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国家姓名 [转]

 龙行起风 2012-04-17
1. 英语姓名


  今天世界上的英语国家,民族构成复杂。外来民族相互的交融必然在文化上有所演化。此种现象在美国尤为如此。这里只介绍英语民族姓名的常见用法。
  英语民族的姓名按西方习惯,名在前,姓在后。
  如约翰·肯尼迪和理查德·尼克松两人的姓名中,约翰和理查德分别为他们的名,肯尼迪和尼克松则是姓。
  英美人除继承父姓外,通常其名字节数多少不等。具有多节名字的人,其第一节常用教名,第二节书写时常以缩写字母表示。例:George S.BELL;John M.SMITH。
  但是,并非所有英语民族都是如此,也有一部分人的名字是第二节或第三节作为自己的主要用名的,如:
  L. Donald NORTHRUP
  (Thomas)Poy EARNSHAW
  E(dward)E(rnest)Maples EARLE
  Sir(Alfred)Foley (Francis Polden)NEWNS
  不以第一节作为主要用名的例子在英国人名中较为多见。但整个说来多节名字结构的人还是以第一节为常用名的居多。
  英美人姓名的另一个特点是父子使用同名的很多。为了与父名有所区别,在其姓名之后加上Jr.(Junior的缩写)一词,意思是“小……”,例:Charles BROWN.Jr.;Howard Gammage,Jr.。
  女子婚前概用父姓,婚后随夫姓,保留自己的名字,例如:未婚女子Ann LALLY嫁给一个叫David NELSON的男子后,在正常情况下,她的姓名应为Ann NELSON(本人名字加夫姓)或Ann Lally NELSON(本人姓氏列在夫姓之前,起实际上的名字作用)。在社交中,人们也可径直称呼她Mrs.David NELSON(用其丈夫全名再加上“夫人”一词)。尽管如此,人们常会遇到一些妇女婚后仍保留父姓而并未随夫姓的例子。
  西方受基督教影响,婴儿出世后,通常在教堂接受洗礼并选取教名。对于数量有限的教名,在实用中派生了许多与原教名相通的昵称或小名。如:
  Ann→Anne,Annie,Nan,Nanny,Nanncy……
  Catherine→Cathy,Kathy,Kate,Kay,Kitty……
  Edward→Ted,Teddy,Theodore……
  Robert→Bob,Rob,Dob Nob……
2. 法语姓名


  1. 法语姓名适用于法国、瑞士、加拿大部分地区,以及非洲的一些前法属国家。由名和姓两部分组成,名在前,姓在后。例如:
  Pierre JULITTE
  René PLEVEN
  2. 法语名字节数多少不一,少则一二节,多至三四节,如:
  一节:Jacques DERBRE
  两节:Jean Marc HOULET
  三节:Roger Gaston Ghislain HOUZEL
  四节:Charles Francis Louis Joseph DELECROIX
  多节名字中,第一节通常为主要用名,例如:
  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夏尔·戴高乐)
  GEORGES Jean Raymond POMPIDOU(乔治·蓬皮杜)
  3. 一部分法国人的名姓之间带有介词或冠词,如:
  Guy de POLIGNAC居伊·德波利尼亚克
  Gilles LE BRET吉尔·勒布雷
  汉译时,de,le习惯上与后面姓氏连写。
  4. 法语姓名中有使用双名或复姓的,则在两词之间用连字符“-”隔开,汉译时作相应处理。
  如:Jean-Pierre 让-皮埃尔(双名)
  Jacques-Yves 雅克-伊夫(双名)
  BOURGES-MAUNOURY 布尔热-莫努里(复姓)
  复姓的组成情况不一,概括有下列几种:
  (1) 父姓+母姓
  (2) 承袭其父的复姓
  (3) 女子婚后用夫姓+父姓。
3. 意大利语姓名


  意大利语姓名适用于意大利、梵蒂冈、马耳他和瑞士部分地区。
  意大利姓名由名和姓两部分组成。名在前,姓在后。如:Sandro(名) Pertini(姓)。
  意大利有子承父姓、妻从夫姓的习惯。女子出嫁后,要在本名和本姓后面加上丈夫姓。例如一位叫Maria Gronchi的姑娘嫁给一个名叫Antonio Leone的小伙子,她的全名就变成Maria(本名) Gronchi(本姓) Leone(夫姓)。
  意大利女名大都以a结尾,而男名大都以o结尾,以e,l结尾的也不少。因此从名字的词尾不难区分出其性别来。
4. 荷兰语姓名


  荷兰语姓名适用于荷兰和南非的布尔人(荷裔白人)。
  荷兰语姓名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名在前,姓在后。荷兰姓氏有大姓(使用较普遍)和小姓(用得较少)之分。最常见的大姓有De Vries(德弗里斯),De Jong(德容),Jansen(扬森),Pieterson(彼得森)等,以及以介词Van起头的姓,如Van Agt(范阿赫特)。
  荷兰姓氏除了单姓和复姓之外,常见的还有定冠词(de,den,der)+姓氏、介词(van)+姓氏、介词(Van)+定冠词(de或den,der)+姓氏等三种形式。这些冠词和介词是姓氏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汉译时中间不用点分开。例如,Piet de Jong(皮特·德容),Andreas Van Aga(安德烈亚斯·范阿哈),Max Van den Berg(马克斯·范登贝赫)。
  荷兰有子承父姓、妻从夫姓的习惯,但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女子可使用复姓,即在本名和本姓之间插入夫姓,本姓与夫姓之间用连字符连接。例如,一位叫Anna Jansen的女子嫁给一个姓Van den Heuvel的小伙子,她的全名可以写作Anna Van den Heuvel-Jansen,这样一来,既保留了本姓,又照顾了妻从夫姓的传统。当然也可以只用夫姓,而不保留本姓。
  荷兰人如有爵位,将其置于姓与名之间。如有学位和学衔,则置于名之前。
  荷兰男名和女名有比较明显的构词特征,男名以辅音结尾居多,如Henk(亨克),Armand(阿尔曼德)。女名最后一个字母一般则是a、e、i等元音,如Carina(卡琳娜)、Monica(莫妮卡)、Irene(伊雷娜)。
5. 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姓名


