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病主要穴位治疗法

 江边凰 2012-04-16
 
常见病主要穴位治疗法

  (1)、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在以往有风湿热史或发病前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症状:发热、多汗、疲乏疼痛,以多发性、对称性、游漓性的大关节部位为主,典型特点:局部红肿、疼痛、活动障碍,病症消退后,关节功能可恢复正常,不留任何畸形。类风湿关节炎多发于20—40岁中青人,关节损害常为对称性、指趾等小关节及脊椎关节,最后严重时会引起关节畸性。
治疗原则:温经散寒 祛风活络
选穴
颈颌关节:下关③ 听宫③ 翳风③ 合谷③
脊椎关节:腰夹脊② 腰阳关② 殷门② 委中② 命门②
肘关节:曲池③ 天井③ 手三里③ 合谷③ 痛点(痛觉部位)
肩关节:肩井② 天宗② 手三里③ 合谷③ 痛点
腕指掌关节:外关③ 手三里③ 阳溪② 八髎 ① 痛点
膝关节:梁丘① 膝眼① 足三里① 阴陵泉③ 阳陵泉①
耳穴:肾上腺 、风溪、脾、肝、耳神门
足穴:脾、肝、心
建议:选用药离子导入治疗及热磁理疗袋治疗
导入药物:冯了性 国公酒等
  (2)、肩关节周围炎
  肩周炎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炎症,以40岁以上者多见起病时,可能有扭伤或局部受寒,常见病症为肩部呈弥散性疼痛,静止痛是肩周炎的特征之一,夜间可疼醒,白天反而疼痛减轻,随着病情发展,病变组织产生粘连,功能障碍也随之加重。
治疗原则:舒筋通络 疏调气血
选穴:肩井② 肩髃① 天宗② 新设② 曲池③ 痛点
耳穴:耳神门、锁骨、肩、颈
足穴:肝、肺、颈
建议:选取用药离子导入治疗及热磁理疗袋治疗
导入药物:酸痛宁、国公酒
  (3)、颈椎综合症 颈椎骨质增生
  颈椎综合症是由于颈椎间盘运行改变及骨质增生,压迫颈神经根或脊髓所致,多发于40多岁以上,病者常有颈部外伤劳损或落枕病史,其症状为头晕、头痛,颈肩部位持续性针刺样疼痛,夜间颈后部弯位咳嗽疼痛加重。
治疗原则:疏经通络 活血化瘀
选穴:风池② 大椎② 新设② 肩井② 曲池③
耳穴:耳神门 、肺 、皮质下、颈
足穴:颈、涌泉
建议:选用药离子导入治疗
导入药物:陈醋 酸痛宁 冯了性药酒
  (4)、面瘫 面精神炎 三叉神经痛
  面瘫是指单侧面部肌肉神经抽搐、麻痹引起的瘫痪,呈急性发病,也俗称“歪嘴风”,中医以为本病是外感风寒,阻滞经络气血或情志内伤,肝肾阴虚所至。
治疗原则:通经活络、熄风止痉
选穴:头维①阳白①下关③颊车③迎香①合谷③太阳③
耳穴:面颊、肝、皮质下
足穴:三叉神经、大脑、肝脏
  (5)、高血压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血循环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头痛、耳鸣、面色潮红、失眠、易怒,重者可出现视物模糊、心悸、气促、健忘、手脚麻木,甚至中风,病者常有家族史。主要由于情志失调,肝气郁滞、饮食失节,肝阳亢盛所致。
治疗原则:调整阴阳 平肝益肾
选穴:风池② 太阳③ 曲池③ 足三里① 三阴交③
耳穴:耳背沟降压穴
足穴:涌泉穴、性腺
建议:选用脉磁足宝理疗鞋及耳穴电极治疗
  (6)、低血压
  本病是一种广泛的植物神经和躯体神经疾病,多发于男性,站立时出现眩晕、晕厥、视力模糊、全身无力、常见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头晕耳鸣、精神萎靡、腰膝酸软、遗精、早泄、阳萎等症状。
治疗原则:益气健脾、补肾滋阴
选穴:太阳③ 百会② 风池② 人迎③ 内关① 肾俞② 脾俞②
足三里① 三阴交③
耳穴:升压点 耳背肾、 足穴 、 涌泉穴、 性腺穴
建议:选用耳穴电极及脉磁足宝理疗鞋治疗
  (7)、慢性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是在支气管高压适应状态下由变态反映因素引起的广泛气运狭窄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间歇发作,患者表现出严重呼吸困难、大汗淋漓、衰弱等症状。
治疗原则:益肺化痰 健脾补肾
选穴:肺俞② 合谷③ 大椎② 俞府① 风门② 肾俞② 脾俞②
耳穴 : 耳神门 交感 支气管 肺
足穴 : 颈 气管 肺
注:选用真空负压电拔罐及耳穴电极治疗
  (8)、神经衰弱、失眠、头痛
  神经衰弱是神经症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指精神容易兴奋,脑力容易疲乏,并常伴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症状的精神障碍,患者症状有精神疲乏、脑力迟钝、记忆困难、注意力难以集中、紧张性头痛、入睡困难、失眠、多梦等。
治疗原则:宁心安神 调和阴阳
选穴:百会② 风池② 神门① 足三里① 三阴交② 肾俞③
