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肝脓肿
概述肝阿米巴病是由肠腔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通过门静脉到达肝脏,引起肝细胞溶解坏死,成为脓肿,通常称为阿米巴肝脓肿。主要有长期发热、全身性消耗、肝脏肿大压痛和白细胞增高,并易引起胸部并发症。约半数病人自1周至数年前曾患有肠阿米巴病史。 本病有热带地区、沿海地区发病率较高、成年人发病率高、男性发病率高、农民发病率高、大多数为慢性表现等特点。本病目前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治愈率较高。疗效欠佳或病死者多数是未经正规治疗者、未及时接受治疗者、病情危重或伴有合并症、并发症者。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临床表现1.不规则发热、盗汗或乾咳。 诊断依据1.发热、肝区疼痛、肝脏肿大、肝区触痛或局限压痛点。 治疗原则1.病原治疗(首选灭滴灵)。 用药原则1.早期轻型病例以口服灭滴灵、抗生素和其他辅助药为主; 辅助检查1.对单纯早期阿米巴肝脓肿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疗效评价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肝内脓腔闭合。 专家提示该病主要通过阿米巴原虫污染水、食物、蔬菜等进入人体肠道,继而侵犯肝脏引起脓肿,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是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慢性阿米巴肝脓肿病例容易被怀疑或误诊为“肝癌(晚期癌肿液化)”,遇“肝癌”诊断依据不足的病例,先按阿米巴肝脓肿给予诊断性治疗,有时可获意外惊喜!“先考虑可治之病,后考虑难治之症”,值得医、患者切记。对持续发热伴有肝区肿痛者,如抗生素治疗无效,则应高度警惕“阿米巴性肝脓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