  俄罗斯人姓名的排列一般是:本人名字+父姓+姓。如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全名是Nikolai Alekseevich Ostrovsky(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尼古拉”是本人的名字,“阿列克谢耶维奇”是父称,“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姓。
  父称是由父名后面加一定后缀构成,分男用名和女用名两种。男用名是在父名后面加“-evich”“-ovich”,女用名是在父名后面加“-evna”或“-ovna”。以上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字为例,他父亲的名字是Aleksei“阿列克谢”,在这个名字后面加上男式的后缀-evich就变成Alekseevich“阿列克谢耶维奇”,意思是“阿列克谢的儿子”。整个名字的意思是:“尼古拉”是“阿列克谢的儿子”,姓“奥斯特洛夫斯基”。
  姓一般也分为男姓和女姓两种,男姓结尾常用-ov,-ev,-in,-sky;女姓结尾常用-ova,-eva,-ina,-skaya。如:Konstantin Kondratyevich Krupsky(康斯坦丁·孔德拉季耶维奇·克鲁普斯基)的女儿名字是:Nadezhda Konstantinovna Krupskaya(娜杰日达·康斯坦丁诺芙娜·克鲁普斯卡娅)。
  俄罗斯人的称呼通常用名和姓或只用姓,如称Vladimir Ilich Lenin“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为“弗拉基米尔·列宁”或“列宁”。在亲人和熟人之间常把名字和父称一起叫,如“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表示友好而不太亲切,可只呼名。对老人和朋友表示某种亲密关系或表示尊敬,只呼父称,但对青少年男女就不能只呼父称,因为这相当于叫一个小伙子为老爷爷或小姑娘为老奶奶,所以必须使用得恰如其分,不要随便叫人父称。
  俄罗斯人也有小名或昵称,含有爱抚的意义,所以也可以叫作“表爱小名”。如:Vladimir(弗拉基米尔)的小名就叫Volodya(沃洛佳);Maria(玛丽亚)的昵称叫Masha(玛莎,女)。
  独联体由前苏联的部分加盟共和国组成,民族各异。各民族的姓名各有其特点,如土库曼人,塔吉克人,哈萨克人和乌兹别克人除和俄斯人一样有三节外,还有用两节的,即第一节是名,第二节是姓。但阿塞拜疆人则常用四节,其中第一节是名字,第二节是父名,其词尾不变化,而通过第三节ogly“奥格雷”表示某人之子;kyzy“克济”表示某人之女,第四节是姓。
  乌克兰人的姓常以-ko和-enko结尾,男女通用;乌兹别克人的姓,有不少以-ov结尾,女用加词尾-a,如Akhmatov(阿赫马托夫,男)、Akhmatova(阿赫马托娃,女);立陶宛人的姓,有不少以-s结尾,男女通用;格鲁吉亚人的姓,有不少以-li,-ni,-dze结尾,男女通用;亚美尼亚人的姓,有不少以-yan和-yants结尾的,男女通用。
6. 德语姓名


  德语姓名适用于德国、奥地利以及瑞士、匈牙利、罗马尼亚的日耳曼人。名在前,姓在后。如Karl Marx(卡尔·马克思),“卡尔”是名,“马克思”是姓。
  德语民族和其他西方民族一样,名字通常也有男女之分。Ludwig“路德维希”,Hans(汉斯),Wilhelm(威廉)一类名字属男用名;Jenny(燕妮),Elly(埃莉),Anna(安娜)等是女用名。
  德语姓名中也有复姓,一般由父母或夫妻双方的姓构成。女子婚后可随夫姓,也可保留父姓,但习惯上多数是随夫姓。
  某些人的名字中间带有“von”(冯)这个介词,意思是“……的”。古代德语民族只有名没有姓,由于同名的人很多,为区别就把“von”附在名字之后,再加上出生地名、籍贯或封地名称,即“某地的某某”,以区别于另一同名字的人。在17世纪以后“von”主要是表示贵族名字的一部分,即“某贵族家庭的某某”,但现在已失去贵族的含义。单称呼姓时必须把von“冯”与其后续部分连在一起,如Herr von Hügel(冯·许格尔先生)。但汉译时“冯”字后面加圆点,不和姓连写。
7. 西班牙语姓名


  西班牙语姓名适用于西班牙、拉美西班牙语国家、亚洲的菲律宾及非洲的赤道几内亚等国部分使用西班牙语姓名者。西班牙语姓名通常是三节或四节。其排列次序是:教名-父姓-母姓。西班牙人一般都以父姓为自己的姓,如母方出身名门望族,也有选用母姓作为自己的姓的。通常人们只称呼父姓,或教名加父姓。除较正式的场合外,母姓常被省略。例如:路易斯·埃切维里亚·阿尔瓦雷斯(Luis Echeverria Alvarez),“路易斯”为本人名,“埃切维里亚”为父姓,也就是本人姓,“阿尔瓦雷斯”为母姓。简称时可用“埃切维里亚”或“路易斯·埃切维里亚”。但在父姓与母姓之间加连接词y的情况下,母姓就不省略,汉译时用连字符“-”表示。
  已婚女子在父姓后面加上夫姓,夫姓前往往加上介词de(德)。简称时只用本人名和夫姓。如阿根廷的庇隆夫人,婚前全名为玛丽亚·埃斯特拉·马丁内斯·卡尔塔斯(Maria Estela Martinez Cartas),与庇隆结婚后改为玛丽亚·埃斯特拉·马丁内斯·德庇隆(Maria Estela Martinez de Peron)。
  西班牙语人名前,有时有Don(唐)、Don

(多尼亚)这样的字眼,这分别是男性和女性的尊称。
8. 葡萄牙语姓名


  葡萄牙语姓名适用于葡萄牙、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等。它和西班牙语姓名有许多共同之处,这里不再重复,只将不同点简介如下:
  1. 在姓名的排列顺序上,葡萄牙语姓名最后一节是父姓,这就是说父姓、母姓的顺序和西班牙语姓名正好相反。
  2. 孀妇通常在夫姓之前加上Viuda(寡妇)的省略形式Vda,但汉译时不译出。
9. 匈牙利人姓名


  匈牙利人姓名的排列同欧洲其他一些国家的习惯相反,姓在前,名在后。如裴多菲·山陀尔(Poto
¨
fi Sandor),“裴多菲”是姓,“山陀尔”是名。
  匈牙利人姓名简称时只称呼姓,如“裴多菲”。但亲朋之间常用昵称,如,Sandor的昵称是Sony(索尼)。
  女子婚后全部改用丈夫姓名的,在丈夫名字的词尾加后缀-ne,即“夫人”的意思。如:福尔考什·拉约什妮(Farkas Lájosne)。也有随夫姓,而保留自己名字的,如:马泰·埃娃(女)(Máthé Eva),跟姓“卢卡奇”(Lukás)的结婚,婚后随夫性,在夫姓后加“ne”,保留自己的名字,即卢卡奇妮·埃娃(Lukácsne Eva)。但也有婚后全部保留自己的姓名的。
  由于匈牙利在历史上曾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日耳曼族又是匈的少数民族之一,因此匈牙利人名中有一定数量的德语人名。
10. 阿尔巴尼亚人姓名


  阿尔巴尼亚人姓名一般由本人名和姓两部分组成。名在前,姓在后。如,恩维尔·霍查(Enver Hoxha)。
  但也有少数人名是由本人名+父名+姓组成。如:什库尔塔·帕利·科诺米(Shkurta Pali Konomi),“什库尔塔”是本人名;“帕利”是父名,“科诺米”是姓。
  阿尔巴尼亚人有子承父姓,妻从夫姓的传统。如:一个名叫Fahrije Elikud的姑娘嫁给一个姓Ylli的男子为妻,那么这女子婚后的名字就改为Fahrije Ylli。
  阿尔巴尼亚女子名有明显特点,一般都以a、e、e
¨
、o、i等元音字母结尾。如,Bukuri,Jorgjia,Sofie,Vito,Voisave
¨
等。
  阿尔巴尼亚人有的孙子用祖父的名,以资纪念。有的儿子与父亲用同一个名,只在父亲名字后面加Plaku(意为老字辈),在儿子的名字后面加ivogli(意为小字辈)。如:Gavril Dara Plaku(老加夫里尔·达拉),其儿子为Gavirl Dara Ivogli(小加夫里尔·达拉)。
  有的人名与姓用同一个词,只将姓的词尾表示确定意义的字母i省去,即成为名。如:Sheper Sheperi(将姓Sheperi词尾的i去掉,即构成名Sheper)。
  阿尔巴尼亚人把尊称、职务、头衔等都放在名字的前面。如:Xha Domi(多姆大叔)、Teto Haxhire(阿吉蕾阿姨)、Drejtor Maksut Belegu(马克苏特·贝莱古校长)。
  常用的称呼有Shoku(男同志)和Shoqia(女同志)。如:Shoku Mihal(米哈尔同志),Shoqìa Katina(卡蒂娜同志),等等。
11. 保加利亚人姓名