太阳① 内关③ 安眠②
耳穴:耳神门、肾、心、皮质下、耳背肾
足穴:涌泉、性腺、肾
注:选用耳穴治疗电极及脉磁足宝理疗鞋治疗
  (9)、坐骨神经 腰盘间突出
  本病表现为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的放射性疼痛,下腰背或臀部疼痛、足背外侧呈放射性疼痛、刺痛、灼痛、持续性或际发性加重,行走弯腰常使疼痛加重。
治疗原则:祛风除湿 散寒通络
选穴;肾俞② 腰夹脊② 八髎② 环跳③ 承山② 委中② 阳陵泉③ 足三里① 痛点
耳穴:交感、臀、脾、耳神门、坐骨神经
足穴:肾、脾、盆、腔、腰椎
注:选用脉磁足宝理疗鞋及减肥电极治疗
  (10)、糖尿病
  本病是由于机体内胰岛素分泌失调,引起糖脂肪及蛋白质等代谢紊乱所致的血糖增高和排泄糖尿的一种慢性疾病,典型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下降,次要症状为全身搔痒,四肢酸麻、腰背痛。严重时脚底溃疡。
治疗原则:清热润燥 滋阴生津
选穴:肾俞② 脾俞② 三阴交③ 足三里① 曲池③ 腰阳关② 阳陵泉③ 阴陵泉③ 命门②
耳穴:肾、胰、肺、内分泌、膀胱
足穴:肾上腺、胰、脾、膀胱
建议:选用脉磁足宝理疗鞋,耳穴电极治疗,严重的糖尿病人不可长时间使用热磁理疗袋。
  (11)、肥胖病症
  本病是指因脂肪沉积过多,导致体重过重,皮下脂肪过于积聚面颊、肩胸、乳房、腹部等部位,造成肌肉松弛、精神疲乏、喜静恶动、畏寒怕热、腹胀便秘、尿少浮肿、中医理论亦称为肥胖病。
治疗原则:祛湿化痰 益气健脾
选穴:三阴交③ 天枢① 气海① 足三里① 胃俞② 气海 中腕①
关元① 阳陵泉③ 合谷① 内庭① 皮下脂肪部位
耳穴:耳神门 、内分泌、脾、交感 、大肠
足穴:肾上腺、胰、脾、胃、涌泉
注:选用减肥电极及耳穴电极治疗
导入药物:减肥霜
  (12)、中风、半身不遂
  本病因脑血栓、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造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部或支配颈部位动脉病复引起的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为临床上多发急重病症,起病急剧、病势凶猛、病情多危重、急性期后根据病灶部位及病情轻重不同,往往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属中医中风病范畴。
治疗原则:清热开窍 疏经导络
选穴:百会② 风池② 尺泽① 合谷 曲池③ 外关③ 头维① 委中③阳陵泉③ 三阴交③ 昆仑③ 内庭③
耳穴:内分泌、颈椎、额、臀、坐骨神经
足穴:大脑、涌泉
注:选用吸咐电极及粘片电极治疗
  (13)、慢性前列腺炎、增生
  本病为前列腺炎感染所致慢性特性炎症,有反复尿路感染,急性前列腺炎病史,尿频、尿痛、余沥不净感、疼痛常放射至阴茎头或会阴部,便后或尿后有白色分泌物自尿道口排出,常伴有睾丸精索,腰骶部疼痛,性功能低下,精神抑郁等症状。
治疗原则:补肾益气 健脾化湿 理气活血
选穴:肾俞② 膀胱俞② 八髎② 关元② 三阴交③ 会阴② 腰俞②耳穴:肝、肾、耳神门、生殖器、膀胱
足穴:性腺、肾
建议:选用热磁理疗袋及粘片电极治疗
  (14)、痛经、月经不调
  痛经是一种以月经期间或前后小腹疼痛为特点的常见妇科病症,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中医将本病分为两种类型,实症为外感寒湿之邪或情志内伤引起气血阻滞胞宫所致,表现为小腹胀痛,拒按,月经量少而有块,虚证为气血不足或肝肾虚损引起的胞宫失养所致。表现为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月经量少质稀。
治疗原则:调理冲任,实证舒肝行气、虚证补益肝肾
选穴:三阴交③气海①关元①归来①足三里①合谷③阳陵泉③阴陵泉③肝俞②肾俞②腰阳关②
耳穴:生殖器、内分泌、肝、脾、肾
足穴:性腺、盆腔、肾
使用康正热磁理疗袋敷衍关元穴、气海穴等穴位止痛平痉,效果理想。
  (15)、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本病指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或病毒所致的疾病,发病时伴有鼻塞打喷嚏、流涕、咽喉痛、头痛、发热、咳嗽等病症。
治疗原则:祛风散邪 清热去毒
选穴:大椎② 风门② 肺俞② 风池② 外关③ 尺泽① 列缺①
太阳③ 俞付①
耳穴:肺、脾、交感、内分泌
足穴:脾、肺、涌泉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可使用康正负压电拔罐,效果较理想。
  (16)、慢性鼻炎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粘膜及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病,以鼻塞为主,中医临床辨证为肺脾气虚、邪滞鼻窍或气血瘀滞、邪毒久留之属中医“鼻窒病”范畴,临床常见慢性单纯鼻炎和肥原性鼻炎。
