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刘备的成名之路

 杂货店伙计 2012-04-19

 

 

 

 

三国刘备的成名之路

 

 

 

 

    但凡了解一点三国历史的人,都觉得刘备名动天下是在讨伐董卓的时候,当代有许多关于三国历史的电影和电视剧上影,94年央视版的《三国演义》虽然不是从历史的角度来拍的,至少大体上尊重了罗贯中先生的原著,但高希希导演执导的《新三国》,既没有尊重历史,也没有尊重演义,这确实是难以让人理解了。我们都知道演义里是关东十八路诸侯,但《新三国》里却因为刘备在盟军中的能力表现,特地的增加了刘备这路诸侯,这让中国的三国爱好者情何以堪呢?

  

我们都知道刘备没有跟随公孙瓒讨伐董卓,那他在干什么呢?正史记载他在高唐县做官,本来刘备在那儿干得挺好,从县尉升为县令,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高唐县被盗贼攻破,刘备又没有了安身之处,不得已投奔大哥公孙瓒,这儿的盗贼指的就是黄巾贼,虽然张角的主力部队被绞杀,然而各地还有黄巾残余。幸好公孙瓒没有忘记昔日与刘备的情义,让他做了手下的别部司马,和公孙瓒安排的青州刺史田楷抵抗冀州牧袁绍。刘备在公孙瓒手下,多次立有战功,试守平原令,什么叫试守呢?意思就是代理,也就是刘备在平原令上实习了一段时间。

  

平定张角之后,曹操做了济南相,孙坚也做了朱儁手下的别部司马,经过多年的拼搏,命途多舛的刘备也终于做到了平原相的职位。那平原相是多大的官呢?汉武帝时期,为了防止诸侯王国的势力膨胀,听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诸侯可以将自己的封地分封给子弟为列侯,这样诸侯国的领地逐渐缩小,地位仅相当于一个郡,而诸侯只收取封地的税赋,中央朝廷派一个相国去治理,并负责监视诸侯,相国的权力相当于一个郡的太守,比如说曹操曾担任过济南相,孔融担任过北海相,鲍信做过济北相。

  

刘备做了平原相之后,以关羽和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属,虽然这一亩三分地的平原是老同学公孙瓒的势力范围,还好有一个栖身之地,这一年刘备刚刚三十岁。刘备在平原的政绩不错,在外抵御盗贼,在内乐善好施,即使是普通的老百姓,刘备都会与他们同席而坐,用同样的碗吃饭,不会选择性的接待客人,许多人都肯归附刘备,不过也有人想杀他。

  

刘平结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魏书》)

  

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先主传》

  

虽然刘备善于拉拢人心,爱护百姓,但不是做得好就会有人赞同,比如说荆州零陵的刘巴和身在江东的华歆要投奔曹操,比如徐州太守昌豨屡次反叛曹操、九江太守边让和东郡陈宫以及太中大夫孔融都鄙视曹操。同样的道理,平原城的刘平也有不服刘备的管理,他向来鄙视刘备,认为在刘备之下是一种耻辱,从这点看得出,刘平在平原还是相当有地位的,至少有胆量看不起刘备,而且也能够请到刺客去刺杀刘备。

  

刘备胸襟很坦荡,根本不知道这是一个刺客,而且是去刺杀他的,他接见这个刺客的时候,对这个刺客非常的礼遇,刺客深受感动,老实的对刘备说他是别人找来刺杀刘备的,说完就离开了。历史上出现这样的人不多,汉景帝时期,有个叫袁盎的大臣,个性刚直,被称为“无双国士”,汉景帝的弟弟梁王想接汉景帝的班,袁盎上书劝谏汉景帝,因此梁王恨上了袁盎,就找刺客去刺杀他。刺客一路打听袁盎的为人,众人都说袁盎是一个国士,刺客见到袁盎,对袁盎说:“我是梁王派来刺杀你的,你是一个长厚的人,我不忍心杀你。但是以后还有更多的人来杀你,你还是要小心一点。”虽然刺客给袁盎说了危险的处境,但最后还是被梁王刺杀了,可以看出,刺客也是一个重义之人,不愿意杀这样的长者。当然袁盎也有缺点,就如司马迁说的一样,袁盎虽然不好学,但是他能够有仁爱之心,行大义而慷慨激昂。

  

