不想再吸烟。

  对于针刺戒烟的机理,尚未做过相关的研究。针刺应该是调整了人体内环境,而人体相应作出的排斥不利于自身因素的应急性反应,故可以闻到异味、口苦等,而不思吸烟。

  针刺戒烟,体针可取:合谷、足三里、太冲、百会、迎香等穴。耳穴可取:肺、咽喉、口、皮质下、内分泌、神门、肝、胃等部位。(作者系陆瘦燕之女、陆氏针灸嫡系传人)

  常用保健灸穴

  大椎:

  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又名“百劳”,可补虚治劳。大椎又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故有总督诸阳的作用,温灸大椎穴能健运阳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身柱:

  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 有通阳理气、降逆止咳的功效。

  膏肓俞:

  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千金方》:“……膏之下,肓之上,针药所不能及者,此穴是也。”即灸之能使人阳气康盛,一切虚衰之证皆可用此穴。

  脾俞:

  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脾的背俞穴,灸之可健脾助运、养血和营、化湿除满。       

  肾俞:

  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肾的背俞穴,灸之可补益肾气、舒利腰脊。

  命门:

  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意指生命之门,命之所在,灸之温补肾阳、舒利腰脊。

  神阙:

  位于脐中。历代医家多有记载灸神阙而得以强身的实例,如《针灸集成》记载:明代广西有一人,少年时多病,后遇高人指点,每年灸脐中,后来身体非常健康。 

  气海:

  位于脐下1.5寸。为人体元气之海,灸之有培补元气的作用。

  关元:

  位于脐下3寸。又称“丹田”,是人体元气所在,灸之能培补元气。

  南宋吴曾著《能改斋漫录》卷十八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强盗大王年已八十,筋力过人,经常在寒冬季节卧于雪地,口饮冰水,习以为常而安然无恙,旁人问其何故,他说自己每年艾灸丹田百炷,已经灸了有四十多年了。

  足三里:

  位于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脊外一横指处。能调理脾胃、培补中土,后天之本充足,则身体强健,百病不生。故民间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之说。
陆瘦燕的针灸人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八仙桥一带名医云集,陆瘦燕针灸诊所天天门庭若市,内外妇儿各科以及各种疑难杂症患者咸来求医,夏季前来打“伏针”的人更多,往往通宵排队,故诊所不得不半天限号400人。邻居们由此发现了生财之道,或“代人排队”或“出租板凳”。

  从这里开始,陆瘦燕和夫人朱汝功创立“陆氏针灸”,他们运用自制的毫针,进退灵活,不伤正气;而每年三伏天的“伏针”、“伏灸”,则由于疗效显著,深得病者欢迎,被许多医家效仿;烧山火、透天凉,这些已经失传了的古代补泻手法,在陆瘦燕的手中,被运用得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陆氏针灸的创始人陆瘦燕已经离去,陆氏针灸仍然领衔海派针灸,成功申报国家级及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中医针灸也于2010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但与此同时,中医存在重内科、轻针灸的现象,以致中医针灸在临床医疗上的治疗病种日益萎缩。陆瘦燕、朱汝功的女儿、陆氏针灸的嫡系传人、68岁的陆焱垚副教授对此痛心不已,“希望能把陆氏针灸的学术思想、流派特色和临床经验传承下去,以后如有条件可以再扩展临床基地、带教基地,办一些提高班,进修班。现在天津、安徽有专门的针灸医院,上海最好也能成立专门的针灸医院。”

  

  黄金时代

  时光倒转到清末民初,陆瘦燕的生父李培卿是针灸大家,素有“神针”之誉,为陆氏针灸疗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师从陈慕兰,擅长针刺补泻手法,重视脾肾的虚实,强调经络理论的指导作用。中年以后,习用毫针,创用温针、伏针、伏灸。到晚年提倡慢针细捻,对针灸的发展贡献极大。

  1909年,陆瘦燕就出生于这个针灸之家,他幼承庭训,中学毕业后即随父学医,18岁起在上海开业,不久就蜚声上海。

  新中国成立前,陆瘦燕目睹针灸医学被诬为“不科学”、惨遭歧视而濒临绝境,他放弃国外受邀行医的丰厚待遇,于1948年春与夫人朱汝功一道在上海创办了“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和针灸函授班。为了中医学的传播,陆瘦燕还在当时的报刊上刊登《燕庐医话》,宣传针灸医学。

  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是陆氏针灸发展的黄金时代,“陆瘦燕”三个字在上海滩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和夫人朱汝功合并诊所在八仙桥的金陵中路119号,业务鼎盛,每天都门庭若市。

  “中医讲‘十三科一理贯之’,那时根本没有(像今天的科室那样)分得那么细,内、外、妇、儿科的一些病症,像眩晕、哮喘、心悸、失眠、胃痛、虚损、痛经、崩漏、遗尿、小儿麻痹症、带状疱疹、蕁麻疹等等,在‘陆瘦燕针灸’诊所多能看到,甚至连麻风病、精神病等特殊病症,他们也都用针灸进行治疗。”陆焱垚回忆说。

  父亲陆瘦燕往往清晨6点便开始门诊,40至50个患者一批,一直要到午后1点多才能结束门诊。母亲朱汝功则从下午2点开始门诊,要治疗200多个患者,到6点多结束。除了门诊外,朱汝功还要出诊,为中风瘫痪等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治疗。

  当年,“陆瘦燕针灸”诊所里的挂号费,初诊是1元2角,复诊是1元,而彼时大学毕业生每月工资是48元5角,个人最低生活费是8元,为何患者愿意重金求治?陆焱垚说,“答案只能是一个,就是疗效神速。”