治疗原则:疏风清热通窍、扶正去邪
选穴:印堂①合谷③迎香①中脘①足三里①肺俞②
耳穴:内分泌、肺、脾、耳神门
足穴:鼻、肺、肾
使用药离子导入治疗:将浸好鼻炎药物的棉纱塞入鼻腔,将脉冲电极贴咐鼻旁的迎香穴,或将浸好鼻炎药物的棉沙套在导电针头上塞入鼻孔,另一电极贴于迎香穴,每次十分钟。
  (17)、便秘 肠胃不适
  便秘是指患者肠肌功能失调造成排便困难,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从而使肠胃不适,还可伴有腹部胀痛、头痛、头晕、纳呆、失眠、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实证由于肠胃积热损耗肠道津液或实证气血津液亏虚所至。
治疗原则:实证清热排毒通便,虚证润肠补津通便。
选穴: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解溪、大肠俞、膀胱俞
耳穴:直肠、大肠、三焦、艇中
足穴:胃、肠、涌泉
建议:使用减肥电极、真空负压电拔罐、热磁理疗袋进行穴位轮回治疗。
  (18)、胃痛 胃下垂 胃炎
  包括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神经性胃炎等“属胃脘痛病”范畴,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恶心、呕吐,具有节律性,本病多为由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所至,如不注意医治,极急发展成胃溃疡胃出血等重症。
治疗原则:理气止痛 健脾和胃
选穴:中脘、上脘、关元、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内关、气海
耳穴:胃、脾、耳神门、交感、内分泌、皮质下
足穴:胃、十二指肠、腹腔神经丛
建议:胃痛可使用热磁理疗袋热敷
  (19)、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本病又称慢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失调,是由于碘摄入不足或代谢障碍所致的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肥大,属中医“瘿病”范畴,女性多见。
治疗原则:疏经活血 理气化痰散郁
选穴:上脘、人迎、大冲、列缺、天突、足三里、阴陵泉、肝俞、阿是穴(痛点)、内关
耳穴:内分泌、甲状腺、神门
足穴:涌泉、甲状腺
建议:用2——5%碘化钾作为药离子导入治疗,将药导电极紧贴在甲状腺肿大处,施以电脉冲强刺激。每次30分钟,患者需多食海产品。
  (20)、病毒性肝炎
  本病是由于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从病原学至少分为甲肝、乙肝、非甲乙肝,主要通过口、血液及注射传染,属中医:“费疸病”范畴。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清热化湿、理气化瘀、补肝益肾
选穴:合谷、外关、阳陵泉、足三里、阴陵泉、大椎、太冲、胆俞、脾俞、肝俞、血海、三阴交
耳穴:肝、胆、胰、肾、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
足穴:肝脏、肾、脾、涌泉
建议:使用热磁理疗袋敷在肝俞穴上,每次30分钟。
  (21)、痔疮:
  痔是肛管、直肠下端、静脉丛曲张而形成一个或多个静脉团,分内痔、外痔、混合痔、症状表现为大便带血,肛门有导物胀感,感染时有剧烈疼痛,肛门搔痒感,
治疗原则:疏经导气 清热化瘀
选穴:承山 长强③ 百会② 肾俞② 大肠俞② 气海① 三阴交③
命门② 会阴②
耳穴:内分泌、大肠、肛门、交感
足穴:肠、尾骨、性腺
建议:选用痔疮电极
导入药物:马应龙痔疮膏 痔疮灵等
  (22)、戒毒心瘾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美沙酮或中药制剂等镇痛类药物递减疗法戒毒,但由于毒品对人体的成瘾性极大,所以防止复吸的成功在于是否能解除心瘾,本治疗仪的治疗作用能促进体内吗啡样肽类物质的合成与释放,有效的压制心瘾,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防复吸康复仪器。
治疗原理宁心安神、清热祛邪、排毒解毒
选穴:
复吸心瘾:心俞② 肺俞② 肾俞② 内关① 足三里① 涌泉 风池② 太阳②
耳神门 心脏 垂前 交感 内分泌
耳穴:足穴、涌泉、大脑、肾、肝、性腺
戒断症状:
内关① 心俞② 肺俞② 太阳③ 风池③ 三阴交③ 胃俞② 足三里① 肾俞② 百会② 涌泉(足) 神门① 阳陵泉③ 曲池② 性腺(足)
耳穴:耳神门 心脏 交感 内分泌
足穴:肝、骨、大肠、大脑、性腺、涌泉
注:选用多种治疗电极治疗
建议:以上穴位以电脉冲治疗时必须将治疗仪输出程开至人体最大承受量,治疗方可取的显著效果。

