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什么来“照亮”教育与教师

 阡陌躬耕 2012-04-15

用什么来照亮教育与教师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让学生基本自学成为课堂教学主旋律,让教师做解决教育问题的专家——


                    用什么来照亮教育与教师
                     安徽省教育学会副会长何炳章

 

知识经济时代的演进,与其说靠知识的不断创新来引领,不如说靠成熟的教育与高素质的教师来推动。
      正确思想是行动之根
   多年来,在教育界内外,人们往往只看到教育上缺人(骨干教师)、缺钱(教育经费)、缺物(教学设备),而看不到“三缺”之外,还有一个紧缺——缺少正确的教育观念。因而,在教育的基本建设上,人们抓“三缺”问题的解决这一手非常硬,而抓教育观念更新这一手相当软。观念可生金,思路即出路。对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正确的教育思想是行动之根,其余都是枝杆、是叶子。根正,才能枝壮;根深,才能叶茂。不能时时更新教育观念的教育者,是很难与时俱进的教育者;不能普及科学教育思想的教育界,是潜伏危机的教育界。
   从事教育工作,最好少一点“立竿见影”的想法,少一点急功近利的举措;最好多一点耐心等待,多一点从长计议。渐进性、渐变性的累积,是教育的基本特质之一。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聚积过程,一个或起眼或不起眼的累积效应逐渐显现的过程。用心体悟、准确把握教育这种“累积效应”的特质,是在教育上少做错事、少干蠢事的“秘诀”之一。同时,要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宏观决策须正确,中观指导须有方,微观运作要到位。这是多年教育实践给予我们的启示。
      自育自学是教育之真
   在学校教育情境下,所谓教育,就是教学生学会自育;所谓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会自学。自育自学能力是多维度的综合能力,是培养其他多种能力的基础和发端,是人生有所作为的必备本领,又是人生无尽追求的崇高境界。作为学校,这负责、那负责,让学生会自育、会自学,才是最有价值、使学生终生受益的负责。作为教育,这素质、那素质,凸显会自育、会自学的素质,才是基础厚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所着落的素质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就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而言,学生自学应是主线,教师引导应是基础,结构改革应是关键。只有从结构上突破,才有可能使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基本上由学生自学的“学堂”,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学校教育这个主渠道中终生受益。60年前,陶行知曾经大声疾呼,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这“六大解放”确实是一个重大命题。如果不着力进行课堂结构教学改革,不能让学生基本自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那么“六大解放”是一个也解放不出来的。
   造就自己是教师之本
     常听说,教师象蜡烛,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用“蜡烛”来形容教师的献身精神,虽有可取之处,但难免给人以消极悲观之感。教师完全应当在尽力造就学生的同时,主动造就自己,而不是被动的磨耗自己。
   有本领的教师,是能在课堂上解决问题的教师。从事教育是需要科学理念的,但更要将正确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具体化。具体化是教师修炼的最重要的本领。不具体化,就很难改变教育。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说明教育,而且要改造教育;教师不仅要动口提出教育问题,而且要动手解决教育问题;都是不仅要做提出教育问题的能手,而且要做解决问题的专家。
   每位教师都有独到的教育实践,都有独立的教育理念。可是,如果不总结出来,就很难摆脱“匠气”,在较高层次上造就自己;更别说成为教育家了。即使不想成“家”,作为一个有负责感的普通教育工作者,如果老是享受别人制造的“精神产品”,而自己不能制造一点“精神产品”给别人分享,总是过意不去的。所以,一个脚踏实地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工作岗位同时视为研究岗位,勤于在工作中研究,精于在研究中工作,以出色的工作促使研究上水平、出成果,以独到的研究引领工作创特色、上层次。

《中国教育报》2010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