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馋鼎之铭——那碟悲伤的水角连阳标统

 刘羽飞 2012-04-19

 

 

     馋鼎之铭鈥斺斈堑说乃             

 

     

 我是东陂人,小时候疑惑水角的名称,心里说:这玩意软糯粘牙,一口一个还填不满嘴,没汤没水没起角啊,怎么就起了个怪名字?后来知道古代的银元宝叫铰子或角子,北方人有意把水饺做成元宝样子,取其可以象征吃元宝发大财之意。因此饺子的名称最早就是叫角子或铰子,用水煮而食之便称水角。

 

 那么东陂水角的谓称,就可能是连阳先民从北方带来。一代代的中原先民曾为躲避徭役重税,躲避乱世战火,总是往偏僻更偏处一路迁徙。有部分人逐渐在连阳这个山高林密,地偏田少的地方安定下来,在这里学会了种水稻,也学会了渔猎,可每到清明家祭日,这些来自中原的先民,仍无法忘记那个北方也许已经湮灭的家园,无法忘记葬于中原厚土下的列祖列宗。

 

 拿什么去祭祀祖先?他们曾是那么喜欢吃饺子,可这岭南潮湿砺瘴地,只长谷子不长麦,于是泡上一箩大米,在石磨里把对故园家山的思念一圈一圈地转着,汗落如浆也泪落如浆。把磨好的米浆加温杵捣成粘糍状,代替面粉捏成北方的水角样,拿去祭祀先人,于是悲伤的水角就这样从祭品到点心一代一代演变流传下来。

 

 在百度百科中,关于东陂水角的介绍:东陂水角糍,皮脆嫩滑、肉馅咸甘适度、味美香醇。既有两湖饮食的辛辣韵味,又有岭南的清淡高雅,集岭南和中原饮食文化于一体、、、、、、说得有些夸张了,还有水角皮不是脆的,馅的美味好坏与否,在良心而不是手艺。

 

 实打实的水角馅料是用里脊肉、马蹄、葱白混合而成。现在想吃这样实在的水角,只能自己回家包,如今连阳街上卖的,里脊肉换猪油渣,马蹄改凉薯,葱白变葱花。经营者所膜拜的祖宗大概早换成赵公元帅,那个埋在黄天故土下的忠厚先人,传说而已,谁知真假?

 

 我的小学同学陈志好,是我记忆里的少年润土,手巧得离谱,一把破烂小刀可以削出无数精致的玩具,我所会的织鱼网、编鱼篓、钓黄膳、装田鼠的手段基本上全是他一手教出。他在连州南门头开了一间水角店,和我吹牛说他做的水角冠绝连州。当然了,当年在连州街卖水角的店,一个巴掌数完。不过他做的蘸料土芥末是相当的不错,我夹水角蘸了一陀放进嘴里未嚼几下,嗡的一声,就鼻涕眼泪哗得流了下来,站起来眼神涣散地转了两圈,撞倒两张竹椅,那种抓狂肉紧的感觉简直想捏死人或去撞墙。 

 

 水角的确极具地方色彩,但说到底也是平常的乡间小食,基本上走不出连阳,也承载不起替连阳扬名的重任。本地人吃它,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就如油条白粥之于中国人,带着感情上的习惯与信任,平常之极但天天得吃。  

 

 在他乡谋生的人偶尔归去,总是忘不了走进街头巷尾,寻觅一碟过去的回忆与肠胃的安慰,这如褪色照片般柔软的情怀,总是横在心间,抹不去抓不着。可正是这种不讲理由的情结,维系着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纽带,水角的意义,在此而非其风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