  现代保加利亚的姓名由三部分组成:本名、父名和姓。通常情况下父名省略不用,全名只在文件和证件中使用。日常生活中只叫名,大都用昵称。对长辈或有身份的人称名和姓,或只称姓,以示尊敬。
  保加利亚人直到19世纪才有姓。保加利亚人的姓氏大都是在本人的名字、外号、职业后面加后缀演变而来。如Ivanov(伊万诺夫)是由名字Ivan(伊万)加上后缀ov构成的。还有一部分则由先辈的职业或名字演变而来,另一部分源于地理名称,因而保加利亚人姓氏数量很大,其中以ov,ev,ski结尾的占很大比重。
  女子婚后要改从夫姓,也就是在夫姓后面加上a。例如一个叫Sofia(索菲娅)的姑娘嫁给姓Ivanov的人,她的姓名便是Sofia Ivanova(索菲娅·伊万诺娃)。当然,有些出身名门望族的姑娘,婚后往往仍袭用其娘家姓。
  现代保加利亚人取名不拘一格。在词形上,男性名字绝大多数以辅音结尾,其中以n和l结尾的约占60%。女姓名字90%是以a或ia结尾的,保加利亚人大都有昵称或小名,用于长辈对晚辈或熟人之间互相称呼,如Maria(玛丽亚)的昵称为Mara(玛拉)。
12. 波兰人姓名


  现代波兰人的姓名多数由两节组成,名在前,姓在后。
  波兰人有子承父姓,妻从夫姓的传统。不过,有的女子婚后,因其出身名门或由于其父母意愿而保留父姓,同时也加上夫姓,成为复姓。如:Anna Wladyslaw-Dembowska,第一节为名,第二节为父姓,第三节为夫姓,后两节用连字符“-”连接。
  由于90%以上的波兰人信奉罗马天主教,因此,婴儿出生后,父母可能根据教会赐予的名字作为婴儿的名,一年365天,每一天都规定一个、两个或三个名,婴儿父母根据神父的意愿选用其中之一。所以,在波兰,同名的人很多。
  一般说来,根据波兰人名结尾的用字,可以判断其性别。男名一般以辅音结尾,如:Henryk,Aleksander,Wtadyslaw等;女名一般以元音a结尾,如:Jadwiga,Malgorzata,Wanda等。
13. 罗马尼亚人姓名


  罗马尼亚人的姓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人名、父名和姓。如:Mircea Ion Savul,Mircea为本人名,Ion为父名,savul为姓。但全称一般只在正式文件中使用,通常只使用本人名和姓,父名往往省略。
  罗马尼亚人有子承父姓,妻从夫姓的习惯。但法律上规定,女子婚后是否改从夫姓由夫妇自愿。
  罗马尼亚人的姓氏有单姓和复姓之分,复姓往往是单姓的后面加上出生地构成,中间用连字符“-”连接,如:Petre Constantinescu-Iasi(彼得·康斯坦丁-雅西),Constantin是姓,Iasi是地名。婴儿出生后,通常要到教堂接受洗礼,请神父选取教名。因教名的数量有限,为避免过多重复,只好用变换教名词尾的方式产生出许多与原教名相似的名字,如:Alexander→Alex→Alexandra→Alexandre→Alexandri→Alexandria→Alexandrina→Alexandrini→Alexandriu→Alexandrov→Alexandru……
  罗马尼亚也有一些德语和匈牙利语人名。
14. 捷克人姓名


  现代捷克人的姓名绝大多数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名在前,姓在后。捷克人一般是单名单姓。
  由于历史原因,捷克人姓氏中有相当一部分德语姓。如:Schmied,Zimmermann等。二次大战后,不少人把德语姓改用捷文拼写形式,但发音基本不变。如:Schmied改写为Smid。
  捷克人的姓名男女有明显的标志。例如女名几乎全部以元音结尾,而男名则多以辅音结尾,只有个别男名以元音a结尾。姓的性别标志则更为明显,如果男姓是名词形式,加上词尾ová,就变成女性,如:C
ˇ
ernik-C
ˇ
erniková如果男姓是形容词形式,那么这个形容词的阴性形式便是女姓了。如:Novotny-Novotn。因此译成中文后,我们会看到捷克人女姓中一般都以“卡”、“娜”、“娃”结尾。
  捷克人除了正名外,往往有小名和昵称。正名和姓一般只见诸文件或用于正式的社交场合。在家庭、至亲好友和同事间,常用小名或昵称。一个常用名往往有多种形式的小名和昵称。如:Marie(玛丽)的小名和昵称就有Marycka,Maryna,Mari,Manicka等十多种。
15. 希腊人姓名


  现代希腊人名一般由本名、父名和姓组成,名在前,姓在后。一般情况下,父名往往省略,只用本名和姓。如:George Papadopoulos(乔治·帕帕佐普洛斯)。George是本名,Papadopoulos是姓。
  现代希腊人有子承父姓,妻从夫姓的习惯。
  希腊人多信奉东正教,新生婴儿一般要接受神甫的洗礼,并由神甫为其指定一个名字,因此希腊人的名字又称教名或洗礼名。
  现代希腊人的姓名具有性、数、格的区别和变化。作为阳姓名词的男子名,绝大多数以s结尾,作为阴姓名词的女子名,大都以i和a结尾。
  希腊人在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之间或长辈对晚辈,一般都称对方本名的昵称,以示亲切,如:Anna(安娜)称Annaki(安娜基)。
16. 芬兰人姓名


  芬兰人的姓名由名和姓组成。名在前,姓在后。
  芬兰人的名分男子专用名、女子专用名和男女均可采用的中性名。根据芬兰法律规定,每个公民必须有名有姓,但名字最多不能超过三节,其中一节为本名,其他为附加名。由本名和附加名组成的名为复名。复名的排列次序一般是本名在前,附加名在后。但也有本名在中间或最后的,称呼时应称呼本名。
  芬兰人的姓大多以nen(宁)结尾,表示“小”的意思。如:Virtanen(维尔塔宁)是“小溪”的意思。
  芬兰女子结婚后一般随夫姓,但也可以保留娘家姓,组成复姓。如Ritva Liisa Ahonen-Ma
¨
kela
¨
(里特娃·莉莎·阿霍宁-迈凯莱),其中“阿霍宁”是娘家姓,“迈凯莱”是夫姓。此外根据1985年芬兰颁布的新姓氏法,芬兰女子结婚后如不愿意改姓夫姓,仍可仅使用自己的姓,所生子女可随父姓或母姓,也可用父母二人的姓组成的复姓。
17. 瑞典人姓名


  瑞典人的姓名由姓和名组成,名在前,姓在后。
  瑞典人为了强调血缘关系,取名时一般遵照下列原则:
  1. 以长辈名字开头字母起名,如父名以B开头,子名也以B字开头。
  2. 用改变某一亲属双音节复合名的第一音节的方法取名。如某男子名叫Osten(厄斯滕),他的三个弟弟则可能叫Hasten(哈斯滕)、Holsten(霍尔斯滕)和Bjursten(比尤斯滕)。
  3. 用亲属名字取名,一般是以已故亲属,尤其是出过名的亲属的名字取名。
  除此以外随着瑞典与外界交往的扩大,现在瑞典人采用英美人名的现象非常普遍,另外还有一些源自丹麦、芬兰、俄罗斯和西班牙等外来语的人名。
  瑞典人姓氏的形成较复杂,由于各阶层的社会地位不同,姓氏的形成和演变有较明显的特点。例如:
  贵族的姓氏多由族徽图案而起,因而多为复合姓。一些带有显赫色彩的音节也成了贵族姓氏的组成部分。如,Sko
¨
ld(盾),Gyllen(黄金)等。
  而学者阶层的姓一般以拉丁化姓出现,有的是由教名与父名拉丁化演变而来,有的是以父亲的职业名称拉丁化为姓,还有的以出生地加上拉丁语词尾或希腊语词尾构成。
18. 日本人姓名