注:以上穴位请按数字查找体穴挂图

常见疾病的穴位疗法及其功效
 

1、神经衰弱、头痛、失眠、老年性痴呆、健忘症的防治就是要按摩头皮。

头皮上分布着许多经络和神经末稍,按摩头皮能够疏经活络、松驰神经、消除疲劳、延年益寿。

头皮上有很多穴位,像上星、百会、前顶、玉枕等,针灸这些穴位,能够防治疾病。达到通经活络的功效。

经常按摩头皮,可以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改善毛囊营养,有利于头发的生长,使头发亮泽、质地柔韧,并可防止头发变白、脱落,推迟衰老。

按摩头皮的方法

  呵护头发,属于对头部皮肤的保养,医学专家编排的“头皮锻炼术”,简单易做,在早晚沐浴的时候,在最困倦的下午茶时间,晚上看着电视的时候,做做头部皮肤舒缓按摩操,你会感受到舒缓与松弛,头部皮肤也会越来越健康。

  ⑴将双手指尖放在耳后,然后以最小的幅度向上移动,直至头顶。

  ⑵指尖放在耳前的发际上,利用指尖向上做划圆圈的运动,直至头顶。

  ⑶指尖放在头后,从顶部中央的发际向上慢慢移动,直至头顶。

  ⑷整个手掌盖在头后部分,从两侧移到耳前部位,向上按摩到前额中央,再从前向后到头顶。

  注:如果你的头发状况较好,每天按摩一次,每次3~5分钟就足够了;如果按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头发生长,则需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8~10分钟。

