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09年教案 五年级语文九册 1—4单元
2012-04-16 | 阅:  转:  |  分享 
  
备课要素



教学目标:主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教学重点:主要指在课程内容教学中,学生应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主要的、关键性知识。

教学难点:主要指在课程内容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难以理解、容易出错的知识。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师生互动、学生活动和现代教学手段使用等。

教学(后记)反思:主要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批注:主要指教学过程一些保留、改进,今后要注意的地方,成功与不足进行精要记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电子共享纸质教案可以粘贴在相应位置,但必须有个人批注心得。

课时教案

课题: 1、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 第 1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学习6个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课文朗读带 教学方法: 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李少白的一组诗——《说给祖国妈妈的 的悄悄话》。作者给祖国妈妈说了哪些悄悄话呢?带着 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生字新词 多读几遍,用新词,借助字词典解决,争取读得准确 通畅。 2、交流反馈初读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听读正音。 (2)集中识字。



A、字音可比较认读。 昵(nì)敏(mǐn)沐(mù) 遗(yí)龄(líng)躯(qū) B、字形,用拆字法记忆,或利用熟字进行对比记忆。 “昵”、“龄”、“敏”、“遗”、“沐”、“躯”都是左右 结构的字,可以拆字记忆。“昵”与“呢”相似,左边都是 “日”;“敏”是“繁”的上半部,这是利用熟字进行对比 比记忆。书写时,注意左右结构的字的比例,“昵”“沐” “躯”是左窄右宽,“敏”为左宽右窄宽。 C、理解词语。 亲昵、德高望重、遗著、沐浴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课文,边感知内容,说说每首诗的重要内容, 体会作者的情感。 3、交流、反馈:本组诗以一个稚嫩可爱的儿童形象向 祖国妈妈诉说自己的心里话,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妈妈的 热爱之情。 4、带着这种情感体验再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1、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 第 2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感情。 2、背诵喜欢的一首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一首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内涵。 教学用具: 幻灯,课文朗读带 教学方法: 反复朗读,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感悟,指导朗读 1、学生自读自悟:作者对祖国妈妈说了哪些话?你读懂 了哪些?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诗句?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 “悄悄话”?在诗旁简单写下自己的体会。 2、交流讨论,教师点拨。 (1)《称呼》一诗通俗易懂,语言富有儿童情趣。前三 句要读出儿童的天真、童稚;第四句要读出激动的语气; 最后一句要读出自豪的语气。 (2)《年龄》一诗第一句用“德高望重的老人”写出了 祖国五千年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用“火红的青春”写



出了祖国今天的新面貌,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 带着情感体验朗读,一、二句诗的前半句宜稍慢,低 沉些,后半句宜稍快;第三句宜高亢些。 (3)《画像》重点指导理解“于是,我想到了好多好多 的英雄,他们是骨子里最像您的中国娃。我正决定照他 们的模样,把你的形象描画”。谈谈对祖国的印象,谈 谈祖国的英雄儿女以及他们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最后两 句说要照着英雄的样子描画祖国,这表达了自己愿意继 承优良传统,将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发扬广大。 3、朗读诗句。 (1)学生齐读。 (2)学生选择最喜欢的诗句自由诵读,当堂背诵。 (3)检查背诵情况。 (三)拓展延伸 对于祖国妈妈,你有哪些悄悄话要说?学做小诗人, 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四)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2、香港有棵老榕树 第 1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认识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 教学用具: CAI图片,课文朗读带 教学方法: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曾经读过一片文章《鸟的天堂》,一棵大榕树 竟然是鸟的天堂,在那里我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香港有棵老榕树,它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1、播放CAI图片,教师配以动情的解说,介绍香港的 这棵老榕树。提问学生:喜欢这棵大榕树吗?想对它了解 解得更多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舒乙写的《香 港有棵老榕树》。 2、出示课题。 3、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又什么问题?想了解些什么? 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 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与同学讨论。 (3)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相机检测反馈。 (1)字音: A、韵母都是后鼻音:港、榕、商、赢 B、声母是鼻音:挪、扭 C、声母是翘舌音:筑 (2)字形: (3)理解词语: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举世瞩目:指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可持续发展:指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统一发展,这 种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的长远利益益。 (4)说说文章的这样内容。 3、再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音,对生词的理解,感知要内容。 主要内容。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2、香港有棵老榕树 第 2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批注 激发自己的情感。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体会文章 表达的情感和内容。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这棵榕树的昂贵之处;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教学用具: 课文朗读带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感悟理解,指导朗读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文章围绕着大榕树写 了哪些内容?重点介绍了什么? (1)学生自读,思考,找出相关内容。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首先概括地写出这是香港最老的、最粗的、最贵的一 棵树,然后具体介绍它贵在何处,最后通过透视香港的 过去与现在而得出“走可持续发展的路……是一种明智的 的远见”“只有懂得爱植物和尊重的地方,才是真正领悟 人的价值的地方,才是能在地球上创造奇迹的地方”。



2、突破重点。 (1)说说对这棵树的初步认识: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榕 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A、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圈点批注。 B、交流汇报。 (2)学生默读思考:这棵树究竟贵在何处?找出相关 语句,并感情朗读。 A、第二自然段“树活的树,又不卖,何言其贵”一 句起什么作用?(巧妙地过渡,承上启下) B、第七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对该树的保护措施画出相 关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C、读第八自然段,想象奇特壮观的图画,说自己感受。 3、突破文章的难点。 (1)读第十自然段,思考:问什么要写一位老作家访 问香港的往事? (2)读第12自然段,体会作者对榕树的情感。 (3)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句子的含义。 4、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 以“老榕树的话”为题说一段话。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3、城市的明眸 第 1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2、理解课文详略得当、 批注 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3、理解课文内容,欣赏青岛的 各种雕塑,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欣赏青岛的各种雕塑,明白为什么说它是 城市的明眸,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 教学用具: 青岛风光图片,朗读带 教学方法: 读中想象,读中感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板书“明眸”并教读字音,解释意思,即明亮 的眼睛。 2、板书“城市的明眸”。 3、学生读题,质疑:“城市的明眸”是指什么?为什说它是城市的 么说它是城市的明眸? 4、展示青岛风光图片,让学生谈谈最深的感受。 5、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词。 2、辨析3个多音字:似、旋、分



(三)再读课文,自学交流 1、自由度课文,思考课后习题1,交流讨论:“城市 的明眸”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城市的明眸? (1)带着问题读课文。思考、圈点批注。 (2)交流讨论:抓住文章第1自然段比喻手法的运 用来理解,“城市的明眸”指的是精美的城市雕塑。结 尾强调了这些雕塑为城市增添了许多风景,“倍加亮丽了 青岛”,多么“使人迷恋”,所以说它是“城市的明眸”。 (3)引导学生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2、继续自学课文,思考课后习题2:课文介绍了哪些 雕塑园区,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一个雕塑园?具体是怎样 写的?(1)学生自读课文,在书上圈点批注。 (2)交流讨论。 (3)教师点拨。 介绍了文化名人雕塑园、海风园、海韵园等,写得最 详细的是海涛园。 (4)展示收集的相关资料,欣赏感受青岛城市的魅力。 (四)感情朗读,领悟真情 (五)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选择世纪长廊上的一个故事,用自己的语言把它再现。来。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名字中的语文 第 1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口语交际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查阅等形式,培养学生 批注 的语文能力。2创设情境分组活动,人人参与促进学生 积累语言,提高能力。3、通过活动,增进友谊。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讨名字中的语文现象,领略祖国 语言的文字魅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用具: 幻灯片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这个名字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每 个名字都蕴藏着语文,这节课我们将要进行“口语交际”, 主题是“名字中的语文”。 (二)自读“口语交际”提示,明确交际目标 1、自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1)学生自读提示。 (2)讨论交流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2、师生共同确定各项交际要求和内容。 (三)小组交流 1、就小组成员名字中不懂的字向本人提问。