  古代日本,平民有名无姓,只有贵族才有姓。姓的构成又十分复杂,分氏、姓、苗三部分。氏表示家族的血缘关系,姓表示门第的尊卑,苗字为家族分支形成后产生的新姓。明治维新后,平民才开始有姓。
  日本人的姓名顺序是姓前名后,如:中曾根康弘,“中曾根”是姓,“康弘”是名。日本人的姓名长短不一,短的仅两个汉字,长的有八九个汉字,但大多数人姓名都由四个汉字组成。日本女子婚后一般随夫姓。
  西方国家或日本国内出版的英、法文刊物,常按西方人的习惯把姓名顺序倒置,变成姓在后,名在前。使用时需要注意。
19. 朝鲜人姓名


  朝鲜人的姓名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姓在前,名在后。如:Kim Chang Jun(金昌俊),“金”为姓,“昌俊”为名。姓分单姓(金、李、朴……)和复姓(皇甫、鲜于、南官……)。据统计,朝鲜的姓氏目前有140个左右,金、李、朴、崔等为朝鲜大姓。
  在朝鲜,子女继承父姓。
  朝鲜人给男孩起名时,多采用吉祥、威武、英俊的字眼,如:“致松”、“德佑”、“英男”等,给女孩起名时,多采用娴淑、秀丽的字眼,如:“英姬”、“淑子”等。
20. 蒙古人姓名


  现代蒙古人的姓名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排列顺序是姓在前,名在后。
  蒙古人无沿袭姓,其姓氏的构成主要是将父名按语法规则变为表示所属关系的生格,即加上词尾-yn或-in,写在本人名之前。如:Zhamsrangin Sambu(扎木斯朗·桑布),意思是“扎木斯朗之子桑布”,汉译时,须去掉生格词尾,按原形音译。
  偶然也有一些以母名作姓的情况。
  蒙古人只有在公文、证件中才使用姓。社会交往中只用名,不用姓,如用姓,必须与名同时使用。
  蒙古人取名时,在词的含义或类别方面没有任何限制。如:Bold宝勒德(名词,钢),Tsogt朝克图(形容词,神采奕奕的):Badarkh巴达尔赫(动词,使繁荣昌盛)。
  清朝时,喇嘛教曾在蒙古地区广为流传,因此藏名在蒙古人名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常见的有Dorzh(道尔吉),Damba(丹巴)等。
  蒙古人名,即可以一词一名,也可以由一个以上的词复合而成为一名,如:Sukhbaatar(苏赫巴特尔)是由Sukh(斧头)和Baatar(勇士)复合成的,意为“利斧一样的勇士”。
  蒙古人名在性别方面没有严格的区别,许多名字是两性通用的。当然,习惯上也有部分名字是专用于男性或女性的。例如绝对不会有人为男孩取名Tsetseg(策策格,意为“花”)。
21. 越南人姓名


  越南人名由姓氏和名字两部分组成,姓在前,名在后。
  越南人姓氏多为单姓,也有极少量复姓,如:Auduong(欧阳),Ton-that(宗室)。现代越南姓氏约有200个,Nguyen(阮)和Le(黎)为其中最大的姓。越南人姓氏为承袭姓。女子出嫁后不改从夫姓。
  越南女子一般都在姓与名之间衬一个thi(氏)字,如Nguyen Thi Binh(阮氏萍)、Bui Thi Cur(裴氏菊)。男子名往往有在家族中联宗叙谱的作用,有的是用字,有的则用汉字的部首偏旁来表示。由三个字组成的姓名中,中间一个字往往用来联宗叙谱,如父叫范辉基(Pham Huy Co),子名中间一个字一定是“辉”字。如果是单名,则用汉字的部首偏旁来表示,如父叫Nguyen Khan(阮侃),子名也一定是个立人偏旁的字。
  在封建社会里,不少人还有字、号、别名等。
  由于越南从公元初便开始使用汉字,14世纪以后,推行过仿照汉字结构的方块字—喃字,直至19世纪40年代后才改用拉丁化拼音字母,因此,越南人的姓氏汉译时,必须沿袭其原来的汉字。如:Nguyen,Tran,Bui,必须译作阮、陈、裴而不能用同音字代替。名字虽没有姓氏那样严格,但一般也有固定译法。
22. 柬埔寨人姓名


  柬埔寨人的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后。如:诺罗敦·西哈努克,“诺罗敦”是姓,“西哈努克”是名。柬埔寨人通常只简称名。如:诺罗敦·西哈努克,简称“西哈努克”。
  柬埔寨贵族和平民在姓的承袭上不同。一般是贵族才继承父姓,平民往往用父名作为自己的姓,因而姓氏代代不相同。严格说来,在柬埔寨只有贵族才有中国人概念中的姓。
  柬埔寨贵族有的还有封号、称号或教名。封号、称号放在姓的前面。如:“西哈努克”的外文全称是:Samdech Preah Norodom Sihanouk。″Samdech Preah″是称号,中文译作“亲王”。
23. 老挝人姓名


  老挝人的姓名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如:奔·西巴色(Phoun Sipaseut),“奔”是名,“西巴色”是姓。老挝人一般只简称名,但对一些较著名的人,则常称姓。
  老挝人的姓名前,常加上一个称呼:男子加“陶”(Thao),女子加“娘”(Niang)。“昭”(Chao,Tiao)为革命前贵族的称呼,“帕雅”(Phagna)为国王所赐的称号等等。
  女子婚后一般随夫姓。
24. 泰国人姓名


  泰国人姓名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名在前,姓在后,简称时都称名。如:Prem Tinsulanonda(炳·廷素拉暖),简称时叫“炳”。
  泰国人姓名前常加一个冠称,如:Luang Phibul-Song khram(Luang为冠称)。这类冠称主要分三类:
  第一类,平民。男子冠称为乃(Nai),已婚女子的冠称为“娘”(Nang),少女的冠称为“娘少”(Nang-Sao)。
  第二类,贵族。冠称由国王封赐,按爵位高低分为:“昭披耶”(Chao-Phya)、“披耶”(Phya)、“拍”(Phra)、“銮”(Luang)、“坤”(Khun)。
  第三类,王族。一般是根据其本人同国王的亲疏程度,冠称分为:“拍娘”(Phra-Nang王后)、“昭华”(Chao-Fa太子或公主)、“公摩披耶”(Krom-Phya)、“公摩拍”(Krom-Phra)“公摩銮”(Krom-Luang)、“公摩坤”(Krom-Khum)、“公摩万”(Krom-Muen)、“拍翁昭”(Phra-Ong-Chao)、“蒙昭”(Mom-Chao)、“蒙拉差翁”(Mon-Rachawong)、“蒙銮”(Mom-Luang)、“蒙”(Mom平民出身妃子)。
25. 印度尼西亚人姓名


