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献刀2

 yiyidaodao 2012-04-15
 
《三国演义》武将小档案
你知道《三国演义》的武将排名吗?
1.第一名:吕布
战斗指数:10000   武器:方天画戟    赤兔   性情:见利(色)忘义
吕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内蒙古)。
先为丁原义子,后拜董卓为父。儿子当烦了就把他们了了。
主要战绩:杀董卓
大战刘、关、张三人
与曹操战,大败夏侯敦,大败曹操军;
 辕门射戟
进兵濮阳,吕布一人大战许褚、典韦、夏侯敦、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将
 
第二名:赵云
战斗指数:9000   武器:长枪   性情:智勇双全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河北)。
经典战役:少年时便可战平当时的名将文丑。
作为将领,赵云一生谨慎行事,不争名利不好勇斗狠,思谋细密,实是刘备手下最全面的一员大将。
徐庶新野初用兵,子龙十数合杀败曹军大将李典。
长坂坡当阳道,赵云在曹操百万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才真正一战威震天下,曹操50多员上将被其斩杀
汉水一战以少胜多,击退张合、徐晃,秒杀慕容烈、焦炳。 
武侯初伐中原,赵云以70高龄力斩西凉韩德及其子韩瑛、韩瑶、韩琼、韩琪,五员上将。
 
第三名:典韦
典韦,字子满。陈留己吾人(河南)。
战斗指数:8500     武器: 80斤重的双铁戟    性情:刚猛勇敢
经典战役:  曹操大战吕布,典韦杀散敌军,救出曹操。前有箭矢后有追兵,典韦奋勇当先替曹操开道。待五步之内才开始向追兵攻击且从容镇定每击必中,这是何等胆色! 典韦失了兵器,战斗力大减。然其竟以人作兵,死守门寨。身中无数箭更兼枪伤,乃大叫数声而亡,血流满地。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入。
曹操设祭祭典韦,操亲自哭而奠之,顾谓诸将曰: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众皆感叹。
 
第四名:关羽
战斗指数:8000   武器:青龙偃月刀  性情:忠义神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山西)。
经典战役:
面若重枣,髯长二尺,卧蚕眉,单凤眼。一说大家就知道是关二哥。自从告别了卖绿豆的日子,关二哥频频上镜屡颂传奇。关羽文韬武略兼而有之,更加赤胆忠心义薄云天,遂被后世尊为武圣。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
关羽最嚣张的地方就是秒杀,别人半天搞不定的事儿他上去就给办了。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又为他的勇武添了不少印象分。
水淹七军;巧拒子瑜索荆州。单刀赴会虽表其勇,却也从侧面描写了关公的应变能力。
可叹,关羽居功自傲,惹怒了孙权,终落得个走麦城的下场。荆州的丢失正是蜀国衰落的转折点。
 
第五名:马超
   战斗指数:7500    武器:龙骑尖(枪)   情:神威果敢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陕西)。
根正苗红,三国9虎将里出身最好的。父马腾为征西将军驻守西凉。操欲借马腾之手灭东吴,召其入京。马腾打算乘机杀曹操为天下除,不料败露,命丧操手。马超为报父仇,兴兵雪恨。潼关一战,大败曹洪、于禁、张颌,枪挑李通,杀得曹操弃袍断须,威震天下。
 
第六名:张飞
战斗指数:7000 武器:丈八蛇矛  性情:骁勇善战
张飞,字翼德。涿郡涿县人(河北)。
《三国演义》中,只有张飞一人和吕布不分胜败。两人大战一百多合。大战马超,打了一天一夜,鏖战千合,酣畅淋漓!长坂桥上,张飞断后,凭着一股无往不胜的霸气,硬生生摄得曹仁、乐进、张颌、夏侯兄弟等名将不敢进军。张飞见半晌无人应战,大喝: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声若惊雷,吓得夏侯杰肝胆皆碎,曹操慌忙领诸溃逃。
张飞是一个非常搞笑的人物。关羽一路过关斩将,得知张飞下落,特来寻他。结果一见面张飞就要砍,也就是关羽武艺好反应快,要不被秒了岂不冤死。刘备和吕布的关系很复杂,主客互易。吕布称玄德为贤弟,张飞听了,嗔目大叱曰:我哥哥是金枝玉叶,你是何等人,敢称我哥哥为贤弟!你来,我和你斗三百合!布默然无语。张飞打了吕布丈人,引得布一怒夺了徐州;这厮不说反省自己贪杯误事,却又诈称山贼偷了吕布的马,弄得刘备连小沛都呆不下去了。
 
写作手法
             七分写实,三分虚构
历史真实与艺术虚幻的巧妙结合 
学习目标
1、  了解《三国演义》及其作者
2、用章回小说题目的形式概括情节
3、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4、深刻理解历史上曹操的是非功过,选一个角度写一篇短评。
 