2、把长辈给自己起名字时发生的故事说给小组成员听。 3、说说当你知道父母为自己起名的用意后有什么感受。 (四)猜想性评价 1、教师列出若干本班学生的名字,请学生进行猜想 性评论,本人验证。 2、教师相机引导归纳: (1)以出生时间取名的; (2)以出生地点取名的; (3)以出生情景取名的; (4)以美好的期望取名的; (5)以个人爱好取名的; 、、、、、、、、、、、、、、、、、、 (五)创意性表达 1、了解你最感兴趣的同学的名字的来历。 2、根据其特点写赠言。 3、全班交流评价。 例如:金航——愿你是一个永不言败的远航者,在知识 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满载着“金子”凯旋。 (六)交流平台 交流自己收集的我国古今名字的资料。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习作1:家乡 第 1、2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作文指导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习作要求。 批注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组课文的写作特点。 3、引导交流介绍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最有特色的内容写具体。 教学用具: 有关家乡的精彩图片、歌曲 教学方法: 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策略一:出示一组有关家乡的精彩图片,播放歌曲 ——《谁不说俺家乡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 学生的表达欲望。 策略二:开展争做家乡的“形象大使”活动,向外来 的客人介绍自己的家乡。 (二)审题立题,拓宽思路 1、回顾引路。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组课文《香港有棵老榕树》《城 市的明眸》的写作特点,谈谈作者是怎样抓住最有特色 的内容写具体的,运用了哪些方法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2、引导交流。 指导学生简单地介绍自己的家乡在哪里,说说家乡有 哪些让自己自豪的地方。 3、明确习作要求。 阅读习作提示,交流了解本次习作要求。 4、交流方法,启发选材。 (1)根据所选题材,分组交流。 (2)明确习作着眼点。 A、介绍家乡的风景,应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的 顺序描写,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把自己的感受写进去。 B、介绍家乡的特产,应抓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 色等,把事物的特征反映出来。可采用总分、分总、总 分总的结构方式来安排。 C、介绍家乡的变化,应抓住变化最大的一两方面来 写,不必面面俱到。对变化前后的不同面貌的描写,对一 些具体事例的叙述,使文章内容生动具体。 (三)构思准备 (四)构思成文 1、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2、教师巡视,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习作1:家乡 第 3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习作评析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评析,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描写表达自己对 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抓住最有特色的内容写具体。 教学用具: 范文、灯片 教学方法: 以范文导路具体指导。 教学过程: (一)自主评析,修改完善。 1、学生交流习作初稿,相互评议。 2、教师指导点评。 3、教师提出修改建议,教授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 (1)粗读全文,看内容是否符合本次习作要求,选材 是否得当; (2)细读全文,看字词是否正确,标点符号是否恰 当语言是否通顺; (3)精读全文,看内容是否具体,有没有表达出喜爱 家乡的感情。 (二)以范文为例指导评析。



(三)自主修改,完善习作 附范文: 湘江风光 我的家乡就在湘江边,我爱迷人的湘江。 清晨,湘江披着一层薄薄的白纱,这时的湘江好似穿 着婚纱的少女,一副害羞的样子,若隐若现。太阳慢慢 升起来了,一缕晨光映在恬静的江面上,把正在睡梦中 的湘江唤醒了。太阳越升越高,魔术般地把江水从起初的 的淡黄色变成了莹莹的绿色。 中午,船只来往于江面上,划出一道道波纹。微风轻 轻地抚摸着江水,拨弄起一卷卷温柔的波浪。看,贝壳乘 乘着浪花电车跑上岸,在沙滩上晒太阳,它们就是江水 送给我们的小礼物啊!听,江水在唱歌呢,“哗哗、、、、、、 刷刷、、、、、、”它总是这么活力十足,仿佛一个爱玩耍的 孩子。 傍晚,夕阳把湘江映照得金黄,睡眠上波光粼粼,就像 像水底有个挖不完的金矿。太阳慢慢下山了,江水也在慢慢 慢慢地变化着色彩,从金黄一直到深蓝。夜晚的湘江比 白天更热闹,沿江风光带上,老夫妻悠闲的散步,孩童 们追逐嬉闹,年轻人开心畅谈,连遛弯的小狗、、、、、、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语文活动1 第 1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活动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正确填写近义词,积累词语,并 批注 灵活运用;2、朗读背诵古诗,积累古诗词。3、培养学生的 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了解汉语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了解祖国的河山,激发对祖国的 热爱之情。 教学用具: 幻灯片 教学方法: 读议结合,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万花筒 1、激趣导入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名字中的语文,让我们领 略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了朗读的技巧。 2、出示“我会写”中词语。 (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2)学生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 (3)积累词语,谈自己的发现。 (4)准确运用词语,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5)教师归纳: A、看——张望、瞅见、凝望、观察、注视、目睹、瞧



B、好像——仿佛、犹如、如同、似乎、好似、宛如 C、渐渐——慢慢、逐渐、缓缓、逐步 D、秀丽——美丽、清秀、秀美 3、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 (1)指名认识朗读符号——停顿和重读 (2)学生读句子,体会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朗读方式。 (3)标出朗读记号。 (4)交流、展示。 (二)百宝箱 1、出示《望天门山》诗句。 2、学生反复诵读。 3、说说诗的大意,想象情景。 4、熟读成诵。 (1)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检查诵读情况。 (三)大舞台 1、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创作材料,认真誊写并配好插图。 2、展示、交流及评选。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第一单元检测题 第 1、2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测试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第一单元知识掌握情况。 教学重点: 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运用。 教学难点: 阅读、作文 教学用具: 测试卷 教学方法: 自主完成,重点讲评。 教学过程: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ùyùshēnqūxiānggǎng ()()() Róngshùnuódòngqiānding ()()()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品德高尚,声誉卓著。()))))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选自(作者)的诗集,是 写给祖国妈妈的诗。三首小诗以一个的儿 童形象向祖国妈妈喃喃低语,表达了对祖国妈妈的无比 之情。 2、《城市的明眸》中将青岛比喻为,将精美的城 市雕塑比喻为,表达了对青岛的之情。 和对青岛建设者的之情。 (四)按要求写句子。 1、苍松翠柏掩映着的二十余座名人雕像都是在青岛留名 的文豪。(缩句) 2、香港有棵榕树。(扩句) 3、懂得爱植物和尊敬植物的地方,是真正领悟人的价值 的地方。(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五、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第一单元检测题 第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测试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第一单元知识掌握情况。 教学重点: 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运用。 教学难点: 阅读、作文 教学用具: 测试卷 教学方法: 自主完成,重点讲评。 教学过程: (六)积累词语。 1、看 2、好像 3、秀丽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 溪流,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 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 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



