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文贵有眼

 万山红遍01 2012-04-18

诗文贵有眼

万汝滨

传说张僧繇常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而不点睛,云:“点之则飞去矣”。人以为妄,因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见二龙飞去。未点睛者如故。这神话般的传说,反映出张僧繇绘画工夫之深,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更反映出那关键性的一笔——点睛之笔的重要。

    画龙如此,写诗作文也不例外。故人们常说,好的诗文贵有“眼”。

所谓诗眼,即整首诗中最精彩的句子,甚至是最传神的一两个字。画龙,有了关键性的一笔——点睛之笔,那龙就飞起来了;写诗,有了关键性的一笔——点睛之笔,那诗也就活了起来。晚唐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中的“笑”字,可以说就是这首诗的诗眼。“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华清宫旧址在陕西省临潼县南骊山上,是唐玄宗李隆基常和杨贵妃游乐的地方。杨贵妃喜欢吃新鲜荔枝。玄宗为讨贵妃高兴,便命令传送公文的驿站,给贵妃飞马转送,运送荔枝的差官常常累死在半路上。诗人站在骊山之上,回首望长安,只见宫殿簇簇森森,好像一堆锦绣。再看华清宫那数不清的大宫门,一个接着一个地敞开着。忽见一匹骏马飞奔而来,后面扬起灰蒙蒙的尘土。人们以为这是在传送紧急公文,哪里晓得这是车御旨在赶送鲜荔枝呢!为了博得妃子一笑,不惜动用传送紧急公文的骏马,不惜马死差亡,堪称“一笑千金”了!一个“笑”字,使整首诗顿时活了起来,进而深化了主题。贵妃那骄矜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

至于散文中的“文眼”,就是文章中最精彩最传神的一句或两句,而这句中的最有神采   的一字或两字,其义更深,其味更浓,其色更艳,又是“文眼”的“眸子”。“文眼”是作品的“凝光点”,它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之关键处,利用片言“揭全文之指”,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故曰文贵有“眼”。文唯有眼,文章题旨才会有隐显,意境才会有虚实,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在古今散文作家中,巧设文眼,善于点睛者很多,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现代作家朱自清在他的散文《冬天》里,写了冬夜三件事,而“温暖”就是其文之“眼”。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在结尾处,神来一笔,“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即为该文之“眼”。而那一个“小”字,看似平常,其实却是该文之焦点所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文眼”。正因为有了这文眼,方使《岳阳楼记》成为千古传颂的佳作。

诗和散文有“眼”,其它文章也有其“眼”。我们在阅读各类诗词文赋时,只要仔细分辨,认真把握,是会发现其文眼的。然而,文眼也并非可以信手安上的,它不仅是作家艺术造诣的表现,而且更是作家对生活洞察力深邃的标志。由此,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应有意识地巧设文眼,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富有生气而含蓄深蕴,让读者从中体会出更多东西来。

       2010·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