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现代文阅读提分升级答题公式(上)

 兰黛公主 2012-04-17

高考现代文阅读提分升级答题公式(上)

 

★要领所有答案,皆在文章;所有答法,题干之上

1.注意文章题目(能够显示主题,要把内容联系起来思考)

2.理清线索思路(事物,时间,地点,思想情感)

3.重视议论抒情(它能揭示主题,表明观点和态度)

4.明确表达特色(行文结构,描写方法,语言运用,修辞使用)

5.联系时代背景(现实背景、时代背景,以小见大,把握情感)

6.结合具体环境(塑造氛围,体现情感,把握人物,上下照应,深化主题)

7.品味传神语言(分析人物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把握性格特征与思想情感)

8.理解中心主旨(围绕中心展开,为中心服务)

举三反一找规律,举一反三提成绩

一、  常见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示例1.2009年全国卷一《彩色的荒漠》

17: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8分)

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

第二问:①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之间的对比,表现了石油江人充满激情,不畏难险,克服困难的精神;②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③通过对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④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示例2.2008年安徽卷《我与地坛》

16.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答案:拟人、对比、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效果略)

示例3.2008年辽宁卷《雨韵》

17.怎样理解“雨韵” 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

答案:先议论,谈四季之雨与人生四季。再叙事,讲老人与小男孩在雨中的故事。最后抒情,表达作者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示例4.2007年全国卷1《总想为你唱支歌》

16.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修辞】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想象的艺术手法,【内容、情感】写出了胡杨林的顽强意志和死而不屈的精神。【语言】语言形象生动。

手法作用题答题格式:找出手法+具体解释+作用效果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直接出现喜、怒、哀、乐、愁、怨等情感词句。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象征)、托物寓理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即事抒怀)

借用典故(借典抒情、委婉含蓄

 

 

 

 

 

 

 

 

 

 

 

 

 

 

 

对比

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衬托

(反衬)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另一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烘托

渲染

通过环境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类比

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象征

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以小见大

通过小事件小事物表现大事件大道理,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正侧结合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白描

使用简练的笔墨勾勒事物、不加烘托、不加渲染、不设喻、不修饰、刻画形象。

动静结合

景物描写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赋比兴

铺陈叙事为赋;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为兴,在兴中又兼有比喻手法为“比兴”

点面结合

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概括性描写有机结合。“点”,可以着眼具体细节,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突出广泛的社会、人生意义。

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物的形象状态,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虚实结合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客观(眼前物象、景象)为实,主观(寄寓物象景象中的思想感情)为虚。“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已逝之景之境,设想未来之境。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引发联想,意味无穷。

联想想象

联想: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想象: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设想,创造出新的景象的思维过程。联想、想象都称为“虚”写。

扬抑

先扬后抑(为抑先扬)、先抑后扬(为扬先抑),常常与反衬并用。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意象组合

名次与名次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直接拼合,省略连接词语,剪辑组合,巧妙构成画面,营造独特意境。

细节描写

真实、准确、传神、见微知著、以小见大

色彩

色彩词丰富,画面感强。明丽的色彩可以渲染传达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之情。

观察角度

变换角度,全面立体(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由下而上)

视觉听觉

色彩、画面、声音、动感、生机

 

 

 

 

 

 

 

 

 

 

 

 

 

 

 

排比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增强语势,突出特点,使感情更加浓烈;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其作用是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比喻

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化深奥为通俗、化平淡为生动、突出事物或景象的特点、形象、鲜明、生动、传神、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深入浅出。

拟人

将物人格化,赋予人的思想和情感,使事物特色鲜明,更加别致而富有情韵,生动形象,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对比

两相对照,特征各异,反差强烈,立场清楚,态度鲜明,爱憎褒贬强烈。

夸张

使事物、景象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强调某一特点,寄托浓烈情感,使想象奇特、浪漫、奔放。

反复

音韵回环之美;强调特点;强化感情。

对偶

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用对偶,句子整齐,表义凝练,抒情酣畅。

引用

含借用、化用,突出特点;增强文化渊源所带来的意味,扩开背景和深度;使语言生动传神(比如引用口语);便于巧妙含蓄委婉地抒发情感(典故等)。

双关

利用谐音、语义关系,便于巧妙含蓄的抒发情感,意味深长。(表层与深层意思挖掘)

反语

(反讽)

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或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借代

化繁为简,典型精炼,强化特征,突出形象。

通感

以不同感官的感受突出事物和景象的特征,巧妙生动。

反问

增强语势,表达强烈的态度和感情。

设问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使语句富于变化。

顶真

增强韵律节奏感,旋律优美;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跌宕起伏,便于抒情。

表达

方式

着眼

语言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大表达方式)

说明

二、谋篇布局

示例12008年江西卷《朦胧的敬慕》

17.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12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3——10段分写:345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时所见所感;6——10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1112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示例22007年湖北卷《日月行色》

17.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做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①女主人公的两次回答最能体现先抑后扬的特点:前面“你是个鳖熊”,激起“我”的“无名火”;结尾“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真心,让“我”突生欣喜之情。

②突出了人物的可爱性格(灵性),加强了女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示例3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

12.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答案: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

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谋篇布局题答题格式:结构方式+具体分析+作用效果

结构

总分式:总分 分总 总分总

递进式(层进式) 

并列式

伏笔

照应

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情节自然,合情合理,同时能使情节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使文章出色生辉,峰回路转,具有独特魅力,照应的作用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严谨紧凑。

