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白斑
發表者:李凡成 (訪問人次:98)
本文來源:湖南中醫藥大學耳鼻喉科博士生指導教師李凡成教授、湘雅醫學院口腔科博士生指導教師翦新春教授主編:《中西醫結合眼耳鼻咽喉口腔科臨床手冊》(湖南科技出版社) 口腔黏膜白斑
白斑是口腔黏膜的白色角化性癌前損害。 【診斷要點】 1.好發於中老年,男性多於女性。以舌腹一口底、頰黏膜口角內側、軟顎復合體3個危險區及唇、牙齦較多見。 2.各型損害特徵: (1)斑塊狀:為白或灰白色較硬的均質斑塊,輕度隆起或高低不平。 (2)皺紙狀:多見於口底或舌腹,表面高低起伏似白色皺紋紙,基底柔軟,粗糙感明顯。 (3)顆粒狀:口角區頰黏膜多見。損害常呈三角形,底邊近口角,在鮮紅色黏膜上散在分佈乳白色顆粒。 (4)疣狀:多發生於牙槽脊、顎、頰黏膜。呈乳白色乳頭狀或刺毛狀突起,容易發生潰瘍。觸診微硬,潰後發生疼痛。 (5):潰瘍:在在增生的白色班塊上有糜爛、潰瘍,引起疼痛。 3.組織學檢查顯示典型的上皮異常增生。 【鑒別診斷】 1.白色念珠菌病:此病多見於嬰幼兒。發病急,雪白色假膜可試掉。露出糜爛面。塗片可見白色念珠菌及大量壞死白細胞和脫落上皮細胞。 2.口腔黏膜扁平苔癬:呈珠光白色斑塊,好發於舌背,同時伴其他部位的白色花紋狀、網狀損害,皮膚出現褐紅色丘疹。有時需經病理學檢查才能區別。 3.白色角化病:本病基底柔軟,界限清楚,致病因素去除後損害常在2周內消失。 【中醫治療】 1.辨證論治: (1)氣滯血瘀口頰: [主證]口腔黏膜白斑,局部粗糙,多呈顆粒狀或疣狀。舌質有瘀點。 [治法]理氣活血化瘀。 [方藥]柴胡疏肝散合桃仁四物湯加減: 柴胡9g 當歸10g 川芎10g 赤芍10g 桃仁10g 紅花10g 枳殼10g 香附10g 白芍10g甘草6g 加減:瘀血嚴重可加丹參、郁金、乳香、沒藥等;表面有贅狀增生可疑有癌變傾向者加冬凌草、重樓、山慈姑、三七參、山豆根等。 (2)痰濕凝聚口頰: [主證]口腔黏膜白斑,局部粗糙感明顯。舌質胖,苔膩,脈滑。 [治法]健脾化濕祛痰消斑。 [方藥]二陳湯與三子養親湯加減: 清半夏10g化橘紅10g茯苓15g蘇子10g白芥子10g薏苡仁30g 黨參10g枳實10g海浮石12g金瓜蔞15g甘草6g (3)脾虛邪滯口頰: [主證]口腔黏膜白斑,伴面色不華,倦怠乏力,腹脹納差便溏。舌質偏淡伴,脈緩弱。 [治法]補氣養血,健脾化濕。 [方藥]參苓白朮散加減: 黨參12g 白朮10g 白扁豆30g茯苓10淮山藥30g熟地黃10g薏苡仁30g蓮子肉30g炙甘草10g丹參10g黃芪12g當歸10g五味子10g香附10g枳殼10g 2.單方驗方: 魚腥草500g。加適量蜂蜜作蜜丸。10g/次,2次/d,口服。2周為1療程。治療白斑周圍發紅毒熱明顯。 【西醫治療】 1.內分泌制劑:重症時可給雌激素和睪酮(睪丸素)等。但不宜長期使用,以免造成內分泌紊亂及加速癌變。 2.維生素A 2.5萬u/次,3次/d,口服;或2.5萬u,肌注,1~2次/d,10天為1療程。 3.維生素E 50mg,口服,3次/d。 【外治】 1.去除局部的刺激因素,如戒煙酒和酸辣燙食。拔除殘根殘冠和不良修復體。 2.含漱方:蒲公英60g,土茯苓120g,生地榆60g,珍珠母60g。1劑/d,水煎含漱,10min,每日數次。 3.局部糜爛滲出:可用枯倍散吹之。 4.用冰硼散加適量蜂蜜調拌後塗之;或5一氟尿嘧啶軟膏局部塗擦;維生素A酸軟膏局部塗擦可使白斑脫落。 5.手術治療:上皮重度異常增生及癌變傾向較大的白斑應早期手術切除;病損範圍較小的均質型白斑應手術切除;病損範圍較大的白斑應分次手術切除;保守治療無效的白斑應手術切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