  印度尼西亚民族众多,宗教信仰各异,因而其姓名的构成也比较复杂。
  伊斯兰教徒或受伊斯兰教影响较深的地位(亚齐、加里曼丹、爪哇等),人们常用伊斯兰教名作为自己的名字,如:阿里(Ali)、穆罕默德(Mohammed)、马哈茂德(Machmud)等。平民姓名各节间往往用“宾”(Bin,意为“某某之子”)或“宾蒂”(Binti,意为“某某之女”)连接。在这些地区,只有贵族的姓才代代相传。贵族不但有名有姓,而且名字前还有贵族等级尊称,如:Sultan,Anak Agung Gede Agung,Raden,Raden Mas等。平民的姓,每代各异。如: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Ali Sastro-amidjojo),可以简称“阿里”,也可称“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因叫“阿里”的人太多,所以通常都简称为“沙斯特罗阿米佐约”。
  巴厘岛上的巴厘族信奉印度教,贵族与平民的姓名与上述的爪哇族人类同。
  基督教徒或受基督教影响较深的苏拉威西岛居民,不分贵族和平民,一般都用基督教名,也有固定的姓。如:亨利·亚历克西斯·鲁道夫·蒂拉尔(Henry Alexis Rudolf Tilaar),“蒂拉尔”是姓,其余三节都是名。
26. 马来西亚人姓名


  马来西亚居民主要由马来族、华族、印度族三部分构成,因而马来西亚人的姓名基本上也分三大类。印度族姓名可参阅“印度人姓名”,华族人姓名往往有自己的固定汉字,在文件和出版物中常以闽南方言的拉丁化形式出现,汉译方法可见本书正文的第二部分,不再赘述。这里只对马来族人名作一些简介。
  马来族人大都信奉伊斯兰教,所以他们名字的构成与阿拉伯人名有许多相似之处:一般都由多节组成,第一节是本人名,没有姓。本人名前可能冠有各种各样的称号(或封号)。如:穆塔瓦基尔·安拉·苏丹·马哈茂德·伊斯坎达尔·哈吉·伊卜尼·马胡姆·苏丹·伊斯梅尔(Al-Mutawakkil Alallah Sultan Mahmood Iskandar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Ismail),“马哈茂德·伊斯坎达尔”是本人名,“穆塔瓦基尔·安拉·苏丹”是称号,“哈吉”表示曾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圣,“苏丹·伊斯梅尔”为其父亲的名字和称号,“伊卜尼”与阿拉伯人名中的“本”同义,即“某某之子”,“马胡姆”意即“已故的”。这个很长的名字意思是“已故的伊斯梅尔苏丹之子、安拉(伊斯兰教的真主)的继承者、到麦加朝圣过的马哈茂德·伊斯坎达尔苏丹”。由此不难看出,这个名字的主要部分是“马哈茂德·伊斯坎达尔”。
  马来人名中常见的称号(或封号)有:苏丹(Sultan)、沙阿(Shah)、端古(Tuanku)、达图(Datu)、哈吉(Hadji)等。
27. 菲律宾人姓名


  由于菲律宾在历史上受西班牙统治300多年,所以菲律宾姓名多是西班牙式的。菲律宾有子承父姓、妻从夫姓的习惯。菲律宾人名一般由姓和名两部分构成,名在前,姓在后。如:佩德罗·克鲁斯(Pedro Cruz),“佩德罗”是名,“克鲁斯”是姓。一般称克鲁斯先生,而在亲人和熟人中,则用其名“佩德罗”,或用昵称。
  本世纪以来,随着美国影响的扩大,用英语教名作为本名的菲律宾人日益增多。
  菲律宾南部的穆斯林,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其姓名与阿拉伯人类同。如:阿里(Ali)穆斯塔法(Mustapha)等。
  至于菲律宾的华人,有的继续使用中国姓名;有的在中国姓前加一个基督教名;有的按当地习惯把中国姓名颠倒过来,或把两个中国姓结合在一起,按西班牙语读音组成姓。如:Tanco(坦科)就是由Tan(陈,闽南方言)和Co(许,闽南方言)复合成的。
28. 缅甸人姓名


  缅甸人只有名,没有姓,一般都习惯在人名前加称呼,以示性别、长幼、尊卑之分。对长辈男子或有地位的人,名字前往往冠一个“吴”(U)字,以示尊敬,如:吴奈温;对平辈男子或青年人,则用“郭”(Ko)来称呼;对幼辈或少年,则用“貌”(Maung)来称呼。男子一般都自称“貌”,如:貌西图(Maung Sithu)。对长辈女子或有地位的女子,用“杜”(Daw)来称呼,如杜钦丹(Daw Khin Than);对平辈女子或青年女子,一律称“玛”(Ma)。女子一般也自称“玛”。
  “波”(Bo)是军官或首领的意思。如当过军官或在军队中任要职者,则自称或被称为“波”。
  “德钦”(Thakin)是主人的意思。二次世界大战前有一部分缅甸人为了反对英国的统治,组织了“我缅人协会”,其成员都自称或被称为“德钦”。如德钦丁(Thakin Tin)。
  “耶博”(Yebaw)是同志的意思。缅甸有一部分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喜欢在自己的名字上加“耶博”二字。
  “苏巴”(Sawbwa)是掸族对土司的称呼。“苏”(Saw)是掸族对土司或一般男子的称呼。
  “苏”(Saw)、“曼”(Mahn)是克伦族对男子的称呼。“诺”(Naw)是对女子的称呼。
  “杜瓦”(Duwa)是克钦族对土司的称呼。
29. 印度人姓名


  印度人的姓名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如:桑贾伊·甘地(Sanjay Gandhi),“桑贾伊”是名,“甘地”是姓。
  印度人姓名有两节、三节、四节、五节不等,通常第一节是本人名,最后一节是姓,中间各节情况就比较复杂,其中有本人名,也有父名。除熟悉的亲友外,别人往往难以断定哪几节是本人名,哪几节是父名。
  女子婚后随夫姓,如:英迪拉·尼赫鲁与弗罗兹·甘地结婚后,随姓甘地,即英迪拉·甘地。
  印度教中存有种姓制度,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贱民。这种制度在姓氏中也有所反映。具体可参见“尼泊尔人姓名简介”中的“种姓”部分。
30. 尼泊尔人姓名


  尼泊尔姓名一般有两至三节:第一节为命名仪式上婆罗门所起的正式名,中间一节为自选名,末节为姓。如某人叫拉纳·巴哈杜尔·辛格(Rana Bahadur Singh),“拉纳”是正式名,“巴哈杜尔”是自选名,“辛格”是姓。女子出嫁后改用丈夫的姓。小孩虽然也有正式名,但在家庭中很少使用。父母一般习惯把长子叫作杰托(Jetho,大娃子),次子叫作马因洛(Mainlo,二娃子),三子叫作萨因洛(Sainlo,三娃子),等等。
  尼泊尔人的姓名也有由四至五节组成的,五节组成的名字大都是王室成员。如国王比兰德拉的名字就是Birendra Bir Bikram Shah Dev。
  尼泊尔人是从20世纪初才开始普遍使用姓的。一开始他们常将自己所属的部族、头衔或职业作为姓,后来逐渐固定下来,传给子孙。
  尼泊尔有98%的人是印度教徒,因此姓名带有浓厚的印度教色彩。印度教社会中存在着种姓的各种清规戒律。尼泊尔也同印度一样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大种姓,从人们的姓氏中常可以分辨出其所属的种姓。下面是各种姓中一些常见姓氏:
  1. 婆罗门(即祭司或僧侣种姓)的常见姓有:巴塔(Bhatta)、比斯塔(Bista)、贾(Jha)、乔西(Joshi)、洛哈尼(Lohani)、潘特(Pant)、阿查里亚(Acharya)、阿迪卡里(Adhikari)、阿里亚尔(Aryal)、巴塔拉伊(Bhattarai)、德夫科塔(Devkota)、苏贝迪(Subedi)等。
  2. 刹帝利(即武士种姓)的常见姓有:马拉(Malla)、沙阿(Shah)、萨希(Sahi)、辛格(Singh)、塔帕(Thapa)、拉纳(Rana)和卡尔基(Karki)等。
  3. 吠舍(即农、工、商种姓)的常见姓有:什雷斯塔(Shresta)、拉尔(Lal)和普拉丹(Pradhan)等。
  4. 首陀罗(即雇工、奴隶种姓)的常见姓有:杜巴迪(Dubady)、穆沙尔(Mushar)、萨尔基(Sarki)等。
  此外还有一些等外贱民,如:Kami(铁匠)、Damais(裁缝)、Chamar(厕所打扫人)等等。
31. 巴基斯坦人姓名