内容了解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东汉末年,桓、灵二帝宠信宦官,致使朝纲大乱,政治腐败,黄巾军揭竿而起,四方州牧趁机割据,国家陷于四分五裂的局面。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成型,最后统一于晋的故事。
 
常识填空
《三国演义》的作者(      ), 号(     ),元末明初小说家  。还著有《      》 《      》 《      》。
《三国演义》全称《        》,所叙故事起于(     终于(   )。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近百年间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生动画面。书中的思想倾向是(      )。其语言特点(        ) 
它是我国第一部长篇(  )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源头。它不是正史,正所谓七分写实,三分虚,但其影响超过正史。  
整体了解
1、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在组内交流,不能解决的做上标记,然后在班里求助。
为加线字注音
   志而殁              
                       
   退                     
老夫贱     公若有心,当乘图之
有天下     明日去京师
         取私利
 
2完成课后第一题
依照回目的形式概括每部分内容。(可参考课后题)先自己仿写,然后在组内 ,组内选出最佳的答案展示
  
附:章回小说的每一回合的标题往往是一个对仗工整、整齐划一的概括性词句,如《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立首功,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都能极好地概括出每一回大致上的内容。 
w谋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王允假生日谋董卓,曹操借宝刀效荆轲
(借刀)
 
杀贼不成转献刀,探曹有意巧脱身
(献刀)
 
中牟县曹操被擒,吐真情陈宫追随
(遇陈宫)
  
投亲友孟德疑心,杀无辜陈宫弃曹
(杀伯奢)
鉴赏人物形象
在本课中,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曹操形象
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正面描写    ①肖像描写。②语言描写。
③动作描写。④心理活动描写。⑤神态描写。
、侧面描写。   ①环境描写
②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三、细节描写
另外,作者常常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尖端展示人物的精神面
借刀
①神态、动作描写(对比):
  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
②语言描写:
  “……还能哭死董卓否?
 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
  “……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 
识大义
有谋略
勇猛
有胆识
——体现其英雄的一面
献刀
动作描写:
 操径入
②语言描写:
  马羸行迟耳。”“愿借试一骑。
③心理、动作描写:
 操暗忖曰……惧卓力大,未敢轻动。
④心理、动作、语言描写:
 操又思曰……曹操背后拔刀……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
 
勇敢果断
善度势情
随机应变
临危不乱
——是一个全身成事的英雄,而不是一个舍生取义的莽
巧遇陈宫
①语言描写:
  我是客商,覆姓皇甫。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
②侧面烘托:愿弃一官,从公而逃
智谋机警,
非凡的远大志向,
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杀伯奢
①语言描写:
  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
  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②动作描写:
 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多疑、狡诈、残忍、自私——体现其奸枭的一面
 
三个矛盾
曹操与董卓------敌我矛盾-----报国之志
陈宫与曹操{------化敌为友-----忠义
                  {-----弃曹而去-----狡诈残忍
曹操与伯奢-------将错就错-----残忍自私
乱世之奸雄
 
多疑
狡诈
残忍
自私
识大义
勇敢果断 
随机应变
《三国演义》中的两个曹操
一千多年来,曹操在历史和文艺作品中是一个被严重歪曲和丑化了的人物,许多史书把曹操写成一个暴君,小说《三国演义》也把曹操刻画成一个阴险毒辣的奸臣。出现在戏曲舞台上的曹操也是个大粉白脸,连三岁小孩都知道曹操是坏蛋。总之,小说和舞台上的曹操是个十足的奸雄形象。
 
拓展思维
曹操:  奸、雄(性格的双面性)!
       那么,历史中的曹操是怎样的人呢?
(曹操)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鲁迅 
历史上的曹操:
       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
   他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精兵法,善诗歌。
 
有功,有过
曹操的功劳 
(1)削平群雄,统一北方。
(2)为三国鼎立、三国归晋奠定了基础。
(3)对建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曹操的过错 
(1)镇压起义,充当屠夫。
(2)欺君罔上,窃国谋逆。
(3)玩弄权术,残暴不仁。
(4)虚假伪善,奸诈狡猾。
(5)骄奢淫逸,嫉贤妒能。 
公正评价历史上的曹操
曹操虽生性狡诈多疑、残忍自私,然功过持平,历史上的真实的曹操仍不失为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
深度探究——主旨探讨
   
罗贯中为什么要这样来写曹操呢?
《三国演义》的作者显然是以 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贤臣的渴慕。
正确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
《三国》的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
拥刘反曹,
因此对曹操的揭露有不少是虚构的。
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我们应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
祝愿同学们能自由、快乐地遨游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海洋中,认真汲取营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在本课中,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曹操形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