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观辨新老,宏观断年代——鉴瓷心得

 鱼归大海 2012-04-15

学习鉴瓷多年,越学越糊涂。这次张专家这样说,下次李专家那样说。搞的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直怪自己笨,学不会。鉴瓷学变成了玄学。时间长了,才发现是“眼学”作怪。

[转载]微观辨新老,宏观断年代鈥斺敿尚牡

所谓眼学,就是标型学。是按照能够确定年代的出土器物为标准,确定被鉴物品的真假和年代。眼学有两个致命弱点:1、标准器毕竟太少,远远代表不了中华五千年历史上的各式各样的古董,因而大量真品被判为赝品而流失或遭到损坏。2、容易滋长唯心主义。每个人对标形器理解不同,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因此,指假为真和指真为假都随着鉴定人的水平和心情而定。专家们面对广大电视观众还好一些,无媒体在场时就可以随心所欲了。所以,现在国内鉴瓷无权威,张专家的结论李专家不认,各专家的结论拍卖公司又不认。迷信专家的只有那些似懂非懂或完全不懂的人们了。

[转载]微观辨新老,宏观断年代鈥斺敿尚牡

现在专家还推崇“机检法”,就是用仪器检测瓷器的物理化学光谱能量等内容。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取样以得到真实数据。机检法虽然可以解决眼学的唯心主义弊端,但是仍然有标准器太少,可取样的标准器更少的问题。而且很不方便操作,价格又高,无法满足收藏爱好者不时之需。

通过阅读大量博文,发现民间确实有很多收藏者在孜孜以求的寻找研究新的鉴定方法。他们的方法汇总到一起,就变成了很实际,可操作,有较高准确率的鉴瓷法,汇总起来就是:微观辨新老、宏观断年代。只需带上一只袖珍显微镜,就可以对一件瓷器做出大致的判断。如果配合好眼学功夫,鉴定准确率可达50%以上,比大多数人收藏的真品率低于10%的现状好的多了。

1、观察釉面的气泡形态:如果看到有一定数量(不是一两个)的破泡存在,破泡内还有一圈沉积的污渍,基本可断定是件老瓷器了(见下图)。前提是釉表面没有人为腐蚀特征。对于釉层较薄的石灰釉瓷器,如越窑、定窑、卵白釉、景德镇青白瓷比较适用。而对于厚釉的石灰碱质的釉面,如钧窑、龙泉窑、元青花、永宣青花、红蓝釉等不适用,这些很少能发现破泡。但偶尔能找到一定数量发白发黄的变质气泡,也可作为判老的依据。

[转载]微观辨新老,宏观断年代鈥斺敿尚牡

2、釉面的结晶体:老瓷器入土后,受土壤中化学物质的影响,年久会产生形态不同的结晶斑。这种结晶斑一般呈雪花状散布于釉表面(下图中白色斑块)。也有的形成网状、线状等非人为形状。如果在釉面下发现这种结晶斑,如本人发表的《金代定窑蓝釉铺首龙耳方口尊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40225d01013m3c.html那样,则器物的年代会更老。下图中还可以看到很多发黄的铁锈斑,说明这是苏麻离青钴料制成的蓝釉,在古时国产钴料和成化之后的明清民国以及现代蓝釉中都不会有这种现象。所以可以大致确定是元末明初时代的瓷器,具体再从宏观上确定。

[转载]微观辨新老,宏观断年代鈥斺敿尚牡

下图钧瓷釉表面出现的多个蛛网状结晶,生成原因不详,但绝非人工可为。有这种特征的也可断为老瓷器。 

[转载]微观辨新老,宏观断年代鈥斺敿尚牡

如果在显微镜里发现如下的大面积网状结晶,也可毫无疑问判为老瓷器了。这是一件金代时期的黑定瓷器表面的微观图,距今有800年以上了。目前还说不出这种现象的形成机理。

[转载]微观辨新老,宏观断年代鈥斺敿尚牡

3、特殊釉料的特征:下图是一张元青花釉面微观图。由于使用了苏麻离青钴料,就会看到浓缩的铁锈斑及其特有的特征。永宣青花也有类似的特征但不完全一样。这些特征在柏吉宫博主的文章中有详细论述,在此就不赘述了。另外最近看到有关“汝窑碱”的论述,据说也是因为玛瑙入釉引起的。只是能否作为结论尚需考证,本文暂不定论。

[转载]微观辨新老,宏观断年代鈥斺敿尚牡

本文所述这些结论对清、民国的瓷器指导作用不大,可能是因为年代近的缘故。清代早中期瓷器的釉面,有些根据存放条件的不同,或多或少有一些上述特征。再往后就几乎没有了。好在对清代官窑瓷器的文章最多,藏家可以充分借鉴。

根据釉面微观特征定了瓷器的新老之后,就要通过造型、纹饰、修足、工艺等眼学特征断代了。有些老东西从未被人所见过,也不要轻易断为“臆造”品,要看某些局部特征是否符合某朝某代器物的特征。因为既然通过微观方法确定是一件老器,就肯定不是现在仿造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