山顶上的白色绒毛;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 腰间爱你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 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 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成了漂浮在 北冰洋的一座冰山、、、、、、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 1、填空。 (1)短文主要写的是。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像 。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第2自然段中扣住“茫茫的大海”一词,就能理解 “弥漫”是的意思。 (2)理解第3自然段“瞬息万变”一词,应抓住 等几个词来理解;它的意思是 (3)短文包含的感情是。 (八)作文。 题目:我的家乡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4、留住今天的太阳 第 1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认识、会写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将课文读通读顺。 教学难点: 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用具: 课文朗读带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互相交流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教师朗诵《明日歌》《今日歌》。时间飞快流逝,惜时应 从今日起。古人懂得了这个道理,并告诫我们今人。现代人 也有“爱惜时间”的故事。今天,我们一同去聆听故事,领 悟珍惜时间的方法吧。 1、教师出示课题。 2、学生读题。 3、读题质疑。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懂课文。 (2)小组合作探究。 2、师生共同探讨,汇报初读成果。 (1)指名读课文,提醒学生专注地听读,发现错误,及 时正音。 (2)交流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 (3)共同学习,巩固字词。 A、关于生字。 读音:哩(li)策(cè)或(huò) 字形比较: “策”与“束”“或”与“成” B、关于词语。 眨巴:眼一开一闭。 奇想:形容想法非常奇特。 良策:高明的计策;好办法。 3、自由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何收获?说一说吧!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4、留住今天的太阳 第 2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段,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如何让 批注 珍惜时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如何把握时间。 教学难点: 理解“尽管人不可能真的留住太阳,但是人可以 比同样走得快一步或两步,甚至三步、、、、、、“这句话。 教学用具: 幻灯片 教学方法: 读议结合,合作探究,感悟交流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理清脉络。 (1)以课题为眼,引导学生针对质疑,理清文章的脉络。 (2)交流汇报:“我”对“今天的太阳”充满奇想——想 要“留住今天的太阳”——留住了“今天的太阳”——懂得 怎样留住“今天的太阳”。 2、抓住重点语段理解课文内容。 (1)阅读课文第7-12自然段,思考:今天的太阳和明天 的太阳有什么不一样?体会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该怎样去 感情朗读? ①学生自读自悟。



②小组交流。 ③明确:尽管明天太阳还会醒来,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 阳;时间流逝带来淡淡悲伤;读时声调应低沉带一丝哀愁。 ④学生朗读体验。 (2)阅读第13-18自然段,思考:怎样才能留住今天的 太阳?生活中有这样的具体事例吗? 讨论明确:①“尽管我一时还不太明白,但我知道,今天自 己的确留住了今天的太阳”,因为今天“当我完成作业抬起 头,看见太阳还离山峰一丈多高”。“尽管人不可能真的留住 太阳,但是人可以、、、、、、意义却非常大”启迪我们,要想 “留住今天的太阳”就要走在时间的前面,珍惜每一分每一 秒。珍惜时间是获得成功的秘诀。 ②鲁迅、朱自清都是能“留住今天的太阳”的人。 3、朗读感悟,学习语言。 (三)拓展延伸 1、你能留住“今天的太阳”吗?交流自己的做法。 2、说说名人伟人珍惜时间的故事或珍惜时间的格言。 3、背诵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惜时佳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四)课堂小结 读完本课,你对“惜时”有何想法?说说吧!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15、送报的少年 第 1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了解对比的 批注 写作方法。3、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送报少年的懂事、向 上、能吃苦的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送报少年的懂事、向 上、能吃苦的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用具: 幻灯片 教学方法: 引导朗读,抓住相关语句,合作探究,交流感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1)学生读课文,认读生字;画出生词,联系上下文或借 助工具书理解。 (2)交流自学情况。 2、理清文章的脉络。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推移的字词,理 清文章脉络。 (2)交流汇报。 放暑假的时候——七月下旬的一天——转眼到了8月底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思考:你对两位少年有何印象?你是从文 章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你了解这种写作手法吗? (1)感受送报少年的懂事、向上、能吃苦的品质。 ①自读,画出相关语句,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想。 ②交流体会。(灯片出示重点语句,指导理解) (2)作者儿子给你留下的印象。 ①自读,找出相关语句,概括给你的印象。 ②交流体会。 这是一个既懒散又自视清高的少年。 (3)理解对比的写作手法。 ①再读重点语句,体会对比的写法。 ②交流讨论这种写法的好处。 两位少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的儿子对送报少年起 到了反衬的作用,更让我们感受到送报少年的优秀品质。 2、感情朗读,加深感悟 (四)拓展延伸 1、交流讨论:儿子可能有些什么心事呢? 2、开展“爸爸妈妈我能行”的主题活动,每个同学行动起 来,做好自己的事情,培养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6、一棵大树 第 1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学习生字,读写解释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将课文读通读顺。 教学用具: 课文朗读带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生活中我们感恩奉献者,憎厌索取者;我们关爱他人, 同事也被他人关爱着。我们应学会感恩,学会关爱。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这则有关“索取”与“奉献”的寓言,将让 我们感悟这些。 1、出示课题。 2、质疑:这会是一棵怎样的大树?你心目中的大树是怎 样的呢?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



2、交流自读情况。 (1)注意读音: 需(xū)歉(qiān)锯(jù) 爽(shuǎng)私(sī) (2)注意字形: “需”与“耍”“歉”与“谦”“爽”与“巫” (3)读懂词语。 抱歉:心中不安,觉得对不住别人。 爽快:舒适畅快,痛快。 无私:不自私。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男孩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向 大树提出不同的要求,知道大树一无所有的故事。 4、自由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用一句话 简要地概括出来吧。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6、一棵大树 第 2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大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 教学用具: 灯片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故事情节岁男孩年龄增长分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描写的情景是怎样的? (3)大树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4)怎样去朗读? (5)大树、男孩留给我们怎样的印象? 2、小组交流,推荐班内汇报。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1)四次会面:少年、成年、成年、老年 (2)每个阶段的情景(略)



