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农民谁来当——对湖南省常宁市、衡阳县19户农户调查的思考

 自问心如何 2012-04-15
未来农民谁来当——对湖南省常宁市、衡阳县19户农户调查的思考

2007年11月23日 16:30:05 来源:中国金融界网

    最近,笔者在下乡的行车途中看到部分农田抛荒,于是就到了湖南省的常宁市三角塘镇何曹村和衡阳县曲兰镇泉源村等地,对19户农户作关于农村劳动力状况方面的情况调查。调查显示,熟练劳动力不足,部分承包责任田撂荒,粮食种植面积和商品量减少,农村劳动力现状令人担忧。

    现  状

    一、熟练劳动力短缺。据统计,19户农户共有家庭成员74人,其中:在校学生5人、年龄16-30岁30人、31-40岁5人、41-50岁15人、41-50岁15人、50岁以上的19人。按照国家退休标准年龄和年满16周岁的统计口径计算,19户农户共有劳动力为61人,其中在农村务农的25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1.98%,外出务工的36人(其中男24人、女12人),占总数的59.02%,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不足。 外出打工人员一般年龄在初中毕业以后就外出务工,按照时髦的说法叫做“呷青春钣”,留在农村的都是一些学龄儿童和老年人,笔者在春节期间询问打工回来过春节的年轻人,会不会犁田、育种、插秧,如何观察水稻病、虫害等相关农业知识,多数回答是“不晓得”或回答错误。而留在农村种田的老农,虽然种田技术熟练,但岁月不饶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保障自用口粮的前提下,进行有选择种田。

    二、部分承包责任田抛荒。据统计,19户农户共承包责任田56.5亩,实际种植双季稻25.5亩,占总面积的45.13%,种植一季稻8.2亩,占总面积的14.51%。未种植面积22.8亩,占总面积的40.36%,其中:垅田8.1亩,梯田14.7亩。19户农户所承包的责任田,全部种植双季稻的只有4户,垅田种植双季稻、梯田种一季稻1户,全部种植一季稻的3户,全都撂荒的4户,对梯田未种植的6户。未种的这部分梯田,在过去遇到干旱年景时,稍加抗旱一般均能种植双季稻。经调查,湖南省衡阳市有水田面积490万亩,今年种植中晚稻仅380万亩,比去年减少了35万亩。现在种双季稻的面积逐年减少,种一季稻逐年增加,如衡阳市2005年晚稻344万亩,到2007年只有220万亩,一季中稻由2005年86万亩增加到2007年162万亩,增加76万亩,农民种粮面积呈连年减少态势。

    三、粮食商品量减少。根据5户农户售粮统计,今年出售早稻谷4700斤,比去年减少1600斤,同比减少25.4%, 与1999年最高售粮7800斤相比,减少39.74%。经调查,由于衡阳市今年受旱涝双重灾害,粮食种植面积减少,总产量减少,商品粮同时减少,预计衡阳市中晚稻总量比去年减少3.25亿公斤左右。按时40%的商品率计算,预计中晚稻的商品粮在6.4亿公斤,比去年减少2.5亿公斤。尽管国家出台最低收购价政策,但仍然不能满足市场对粮食的需求,以至市场粮价呈逐年上涨趋势。当粮食总量与商品量相对较少时,一旦遇上粮食欠收年景,将可能对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不容忽视的后果

    一、大田撂荒增加复垦难度。众所周知,培育一块能够种植水稻的熟地,需要多年的努力。而这块土地如果荒废多年后再复垦过来,则又要花上一、两年时间才能进行正常种植,特别是南方的梯田,当土地板结以后,杂草丛生,要恢复保水、保肥功能其难度更大。

    二、培养熟练农民也不容易。培养熟练农民与培养熟练工人,既有相同点,又存在一定的差别,对工人的培训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受时间,季节的变化的影响,可以反复进行,迟至熟练为止。而培训农民则要受时间、季节的限制,比如犁田只能在有水的情况下进行,尤其是南方梯田只能在大雨过后才能耕作,抢收早稻、抢插晚稻季节性更强,因此要有足够的劳动力和熟练农民才能按期完成“双抢”。而错过种植时间,则前功尽弃。

    三、思想观念的变化。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但农村的收入水平仍然相对较低,从事农业的劳动强度很大。因此在农村的青年人,为了跳出“农门”一是通过读书,二是外出打工以增加收入。根据调查显示,当前在农村种一亩水稻,减除种籽、化肥、农药等生产成本,能够得纯收入300元左右,其收入不足外出打工一个月的工资,差距较大。为了改变这种经济状况,在农村的青年人,当不能进入大学读书时,则外出打工。在打工者当中,一些头脑灵活的,或许能当上小“老板”,其收入将成倍增加。由于劳动力市场活跃,更加剧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由于农民大量进城,一方面在城市出现农民工子女就学、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农村因劳动力不足,而出现部分农田撂荒的问题。

    思考与对策

    一是农村要留得住熟练劳动力。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免交农业税,对种植粮食进行生产性直接补贴,在贫困地区减免农民子女的学杂费等。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升了“三农”位置,国家将进一步出台一些惠民政策。因此,农村青年要在立足农业,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采取必要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通过深加工方式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使农村劳动力在农忙时以种田为业,农闲时就近务工,通过“离土不离乡”方式,来增加收入。对城镇待业人员,对一些有志去农村发展的,同样给与优惠政策,使他们切实感觉到“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

    二是适当发展符合南方种植特点的农用机械。在北方由于地势平坦,便于大型农用机械作业,而在南方种植水稻的地方,大型农用则派不上用场。因此,有关农用生产厂家要根据南方特点,开发一些适合南方种植水稻的农用机械,比如小型机耕犁、小型插秧机、小型收割机等,通过利用这些机械设备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三、更多地培养本土农业技术人员。当前在农村乡镇的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民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不相适应,在七十年代推广杂交水稻时,区里面有农技站,人民公社有农技员,专门负责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由于有专门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机构和一大批农业技术人员,使杂交水稻能尽快得到推广。而现在的乡镇在机构改革以后,农技站撤销了,农技员也减少了,农民凭经验种田。现在种田主要劳动力是七十年代培养的具有一定经验、年龄在60岁左右的老农民,而农村青年一代打工的居多,对种田技术几乎不熟悉。因此,从现在起国家要在农业大专院校增加农业技术人员招生计划,在乡镇一级适当增加农业技术人员,以满足培训、指导新一代农民的需要。

【作者:肖相喜 颜志明 刘若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