蓄势

铺垫

铺垫是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使情节具有合理性。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娓娓道来,层层铺垫,步步发展,引人入胜,制造强烈的悬念,为高潮蓄势。

抑扬

先扬后抑(为扬先抑)先抑后扬(为扬先抑),常常与反衬并用。

先抑后扬:现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而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的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以突出强调事物(人物)的特征。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过渡

承上启下,使内容连贯,文脉畅通,使结构严密,衔接自然。

倒叙

悬念

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结果,以引起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淡枯燥和结构的单调呆板。

突转

 

突转就是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掀起叙述的波澜,使情节起伏跌宕,加强故事的戏剧性,耐人寻味。

开门

见山

总领全文,开门见山,点明中心,作用是使文章观点更明确,结构更清晰,更具说服力,便于读者迅速地把握主题并推想全段全文内容。

卒章

显志

文章结尾时显示中心,深化文章内容,升华主题思想,总结全文,强化主旨,使结构完整,水到渠成,收束刚劲有力,起强调作用。

线索

线索,往往是指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脉络。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某个实际的物件,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

线索往往会在文章的标题、开头、过渡、结尾处或者段落中安排一些起统摄、提挈、凸现作用的句子。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抓住这词语、句子,找准文章的线索,从而理清文章的思路。有的线索单一,有的明暗并存,有的纵横交叉。

选材组材方式

主次

详略

详写部分具体详尽,略写部分简要概括。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作用是重点突出,线索清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以小

见大

抓住看似平凡琐碎的微小细节、生活小事来叙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准确、传神,见微知著,以小见大。

三、人称使用

示例12006年四川《乡村的瓦》

17.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我”与“瓦”对话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乡村的瓦由第三人称变成第二人称,与我进行面对面直接地对话,表现的一往情深,使文章更有亲切感;点明主题,表达灵魂归乡的愿望。

示例22006辽宁《杨柳》

20.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4)

答案: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2),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2)

示例32005年湖北卷《土地》

20.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

解析: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切感、亲切感。

示例42000年全国卷《长城》

17.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案:将长城拟人化: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人称使用题答题格式:使用了什么人称+人称特点+表达效果

人称

作用效果

第一人称

我们

叙述亲切自然,事件有如作者亲历,真实可信,便于直接表达自己人的思想情感和褒贬态度。

第二人称

你们

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有如直接面对对方倾诉、呼告、告白,可将强感染力,增强抒情效果,便于表达浓烈的感情,真切自然。用于物,有拟人效果。

第三人称

他(她)

旁白式的叙述,不受时空限制,叙写自由灵活,便于多角度展开,表达情感态度比较客观公正。

四、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示例12008全国卷一《阳关古道苍凉美》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答案: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解析:注意形象语句的本义(比喻)蕴涵句中的情感心理(突然:反差和惊喜)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答案: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使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

暖了一些。

解析:注意前因后果的关联义(感受变化的原由:文化意义);蕴涵句中的情感心理

(亲近温暖的感觉)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和诗人。

答案: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

触,给后人留下了哲思和诗情。

解析:注意前因后果的关联义(将军士兵与哲学家诗人的关联)。

示例22008全国卷2《马樱花》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答案: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所,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解析:前因后果的关联义,形象语句的本义(空谷足音:孤独而清晰的脚步声)。

2)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

阳光里一样。

答案: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里,马樱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机,就像作者喜悦幸福的

心情。

解析:蕴涵句中的情感心理(喜悦幸福),含蓄句子的明晓义(托物抒情)

示例32008天津卷《敦煌》

19.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用实物来记录历史,再现了千年前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解析:语句的具体指代义

这:实物即敦煌绘画和雕塑;历史:中国古代文明;写法:再现、呈现。

示例42008年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

14.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

的含义?

答案:梳下来的白发让我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

解析:形象语句的本义(比喻)蕴含句中的情感心理(感伤)

词语句子理解题答题格式:本义+具体含义+深层含义+分析解释

方面

具体解释

语境

实际表达的语境义,前因后果的关联义

情感态度

蕴含句中的情感心理,潜藏句中的褒贬态度

有意强调和暗示的词语

注意有意强调和暗示的意义,并解释出来。

指代

语句的具体指代义

修辞

形象语句的本义,含蓄句子的明晓义,双关句子的深层义

哲理

精辟语句的哲理义

 

五、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

示例12009年全国一《彩色的荒漠》

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

答:第一问:①戈壁滩环绕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第二问: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为下文要

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

示例22009年江西《木车的激情》

17.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

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

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和值得信赖。

示例32008山东卷《歌德之勺》

19.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

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1)通过寻访诗人生活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和遗留的器物,去感受歌德那颗伟

人的灵魂。(语句的具体指代义)

2)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或:过渡)的作用,上文谈的是年轻时阅读歌德作

品的情况,通过这句话,转向下文对歌德故居的描述。

       句子作用题答题格式:内容+主旨+结构+表达效果

段落

内容主旨

结构

表达效果

开头

开篇点题,引入话题

交代环境、背景

奠定感情基调

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形成对比

形成呼应

生动形象,

富有蕴味,

更加强烈突出,

富于表现力。

中间

概括本段段意

由写什么转入写什么

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上下文紧密衔接,引出下文的内容

结尾

明中心,揭示主

卒章显志,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