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三张图片可以完全说明傳世汝官窑在制作工艺上与考古出土的汝瓷完全是两回事情,上两图是家藏傳世汝官窑小盘口瓶,制工艺严谨,釉色呈卵青色,与台湾博物院所藏的两件汝官窑“纸槌瓶”有着一曲同工之妙 。其实在当时的宋代由于釉是单色的,所以在器物的制作工艺上就下了很大功夫,比如小盘口就制作的非常讲究,举例说明的汝官窑盘口瓶,可分为口部.颈部.肩部. 腹部.底部五个部位,而每个部位的制作处理都非常讲究;深深的体现到宋代人中庸思想的结晶。台湾博物馆收藏的汝窑“纸槌瓶”其实就是口部残了,后被节掉包镶了铜扣。从釉质釉色上来讲,傳世汝官窑与河南出土的资料也大有差别,虽然基调都是卵青色,但傳世汝窑瓷器的釉色掌握了良好的控制釉色釉质的能力;掌握了釉水乳浊与清透之间的最佳之处,这种工艺在民间是不可能掌握恰到好处的。古语有:“大器开小片,小器开大片;弥足珍贵之说”。在傳世汝官窑瓷器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点,台湾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收藏汝官窑瓷器里都可以清楚的观察到这一点。凡是傳世汝官窑的立件,如瓶子. 奁式炉.水仙盆与家藏的汝官窑渣鬥均属大器開小片的特点。而所有傳世汝官窑的盘洗等均属小器開大片之例(大网状纹開片,伴有小鱼鳞纹)。

据笔者观察很多爱好收藏的朋友们根本就不得其汝官窑瓷器收藏要领,致使仿制品才能有很大的市场;这些收藏的朋友不是在欣赏古瓷的魅力,而是在猜瓷器的真伪;自己与自己在搞猜谜游戏。其实真正的汝官窑瓷器与河南出土的汝瓷就是摆在这些喜欢猜真假瓷器人的面前他也不会认识的?因为这些藏友根本就不具备收藏真品的实力。其实在收藏的未必就要追求最好的,因为这需要有眼力.财力.耐力.知识与运气(缘分)。笔者特制做了四个有关汝窑瓷器的相册,以便朋友们查阅对比欣赏,相册分傳世汝官窑的标准器与标准的釉色(卵青为基调),家藏的汝窑瓷器相册,河南考古汝瓷相册与笔者采集的标本对比,新仿制汝瓷相册。宋徽宗有汝窑青瓷的表述:“虽一抹淡青,然静如止水;虽神光内敛,却温润如玉”。汝官窑的特点:蓝而不艳,灰而不暗,青而不翠,有细小鱼鳞状的開片;釉面色泽莹润釉如凝脂的特点。当然这些比较简洁的论述需要去慢慢的体会,最重要的还是要接触到真品;才能有较深的体会!---元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