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症状 祖国医学对肺结核病早有记载,称为“肺痨”,西医认为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咳嗽、胸痛、咯血、发热、盗汗、消瘦、血沉增速为其主要临床特征。中医在治疗肺结核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辩证施治的原则予以施治,取得了一定成效。 中药何氏肺痨方以“整体论治、天人合一”的治疗原则,采用原生态疗法,通过水煎内服用药,见效快速,具有清热解毒、清肺补肺、止咳化痰、活血行气等作用,切断病因,改善由肺结核引起的咳嗽痰多、咯血、体弱无力等各种病痛,强效治愈肺结核!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表现 (一)全身症状 较局部症状出现的早,早期很轻微,不引起注意。严重的渗出性病灶,如干酪样肺炎或急性粟粒性结核,因其炎症反应较强、范围较广,中毒症状就非常显著。全身症状有: 1、全身不适、倦怠、乏力、不能坚持日常工作,容易烦躁,心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妇女月经不正常等轻度毒性和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2、发热常是肺结核的早期症状之一,体温的变化可以有以下几种:(1)体温不稳定,轻微的体力劳动即引起发热,经过30分钟休息,也往往不能恢复正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长期微热,多见于下午和傍晚,次晨降到正常,伴随倦怠不适感(3)病灶急剧进展和扩散时,发热更显著,可出现恶寒,发热达到39-40摄氏度。(4)女性病人在月经前体温升高,延长至月经后体温亦不恢复正常。 3、盗汗。多发生在重症患者,在入睡或睡醒时全身出汗,严重者衣服尽湿,伴随衰竭感。 (二)局部症状 局部症状主要由于肺部病灶损害所引起。 1、咳嗽、咳痰。早期咳嗽轻微,无痰或有少量黏液痰。病变扩大,有空洞形成时,则痰液呈脓性,量较多。若并发支气管结核则咳嗽加剧;如有支气管狭窄,则有局限性哮鸣。支气管淋巴结核压迫支气管时,可引起呛咳或喘鸣音。 2、咯血。约1/3-1/2的病人有咯血。咯血量不等,病灶炎症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可引起痰中代血或夹血。小血管损伤时可有中等量咯血,空洞壁上较大动脉瘤破裂,可以引起大量咯血。大量喀血后常伴发热,几天的低热是小支气管内血液的吸收所引起的;高热则是病灶播散的表现。 3、胸痛。部位不定的隐痛常是神经发射作用引起的,不受呼吸影响。固定部位针刺样疼痛、随呼吸和咳嗽加重等,是因为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所引起的。如果膈胸膜受到刺激,疼痛可放射到肩部和上腹部。 (三)呼吸功能障碍引起的症状 由于肺脏功能储备能力大、代偿性高,轻度的组织损害不会引起气急。当肺组织破坏严重,范围广泛,或并发肺萎缩,肺气肿、广泛胸膜增厚时,代偿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患者首先在体力活动后感到气急。 (四)体征 肺结核病人可能并发身体其他部分的疾病,因此必须进行全身检查。肺部的体检按视、扪、叩、听的程序进行。肺结核的典型体征改变有患侧呼吸运动减低、触震颤增强、叩诊闻浊音、听诊有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和湿性罗音。病灶轻微者体征无明显改变。 肺结核的日常护理 对于患有肺结核疾病的患者来说,日常的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肺结核病人首先要树立科学养病意识,正确对待疾病。既不要无所谓,也不要过于害怕。要认识到治愈后完全可以和健康人一样学习、生活和工作。 当肺结核病情处于急性进展期,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在卧床期间也不宜多阅书报和看电视。病情轻,症状少的病人每天也应保证10小时以上的睡眠;室内外活动也不宜过长,以散步为主,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必须增加一些营养,以弥补因疾病所致的消耗,有利于组织的修复。俗话讲“三分治、七分养”,结核病人要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病灶处于进展期、结核中毒症状明显者宜摄取清淡、可口、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进食多少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主食、肉、蛋、蔬菜、汤要注意搭配好,多吃一些水果,不要偏食。 大多数病人知道要严禁烟酒,注意防寒。可有一点仍值得强调:规律服药是治疗成败的关键。结核杆菌是很顽固的,只有坚持规则治疗方可达到治愈结核病的目的;而且,不规则治疗也可导致耐药结核菌株的出现,给以后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