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霰粒肿

 骆行 2012-04-17
霰粒肿

概述

霰粒肿又称睑板腺囊肿,是腺管排出受阻,腺管内分泌物潴留引起慢性炎症肉芽肿。多见于儿童,成年人也可罹患,上下睑皆可发生,可单发或多发。主要有睑皮下无压痛硬结,可推动,一般经及时治疗后,对眼及身体无大妨碍。


临床表现

1.囊肿小者无自觉症状,较大时可有沉重不适感;
2.睑皮下有硬结,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相应睑结膜面呈紫红或紫蓝色,日久灰白色,结节可常年不变或缓慢肿大;
3.继发感染者,表现似内麦粒肿,可形成炎性肉芽。


诊断依据

1.无明显自觉症状;
2.典型症状、体征;
3.进展慢,结节大者,外观可见隆起,甚至引起机械性上睑下垂;
4.继发感染者体征与内麦粒肿表现相似。


治疗原则

1.病原治疗;
2.症状明显者可选手术刮除;
3.继发感染者抗生素治疗。


用药原则

1.小霰粒肿(直径≤3mm)无须处理,或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膏加热敷,或囊腔内注射强的松龙(25mm/ml)0.2ml,疗效不显可隔周再注射。
2.囊肿较大(直径>3mm)或以上述处理不消退,可行刮除术,术后用抗生素滴眼剂或眼膏。
3.形成肉芽肿先切除肉芽,再作上述处理。
4.继发感染者应选择有效抗生素。


辅助检查

一般霰粒肿患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即可。


疗效评价

1.治愈:伤口愈合、肿块消退。
2.好转:症状缓解。
3.未愈:肿块增大,出现并发症。


专家提示

霰粒肿是常见眼睑病之一,早期热敷后肿物不变或增大应到医院检查。尤其老年人及术后多次复发者应警惕睑板腺癌肿的可能,小儿要注意排除结核感染。小的霰粒肿无症状,不影响美容,可不必治疗,大者可到眼科进行适当治疗。本病对眼睛无大妨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