  温馨提示:

  按摩头皮的注意事项

  ⑴按摩时只能让手指触及头皮,而不要使用整个手掌,否则使头发缠结或被拔出。

  ⑵按摩的部位应该是头皮,而不是头发。按摩实际是揉动,要像揉面团那样按摩头皮。

  ⑶按摩头皮时切勿搔伤或抓破头皮;头皮若有破裂或炎症时,不可作头皮按摩。

2、按摩眉心眉尾 告别熊猫眼


熊猫是国宝,长相可爱,憨态可掬,很多人都喜欢;可如果自己“混”上一双熊猫眼,那心情恐怕就只有郁闷两字能形容了。

眼周皮肤是身体中最最薄的部分,且黑色素活动非常旺盛,一旦运动或睡眠不足,就很容易出现黑眼圈。而按摩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常被用来缓解黑眼圈。
因为眼部的眼轮匝肌为环形纤维,所以针对黑眼圈可做环形按摩。

按摩前,可先涂一些促进血液循环的眼霜,然后按摩眼周的攒竹穴(眉头之间稍浅的凹陷)、丝竹空穴(眉尾部分稍稍凹陷的部位)、太阳穴(眉梢和外眼线连线处向外的凹陷)、印堂穴(两眉头连线中点)、眼明穴(内眼角上方的凹陷处)、鱼尾穴(外眼角)等穴位,使眼周围皮肤血液循环加快,舒通经络。


预防性按摩一般每次3—5分钟,每天2次;治疗性按摩每次可10—15分钟,每周2—3次。

专家强调,按摩时一定要注意力度,如果用力过大不仅不能促进血液循环,反而会对眼部肌肤产生伤害,严重的还会产生细纹。当然,消除黑眼圈,需要保证充足睡眠,注意饮食清淡,再就是要加强运动。

3、穴位按摩 防老年痴呆


调查显示,我国北方60岁以上的老年人痴呆患病率为3.96%,经过对痴呆既往病史的研究,发现血管性痴呆占多数。在预防方面,除了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外,下面介绍几组易学易掌握并可促进脑血循环的穴位供老年朋友按摩,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1、按摩双侧风池穴,翳风穴
  风池穴在项部,枕骨之下,微低头,耳后高骨后一横指凹陷处。翳风穴在耳垂后凹陷处.此组穴可改善基底动脉供血情况。
  2、按摩四白穴
  四白穴在下眼眶中点,直下约0.5cm凹陷处.此穴多气多血,刺激该穴对颅内供血作用最好。
  3、按摩印堂穴
  印堂穴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该穴有改善脑血循环,活化脑细胞,增强记忆力的作用。
  4、刺激委中穴
  委中穴位于腘窝横纹中点,属足太阳膀胱经.其经脉循行可以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刺激此部位,可直达脑府,使头脑清利,浑身舒爽。
  以上诸穴,早晚各按一次,一次20分钟,可交替使用,每次任取一组,长期坚持,能有效预防老年痴呆,到耄耋之年,仍能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反映敏捷,大家不妨一试。

4、常按9个穴位脸上不长斑

平时坚持按摩一些穴位,对美白皮肤很有好处,而且能帮助治疗面部色斑。这9个穴位分别是,三阴交、阴陵泉、地机、膻中、关元、气海、肾俞、足三里和脾俞穴。
  对于出现面斑的朋友来说,还需要按摩长斑的地方。韩主任介绍,中医上有个阿是穴的说法,就是哪里有病哪里就有穴位,对于色斑也是这样。产生色斑的地方往往血液循环不好,按摩就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从而淡化色斑。如果配合针灸效果会更好。
  产生色斑的原因很多,比如日光照射,疾病、药物、化妆品、情绪因素等等。中医认为,大多数面斑产生的原因都是肝郁气滞,即由不良情绪等引发,很多长斑者还伴有某些妇科疾病,如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等,所以特别是女性长色斑时要警惕身体的疾病。
  链接
  三阴交: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10厘米,胫骨内侧缘后方。
  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地机:位于阴陵泉穴下10厘米。
  膻中:胸前第四肋间隙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取穴。
  关元: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0厘米。
  气海: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5厘米。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5厘米处。
  足三里:外膝眼下10厘米,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脾俞: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5、三大“职业病”穴位疗法


