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什么”与“怎么说”

 hnnycyx 2012-04-18

 

“说什么”与“怎么说”

 

hnnycyx网摘 整理 

“说什么”与“怎么说”-hnnycyx图书馆欢迎您- ,


 

  我们有句古话叫做“病由口入,祸从口出”,看来这张嘴是既可爱又可恨的,总是有人恨恨地说“您瞧我这张嘴!”

  造物主赐给我们的这张用于吃饭和说话的嘴在我们的一生中何等重要啊:既可成全你,也可毁掉你,真可谓毁誉参半的一个集合体;因为从古往今来的历史上看,既可因一句好话使你飞黄腾达,荣华富贵,也可因一句错话教你威风扫地,穷困落没,甚至命丧黄泉。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太多太多,实在不可胜数也,故恕鄙人不再一一列举。因此,不免使我们发出“想说爱你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之无奈的感喟了。

  这张嘴实在是个可怕的怪物啊。

  但人活在世上,既不能不说话,更不能不吃饭。吃饭用于营养与延续生命;说话旨在表达情感,传递信息;这是正常的健康的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每天从睁开眼意识清醒那一刻起,到睡熟进入梦乡那一刻止,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直至生命之灯永远熄灭而才能宣告彻底结束。既是作古的人,也很有许多用自己的思想与言论而影响后人的人。他们的生前所说的话,被奉为了典章,并也有不朽者。

  既然每天都要说话,所以,“说什么”与“怎么说”就是很重要的事情了,不容许我们的不认真思量,仔细盘算了。这或许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是否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除了山野中的隐士之外,我们都是社会中人,所以每天、每时每刻都要说话,都要与别人沟通交流,都要表达我们的思想与情感。但既是与他人的沟通,就不能随心所欲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完全不顾他人的感受与承受的能力。所以,所说的话要在自己的脑子里有个初步的加工,甚至老到者是精致的加工,把自己的想说的话,用正确的方式,恰当的语言,合适的语速,配以适当的情感与表情表达出来。

  有人或许会说,这样活着太累了,因为每句话都要字斟句酌的呀!这样的想法及理解或者有点偏颇,但说话打好腹稿是必须的。即使跟我们最亲近的人交流,也可能由于语言的不慎导致误会的发生,更何况与我们并无血缘与亲情关系的同事、朋友、路人、合作者等沟通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能见到说话很得体、言语中肯、语调平和,听着教人很舒服很惬意的人;也每每遇到说话随便,云山雾罩,横冲直撞的“猛将”。跟前一种人交谈,我们剔除说话的功利指向,很容易让人觉得是一种愉悦,既达到了彼此的谈话目的,又不失一次很愉快的精神享受;而与后一种人交流,我们便觉是得有些别扭,甚至容易产生反感,对所办事情的成功与否很容易失去了信心。

  “说什么”与“怎么说”,其实并不完全决定于一个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其实更深层次的东西所反映的应该是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的积淀。有句话叫做“腹有诗书气自华”,没有很厚实的文化积淀,是不能很好地“说什么”的;还有一句俗话叫做“一句话百样说”,把一个意思很好地表达出去,也是一个人的“功夫”,“功夫”不到家、不到位,也是不能很好地“怎么说”的。

  总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倡博览,倡导博采,其实这样做的最终结果,除了自己的修为日臻完善以外,更能使你有了与社会很好的交际的本领,我们就是靠这本领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

  达到既知道“说什么”,又知道“怎么说”的唯一途径,只能是多学习,勤观察,善思考,日积月累,我们的收获总会越来越多,失误越来越少的。 

“说什么”与“怎么说”-hnnycyx图书馆欢迎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