(3)“树很欣慰,但心底里却很难过。”大树一定有很多话 想跟男孩说,试着写一小片段。 (4)课后练习第2题如何理解? 始终把说话人放在句首。树说:“我没有、、、、、、”他说“我 、、、、、、不、、、、、”这样内容紧密相关,结构相似,语气相同 连续说出来,能全面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又为读者创造 一个感人的境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要读出大树不能再次 “奉献”的不安,男孩因年纪大了而身心疲惫。 (5)结尾一段如何理解?(与文章开头呼应,是男孩对过 去快乐时光的回忆。我们感受到此时年老的他的丝丝悔意,在 在他的心目中,“很高很高”的不仅是树本身,更是大树无 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品质。 (三)升华认识 1、总结全文内容,交流看法,以“一棵的大树”为 话题展开。 2、明确:大树因爱而给予,因给予而快乐;大树无私奉献 不求回报。男孩被爱,却不懂回报,不知感恩。我们要像 大树学习,要学会感恩,学会关爱。 (四)拓展延伸 用实际行动向帮助过我们的人表示感谢。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7、短文两篇 第 1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批注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了解“爱”的真谛,培养 健康的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教学用具: 幻灯片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 2、解释课题,“摆渡”就是用船载人或物过河。 3、学生质疑,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辨析多音字。 (2)理解词语。如,浑身解数:所有的本领。 (3)感知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读课文,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受的句段。 2、自读感悟,感知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 3、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当时的情境。 4、表情朗读。 5、交流讨论。 (1)深受感动的句段。 学生边说边出示重点句段,并引导理解。 (2)感知人物形象。 石根冒着生命危险救助病人,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大夫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是一位有“真爱”的医生。 6、表情朗读,加深感悟。 (四)拓展延伸 1、读课文结尾,你有什么想法? 2、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人或事?你有何启迪? (五)课堂小结 课文告诉我们只有大家都主动无私地帮助他人,世界才 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尽我们的所能去帮助、关心别人 吧!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7、短文两篇 第 2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爱”的真谛,培养健康的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教学用具: 幻灯片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学生自读自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汇报。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思考:①是谁遇难?遭遇了什么灾难?②猜测第三个 电话将会打给谁? (2)交流汇报。 2、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思考:爱德华的电话打给谁? (2)讨论。 猜测第三个电话与财产有关,或给母亲,或给妻子,或给 朋友,或给单位。 4、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 (1)思考:第三个电话打给谁的?说了什么? (2)交流。 打给母亲,内容是:“妈妈,我爱你!” (3)这个电话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律师得知电话内容,会想些什么呢? (4)交流感悟。 ①体会到儿子对母亲的深情,再也没有比这更珍贵的献给 母亲的礼物了。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深爱,儿子的遗言是 无价之宝,超越了金钱。 ②律师震惊:世态炎凉之中却有这至爱亲情,而后感动, 将这些遗产交给爱德华的母亲。 (四)拓展延伸 1、展示自己收集的至爱真情故事。 2、写读后体会。 (五)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从《一棵大树》说开去 第 1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口语交际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简单明了地表达,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语速 批注 适中,语气平和。2、听别人说话时要专注,能抓住要领。 3、有不同的意见敢于反驳,注意以理服人。 教学重点: 大胆说出自己读后的感想。 教学难点: 学习反驳,能以理服人。 教学用具: 幻灯片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回顾《一棵大树》的主要情节。 2、教师相机导入:像这样的真情故事一定深深地感动了 你我,让我们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二)畅谈感受 1、选取故事场景谈感受。 (1)从大树的变化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 关键词:长辈、爱、无私、奉献、依靠、纵容、宽容 欣慰、高兴、悲伤、孤独、、、、、、 (2)从男孩的变化(快乐——太累)过程中,你想到了



什么? 关键词:晚辈、被爱、索取、要求、不知足、回报、 漠不关心、雄心勃勃、快乐、伤心、疲惫 、、、、、、、、、、、、、、、、、、 (3)提取关键词。 学生在认真倾听、表达的基础上,尝试用关键词进行 归纳总结,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2、联系实际谈感受。 ①在生活中找一找大树和孩子的原型,并说说理由。 ②从归纳的两组关键词中选取你认为有关联的一些词,组 成中心话题,谈谈你的看法,全班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可以反驳,但不能强词夺理,要以理 服人。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活动,我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 解,提高了认识,并通过畅谈感悟,提高了我们的口头表达 能力,获益不少。同学们好好总结哟!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习作2:泪水 第 1、2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习作指导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引导回忆,拓展选材思路。 2、审题立意,明确习作要求。 教学重点: 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教学难点: 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具体。 教学用具: 幻灯,小黑板 教学方法: 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情境导入 1、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2、以《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中律师的身份诉说自己的 经历。 3、引出本次习作话题。 (二)回忆选材,拓展思路 1、联系生活实际,以“泪水”为话题,交流自己流泪的 经历。设计以下问题引发学生回忆: (1)因为什么事别人误解了你,你留下了委屈的泪水? (2)你经历了什么难忘的事,让备受感动的你留下了激动 的泪水?



(3)是什么事使你如此高兴,以至于你眼中闪烁着幸福的 泪花? (4)你做错过什么事?当你含着悔恨的泪水时,你是否已 从错事中吸取了教训? 、、、、、、、、、、、、、、、、、、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 (三)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1、阅读课本上的习作提示,了解习作要求。 2、交流明确习作要求: (1)选择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最深的事情来写。 (2)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具体。 (四)点拨指导 1、回顾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思考、交流: 怎样才能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 2、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点拨:(1)将记叙文六要素交代清楚。 (2)重点将经过部分写具体,对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 自己的感受进行细致刻画。 (五)学生独立习作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习作2:泪水 第 3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习作评析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修改、完善习作。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教学难点: 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写清楚。 教学用具: 例文 教学方法: 例文导路,具体指导 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习作 1、学生朗读习作。 2、学生欣赏习作:习作好在哪里?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 3、找出习作的精彩之处,说说你是怎样写具体的,是怎 样表达真情实感的? 4、提出修改意见。 (二)修改习作 1、对照欣赏的习作,找出自己习作的精彩之处、不足之处 2、检查自己的习作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3、进行修改。 4、集体交流。



推荐优良习作,共同评议。 5、再次修改,完善习作。 (三)誊写习作 将习作誊写在作文本上。 附例文: 其实我很冤 我们家丢钱了。 一个上午过去了,连钱的影子也没看见,爸爸妈妈总是用 异样的目光看着我。这时的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紧张与害怕 心想:爸妈是在怀疑我吗?看样子是,为什么是这样呢?我 心里产生了许多疑问。“小军,你有没有看见我的钱啊?” 妈妈问。爸爸逼近我说:“妈妈的钱是不是你拿的?快说!” 这时的爸妈怎么越看越像饿得慌的老狐狸看见小山羊,像 要把我吃掉似的。我噙着委屈的眼泪说:“妈妈,钱不是我 拿的,您为什么会认为是我?”妈妈用严厉的目光盯着我 说:“我记得你五岁的时候曾拿过家里的两元钱去买冰棒, 被你爸爸发现后,你还撒谎说是奶奶给的。”竟然把我五岁 时的事拿出来说。妈妈开始责备起来:“你这孩子,书不好 好读却学别人偷东西,长大还得了,我非打死你不可!”妈 妈刚要举起的受被一只大手拦住了、、、、、、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语文活动2 第 1、2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活动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了解关联词的作用,并学会正确运用关联词 批注 2、朗诵、背诵现代诗《少年》,积累语言。3、通过调查活 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理解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意识 到时间的宝贵。 教学难点: 掌握并正确使用关联词。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读、议、说,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万花筒 1、出示“我会说”中的词句卡片。 (1)学生读词句卡片。 (2)学生读题目,明确要求。 (3)学生读句子,注意加点的关联词,体会其作用。 尽管、、、、、、但:表示转折关系,后一部分表述的意思同 前一部分的意思相反或相对。 无论、、、、、、都:表示条件关系,前一部分表示排除一切 条件,后一部分说明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产生的结果。 不是、、、、、、而是:并列关系。它对前一句的否定实际上是 肯定后一句的意思。









