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年河北中考文科综合考试说明

 嘉上联盟 2012-04-17

    2012年河北中考文科综合考试说明

        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估初中毕业学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文科综合升学考试的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文科综合考试要有利于学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有利于引导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

        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还要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考试范围

        河北省2012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思想品德学科的考试范围是:①《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法律、国情两个板块的部分教学内容;②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③《民族政策常识》的内容。

        河北省2012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历史学科的考试范围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四个部分教学内容。

        考试要求

        文科综合的考试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科学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坚持“以能力立意”和“以教育价值立意”的命题理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命题注意试题素材的正面教育功能和积极的价值取向,整合学科知识,以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探究能力。

        一、思想品德学科考试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要求,要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能力和知识三个维度使学生得到发展。具体要求如下:

        首先,考查学生对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即了解有关的事实,理解有关概念、原理和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知识进行转换或解释。转换是用不同的词汇表达已知知识,或将已知知识转化成另一种表述形式;解释是识别有关知识的各个方面,并识别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具体的知识要求是: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知识要求要求有所变化)

        其次,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即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运用有关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能力。对能力的考查要以学生所学知识内容为背景,以社会生活现象或事实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及多角度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适当设置具有探究性的开放题,以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的能力要求是: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认识、理解、评价、解释社会生活现象(问题、事实)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

        再次,考查学生对课程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认识、认知及其所达到的程度。即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过程中,作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应有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取向。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要结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具体事例,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的考查内容中。

        具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是: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自立自强;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注重实践,勇于创新,诚实守信,团结合作;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热爱祖国,热爱和平,承担责任,奉献社会;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有所变化)

        二、历史学科考试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学习掌握历史的过程与方法。历史学科考试依据历史课程目标进行。具体要求有:                     

    考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及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考查对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理解,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及同一时期的横向联系;考查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考查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考查应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等。

        考查形成历史时空概念的能力;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能力;运用逻辑方法对历史史实进行归纳、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从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用书面语言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综合所学知识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和想象能力等。

        考查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知识和理解历史、阐释历史的学习过程;探究历史问题所运用的基本方法;解决历史问题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等。

    考查学习历史课程形成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如:爱国主义情感、人文主义精神、昂扬进取的人生态度、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民主与法制的观念、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等。

    在达到上述考查目标的基础上,作为开卷考试的科目,将进一步加强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总之,历史学科对能力的考查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而非浅层次的识记层次的考查。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开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思想品德45分,历史45分,两学科综合30分。民族政策常识分值约占思想品德分值的15%。

        2.试卷结构:试卷分卷I、卷Ⅱ两部分。卷I为选择题,考生用答题卡答题;卷Ⅱ为非选择题,考生在试卷上答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分值比例约为4:6。试题按题型和内容进行排列,同一题型的两个学科的试题均各自相对集中。

        3.试题难度:容易题约占30%,中等难度题约占50%,难题约占20%。整套试卷的难度系数为0.65左右。

     

        考试内容

        目前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历史课程单独设课,课程内容自成体系。因此,考试内容也按各学科课程内容分别列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