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股市十八周年发展历程。
1. 1990年沪市96点开市,首日成交50万元
1990年11月26日,建国以来内陆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同年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业。1990年12月19日,沪市的首个交易日以96.05点开盘,并以当日最高价99.98点报收,当日成交金额49万4千元人民币,虽然这样的成交总额或许还抵不上现在的一个散户,但中国金融市场一个全新的时代却从此正式拉开。第二天,沪指即以104.30点开盘,直接“破百”,并以104.39点报收。18年后,沪市日成交金额在此基础上翻了50万倍。沪市开盘18年至今,上证综指的“两位数时代”也只有开市的那第一天。
2. 1999年5月网络股“一夜成名”
上世纪末的“网络股”在不少老股民心中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回忆。1999年5月19日,在一批网络股(亿安科技、海虹控股、四川湖山等)的推动下,沪深两市一反5年来的低迷,开始一次时间不长但力度十足的上升行情,“5.19行情”爆发,沪指也借此在一年后站上了2000点历史高位。2000年7月19日,上证综指以2000.33点开盘,首次站上2000点关口,当日成交量达149.6亿元。经历了中国股市前8年的反反复复,沪指首次完成了历史上千点的跨越。
3. 2001年国有股减持,开始启动长达4年大熊市
2000点的这次跨越只是短暂的,两市昙花一现的涨势伴随2001年的国有股减持改革,而重新下落到了“千点时代”,一个耗时4年的熊市再次开启。在这将4年的熊市中,每日成交额基本都维持在40至50亿元附近,很少超过百亿元。2001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当日股市暴跌。2001年10月22日,中央电视台宣布,国有股减持办法暂停。长达4年的大熊市给中国股民留下的创伤是无法形容的,一些股民也因此发下毒誓:今生再也不想碰股票了。特别是在四年的大熊市折磨之中,一批又一批的老股民黯然离开了中国股市这个曾经令他们快乐和痛苦的地方。
4. 2005--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完成,牛市呼之即来。
在2005年,中国开始了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牛市。从2005年4月至2006年9月,历时一年半的股权分置改革最终完成,而规模空前的牛市也紧接着出人意料地到来了。2006年11月20日,沪指报收2018点,重回2000点大关,而这仅仅是开始,此后,两市指数的窜升速度让人瞠目结舌。一个月后,2006年12月26日,沪指报收2505.70点,当日成交额457.9亿元,一个月击穿500点,首次站上了2500点的高位。
5. 2007年突破6000点,火箭升空
2007年4月12日,沪指开盘3503.23点,报收3532.86点。随后,经过“5.30”的调整后,沪指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起跑,2007年8月1日,沪指收盘4502.3点,并与2007年的10月16日达到历史的最高点6124.04点。2007年上证全年以96.66%的涨幅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亮点。2005年7月28日,两市总市值突破3万亿元,2007年1月9日突破10万亿,8月3日突破20万亿,截至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上市,沪深总市值已经突破30万亿大关。这意味着不到两年半的时间,沪深总市值翻了10倍。中国股市的市值也在2007年首次超过了全国GDP的总量,也是中国股市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6. 2008年股指一落千丈
上证指数从2008年的年初5300点回落到目前的2800左右。从国际环境看,在次贷危机引发美国经济走软、石油等能源价格维持高位以及美元贬值导致资金大量流入新兴市场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预计2008年全球经济将放缓。从国内环境看,在央行从紧货币政策、人民币持续升值、奥运会的临近、国内上市公司预期回报率下滑、结构性通货膨胀、南方雪灾、四川地震等复杂因素交互影响下,可以预计2008年是个震荡年,A股市场全年将呈现探底回升的总趋势,也可能在大幅震荡中小创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