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可的海

 绯歌 2012-04-16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安可对大海最初的印象便是来自于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那时的大海,是建在心里的一座花园,每一滴水都是矢车菊的花瓣,都是最明亮的玻璃。安可在小小的心里,种下渴望的种子: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建一所属于自己的小房子,面朝大海,每天踏浪听涛,从日起直到日落。那时安可的生活就是一幅画,而大海就是画里一抹湛蓝,沉淀了一个同样湛蓝的梦。

安可渐渐长大了,来青岛上学也已有多时,却一直没有真正到过海边,距离它最近的时候,也只是在公交车上远远的张望。那片海,远不如想象中的好看,水面灰蒙蒙的,没有矢车菊的纯蓝,也没有玻璃般的透亮。安可收回贪婪的目光,心里泛过隐隐的感伤,不愿意相信这就是现实中的大海。也许是我走的不够近,也许是海离我不够远……安可安慰着自己,安慰着一个受伤的梦。

假期回家,爸爸问安可到没到过海边,安可摇摇头。爸爸说安可该去看看的,毕竟离得这么近。是啊,离得这么近,安可却胆怯了,害怕了,犹豫了。安可问爸爸,大海是不是真的像诗歌里描绘的那样深邃,像童话里讲述的那样单纯。爸爸说,只有到过,才能认知。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答案,也可以说,最终的答案埋在海边的沙滩。安可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去寻找。

曾经,大海是梦;现在,大海是谜。安可回了学校,室友从外面回来,兴冲冲说起去海边的经历,安可淡淡一笑,转身回了自己的房间。她不想听,或许是不敢听,安可是在害怕,怕那一番言语会惊了自己的纯蓝世界。她们不是第一次去海边了,也曾热情相邀,安可思虑很久,终是拒绝了。安可说,她的大海在书里。是的,安可永远也忘不了那些太过美丽的诗句,她觉得那才是海,才是真。

     就这样,在青岛的四年里,安可从未到过海边。四年后,安可大学毕业了。离开青岛前,同学们商量再到海边去一趟。安可想了很久,终于在他们出发前做出了决定:她要到海边去。安可告诉自己,这次离开也许就是永别。安可想去就去吧。安可这样想的时候心里却是酸酸的。

终是去了。安可下了车,迎面是凉凉的海风。安可看见了,却不是记忆中那片海。矢车菊呢?玻璃呢?怎么什么都找不到?安可愣愣地看了很久。安可说,海变了。室友瞥来怪异的目光,你没来过,怎么说它变了呢?安可极淡地笑着,来过啊。来过?瞎说。室友嘴。真的来过……安可不自觉提高了声音。真的来过……安可不自觉降低了声音。室友嘟囔了句神经病,便向踏浪的人群走去。安可低了头,有眼泪滴落在脚边的沙滩上。

海,真得变了。它是喧闹的,轮船的鸣笛,人群的笑闹,都让它失了记忆中的静谧;它是肮脏的,水是灰绿色,漂浮着垃圾,不似书页里的干净。安可不明白,这样的海,还有什么值得向往,还有什么值得期待;她看不懂,那些人,在笑什么,闹什么。安可是来过海边的,那时的海写在字里行间,它是春暖花开的美好,它是浪花亲吻脚丫的天真,它是碧绿新鲜的浪漫,它是月下舟行的不羁,它是矢车菊的湛蓝,它是有着玻璃般的透亮……安可是来过海边的,可是,她不会有再来的机会了。安可知道,自己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大海,却也最后一次失去了真正的大海。

人们依然在欢闹,安可冷冷地看着,抬手拭去脸上的泪水,背转了身。爸爸说的对,只有到过,才能认知。只是安可的认知,以破碎一个湛蓝的梦为代价。

安可来了,又走了。她没拍一张照片,没买一件纪念品,没再说过一句话……

安可再没去过海边。她在内陆找了工作,成了家。安可渐渐忘了大海,忘了现实中的,也忘了书页里的。柴米油盐的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安可的孩子已能蹦跳着缠着妈妈讲故事。那天,孩子拿着一本泛黄的书让安可讲,安可接过书,正翻开的那一页上,“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安可的心开始隐隐作痛。

“妈妈妈妈,你说,大海真得像书里说的那么蓝那么清吗?”孩子睁着亮晶晶的眼睛,不等安可回答,就自顾自说下去,“妈妈,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建一座属于自己的小房子,就建在海边,那样我天天都能看着大海,多好啊。”安可看着那双眼,忽然就想笑,忽然又想哭。在那双天真的眼睛里,安可看见了20年前的自己,看见了一片海,那片海,是矢车菊样的纯蓝和玻璃般的透亮。

安可摸摸孩子的头,说:“好,好。”安可不知道,这样一个湛蓝的梦能持续多长时间。或许,爸爸说的对,只有到过,才能认知。也许,现实中并不存在童话,并不存在太过美丽的诗句,但总会有一颗心在相信着它,寻找着它,这信任和寻觅未必永久,但只要存在过,就够了。安可以为得到的在得到时失去了,安可以为失去的在失去后又得到了。

那天晚上,安可做梦了,一个湛蓝的梦。梦里的安可,站在海边;梦里的海边,春暖花开……

亲爱的朋友,你是否也有过一个湛蓝的梦?

亲爱的朋友,昨夜,你是否也做了一个湛蓝的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