一、咽炎
  主要穴位:
  天突穴,位于两锁骨之间的凹陷处。
  合谷穴,即我们俗称的虎口穴。
  三阴交穴,足内踝直上四横指处(自己的手,除拇指外,余四指并拢的横径距离)。
  操作方法:
  1.合喉法。坐或躺着,自己或请家人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置于喉结的左右两侧,固定住喉结,上下快速抖动。
  注意不要捏得太紧,且抖动力量不宜过重,以免造成呛咳,甚至窒息。
  2.右手中指指端点揉天突穴。1~2分钟,力量宜轻柔,不宜过重。
  3.分别点揉两合谷穴。1~3分钟。
  4.分别点揉两三阴交穴。3~5分钟,有酸胀感为度。
  注意事项:
  咽炎应在医生明确诊断之后进行以上治疗。若出现长时间声音嘶哑、消瘦、低热、咽痛,甚至痰中带血,应排除某些器质性病变,如喉癌、肺结核、肺癌等。


二、颈椎病
  主要穴位:
  风池穴,相当于后发际角凹陷处,左右各一。
  风府穴,相当于风池穴连线中点处。
  大椎穴,低头时颈部最高椎体下凹陷处。
  肩井穴,相当于肩外侧缘和大椎穴连线中点,左右各一。
  操作方法:
  1.家人左手扶住患者前额以固定头部,用右手拇指指腹按揉患者风府穴。3~5分钟,用力当适当,不可过重。
  2.接上法,术者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指腹分别按揉患者左、右风池穴。3~5分钟,用力以患者能接受为度。
  3.上法完毕,术者再用右手拇指指腹按揉大椎穴。1~3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
  4.后用双手拇指按揉患者两肩井穴。注意:女性患者怀孕时不能按揉其肩井穴,以免造成流、早产。
  5.若伴有头晕、头痛、呕吐等症状,在确诊、排除其他疾病之后。术者可左手固定患者前额部,右手食、中、无名指稍分开,以指尖为着力点,自患者左侧太阳穴经耳尖上,梳椎至同侧风池穴。后接用右手固定,左手施术。左右各操作5~10分钟。


三、腰肌劳损
  主要穴位:
  腰部痛点(我们称为阿是穴)或疼痛区域。
  承扶穴,臀部肌肉下缘中点处,左右各一。
  委中穴,腘窝中点处。(腘窝:大、小腿后侧交界处圆形凹陷部。)
  涌泉穴,足底部前1/3凹陷处。
  操作方法:
  1.患者仰卧位,术者用右手掌在其腰部正中脊柱及两侧腰肌处揉推,至局部皮肤温热为度。
  2.在患者腰部痛点处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进行指揉。力度因人而宜,不可过重。
  3.术者两拇指分别指揉两承扶穴。以感觉酸胀为度。
  4.两拇指分别指揉患者两委中穴。以酸胀为宜。
  5.用手掌心擦患者足底,至发热、微烫为度。并指揉两涌泉穴。且每晚临睡前用热水浴足10~15分钟。
  以上方法可单独或综合完成。每晚临睡前可请家人互相进行、礼尚往来。不仅可以缓解疲劳、改善和治疗疾病,而且更可以保健强身。但前提是必须明确诊断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随意操作,以免发生意外及不良后果。

6、日常保健最该记住七穴位


补肺益肾的列缺穴


  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偶感风寒而引起难以名状的头痛,这时就可以通过按揉列缺穴来疏卫解表,还可以结合热毛巾敷额头的方式一起进行。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散热去痛的尺泽穴


  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
  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保健心脏的内关穴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因为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防止失眠的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此,只要想起来,我们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舒服腰背的委中穴


  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
  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补血养肝的血海穴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每天上午的9~11点,如果你可以拿出点时间来,那么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就好了。每一侧3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宜大力,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增强胃动力善待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在具体按揉时,可以采用大拇指按揉的方法,力度稍大,以产生酸胀感为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