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需要“泥腿子干部”(原创) 泥腿子干部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们喜欢下乡工作,喜欢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迷恋于老百姓的田间、炕头,习惯在农村的田间地头奔跑。他们乐于带着朴素真挚的情感和群众贴心交流,善于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困,能够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当前,也不乏泥腿子干部,但是能够真正做到融入基层、融入群众,甘愿让泥巴裹着裤腿的泥腿子干部也实为不多。某些干部形式主义严重,常常打着下乡的幌子自娱自乐、贪图享受。他们把下乡当成了挡箭牌、保护伞,作为推诿工作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对老百姓渴望解决的事情要么敷衍塞责,要么漠不关心,根本没有到乡下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心思。有的到了乡下,一味的执着于修身养性,一旦吃喝玩乐腻了就拔腿而跑。这种不把群众当爹娘的干部,必然会被群众骂爹娘。 下基层、听民声、解民困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纵观党的历史,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一直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泥腿子干部,是广大农民的贴心人、知心人。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党员干部痕迹于群众中,和老百姓形成了水乳交融的良好关系,促使我们党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先辈依旧不忘这种传统,他们常常奔走于农村的田间地头,时而徒步下乡考察、调研,时而和农民群众一起下地劳作,成为了群众真心拥护的泥腿子干部。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很多党员干部已经遗失了裤腿上的泥巴,丢弃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实属不应该。老百姓需要能够和他们一起交心、工作、劳动的干部,需要能够帮他们出谋划策、指明道路的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理应主动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成为百姓心目中可亲、可敬的泥腿子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