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彭庆国老师的网校Office 最专业的教师、学生、家长交流的教育社...

 天雷教育 2012-04-15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和教育专家的关注。作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我在此做了一个初步的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勉,更好地搞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

    1、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弱化。青少年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在人生心路历程中是最为躁动不安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青少年无论在生理或心理发展、社会适应等方面都要经历巨大的变化,摆在他们面前需要面对的,不仅是学习、交往、发育、升学、就业等自身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同时,还有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转型给他们造成的巨大心理压力与考验。一方面,强烈的自尊心与过高的期望值常常使他们幻想一切顺利、事事成功;另一方面,在越来越实际的现实面前,他们又面临着各种压力,要承受各种困惑、烦恼、挫折、忧伤乃至不幸。处在这种现实中的青少年,面对挫折和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往往不堪一击。

    2、心理障碍普遍困扰青少年。我搜集了两组数据:第一,某市通过国际上公认的权威测量表,对全市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令人瞠目。各种不同程度的心障碍竟然达60%。第二,对我校1200多名初中学生进行心理状况调查,有315%的学生认为一般,152%的学生认为较差,有54%的学生认为非常差;有36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或身边的同学、朋友常受心理问题的干扰;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718%的人认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迫切或极为迫切。

    3、个性成熟程度较低。调查分析表明:284%的学生个性欠成熟,不善于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不善于观察问题的各种复杂因素,不能准确地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568%的学生个性具有两重性,一半老练,一半幼稚;只有148%的学生较为成熟,能很得体的处理大部分事情,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建立起较良好的人际关系;接受测验的学生中尚无一人达到很成熟老练的程度。

    4、人际交往障碍不容忽视。据专家的粗略统计:社交(即人际关系)障碍占心理疾患的28--30%。一次调查问卷也显示:有8%的学生心理问题来源于“孤独”,分别有72%和51%的学生敏感、多疑。

    5、青少年心理问题不能得到科学引导。青少年心理问题极易引发轻生、犯罪、自毁前程等严重事件。然而,调查显示:部分青少年有了烦恼和痛苦多采用抽烟、喝酒、睡觉、上网聊天等消极方式对抗。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1、学习压力。一次问卷调查显示:要求提供心理咨询或矫治的来访青少年中30%是由于学习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有689%的学生认为“压力很大”或“压力较大”,215%的学生“说不清”,仅有95%的学生轻松地感到学习“没有压力”,有359%的初中学生没有进取心,已经把“学习太累”当作自己学习劲头不足的最主要原因。

    2、教育缺失。对青少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通常从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分析得多,而从心理上分析得少,以简单、呆板、僵化、千篇一律的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一切;盲目追求升学率,使得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包括竞争力、情绪、情感、性格、自我意识、人格倾向、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等方面,往往处于一种自发形成和盲目发展的危险状态。由于缺乏必要的交往,师生间交流互动减少,情感和思想交流渠道不畅,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渐渐消失;而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及有偿家教、鄙视成绩差的学生等现象,更使师生心理距离越拉越大。

    3、家庭影响。家庭环境是青少年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其中,影响最为重要和突出的,则是父母的文化素质、教养方式、健康状况、夫妻关系、经济状况及父母的品德行为等因素。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多来自生活困难或单亲家庭及离巽家庭和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少年儿童家庭。

    4、校园暴力。在许多人看来,暴力行为和学校是不沾边儿的事,但事实是严峻的:校园中的确存在着暴力行为。因受校园暴力影响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占有一定比例,且日趋严重。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敲诈勒索,即高年级在校生或流失生向低年级学生索要钱财,被敲诈勒索的学生如果没有钱或者钱少就会遭到殴打,而遭到威胁的学生往往不敢向老师或家长反映,导致实施敲诈勒索者愈发猖狂。而学校及家长往往将预防校园暴力的重点对准校外,却忽视了同学间的校内的施暴者。校园中的敲诈勒索现象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特别是心理上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许多敲诈勒索的学生日后想起当时情景,仍心有余悸。

    5、社会环境。首先,学校周边的三室两厅违规经营,不时的向青少年开放,浸蚀着青少年纯洁的心灵。相关部门整治不力,相互扯皮。其次,在社会转型中成长的当代青少年,时刻感受和体验着竞争的无处不在,他们也必须面对成人社会为他们设定的价值取向:学习不好--考不上重点高中—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赚不到大钱---无法享受生活---枉为人生。“金榜题名有人喝彩,名落孙山被人轻视”等应试教育长期以来根深蒂固,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三、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延伸,团队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正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审时度势,深入剖析,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改变当前空对空的说教方式,在思想观念、教育内容、工作方法、活动渠道等方面大胆进行创新,树立新观念、充实新内容、创造新方法、拓宽新渠道,以人为本,立足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和心理发展特点,将德育工作“虚功实做”,着力提高工作成效。

    2、帮助青少年正确缓解压力。痛苦、挫折、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面对,要正确引导青少年以积极的健康愉悦的心理,正确认知和评价压力,让青少年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快乐与痛苦并存,生活中的挫折、冲突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要正确引导青少年掌握一些虽不能治本,却在具体情境中有其实用性的生理放松的方法,如通过控制呼吸、心跳等生理反应来从外到内改变情绪;要给予青少年包括自尊心、自信心等在内的适当的心理支持,从而有效减轻压力的不良影响,提高应对纷繁复杂现实生活中各种挑战的能力;要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和品格,培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

    3、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1)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要保持良好心态,提高自身修养,树立家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从根本上避免外在的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强制的、过度的教育,并给孩子以情感上的支持。(2)要注重同伴之间的关系。青少年渴望同伴间的友情,同伴的影响大大超过了父母、教师的影响,要通过有效的外部干预和帮助增强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3做好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和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的青少年思想工作。在经济上照顾,生活上体贴,学习上鼓励。使这些青少年在校顺心、安心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决心。(4)要突出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要在高起点上营造校园安全,消灭各种安全隐患。同时要加强师德建设,增进师生感情;要健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和工作网络,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适应能力训练;要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德育处校医等相关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提高早期发现学生心理行为异常,有的放矢,做好学生心理疏导,解决学生心理问题。(5)要优化社会环境。在全社会创设宽松的育人氛围,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严厉打击各种非法经营的娱乐场所。尊重青少年个体特点和发展需求;要逐步建立有效的青少年心理援救体制,有针对性地指导青少年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如何自我调节;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教师,特别是心理辅导或咨询人员的资格认证体系。

 4、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加强心理疏导,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调节能力。通过心理咨询和疏导力争做到:(1)排除各种挫折与不良刺激的困扰,提高心理承受和情绪自控能力;(2)排除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困扰,培养认识自我的能力;(3)排除理想之我与现实之我的矛盾和困扰,培养自我协调和能力;(4)排除个体与环境的矛盾和困扰,培养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5)排除依赖和自主的矛盾和困扰,培养自我选择的能力;(6)排除闭锁心理与要求理解矛盾和困扰,培养自我选择的能力;(7)排除性成熟和性意向的困扰,培养性自控行为的能力;(8)排除人际关系方面的各种矛盾和困扰,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9)排除进取心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和困扰,培养持久的意志力;(10)排除各种心理冲突的困扰,培养心理机制的调节能力。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他们心理品质,促进他们个性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特殊手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必需重视和加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