(4)用自己喜欢的关联词说一句话。 2、出示“我会读”语段。 (1)读语段,感悟体会。 (2)交流感悟。 (3)摘抄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制作成卡片做自己的座右铭 (二)百宝箱 1、学生反复诵读诗句《少年》。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3、引导熟读成诵。 (三)大舞台(第二课时) ——当一次小记者,开展“校园直通车”活动 1、读活动提示,明确要求。 (1)通过询问、谈话的方式了解一下情况: ①每天几点钟起床? ②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几个小时? ③早上几点到校?是不是到校以后就开始学习? (2)进行简单的文字记录。 2、选择两三个同学作为你的调查对象开展调查活动。 (1)学生各自开展调查,做好记录。 (2)交流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商讨解决的办法。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8忆秦娥·娄山关 第 1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认识,会写“娥”“娄”“蹄”“咽”4个生字。 2、理解词意,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重点:朗读、背诵默写课文;理解词的大意 突破方法:凭借工具书,朗读、讨论交流。 教学难点: 难点: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突破方法:指导朗读、背诵,在读中感悟。 教学用具: 电视连续剧《长征》片头曲。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法、讲解法。学生:诵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电视连续剧《长征》片头曲。 2、学生谈欣赏感悟。 3、教师相机引导:你对长征有哪些了解?你能讲述长征故事吗? 4、教师相机导入。 伴着这首雄壮的歌曲,我们将去诵读毛泽东的词《忆秦娥·娄 山关》,跟随毛主席追忆当年情景,感受红军的精神和气概。 5、提示课题。 (1)出示课题、解题。 (2)了解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读准音。 2、读准节奏,感受韵味。 3、读通,读熟词句。 4、交流读。 5、示范读。 6、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词的大意 1、借助工具书,读懂词句的意思。 2、小组交流。 3、教师相机点拨。 四、诵读课文 1、读出韵味,体会意境,感受内涵。 2、熟读成诵、默写词句。 五、课堂小结 总结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吧!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8忆秦娥·娄关山 第 2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品读词句,体会意境,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与气概。 2、升华感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诵读情况。 2、解释词的大意。 二、品读词句,感悟内涵 1、学习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感情,透过词的字面意义深 层理解词句的内涵,圈点批注,写感悟。 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1)词的上阕写红军拂晓时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下阕 写黄昏时红军攻克天险娄山关的情景。表现红军一天紧张的 行军和战斗生活。 (2)感受到先辈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3、读词句,想象情景。 三、赏读词句,体会意境 反复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词的节奏、韵律,品味感情,体 会词的意境。 1、学生自读,在读中感悟,圈点批注,写感悟。 2、交流感悟。 3、教师归纳点拨。 以写景起又以写景结,抓住清晨和傍晚具有特征的景物烘 托出苍凉、肃穆、凝重、雄浑的意境,表现词人的心情。 4、指导朗读。 想象词句所表现的画面,体会意境,入情入景地朗读。 四、拓展延伸 开个“长征故事会”。讲述长征故事,感悟长征精神。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首词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先辈大无畏的精 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我们要将长征精神发扬下去。你有什 么感想呢?说一说吧!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9牧童评画 第 1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认识、会写“蜀”“嵩”“轴”“锦”“囊”“曝”“乃” “谬”“矣”9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牧童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教学重点: 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突破方法: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讨论交流。 教学难点: 难点: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理解课文的内容。 突破方法:凭借工具书或注释,小组合作作探究,教师指导。 教学用具: CAI课件或插图。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点拨法。学生:诵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或插图,质疑:图上画了些什么?画上画了些什么? 2、教师相机导入新课。 (1)这是《牧童评画》。(2)教师背诵课文。 (3)学生感受古文的特点。 (4)教师简要介绍一点古文的特点和学习它的意义。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读准音。2、读准节奏,感受韵味。 3、读通、读熟句子。4、交流读。



5、示范读。6、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 1、借助工具书,读懂意思。 2、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小组交流,将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 4、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各级质疑。(2)全班讨论,教师点拨。 四、感受人物 1、放牛娃是怎样评价这幅画的?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 可见放牛娃的什么精神? 2、处士面对放牛娃的评画有什么表现?由此可见处士是 一个什么样的人? 3、带着感情朗读,读出放牛娃的语气。 五、课堂小结 初读文言文,我们有了新的体验。快快总结,作为经验积 累吧! 六、资料链接 戴嵩唐代画家。韩滉镇守浙西,嵩为巡官。师滉,擅画 田家、川原之景,写山泽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谓得“野性筋 骨之妙“,与韩干画马,并称“韩马戴牛”。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10书圣王羲之 第 1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认读“肴”“斟”“羲”“熏”“逸”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以故事作为 开关的写作方法。 3、学习王羲之的专心致志、勤学苦练的精神,感知“书 圣“,感悟“书圣”之精神。 教学重点: 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突破方法:充分朗读,感情交流。 教学难点: 难点:感情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的不易。 突破方法: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情,联系实际畅谈收获。 教学用具: 《兰亭集序》书法作品的课件或字帖。 教学方法: 教师:点拨法。学生:朗读、感悟、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知“书圣” 1、教师口述开篇故事。 2、点明“文士”即是“书圣”王羲之,书法作品是《兰 亭集序》。 3、出示《兰亭集序》书法作品的课件或字帖,直观了解 “书圣”的作品。 4、点明教师口述故事即是文章的开关部分,让学生体会 这样开关的好处。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明确:以故事为开关有利于激发读 者的兴趣,吸引读者往下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记词语,读通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为什么能够成为我 国书法史上为人景仰的一座高峰? 3、反馈交流。 (1)学习生字(2)感知课文内容 三、朗读欣赏,感悟艺术 1、学生自读课文,将文中描写王羲之书法创作过程以及 作品介绍的生动、传神的语段找出来,并感悟。 2、交流感悟。 四、联系实际,学习“书圣” 1、回顾“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书圣”的书法艺术成就 来之不易。 2、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课堂小结 对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在文章的内容、写作方法、书法艺 术、学习精神等方面有很多收获,请好好总结,并使学习到 的经验在生活中得以实践。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11毛遂自荐 第 1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认读“荐”“遂”“锥”“颖”“晌”“辱”“慨”7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表现人物特点和方法。

、3

、 3、培养学生善于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品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收集成语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法。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展示收集的成语。 2、教师指出很多成语来自历史的故事,如“望梅止渴”“负 荆请罪”等。 3、教师相机导入新课:有一个成语“毛遂自荐”也是来 源于历史故事,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呢?这成语是什么 意思呢?我们将一同来学习第11课《毛遂自荐》。 4、简介司马迁《史记》以及“毛遂”这个人物。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



2、借助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理解新词。 3、交流汇报: (1)字音: 荐(jiàn)遂(suì)颖(yǐng)晌(shǎng)辱(rǔ)慨(kǎi) (2)释词 脱颖而出:比喻遇到机会,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不知所措:不知道手脚如何放置才好。形容着急或发窘。 奇耻大辱:极大的耻辱。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感悟课文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2、交流汇报。 (1)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人的特点。 (2)从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 3、分角色朗读。 (1)教师指导: (2)分角色朗读。学生评点、教师点拨。 四、联系实际、培养自信 开展“竞选班干部”的班队活动,采用“毛遂自荐”的方 式竞选班干部。 五、课堂小结。谈谈自己读完课文的感受吧!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习作3最喜欢的卡通人物 第 1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习作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引导学生选材,开拓思路。 2、引导学生审题立意。 教学重点: 用一两件事介绍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或根据卡 通人物编一个童话故事。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1、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卡通书或观看自己喜欢的卡通片, 收集卡通人物的资料(人物的形象、语言、神态、个性)。 2、教师收集卡通人物形象,制作精美的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法。学生:回顾、思考、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卡通片激趣。 2、学生讲一讲自己看过的卡通片。 二、启发选材,开拓思路 1、开展“我说你猜”的活动——由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 的卡通人物的特点(外貌、语言、神态……),让别的学生 猜猜说的是谁。 2、讨论交流:你喜欢这位卡通人物的原因是什么?