  巴基斯坦是个多民族国家,主要有旁遮普族、帕坦族、信德族和俾路支族等。但巴基斯坦98%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今天巴基斯坦的国语乌尔都语是阿拉伯语、波斯语、土耳其语与当地语言逐渐融合的产物,因此,巴基斯坦人姓名带有浓厚的伊斯兰色彩。
  巴基斯坦人姓名一般由四部分构成,依次为:种姓、本名、教名、姓。如:赛义德·哈桑·曼苏尔·布哈里(Syed Hesan Mansur Burhari),“赛义德”是种姓,“哈桑”是本名,“曼苏尔”是教名,“布哈里”是姓。近年来,很多巴基斯坦人已不再使用种姓,姓名只保留三部分,并且常将教名置于最前面,姓名结构依次为:教名、本名、姓。如,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Zulfikar Ali Bhutto)。一般人之间相互称姓,较亲密者多称名。
  巴基斯坦人的种姓原为祖先和家族社会地位的标志。常见的种姓有,赛义德(Syed),源于阿拉伯语,意为“老爷”、“先生”,是穆斯林社会的特殊阶层。乔德里(Chudhri),意为“头人”,是地主阶级的种姓;汗(Khan),源于土耳其语,意为“君主”、“王公”、“贵族”、“领袖”,主要是蒙古人及帕坦人出身的穆斯林贵族种姓,一般置于姓名末节;米尔扎(Mirza),源于波斯语,一般为克什米尔上层人物种姓,置于人名末节,意为“王子”,置于人名之前,则表示有地位的人;贝格(Beg),源于土耳其语,意为“先生”、“老爷”,一般位于姓名末节,表明其祖先是土耳其或伊朗贵族;阿迦(Aga),源于土耳其语,意为“领袖”、“统治者”;谢赫(Sheikh),源于阿拉伯语,意为“长辈”、“头人”;米尔(Mir),意为领袖;霍贾(Hojah),为穆斯林商业种姓;赫瓦贾(Khowajah),意为“先生”、“主人”等。
  巴基斯坦人的本名大多是取自真主的名字或美称,范围较窄。重名很多。
  巴基斯坦人的教名一般表示对真主的信仰,范围更窄,不到十个,主要有:穆罕默德(Muhammad)、艾哈迈德(Ahmed)、阿里(Ali)、阿卜杜拉(Abdullah)、阿卜杜勒(Abdul)、吴拉姆(Ghulam)等。
  巴基斯坦人的姓是家族标志。有的以祖籍居住地为姓,如俾路支(Buluch)、克什米里(Kashmiri)等;有的以伊斯兰教先知为姓,如伊克巴尔(Iqbal)、阿巴斯(Abbas)等;还有的以职业为姓。巴基斯坦人基本上是子继父姓,女子结婚后,一般从夫姓。
  有的巴基斯坦人还在种姓前加上尊称。常见的尊称有:纳瓦卜(Nawab)、萨希布扎达(Sahibzadah)、沙阿扎达(Shahzadah)、哈吉(Haji)、伊马姆(Imam)等。
32. 斯里兰卡人姓名


  斯里兰卡有僧伽罗和泰米尔两个主要民族,僧伽罗人数居多。泰米尔人名的译法与印度南部的泰米尔族相同。
  僧伽罗人受印度佛教文化影响,也存有种姓制度,如:王族的种姓是Govi;平民的种姓有Kubanllu,Karave,Navandanna,Berava;最低的种姓是Rada和Chandara等等。
  古代僧伽罗人的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后,有些人的姓非常冗长。近代以来受西方的影响,已变为名在前姓在后,并常起几节欧化的名字,如前总理所罗门·韦斯特·里奇韦·迪亚斯·班达拉奈克(Solomon West Ridgeway Dias Bandaranaike),前三节是英语人名,“迪亚斯”是葡化式姓,最后一节才是世代相传的僧伽罗姓氏。
  僧伽罗女子的常见名有:Kumari,Devi,Vati和Sundari等。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僧伽罗人也逐渐形成了妻从夫姓的习惯。
33. 阿富汗人姓名


  阿富汗是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所以阿富汗人的姓名构成也具有伊斯兰教国家人名构成的一些特点。阿富汗人名有两节,也有三节、四节或更长的,这就给区分阿富汗人的姓和名增加了困难。
  阿富汗男子和女子的名字在构成上略有不同。男名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本人名,一部分是伊斯兰教圣者名。例如:苏丹·阿里(Sultan Ali),“苏丹”是本人名,“阿里”是圣者名。女子只有本人名,不用圣者名。婚后从夫姓,名字保持不变。
  由于受宗教的影响,阿富汗人在取名时选词范围狭窄,故重名者甚多。
  阿富汗人没有承袭姓。其姓氏一般由父名、祖父名或家族名加上部族名组成。部族名排列在后,而且是不变的。
  有的阿富汗人还有别号。用地名作别号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取了别号,原来姓名中的名字部分不变,而父名(姓)则被别号所取代。
  部分衔称,如:苏丹(Sultan)、汗(Khan)、沙阿(Shah)、大毛拉(Maulawi)等,已失去原有含义,逐渐转化为现代阿富汗人姓名的一个组成部分。
34. 伊朗人姓名


  古代伊朗人(波斯人)在很长时间内只有名,没有姓。如著名的国王居鲁士(Kurush)、大流士(Dariush)等都没有姓。
  公元7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入侵波斯,伊斯兰教广为传播,对波斯人的宗教文化和风俗产生了巨大影响,波斯人开始采用阿拉伯人的命名方式,即本人名+父名+姓的排列顺序。
  公元15世纪伊朗人摆脱了异族统治,逐渐以本民族的命名方式起名,顺序是名在前,姓在后,姓有单姓和复姓之分,名可以由一节或几节组成。如阿里·阿克巴尔·德赫胡达(Ali Akbar Dehkhoda),前两节是名,末节是姓,这是复名单姓。
  伊朗人取名范围很广,常与伊斯兰教有关,如Mohammad、Rasoul、Ali等;还有一些则以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为名,如Rostam、Sohrab、Khosrou等。
  可作名的单词,也可作姓,除上述来源的姓氏外,有些人还以出生地、部族、家族等词汇为姓。
  女子出嫁后,多保留娘家姓。在称呼某某夫人时,用丈夫的姓亦可。
  伊朗人除了正式姓名外,有的人还有别名或称号,和姓名连写在一起。常见的称号有:
  1. 与宗教有关的尊称:Haj,Shaikh,Akhound,Molla,Moulana,Ayatolla,Hazrat等。
  2. 王公大臣和社会贤达的尊称:Sayyed,Khaje,Amir,Khan,Mirza,Janabe,Aga,Janabe Ali等。
  3. 王室成员的尊称:Alahazrat,Olyyahazrat,Vala Hazrat等。
  4. 现代普通人的尊称:男人称Aga;女士称Banu或Khanom;小姐称Dushize或Azra。
  伊朗人有昵称,即在人名后面加个Jan(意为亲爱的),表示亲昵。如Baradar Jan,就是“好兄弟”的意思。
35. 土耳其人姓名


