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想品德课的“六品”

 天雷教育 2012-04-19
思想品德课的“六品”
上传: 胡十生     更新时间:2012-4-12     阅读: 21

“品”的解释有好多种,“品课”就是去品味课的质量,辨别课的好坏高低。“品课”是我们教研组的一惯作风,每听好一节课后我们教研组就要集中老师一起品悟一番。因为我们认为,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或差的思想品德课并不是听出来、评出来的,而是悟出来、品出来的。

1、“品”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也可以理解为教学理念。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思想,一个教师教学思想是否先进,不仅直接地反映反映的自身素质,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生情绪和学习效果。教师在评课时,一定不能采取先入后主的办法,以自己对某教师的偏见或某一经验模式去评课,要以一种发掘、品悟和欣赏的心态去听取不同课型,不同学科,尤其是不同教师的课,尤其是要学会发现哪些是“成功的差课”,哪些是“失败的好课”、哪些是靠“磨”出来的“假课”。要善于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学生活动等方面去品悟优秀教师的教学思想有哪些特点,非优秀教师的教学思想又有哪些特点,优秀教师和非优秀教师的区别在哪些地方,通过分析、比较和归宿,去总结经验以利改进自己的教学思想。

2、“品”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能够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每一点都不能放松,这三个目标的不可分割,缺少了任何一个目标的达成,一节课显然也就不完整了。

3、“品”教材处理。

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一个优秀思想品德老师传授知识时准确科学,注重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课标中指出教材处理要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上出发,打破传统的课程内容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

4、“品”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行法。各种教法和学法都有自己最合适的范围和利弊长短,只有分别对其进行优化组合,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教师在评课时,就要特别去品悟教师教和学的方法与技巧。首先,应注意品悟教师如何去选择和组合教法。其次,要认真品悟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与学要侧重于学,一个优秀教师所有的聪明才智都应用在培养学生的悟改正 ,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愿学、会学、学会。再次,要特别留心去品悟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类型、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和认知规律,看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自主、使用学习上普遍存在着哪些优势与问题,为有次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积累经验。

5、“品”教师的“绝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评课的要点:一是看目的是否明确,目标是否达到;二是看教师是教学生死记,还是在教学生思考;三是看全班每个学生是否都在积极的活动;四是看学生是否学到了学习技巧;五是看教师的智力水平、艺术眼界、精神情操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展开等。这段话实际上告诉教师在评课时,应注意去观察和品悟不同教师的一些教学“绝活”。我们初三备课组老师中熊里义老师的“绝活”是提纲挈领,黄家庆教师的“绝活”是对教材知识的优化组合,曹庭波老师的“绝活”是擅长联系身边实际,且常教具辅助教学,王能升老师的“绝活”以本为本,简单明了,徐臻老师的“绝活”体现在上课幽默风趣,深入浅出,胡鹏举老师的“绝活”突出讲练结合,范冬生老师的“绝活”表现在师生互动,分组讨论。教师在评课时,应特别留心去观察和收集不同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和各种教学“绝活”,用心去品悟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亮点”与创意,去揣摩不同教师的教学个性与风格,通过聚众人之精华,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6、“品”教学效果

       巴班斯基说:“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经济工作要讲效益,课堂教学也要讲效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品悟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参与度高。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主要看教师是不是面向了全体学生,实行了因材施教。三是有效 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任何一节好课,都不能尽善尽美;任何一节失败的课,也有可取的地方。作为教师,若能以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和分享的神情,坚持经常去品悟不同课型、不同教师的课,就有可能独具慧眼地变被动评课为主动“品课”,就有可能让评课充满艺术和享受,才能体现听课评课的真正目的:即发现不足,发扬优点,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效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