三、审题立意 1、阅读习作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交流明确习作要求。 (1)用一两件事介绍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突出卡通人物 的特点。 (2)或从众多的卡通人物中选取两三个,展开想象,编写 一个童话故事。 3、与同桌交流: (1)自己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有什么特点? (2)准备通过哪几件事进行介绍。 4、教师举例点拨。 四、引导构思 1、引导学生想象,假如时空可以穿越,你想让哪些卡通人 物相遇?他们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又是在哪儿展开的?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学生发挥想象力,畅所欲言。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习作3最喜欢的卡通人物 第 2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习作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课文回顾,学习、交流方法。 2、构思成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开启思路 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书圣王羲之》、《毛遂自荐》,文中 抓住了人物的什么特点来写?讨论:作者是怎样抓住人物的 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描写的? 2、交流方法。 3、教师整理: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来反 映人物的特点是最基本的写作方法。 二、构思成文 1、学生独立构思



2、起草成文。 3、学生修改初稿。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习作3最喜欢的卡通人物 第 3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习作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交流写作的初稿。 2、修改习作,完善习作。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初稿 1、学生组内互读。 2、学生评议,推荐组内优秀者。 3、全班交流。 (1)由各组推荐的同学朗读习作。 (2)学生交流评议,重点注意写出了特点没有。 (3)教师点评。 (4)共同欣赏成功之处,提出建议。 二、修改习作 1、学生各自修改习作。





2、组内再交流、评议。 3、再次修改。 三、誊写习作 1、学生认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2、认真将自己的习作誊写在作文本上。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语文活动3 第 1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能按要求正确填写有关古诗文知识,拓宽限界,积累中华优典 批注 秀经典诗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并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 教学重点: 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开展“关爱动物,共享家园”的综合实践活 动,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收集资料等综合能力,激发对动 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用具: 1、收集千古流传的诗词。2、收集珍稀动物的文 字、照片等资料。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法。学生:回顾、读、议、说、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万花筒 1、学习“我知道”。 (1)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自己知道的内容。 (2)解答“我知道”答案如下: ①毛遂。②“书圣”《兰亭集序》。③苏轼《题西林壁》《饮 湖上初睛后雨》《惠崇春江晚景》《念奴娇·赤壁怀古》《水 调歌头》《江城子·十年生死》等。 (3)对苏轼的诗词进行欣赏交流。 (4)展示课前收集的中华优秀经典诗文。 (5)摘抄、背诵。 2、学习“我会学”。



(1)阅读“我会学”,了解教材提示的学习方法: ①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试着自己翻译,然后与大家 交流,这样印象就深了。 ②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和他生活的时代,也可以帮助 理解古诗文。 (2)谈自己学习古诗文的有效方法: 我的学习方法是: (3)老师总结归纳。 二、百宝箱 1、学生读通读顺诗句。 2、学生讲解诗句意思,教师点拨。 诗的大意:趁着一个漆静寂的夜晚,敌人逃跑了。我军一 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刀上就落满了大雪。 敌军是在“月黑风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 满天”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这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 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 战斗场面,但言尽而意无穷,引发人们无穷的想象。 三、课堂小结 将自己本节“语文活动”课的收获总结一下吧!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语文活动3 第 2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古诗《塞下曲》,积累诗句。 批注 2、通过开展“关爱动物、共享家园”的综合实践活动,培 状观察、想象、收集资料等综合能力,激发对动物的关爱之 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语 人和动物共同居住在一个地球上,我们应同沐阳光,共享 家园。这次“大舞台”的主题是:关爱动物,共享家园。 二、活动过程 1、教师向学生推荐《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激发 学生了解动物的兴趣。 2、让学生观察一种动物。 3、通过细致的神态、表情解读,展开想象,交流观察所得。 4、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珍稀动物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5、整理、编印成册,作为同学们的共享资源。 三、活动小结 大家一同分享、交流自己的活动收获吧!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第三单元检测题 第 1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看拼音,写汉字。 tīlóujǐnnángfǔ 马()()山关()()掌大笑 二、给多音字组词。 ye()chu()hao()shu()

yan()chu()hao()shu() 三、查字典填空。 1、“谬”字有()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再 查音节(),“谬”的意思是()。 2、“娥”字有()画,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再 查()画,它是()结构。 四、体会加点字的不同意思。



1、(1)一牧童见之() (2)处士笑而然之() 2、(1)如你替我写下,《黄庭经》,倒可以全部相赠。() (2)他认为运笔时,要如白鹅两掌齐力拨水。() 五、下面的诗句中朗读不正确的是。()(2分)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委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追忆红军时 的情景而写下的一首词。词的止阕写拂晓时红军 的情景;下阕写黄昏时红军和 娄山关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红军的精神和 气概。 2、《牧童评画》反映了放牛娃、的精神。 3、《书圣王羲之》生动地记叙了王羲之写《》和 《》的故事,反映了王羲之的以及他在书 法艺术上的。 4《毛遂自荐》中毛遂凭借自己的和 帮助平原君顺利达成了赵楚盟约。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第三单元检测题 第 2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七、理解句子的意思。 1、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2、牛斗力在角,尾搐水两股间,今乃掉尾而半,谬矣!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 草地,迷蒙的草地,笼罩在一片阴沉沉的雨雾里。分不清 哪儿是“路”,哪儿是泥潭,一支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 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 ()忽然,他那消瘦的脸上,浮现出严峻的神情。 ()那匹小马,他让腿伤化脓的战士骑了。 ()不无处,又有两名战士倒在了“路”旁。