  现代土耳其人的姓名,是由名和姓两部分组成的,名在前,姓在后。如:Kenan Evren(凯南·埃夫伦),Kenan是名,Evren是姓。土耳其人的传统习惯是子承父姓、妻从夫姓。有少数人在姓和名之间还保留自己的乳名。
  自公元9世纪以来,伊斯兰教一直主宰着土耳其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人名也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强烈影响。土耳其人最常用的名字大部分来源于同伊斯兰教有关的阿拉伯词汇,只是在发音上稍有不同而已。男子喜欢使用的教名有:Mehmet(穆罕默德)、Osman(奥斯曼)、Ibrahim(易卜拉欣)、Ismail(伊斯梅尔)、Yakup(雅各布)、Yusuf(优素福)等。女子喜欢使用的教名有:Fatima(法蒂玛)、Zeynep(泽伊内普)等。
  土耳其人名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波斯语。波斯语是土耳其古代宫廷文学所采用的语言,被认为是高雅的语言,所以很多人就采用Bülent(比伦特)、Hülya(许利亚)、Nilüfer(尼吕费尔)、Lale(拉莱)等优美、华丽的波斯词汇来做自己的名字。
  历史上土耳其人在名字之处还有尊称和称号。常见的尊称和称号有:Sultan,Bey,Pasa,Hazretleri,Efendi,Beye-Fendi,Hanim,Hanime-Fendi,Aga,Molla,Seyh,Haci等。有些用于名字之前,有些用于名字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尊称和称号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变成了名字的一部分。
  古代土耳其人只有名没有姓。1934年在土耳其第一任总统凯末尔的倡议下,国民议会通过了《取姓法》。自此,各种旧的尊称和称号不再使用,而采用新的统一称呼:Bay(先生),Bayan(女士或小姐)。Bay或Bayan和姓一起用,放在姓之前,如:Bay Akyol(阿克约尔先生),Bayan Akyol(阿克约尔女士)。
  凯末尔倡议的姓氏改革给土耳其人的姓名注入了新的内容,从此土耳其人的姓名开始摆脱阿拉伯和波斯等外来影响而走向土耳其化。
36. 阿拉伯人姓名


  阿拉伯人姓名通常都由多节组成。其排列顺序一般是:第一节为本人名,第二节为父名,第三节为祖父名,第四节以后为家族、部落、出生地、职业等名称。如:沙特阿拉伯前国王哈立德的全名是:哈立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本·阿卜杜勒·拉赫曼·本·费萨尔·沙特(Khaled Ben Abdel Aziz Ben Abdel Rahman Ben Faysal Al Saoud),其中“哈立德”为本人名,“阿卜杜勒·阿齐兹”是父名,“阿卜杜勒·拉赫曼”是祖父名,“费萨尔”是曾祖名,“沙特”为家族名。简称时可称本人的名字“哈立德”。不过,在国际交往中,每个阿拉伯人的简称常不是第一节。如埃及前总统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Gamal Abdel Nasser),简称时用“纳赛尔”,而“纳赛尔”并非本人名。其所以如此,是由于受西方国家把姓氏放在名字之后的误解造成的。实际上,阿拉伯人并没有姓。
  阿拉伯人名各节之间有Al、El、Ben(本)、Ibn(伊本)、Ould(乌尔德)、Abu(阿布)等词出现。Al,El为阿文冠词,汉译时省略,Ben(本)、Ibn(伊本)、Ould(乌尔德)意思是“某某之子”,Abu(阿布)意思是“某某之父”,不过在人名中,Abu也有转化为人名的一部分而不表示“父亲”之意的情况。
  阿拉伯人喜欢选用伊斯兰教先知、圣人的名字或赞美伊斯兰教的字眼作名字。如穆罕默德(Mohammed,伊斯兰教创始人)、艾哈迈德(Ahmed,意为“可赞扬的”)、马哈茂德(Mahmud,意为“被赞扬的”)、苏莱曼(Sulaiman,意为“完美的”)等等。由于可供采用的这类字有限,因此常会出现重名。为了和他人区别,往往在名字后加上职业等一类限定词,这也是阿拉伯人名节数比较多的一个原因。
  人名前常带有各种称号,常见的称号有:埃米尔(Amir,Emir)、苏丹(Sultan)、赛义德(Sayyed)、谢赫(Sheikh)、哈吉(Hadji)等。不过这些称号在某些场合下或在一些普通人身上已失掉原来的含义,成了人名的一个组成部分。
37. 犹太人姓名


  现代犹太人的名字由姓和名两部分构成。名在前,姓在后。
  古代犹太人只有名,没有姓。公元70年,罗马帝国消灭了犹太王国,犹太人从此散居世界各地。在和当地人民共同生活的漫长岁月里,犹太人逐渐有了固定的姓。由于这个历史原因,今天犹太人的姓有英美式的,有西班牙式的,也有斯拉夫式的等等。
  犹太人的姓的形成,归纳起来常见的以下几种:
  ①、 犹太教神职人员使用的与教职有关的姓,如:Kohen(科亨),在希伯来文中意为“祭司”、“教士”,它的变体有Cohen(科亨)、Kahn(卡恩)、Kogen(科根)等。
  ②、 把原来希伯来文的名意译成其他语言而形成的姓。如:Tov(托夫),在希伯来文中意为“善良”和“好”,移居欧美的犹太人把它译成Gutman(古特曼)或Goodman(古德曼)。
  ③、 在犹太名上直接加词尾形成的姓。移居奥地利和德国的犹太人常在名后加词尾sohn(松),如:Abramsohn(阿布拉姆松)、Isaacsohn(伊萨克松)等。移居斯拉夫国家的犹太人则常在名后加词尾vitch(维奇),ov或off(奥夫)等。如:Abramov(阿布拉莫夫)、Abramovitch(阿布拉莫维奇)等。
  ④、 按希伯来文规则,将希伯来文头衔和名缩写形成的姓。如:Rashi(拉希)是由Rabbi Sholomo Itzhaki(所罗门·伊扎基大拉比)的缩写Rshi演变而来。
  和姓相比,犹太人的名较为简单。犹太人通常有个名字,一个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俗名,与他生活的当地人名相一致;另一个是在宗教仪式和文书中以及犹太人之间使用的希伯来语犹太名,称作教名。
38. 非洲人姓名


  北非阿拉伯国家以外的非洲各国,由于民族众多,语言复杂,加之历史上分别受过英、法、西、葡、荷等国的殖民统治,因此人名的构成也比较复杂。
  1. 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国人名凡使用外来名字的,一般可参阅葡萄牙语姓名。
  2. 赤道几内亚人名可参阅西班牙语姓名。
  3. 南非白人的名字可参阅荷兰语、英语姓名。
  4. 原英属和法属非洲国家中的人名,一般都是名在前,姓在后。一些知识分子和政界人物,除保持本民族语的姓以外,其名字通常是英、法语教名,如马里安·恩古瓦比(Marien Ngouabi),“马里安”是法语教名,“恩古瓦比”是本民族语的姓,又如朱利叶斯·尼雷尔(Julius Nyerere),“朱利叶斯”是英语教名,“尼雷尔”是本民族语的姓。
  5. 目前有的非洲国家对本国的人名进行了某些改革,如废弃英、法语教名等,改革成效比较显著的有扎伊尔,改革后的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如:总统蒙博托的名字原来叫“约瑟夫·德西雷·蒙博托”(Joseph-Désiré Mobutu),改革后的名字叫“蒙博托·塞塞·塞科”(Mobutu Sese Seko)。
  有些国家如布隆迪,虽未废弃外来教名,但已把姓放在前面,名字放在后面。不过西方报刊往往又按欧美人的习惯把它再颠倒过来。
39. 祖鲁人姓名