刘备能够像国士袁盎一样,刺客都不忍心杀他们,足以证明刘备的虚怀若谷,称得上是一个谦谦君子。历史上的封建帝王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曾渴望封狼居胥,都曾渴望“王天下”,所以才会不折手段,才会强取豪夺,才会虚情假意,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逃不过这个怪圈。刘备政绩显著,名声在外,遇上北海相孔融被青州黄巾军将领管亥的围攻,东莱郡人太史慈为了帮助孔融,到平原请求刘备出兵相救。《三国演义》里说讨董的十八路诸侯里也包括了孔融,其实孔融在北海被黄巾军围得够呛,哪里还有能力进京勤王呢?

  

孔融是汉末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孔融让梨”的主人公,更重要的是孔融出生名门,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代玄孙。后来步入仕途,做到了虎贲中郎将,统领禁卫军,相当于现在的中央警备团团长,虽然孔融领军职,可是他并不会打仗。董卓进入洛阳后,荒淫无道,总揽军政大权,谋划废除汉少帝刘辩,孔融言辞激烈,董卓怀恨在心,把孔融派到北海国为相。北海国属于青州刺史部,黄巾残余泛滥的地方,董卓故意将孔融派到北海,借黄巾军的刀杀掉孔融。

  

孔融刚刚上任北海,就被黄巾将领张饶打败,退守北海朱虚县,这些黄巾军残余其实跟流民差不多,聚集在一起不过是为了求生存而已,没有对孔融穷追猛打。孔融在朱虚县设立学校,举荐郑玄、邴原、彭璆等人才为国家效力,他在北海还听说东莱有一个叫太史慈的人才,由于太史慈犯事躲避到辽东,母亲没人照顾,孔融就经常买一些礼物对太史慈的母亲嘘寒问暖。

  

张饶之乱刚过,没多久,孔融屯都昌县,又被黄巾管亥围困,对于一个儒者来说,生在乱世本来已经是祸不单行了,还要在乱世中饱受狼烟四起和战火纷飞的痛苦。幸好东莱太史慈从辽东回到了北海,听母亲说了孔融对她的恩德,希望太史慈到都昌替孔融解围,所以说做好事总会有好报,爱民如子的官员,往往也会得到人民的帮助。

  

太史慈到都昌后,要求孔融出兵攻打,孔融却幻想援兵来救他,文官不知兵事,骁勇善战的太史慈在身边却不知道用,当然这也不能怪孔融,干一行爱一行,孔融虽然在军事上没什么才能,在文学和荐贤上还是非常有功绩的。孔融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也没有援兵来救他,肯定不能够坐以待毙,只能派人突围出去搬救兵,向谁求救呢?他想起了平原的刘备,但孔融还是没有想起来帮助他的太史慈,还在焦头烂额的想派谁去给刘备报信,太史慈想要报答孔融对他母亲的照顾,向孔融主动请缨,去平原找刘备搬救兵。

  

太史慈从都昌突围之后,快马加鞭赶到平原,径直到平原相府找到刘备,说:“我太史慈只是东莱郡的一个无名小辈,与“孔北海”无亲无故,也不是同乡好友,只是因为仰慕他的才能和名气,才和他共患难。现在管亥在北海作乱,孔北海没有援军,危在旦夕。我一直听说使君是仁义的人,能够在危难的时候帮助他人,现在北海就盼望着你的救助,所以我才冒死突围,在死亡线上爬出来给使君报信,希望使君能够救救北海啊!”

  

太史慈说得是热血沸腾,刘备听得也是心惊胆战,很镇静的说:“孔北海还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刘备?”当然刘备的表情也是意料之中的,刘备身世浮萍,起于荆棘之间,像孔融这样的名人大腕都听说他,肯定是受宠若惊。就因为孔融向刘备请过救兵,也为后来刘备救陶谦奠定了基础,从此刘备名动天下,开始了他征战天下之旅。

  

其实孔融能够认识刘备,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平原和北海都属于青州刺史部,刘备是平原相,孔融是北海相,属于同一个阶层的官员,并且刘备在平原的政绩突出,名声在外,北海离平原不远,孔融认识刘备也不奇怪。刘备立马点兵三千和太史慈去了北海,管亥听说援军前来拔腿就跑了,压根儿就没有《三国演义》中关羽斩杀管亥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