()断炊了,在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儿块青稞饼。 ()此刻,他迈着艰难的步子走着。 “好同志,不能倒下!”他奔过去,弯下身子,拍一拍战士 的肩膀。“首长,走……走不动了。”战士喘着气,望着眼前这位鬼 魁梧的中年人,轻声说:“两天没吃了。” 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地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儿块 青稞饼。战士眼窝里闪着泪花,问:“他是谁呀?”“不知道”。 另一位战士回答说:“反正是一位首长,不是师长,就是政委。” 进入草地第七天。晚上,部队准备宿营了。红军首长吃了 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借着马灯微黄的光,打开一张军事地 图,警卫员走近他的身边,递给他一个纸包:“司令员,一 个战士留下的,临终时说,一定要交给首长。” 他轻轻地打开纸包,啊,是那儿块青稞饼! 1、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短文第二节的五句顺序很乱,请你整理好,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3、文中有很多描写人物动作、精神的语句,如“艰难的 步子”“严峻的神情”“魁梧的身材”等,请你按要求再写几个词语。 形容神情的: 形容步伐的: 形容身材的: 八、习作。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那里面鲜活的卡通人物形象给 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请写一个你喜欢的形象,题目自拟。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12地球信箱 第 1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认识、会写“箱”“邮”“圣”“脊”“梁”“腹”“煤” “进”“炽”“佛”10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重点:有感地朗读、背诵课文。 突破方法: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 难点:注意课文第2-5自然段开关的第一句话, 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突破方法:抓住相关语句品读、体会,交流感悟,练习仿写。 教学用具: CAI课件或地球挂图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点拨法。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CAI课件:画面上出现一个地球,有无数的窗口, 然后一片树叶飞时信封,这个信封飞进地球的窗口,窗口关 闭,呈现一片森林:接着是云儿…… 2、学生谈观后感悟。 地球就像一个大信箱,树叶、云儿……都是信,装入地球 这个大信箱是…… 3、相机导入新课。 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地球信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 通句子。学生边读边圈点批注。 2、小组交流。 (1)交流字词自学情况。 (2)说说课文的内容。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疑问。 2、学生交流整理提出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自读自悟,一定有收获吧,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12地球信箱 第 2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的感情。 2、通过读、画、议,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体会表达 方法,集中突破重难点。读写结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学生读课文。 2、口述课文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质疑问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 (1)地球这个大信箱里都有些什么样的信件,都是谁写给谁的? (2)你最喜欢哪一封信?为什么? (3)这些多情的信件给作者和读者怎样的启迪? (4)第2-5自然段开头的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5)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我们也能学写一封“爱的信件”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悟,在课文中圈点批注,写感悟。 2、小组交流,推荐学生在班内交流。 3、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1)“落叶”写给“大地母亲”的;“太阳”写给“大地” 的……大自然的奥秘都是书信的内容。 (2)采用拟人的手法,把雪花铺满天地当成是“冬天” 写给“春天”的信。精巧恰当的比较,读起来十分形象生动, 令人动情。如:“即使是满身银装的冬天,……寄给了春天。” (3)最后一片段段点明课文的中心——呼吁众保护大自 然、改造大自然。 (4)第2-5自然段开头是各段的总领句,全段都是围绕 这个句子来写的,这样写使内容精练,重点突出。 (5)第2-5自然段语言富有诗意,应读得轻柔、舒缓, 读出热爱大自然之情,第6自然段则应读得激昂,语速稍快。 (6)拓展延伸。交流仿写的“爱的信件”。 三、课堂小结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感悟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激发了我们的情感,增强了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我们该有什 么行动呢?都来说说吧!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13醉麂 第 1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认识、会写“缸”“诱”“腥”“棉”“枕”“脂”“掏” “稍”“矩”“坪”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重点: 重点: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感受小黄麂的可爱。 突破方法:在引导学生朗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交流。 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课文为什么以“醉麂”为题。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抓住重点语段,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查阅麂子的资料,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点拨法。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我们以前尝过很多描写动物的课文,我们了解过很多动物, 甚至跟很多动物结下了情谊。说说你们喜欢的动物吧! 今天我们又将了解一种的动物。 2、出示课题、解题。 (1)播放课件——



(5)让我们一同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 通句子。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1)交流字、词情况。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本文描写了一只可爱、漂亮的小黄麂。感受到作者对小黄 麂的喜爱,对自然界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赞美之情。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读全文,提出问题。 2、学生边读边悟,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四、课堂小结 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吧!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13醉麂 第 2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理解课文内容,再现课文描写的画面,感受语言的优 美,体会作者对小黄麂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界生物和谐相处 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3、口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上节课自学的疑问。 2、教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1)小黄麂是一只怎样的动物?从文章哪些描写中感知到的? (2)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描写?为什么? (3)课文为什么以“醉麂”为题?



(4)假如小黄麂和你在一起,你想说些什么?你会为它 做些什么? (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 3、小组交流,推荐同学班内交流。 (1)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做好记录,并推荐班内交流。 (2)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①小黄麂活泼、可爱,虽然淘气却十分善解人意、聪明。 ②课文写了小黄麂一共醉了三次。 ③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都表棕出我们对小黄麂的喜爱。 ④感悟到动物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美 妙,我们要珍爱动物,保护大自然。 4、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齐读课文。 (3)背诵喜欢的部分。 三、拓展延伸 你还喜欢什么动物?写一段话,突出它的特点,表达自己 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吧!珍爱动物,保护 大自然!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14小鸟和守林老人 第 1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认识、会写“捕”“询”“论”“吠”“痕”“硕”“蒲” “盏”“译”“衔”10个生字,积累喜欢的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重点:朗读课文,理解小鸟对老人的信赖,与老 人之间的纯洁友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段进行品读、感悟、讨论交流。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海鸥老人”的青铜像图片,“海鸥老人”的资料。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点拨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悟交流。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1)在昆明市翠湖公园有一尊青铜像,它不是政府修建 的,也不是财团出资,而是昆明市民自发捐钱塑的,是为“海 欧老人”吴庆恒塑的像。 (2)出示“海鸥老人”青铜像的图片,简介“海鸥老人”。 (3)我们今天又要学习一篇课文,再次去感受这种人、 鸟和谐相处的真情。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词语, 读通句子。 2、学生自学。 3、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1)交流字、词自学情况。 (2)初悟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疑问。 2、交流整理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 总结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哟!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14小鸟和守林老人 第 2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鸟与守林老人之间的纯洁的友情。 情,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3、回顾上节课自学质疑提出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补充交流:上节课自学有哪些疑问? 2、老师整理归纳: (1)课文中哪些语句使你感动?为什么被感动? (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课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4)第10自然段怎样理解? 3、学生自读课文,圈点批注,写感悟。 4、小组交流。 5、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1)守林老人对鸟的关爱让我感动,小鸟对守林老人的 情感变化让我感动,作者对守林老人及小鸟的赞美让我感动。 (2)给我们揭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只要人类真心 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就一下能够赢得它们的尊敬和信赖, 能够与大自然和谐美好地生活下去。 (3)第10自然段起过渡作用,交待了随着时间的流逝, 小鸟与守林老人的情谊日渐深厚。引出下文写小鸟对老人的 爱戴、眷恋。 6、指导朗读、背诵。 (1)学生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带着感情、动情地读。 (2)交流示范读。 (3)自由诵读。 三、升华情感 假如我是守林老人,我会怎样想?怎样做? 四、课堂小结 将本节课的收获认真地总结一下吧!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15知音 第 1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认读“鹦”“鹉”“惶”“怔”4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联系有关语句说说谁是鸟的“知音”,体会作者劝告人 们真心爱护鸟儿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重点: 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读中感悟。 教学难点: 难点:体会为什么说少年是鸟儿的“知音”。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朗读,感悟交流。 教学用具: 收集了解有关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法。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简介“高山流水觅知音”这个故事。 2、理解“知音”一词的含义,即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3、板书课题。 4、质疑:到底谁是谁的知音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分角色读课文中的对话,弄清分别是谁说的话。 三、自学交流,指导朗读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第1题。 2、交流讨论:联系有关语句说说谁是鸟的“知音”。 找出下列不同的句子,比较朗读,即: (1)面对养鸟老人的问题——“我这鸟儿叫得怎么样?” 围观的观众和少年不同回答的句子。 (2)养鸟老人和围观者听到少年背古诗前后不同的表现。 这些句子告诉我们:少年才是画眉的“知音”。 3、读句子,体会文中标点的用法。 (1)第一组: “我这鸟儿叫得怎么样?” “我怎么听着这鸟唱的不是美歌呀?” 比较明确:第一句的问号表示疑问,需要回答;而第二 句部号表示反问,不需回答,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鸟儿唱 的不是美歌。 (2)第二组: “真是美鸟唱美歌呀!” “唱的是忧愁的歌,痛苦的歌!” 两句的惊叹都表示语气强烈,但第一句是赞扬的语气;而 第二句则是申诉、责备的语气。 4、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拓展 1、教师总结。 2、拓展想象:老人最后会怎么做呢?为什么?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习作4动物朋友 第 1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习作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教师指导写作。 2、学生完成习作初稿。 教学重点: 通过一两件事写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自 己与它的交流和对它的喜爱。在有序的基础上将事情写清楚 写具体。 突破方法:学生自主写作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1、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做好观察日记。 2、查阅自己喜欢的动物资料。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法。学生:思考、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谜语导入。出示谜语“小姑娘满身黑,秋去江南春来 归,从小立志除害虫,身带剪刀满天飞。”让学生猜迹底, 并谈猜测的理由,引导学生了解,这则谜语抓住了燕子的特 点,所以很快地猜到了谜底。 2、学生畅谈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简介动物的特点。 二、写作情景 1、回忆本单元的课文中学习了哪些与动物有关的文章,



