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文化基因的突变和重组

 文山书院 2012-04-20

城市文化基因的突变和重组

《 光明日报 》( 2012年04月20日   12 版)

    南京市政协主席 缪合林:

 文化基因的转变需历经三个过程

    A.复制过程,就是文化基因的传承。

    B.突变过程,在此期间文化基因有可能衰变成恶,也有可能优化成良。

    C.重组过程,就是要将文化基因与时代潮流相结合,融入新的元素和内涵。

    城市文化建设是赋予城市个性、魅力和创造力的关键,我们须从破除“文化基因衰化、文化理念老化、文化体制僵化、文化资源固化”这四大障碍入手,加深对文化基因的理解。

    文化基因的衰化——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特质,相当于人的基因。美国的好莱坞,一个文化历史底蕴单薄的国家,却打造出了世界上最富有商业价值的品牌。但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文化基因却在不断地衰化、弱化,充斥着文化市场的大部分是一些山寨、克隆的产品,影视剧拍摄也总是固步在已有的题材,缺乏对自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再造。

    文化理念的老化——缺少创新的思维,就会导致事物的重复,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求同。反观西方的发展理念却是求异,用差异化发展模式去寻求市场空间,因此能形成强劲的发展动力。这个问题与我国的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填鸭式的灌输模式,培养不出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仿制式的自我创新绝不等同于原创式的自主创新。

    现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逐渐开始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但求同思维仍然积重难返。这种求同思维类似于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面临的“创新峡谷”,导致雄厚的科教资源没能转化为竞争优势。

    文化体制机制的僵化——创业人才匮乏、竞争机制不健全、审批程序繁琐,由此造成了一种现象: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如同圈养的动物;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如同放养的动物;民营企业,如同野生动物,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差别巨大。这种体制机制不改革,将会严重影响文化事业的发展。

    文化资源的固化——许多大城市,有形的文化资源丰富,比如拥有很多文化场所和文化大家;但无形资源却相对匮乏,缺少文化企业家、创业家,特别是缺少善于捕捉商机、能够整合社会资源的民营文化企业家,缺少能将文化资源进行转化的创新型人才,缺乏能将文化弘扬光大和基因再造的思维元素,缺乏与科技、金融和资本的结合。

    我们在复制传承的基础上,寻求对文化基因的再造,实现文化基因根本性的突变和重组。塑造创新型城市,实现城市化的转型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