  祖鲁语属于班图语系的东南支,它和同支的科萨语(Xhosa)、斯威士语(Swazi)十分相近,而且彼此相通。祖鲁语的标准语是在南非东南部的祖鲁兰和纳塔尔。
  祖鲁人的姓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中是大不相同的。
  1、 在传统社会中,祖鲁人以父名为姓。有两种表达方式。
  ①. 在父名前加一个前缀O。如,父名叫Sipho(西波),在Sipho前加O,变成Osipho(奥西波),这就成了Sipho所有孩子的姓。
  ②. 父名前加小写字母ka,表示所属关系。如,姆潘达·卡·森赞加科纳(Mpndaka Senzangakhona),其中,“姆潘达”是本人名;“卡”意为“属于某某的”;“森赞加科纳”是父名。全名的意思是“森赞加科纳的姆潘达”。
  父名是一个家族的姓,父死后,继承家产的长子名,便成了一家的姓。
  女子出嫁后,以夫名为姓。夫死后,以长子名为姓。如,松吉娅·卡·恩戈察(Songiyaka Ngotsha),这是她婚前的姓名。后来,她嫁给森赞加科纳(Senzangakhona)后,改名为松吉娅·卡·森赞加科纳(Songiya ka Senzangakhona)。丈夫死后,又以儿子Mpandaka Senzangakhona的名字姆潘达(Mpanda)为姓,改叫松吉娅·卡·姆潘达(Songiyaka Mpanda)。
  2、 现代祖鲁人的姓名
  由于殖民主义的入侵,西方文化的影响,祖鲁人,特别是有文化的祖鲁人姓名有了很大变化。如:1961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前非国大主席艾伯特·约翰·卢图利(Albert John Luthuli),其中,第一节名Albert是他求学时起的洋名;第二节是在他改信基督教时所起的教名;第三节为姓。因此,现代祖鲁人不再只以自己的父名为姓了,因为父亲的名很可能是个西方化的洋名。他们要保持具有民族特色的姓,就要以其父姓为姓,或以其祖先的氏族、部落名称为姓,并且世代相传下去。如,布特莱齐(Buthelezi)就是个大姓,它原是一个部落的名称。
40. 斯瓦希里语姓名


  斯瓦希里语主要应用于东非一些国家,是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三国的国语。同时扎伊尔、卢旺达、赞比亚、布隆迪、索马里、苏丹等国的部分地区也使用斯瓦希里语。斯瓦希里语还被指定为非统组织的工作用语言。
  斯瓦希里语姓名的排列顺序一般为:本人名+父名+姓。如:Aliawadhi Marumba Mkizungo(阿利亚瓦迪·马伦巴·姆基宗戈)。“阿利亚瓦迪”是本名,“马伦巴”是父名,“姆基宗戈”是姓。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只使用本名和姓,将父名省略。
  女子姓名排列顺序与男子相同,婚后从夫姓。如:名叫陶西·潘杜·卡比萨马(Tausi Pandu Kabisama)的姑娘嫁给叫“阿利亚瓦迪·马伦巴·姆基宗戈”的男子,那么,她婚后的名字就叫陶西·姆基宗戈(Tausi Mkizungo)。
  由于东非一些国家历史上受过英、法等国的殖民统治,一些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和政界人物往往取英、法教名,而姓仍用本民族的。如:前坦桑尼亚总统朱利叶斯·尼雷尔(Julius Nyerere),“朱利叶斯”是英语教名,“尼雷尔”是斯瓦希里语的姓。在本世纪20-40年代不少人曾以取外国教名为时髦。
  斯瓦希里语人名的另一个特点是:在男人名字后加上元音构成女名。如,一个男人叫阿里(Ali),女人则叫阿莉耶(Alie);男的叫法里德(Farid),女的则叫法丽达(Farida),斯瓦希里语的一般称谓有:Bwana(先生)、Bibi(太太、女士)、Binti(小姐)。书面上常简写为Bw,Bi,Bt。Ndugu原意是兄弟姐妹,近些年来,也表示“同志”的意思。
  著名领导人多有公认的尊称。如:Mzee就是肯尼亚前总统乔莫·肯雅塔的尊称,意为“元老”、“老人家”、“长老”;Mwalimu是坦桑尼亚前总统朱利叶斯·尼雷尔的尊称,意为“导师”、“老师”。另外对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大使等社会地位显赫及德高望重的人尊称为Mheshimiwa,意思是“受尊敬的人”、“阁下”。斯瓦希里语的称谓和尊称一般置于姓前,如:Mzee Kenyatta。
41. 豪萨语姓名


  豪萨语主要适用于西非地区,以尼日利亚、尼日尔最为集中,散居在加纳、多哥、贝宁、布基纳法索、乍得以及喀麦隆等国的豪萨族人也使用豪萨语。
  豪萨语姓名的构成形式,一般取决于传统习惯、家庭出身、宗教信仰以及家长或个人爱好等。
  1、 豪萨人男子姓名的构成,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 本人名+父名+本人出生地或居住地名,如:哈米杜·阿达穆·道拉(Hamidu Adamu Daura),其中Hamidu是本人名;Adamu是父名;Daura是地名。
  ②. 本人名+父名+父亲的职衔。如:穆罕默德·阿米努·亚里马(Muhammad Aminu Yarima),其中Yarima是父亲的头衔,意思是“王子”或“亲王”。
  ③. 本人名+祖父名+父名。如:伊努瓦·迈塔马·奥杜(Inuwa Maitama Audu)。其中Inuwa是本人名,Maitama是祖父名,Audu是父名。
  ④. 本人名+“某某人的儿子”+父名。如:拉瓦尔·丹·亚当(Lawal Dan Adam)其中Lawal是本人名,Dan是“某某的儿子”,Adam是父名,整个名字就是“拉瓦尔—亚当的儿子”。又如:优素福·亚龙·沙加里(Yusnfu Yaron Shagari),其中Yaron是“某某人的男孩”。全名的意思是“优素福—沙加里的男孩”。
  2、 未婚女子名字的构成形式是:本人名+迪亚尔(Diyar)+父名。如,拉比·迪亚尔·奥杜(Rabi Diyar Audu),其中Rabi是本人名,Diyar是“某某人的女儿”,Audu是父名。
  3、 已婚女子名字的构成形式是:本人名+瓦尔吉达尔(Uwargidar)+夫名。如:法蒂玛·瓦尔吉达尔·苏莱曼(Fatima Uwargidar Sulaiman),其中,Fatima是本人名;Uwargidar是“妻子”或“女主人”之意;Sulaiman是夫名。全名的意思是:“苏莱曼的妻子法蒂玛”。
  4、 豪萨人常用的尊称有:
  Malam 先生
  Malama 女士
  Shehu 博士、教授、学者
  Alhaji 哈吉(用在去过麦加朝圣的男穆斯林名字之前)
  Alhajiya 哈吉娅(用在去过麦加朝圣的女穆斯林名字之前)
  Mai Girma 阁下
  Mai Daraja 尊贵的人
  Mai Girmamawa 受尊敬的人
  Mai Martaba 德高望重的人
  Sultan 苏丹、首领
  Waziri 首相、总理
  Shugaba 总统、主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