简单地说说这些动物的特点。 2、拓宽思路,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口述自己喜欢的动物, 如外形、习性、趣闻等。 3、教师归纳写动物应注意的几点: (1)按照从外形到活动,有条理、有层次地观察和描写。 (2)通过对动物动作、神态、习性的细节描写来突出动 物的特点。体会和想象它们的“情绪”变化,恰当地运用拟 人的手法。 (3)写出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可通过具体事例的描述,在字里行间自然地流露出来,也可 以直接抒情。 三、自主写作 1、学生自主写作。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习作4动物朋友 第 2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习作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修改习作,完善习作。 批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习作初稿 1、学生朗读习作初稿。 2、学生欣赏:习作好在哪里?哪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 3、找出习作的精彩之处,说说是怎样写具体的,怎样表 达真情实感的。 4、提出修改建议。 二、学生修改习作 1、对照欣赏自己的习作,找出自己习作的精彩之处与不 足之处。 2、检查自己的习作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3、进行修改。



4、小组内交流、评议。 5、再次修改。 三、誊写习作 将自己的习作认真誊写在作文本上。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语文活动4 第 1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积累词语,理解品味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读读、背背《正官·塞鸿秋浔阳即景》,积累古诗词。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理解品味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读 懂弦外之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制作词语卡片。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法。学生:读、议、说、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万花筒 1、学习“我会读”。 (1)出示词语卡片。 (2)学生认读词语。 (3)解说词语的意思,或选择有关词语造句。 (4)说说含有近义词的词语或叠词。 2、学习“我会评”。 (1)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2)揣摩句子的深刻含义。 (3)交流欣赏,体味语言的艺术美和内涵美。 (4)摘抄积累类似的句子。



二、百宝箱 1、学生读通读顺诗句。 2、学生讲解这首曲的意思,教师点拨。 曲写初秋傍晚登浔阳楼所见,为我们勾勒了一生动传神的浔 阳江景图。 3、欣赏品读,教师点拨。 (1)一句一景,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无不兼备。 (2)七句中连用六个比喻,而且工巧自然,写出了非凡 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天下独步的艺术个性。 4、学生熟读成诵。 三、课堂小结 将自己本节“语文活动”课的收获总结一下吧!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语文活动4 第 2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画坛趣事”的交流讨论,让学生感受 批注 画家作画的巧妙构思,培养想象力及全新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回顾《牧童评画》的内容。 2、这堪称“画坛趣事”。“画坛趣事”,可让我们感受画家 作画的巧妙构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二、活动过程 1、读“画坛趣事”提示,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2、仔细观察比较两幅画,写感悟。 3、交流感悟,教师点拨。 感受到爱第二幅画中汲水和尚暗示着山中的古寺:他下山 取水,寺必在山中。画题中“藏”的意思就出来了。第一幅



画中露寺角,说不上是“藏”了。 三、课堂小结 将自己本节“语文活动”课的收获与同学们分享吧! 资料链接 周德清(1277-1365)元代音的学家、散曲家,字挺斋, 江西高安人,善音律,兼长北曲。所著《中原单韵》一书, 为北音韵书的开山之作。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第四单元检测题 第 1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看拼音,写汉字。(15×1分) shèngjíejǐlióngbènfāchìrè ()()()() 二、用“”画出下列词语中错别字,将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油发()媒炭()仿拂()绵花() 梢微()翻译()皇恐()一盘灯() 三、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

()()()()()()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2、神圣面纯洁。() 3、舒舒服服,形容十分惬意。() 4、端正老实。()



六、品读,谈体会。 1、那里有它刚一泛绿,就开始书写给大地母亲的思念。 叶儿越写越多,叶片越写越大,直到把碧绿写成了黄色,才 把满载的情思,托付秋风邮发。 我的体会: 2、时间在树叶上写下了许多故事,许多故事深深嵌进了 树的年轮。 我的体会: 七、日积月累。 浔阳即景 长江万里,淮山数点。江帆 几片,山泉千尺。 都变露,初学扇,塞鸿一字。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第四单元检测题 第 2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人们往往忽视离自己最近的,随手可取的东西。然而,最 近大家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我们身边的水上。原因是它要枯竭 竭了! 断了水的人和离开水的鱼的结果是相同的。没有水的世界将 将是没有生命的世界。可是,无论是怎样宣传缺水的形势, 大家总觉得离自己很远。有人认为自己有能力承受罚款,便 在用水上为所欲为;有的用公家的水冲洗汽车,有的单位水 龙头坏了不修,任水白白流淌;有的家长对孩子玩滋水枪, 熟视无暏……难道人们非要边喝水都爱限的那一天,才会意 识到水的珍贵吗?恐怕只有断水的那一刻,人们才会感到金 钱的无奈,才会觉得现在看来平平常常的水管里流出来的是 “油”,是“金”,是“生命”! 由此可见,节约用水势在必行。我们期待成立一支庞大的



节水执法队伍,四处巡察“跑冒滴漏”现象,让举报电话家 喻户晓……不要让地球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 1、从短文中摘录两个成语。

2、解释词语。 枯竭: 3、摘抄文中写水人类的重要意义的一句话。 4、短文通过把水比做来说明水的珍贵。

5

5、你如何理解文中画“”的句子。 6、请补出课文中的省略号。 7、变换句式。将“难道人们非要连喝水都受限制的那一 天,才会意识到水的珍贵吗?”改为陈述句。 8、为节约用水写一条宣传标语。 九、习作。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你写一写自己的喜欢的动物。题目乍拟。 教学(后记)反思:



























































































献花(0)
+1
(本文系冰清玉壶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