  有一位68岁的老中医,一年多来胃脘疼痛,纳谷不香,呕吐泛酸,得食即痛,痛久则吐,经中西医治疗无效。患者丧失信心,嘱家属准备后事。陆瘦燕前去会诊,认为此乃脾肾阳虚,命门火衰,釜底无薪,不能腐熟水谷,拟温补脾肾,非灸不能急挽其危。

  他立即处方,在中魁、足三里、中脘、关元穴进行麦粒灸,就是将艾绒搓成米粒大小在穴位上燃烧,每次2穴,每穴7-11壮,轮流施灸。经灸中魁、足三里后,患者呕吐即止。次日复灸中脘、关元,患者感觉脘腹温暖舒服,能吃稀粥,脘痛顿减。后以中药调治,食欲渐增。十余日后,患者能起床行走,一月后恢复工作。

  1952年,除私人开业外,陆瘦燕还参加了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的特约门诊工作。1955年,又被聘为第二军医大学中医顾问。除此之外,陆瘦燕自1950年代始,一直担任上海市针灸学会主任委员及上海市中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他定期组织学术讲座、开办进修班,为提高整体针灸队伍的水平做了大量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学的发展如久旱逢春雨,蓬勃发展。1958年春,为了更好地继承发扬针灸医学,陆瘦燕放弃自己私人门诊的丰厚收入,接受了上海中医学院的聘请,担任针灸教研室主任,并着手创办针灸系,开始了以培养中医后继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生涯。

  同年夏季,全国第一次针灸经络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陆瘦燕在会上表演了“烧山火”、“透天凉”针刺补泻手法。从此,在全国针灸界激发了研究针刺手法的热潮。

  1959年,陆瘦燕受卫生部委派,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中国医学代表团成员,赴前苏联讲学、会诊、进行学术交流,为针灸医学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回国后,他被任命为国家科委委员。1960年,全国第一个针灸系在上海中医学院成立,陆瘦燕被任命为系主任,后又兼任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主任、上海市针灸研究所所长,集医、教、研于一身。他亲自为针灸系、医疗系、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针灸培训班的同学上课,还研制教具,设计创制了中国第一台光电显示经络腧穴电动玻璃人模型,设计创制了中国第一套脉象模型。

  那一时期,陆瘦燕夫妇整理总结了经络、腧穴、刺灸、治疗等方面的系统理论和临床经验,编写了《针灸学习丛书》,先后出版了《经络学图说》、《腧穴学概论》、《刺灸法汇论》、《针灸腧穴图谱》等专著,其中《针灸腧穴图谱》还被国外出版社多次翻印发行,影响极为深远。另有《腧穴释义》、《针灸歌赋选释》、《针灸治疗学总论》等亦已完稿,可惜在后来的十年浩劫中,被付之一炬。

  

  含冤去世

  在十年浩劫中,陆瘦燕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1967年陆焱垚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被当成黑五类子女分配到甘肃省武都县工作。

  出发那天的清晨,她听到父亲出门前对母亲说,“妹妹是家里第一个分配到那么远的地方去的,也不知道能不能适应。”陆焱垚没敢应声,没想到就此一别,父女已是天人两隔。1969年4月27日,陆焱垚到甘肃工作的第二年,陆瘦燕在单位隔离室被迫害离世。

  1979年陆瘦燕得以平反,陆焱垚也依照政策调回上海中医学院针推系任教。1992年,她被评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曾相继任针推学院经络教研室主任、刺灸治疗教研室主任、刺法灸法教研室主任、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针灸教育研究会秘书长等职。

  

  海外传扬

  被誉为“针灸伉俪”,陆瘦燕、朱汝功夫妇共同创建了“陆氏针灸”流派,而在陆瘦燕去世后,朱汝功担起了陆氏针灸女掌门人的角色。

  陆瘦燕夫妇共育有五子四女,其中有7人继承父业,在孙辈中也还有2人随其母陆利芳在澳大利亚开业。入室弟子共有80人,其中多为针灸名医,在针灸医疗、科研、教育、文献等诸领域,建树颇多。

  1981年,年近七旬的朱汝功只身赴美,行医20年。她在美国多次为针灸学习班的学员授课,应邀在世界针灸学术交流会上作报告和手法示范。自1986年起,历任美国针灸医学会第六届、第七届副理事长,美东针灸医师联合会第一届、第二届常务理事兼学术研究部主任等职,为中医针灸的海外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朱汝功在美国期间治愈了许多当地医院束手无策的患者。有一位患者是一家医院的护士长,患了顽固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各关节肿胀疼痛。经西医、理疗一年多无效。经朱汝功施用针刺和灸法,配以中药丸剂,再外用药物熏洗,疏通经脉,症状渐轻而至痊愈。患者赠送一幅“仁术济世”匾额以致谢意,并称:“美国医药虽发达,但有不少疾病不如用中国针灸治疗有效。”

  而在中国驻美使馆、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的公寓里,时常能见到朱汝功的身影,大家热情地称呼她为最好的“编外保健医生”。 

  2011年7月16日,是朱汝功的百岁寿辰,她也是上海中医界第一个百岁老人。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等单位以及众多的学生、亲朋好友共300余人在“上海老饭店”为她庆祝百岁华诞。虽于10年前曾患脑梗,右侧肢体行动不便,但老人在子女的搀扶下,稳步走上寿台,脸色红润,神采奕奕。在祝寿人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老人的七八十岁、白发苍苍的弟子由他们的年轻弟子搀扶着向朱汝功行礼献花,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

  近日,我们前去拜访朱汝功老人时,她一直安详地坐在客厅里,非常随和地配合我们拍照。临走时,老人家紧握着我的手,虽然没有言语,但我能感受到她对我来访的感谢,那是因为她对陆氏针灸传承承担着沉甸甸的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